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近日透露 ,“十五”期间我国环保发展共有 10项具体目标。1.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 ;2 . 10 0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和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达标 ;3 .建设 5 0个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 2 0 0个环境优美城镇 ;4.淮河流域水质按水环境功能区达标 ,海河、辽河流域城镇集中式引用水源地满足使用功能 ;5 .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力争到 2 0 0 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 2 0 0 0年减少 10 % ;6 .北京市水体、大气及声环境按功能区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城市和郊区生态环境有较明显改善 ;7.渤海近岸海域水质按海洋环境功…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已批复了国家环保总局与有关部门共同编制的《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五”计划》。“两控区”包括了 4个直辖市和 2 1个省会城市、175个地级以上城市和地区 ,面积约 10 9万平方公里。“十五”期间国家将投资 967亿元 ,实现 2 0 0 5年两控区二氧化硫排放量比 2 0 0 0年减少 2 0 % ,酸雨污染程度有所减缓 ,80 %以上的城市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目标。目前“两控区”内二氧化硫排放量为 13 16.4万t ,约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 66%。我国将投资千亿治酸雨…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思路、目标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回顾“十五”期间环境和生态目标的完成情况.结合对“十一五”期闾我国经济增长特点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分析。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一强化对重点地区的“点上治理”.并据此确定了主要目标。同时建议采取以下对策:开展资源环境核算等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政策导向.通过产业政策和治理行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环境治理模式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的转变;在污染末端治理中深化市场机制.建立“谁治理、谁受益”制度;完善法规和标准,加强