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利用抽样调查和收集资料得到的数据,对张掖市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影响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方面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张掖市退耕还林(草)社会可持续性的评价结果为“较好”;2002—2004年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在三年内给农户带来了17229.62万元的纯收入;通过三年的退耕还林(草),能增加植物碳量累积(NPP)170658.11t,NEP总量增加44544.94t。同时,还针对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完善提出建议:希望继续增加退耕还林(草)面积,在今后的退耕还林(草)工程中安排合理的还草面积,增加退耕还林(草)工程的配套费用。政府有关部门应切实解决退耕农户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按照国家林业局等部门下发的《关于开展 2 0 0 0年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 (草 )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 ,今年试点示范工作的开展要按照“退耕还林 (草 )、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要求进行 ,主要政策有 :1.国家向退耕户无偿提供粮食。粮食补助的标准 ,应根据农户退耕面积、当地实际平均粮食单产和还林还草情况综合确定 ,原则上要有利于鼓励农民积极退耕。粮食补助的期限 ,根据试点情况确定 ,需要几年就补几年。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 )的标准 :长江上游地区 30 0斤 ,黄河上中游地区 2 0 0斤 ,每斤粮食按 0 .7元折算 …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科技示范项目启动两年来进展顺利。截至目前 ,各示范点共建设示范区 4 7个 ,总面积达 1 4万多亩 ;推广成熟的林业科技 58项 ,辐射面积近 30万亩 ;创造出 51种综合治理与经营模式。退耕还林科技示范项目由国家林业局于 2 0 0 0年 5月启动。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等局领导有目的地在中西部 9个省区选择了 1 0多个县 (市 )作为联系点 ,率领科技人员帮助当地编制退耕还林科技支撑方案 ,建立示范区 ,组织筛选先进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到示范区推广应用 ,并开展科技普及和技术培训工作。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在山西太原…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1992年完成造林面积4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3.9%,各级党政领导坚持不懈地抓造林绿化是去年造林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全省县以上党政领导和部门,共有5922人办点2574处,完成造林面积9.15万公顷。抓重点造林工程项目,带动全省造林绿化,是去年造林登上新台阶的有效措施。长江防护林工程造林和世界银行贷款造林各完成21.3万公顷和2.37万公顷,分别超过林业部计划的120%和14%。此外,15个荒山大户县市完成人工造林15.87万公顷。  相似文献   

5.
护岸堤林建设是建设是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林种空间布局与配置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沿江而布及成连续林带的特点。其发展的土地潜力取决于岸堤线长度、林带建设宽度和建设地带内的土地利用现状结构等三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上游研究江段护岸堤林发展土地数量潜力规模为25123.4~41938.9hm2,其中需造林绿化的宜林荒地地(第一类潜力)为8214.5~13757.3hm2,需改造更新的疏灌林地和需加强抚育的未成林造林地(第二潜力)为5409.3~9015.5hm2,需退耕还林的耕地(第三类潜力)为11499.6~19166.1hm2。  相似文献   

6.
退耕还林工程费用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费用有效性评价是工程评价的重要方面。从政策制定和执行角度对退耕还林的费用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和相关统计数据.从退耕地选择和造林入手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费用有效性殛其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并尝试对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由于缺乏长期的和有效的退耕还林规划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缺失.使得退耕还林费用有效性的损失在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广泛存在。而各利益主体的利益不相害性是影响工程有效实施的基本矛盾。有必要在遇耕还林中确立明确的规划、清晰的退耕地选择标准。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和及时有效的反馈和控制机制。构建协调多方利益的长期稳定的生态补偿机制。从而改进退耕还林工程的费用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合理的补偿标准是激励农户自愿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关键,而现有退耕还林补偿标准的测算方式没有考虑农户机会成本和损益状况的动态变化和不确定性,激励机制有待完善。文章将实物期权理论引入农户收益测算中,通过数值模拟探讨南北不同地区收益不确定条件下成本收益等额补偿的转换边界,结果表明农户退耕的机会成本随时间和地域变动而变动,科学高效的退耕补偿标准也应随之变动。随后,根据2002-2013年相关统计数据以小麦和稻谷为代表估算南北不同地区退耕地块上退耕农户的机会成本,结合相关政策规定的初值密度和生态林认定标准以杉木和刺槐为代表估算南北不同地区造林成本,进而得到退耕还林的造林净收益,通过比较历年种植农作物和造林的净收益,表明种植农作物的净收益呈现波动上升的状态,2002-2009年期间的退耕还林净收益高于种植农作物的净收益,农户因退耕受益,2010-2013年期间的退耕还林净收益低于种植农作物的净收益,农户因退耕受损。最后,利用几何布朗运动模拟2014-2030年的退耕机会成本的可能走势并与转换边界进行比较,得到粮食产量、补偿标准与农户受损概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下退耕农户的受损概率随农作物产量的增加而增加,随补偿标准的增加而减小,在相同立地条件和相同补偿标准下南方地区退耕农户受损的概率更大。文章为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政策含义是在中央政府"一刀切"政策现状下,地方政府应结合地域特征和机会成本的变化制定退耕还林补偿标准,在选择退耕地块时应考虑地块的立地条件,避免宜耕地被退。  相似文献   

8.
合理的补偿标准是激励农户自愿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关键,而现有退耕还林补偿标准的测算方式没有考虑农户机会成本和损益状况的动态变化和不确定性,激励机制有待完善。文章将实物期权理论引入农户收益测算中,通过数值模拟探讨南北不同地区收益不确定条件下成本收益等额补偿的转换边界,结果表明农户退耕的机会成本随时间和地域变动而变动,科学高效的退耕补偿标准也应随之变动。随后,根据2002-2013年相关统计数据以小麦和稻谷为代表估算南北不同地区退耕地块上退耕农户的机会成本,结合相关政策规定的初值密度和生态林认定标准以杉木和刺槐为代表估算南北不同地区造林成本,进而得到退耕还林的造林净收益,通过比较历年种植农作物和造林的净收益,表明种植农作物的净收益呈现波动上升的状态,2002-2009年期间的退耕还林净收益高于种植农作物的净收益,农户因退耕受益,2010-2013年期间的退耕还林净收益低于种植农作物的净收益,农户因退耕受损。最后,利用几何布朗运动模拟2014-2030年的退耕机会成本的可能走势并与转换边界进行比较,得到粮食产量、补偿标准与农户受损概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下退耕农户的受损概率随农作物产量的增加而增加,随补偿标准的增加而减小,在相同立地条件和相同补偿标准下南方地区退耕农户受损的概率更大。文章为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政策含义是在中央政府"一刀切"政策现状下,地方政府应结合地域特征和机会成本的变化制定退耕还林补偿标准,在选择退耕地块时应考虑地块的立地条件,避免宜耕地被退。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成立。国家计委主任兼西部开发办主任曾培炎说 ,目前 ,西部开发正在迈出实质性步伐 ,根据中央总体部署 ,西部开发办今年将重点抓好四件大事。这四大件大事包括 :今年年底基本完成西部开发的总体规划 ;研究制定促进西部开发的政策措施 ,重点研究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吸引人才的政策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在西部新开工建设十大工程 ,加快五个基础条件好、对西部开发有先导作用的基础设施大项目的前期工作 ,安排 31 0亿元投资用于 78个在建大中型项目 ;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抓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西部开发今…  相似文献   

10.
草原生态补偿:生态绩效、收入影响和政策满意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第一轮实施期(2011-2015)即将结束,系统地评估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于完善下一期补助奖励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利用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四子王旗、陈巴尔虎旗三个旗县的470户牧户样本数据,从生态绩效、收入影响、政策满意度三个方面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即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进行了评估。生态绩效评估结果表明: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草原利用方式更趋合理,平均牲畜超载率下降明显,但超载过牧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样本调研旗县2011-2014年减畜任务达成比例为42%,总体减畜任务达成情况一般。收入影响评估结果表明:平均每户理论收入影响为-8 607元,草原生态补偿标准偏低,需要在原有基础上提高35%;平均每户的实际收入影响为16 686元,牧民没有严格按照政策要求进行完全的减畜;草原生态补偿标准不只是单纯标准偏低的问题,同时也有标准差别化问题,需要在不同地区之间做出调整。政策满意度评估结果表明: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满意度为57%,其中陈巴尔虎旗的政策满意度最高,为87%;四子王旗其次,为62-63%;阿拉善左旗最低,为18-32%。政策满意度与实际收入影响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实际收入影响正向越大,政策满意度越高。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政策满意度越高,并不意味着草原生态补偿的政策设计和执行就越好,政策满意度越高,实际收入影响正向越大,但生态效果可能不佳。  相似文献   

11.
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12日正式发布的 2 0 0 2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称 ,2 0 0 2年中国造林绿化面积首次突破一亿亩大关 ,全国造林绿化速度和质量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3月 12日是中国第二十五个植树节。公报说 ,2 0余年来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蓬勃发展 ,国土绿化状况得到较快改善。 2 0 0 2年全国造林绿化面积比 2 0 0 1年增幅高达五成多。新增封山育林面积 61.3万公顷。造林合格率达九成以上 ,造林质量显著提高。公报说 ,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实施 ,管理进一步加强 ,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快速推进 ,城市绿化步伐全面加快 ,森林资源保护进一…  相似文献   

12.
努鲁儿虎贫困山区虽经多年治理,生态环境仍恶化,严重地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改善生态环境,必须正视本区缺粮食、缺资本、缺人才的区情,绿化工程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解决当地人民脱贫致富这一中心才有生命力,才有持久的后劲;必须营造适合当地具有生态经济效益的树(草)种;必须坚持谁种谁有,谁经营谁得利的政策;必须改变以往造林中“输血”型投资,为“造血”型投资等一系列方略。  相似文献   

13.
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该工程进展顺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随着财政补贴陆续到期,却未能解决退耕还林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从博弈论的视角探讨退耕还林实施中的行为主体关系有利于该工程成果的巩固和工程的持续推进.文章首先评述退耕还林的相关文献,然后,用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农户与政府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互动关系.文章得出的关键结论有:在贴现因子足够大的条件下任何短期的机会主义行为所带来的收益都小于长期合作所带来的长远收益,农户和政府采取长期合作是理性的选择行为;在中央政府先行动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所带来的收益要大于中央政府后行动所带来的收益.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要确保国家政策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政府的信誉度、永久性地对退耕还林农户发放财政补贴、提高农户的贴现值从而稳定其预期、确保地方政府执行退耕还林工程的收益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三北”工程:世界生态之最,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的“三北”防护林工程,经过15年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止到1992年底,工程共计完成人工造林0.13亿ha、封山封沙育林600万ha、飞机播种造林60万ha、零星植树30亿株。加上天然林和1977年前的人工林,三北地区现有林面积(包括人工造林)已增至约0.35亿ha,占这一地区土地总面积的8.6%左右。在“三北”万里风沙区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已有0.125亿ha农田和0.089亿ha草场得到了林网的保护。这一工程始于1978年,是在我国北部横贯东西的13个省、市、自治区551个县气候干旱,风沙危害,水土  相似文献   

15.
经过多年试点 ,国内外瞩目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正式启动 ,工程总投资高达 962亿元。至此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开始全面进入一个按规划、有步骤实施的阶段。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 ,着眼于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是全面治理水患、土地荒漠化和重点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工程实施的目标 ,一是使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的 9亿多亩森林得到切实保护 ,年减少商品木材产量 12 3 9万立方米。到 2 0 10年 ,预期新增森林面积 1.3亿亩 ,森林覆盖率增加3 .72个百分点 ,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生态修复项目对自然与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以来,我国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生态修复项目,包括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项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为了讨论这些项目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影响、及其应用前景,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综述与展评,研究环境修复政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30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以及其他环保政策使项目区的绿色植被覆盖度迅速提高。但是与撂荒地的自然恢复过程相比,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降低了总的植被覆盖度,导致退化土地面积增加,加剧了当地的沙漠化;同时,由退耕引起的粮食减产部分可以通过在更适宜地区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来补偿,退耕还林工程对中国的粮食安全没有造成负面影响。在大规模环境修复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中国人民对环保政策的态度也在平稳进步。与其相反,由于天然林保护项目所实施的禁采、禁牧政策缺少必要的补偿措施,对当地居民的生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由于只有极少数人认为植树种草应该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目标,当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结束后,许多已修复的植被面临被再一次开垦的危险。由此可见,通过改进农业技术和提供适当的生态补偿,可以在改善环境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避免贫困与环境恶化。同时,必须警惕不适当的技术和政策对环境和社会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你知道吗     
△1992年,全国已有12类271种食品获绿色食品证书。△1992年,全国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6个,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总数达到77个,其中8个已加入了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自1983年以来,为抢救大熊猫,国家已拨款4000万元,共抢救大熊猫146只,其中救活110只,放回大自然54只。△福建省是经广东省之后全国第二个基本绿化了宜林荒山的省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实证分析的方法,以宁夏地区为例,通过研究该地区2003年200户退耕户和100户非退耕户之间。以及二者与1999年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前的人均粮食消费量和人均食品支出水平的变化,认为退耕户的粮食安全程度比非退耕户和退耕前的农户有了显著的提高,这种提高与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人均耕地面积呈正相关,而与粮食播种面积比重呈负相关,因而可得得出结论:在生态脆弱地区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并不会影响当地农民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基在新疆考察工作时强调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 ,西部地区一定要集中力量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务求西部大开发有一个良好开局。朱基说 ,西部大开发要认真总结和汲取过去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经济教训 ,自觉地按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他说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是西部大开发的当务之急。集中力量抓好一批水利、交通、通信、电网和城市基础设施等重要工程 ,就可以有力地带动经济发展全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 ,要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退耕还林还草、荒山荒漠绿色等生…  相似文献   

20.
基于碳汇效益视角的最优退耕还林补贴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当前世界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各国政府对碳汇的重视,本文基于碳汇效益内部化和农户与政府行为的相关假设,设计了一个决定最优退耕还林补贴标准的框架,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本研究首先建立了碳汇效益函数,并将其纳入土地期望收益模型,计算出社会效用最大化条件下的林木最优轮伐期;同时,将造林补贴纳入农户退耕还林决策模型之中,探索激励林农在最优轮伐期内不砍伐条件下,使政府财政支出净现值最小的退耕还林补贴标准;最后用黄土高原常见的退耕树种刺槐为例进行实证模拟,实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区的最佳退耕还林补贴年限为16年,补贴标准的原则是每年给予退耕补贴3 985.93元/hm2,这说明了现有的退耕还林年限还是合理的,但其实际补贴额度则低于研究中的最优补贴额度,说明现有的退耕还林政策对于农户的激励作用有限。因此,建议政府可以适当提高黄土高原区的补贴标准,这样从考虑碳汇效益的角度出发,可以同时实现农户、政府与社会的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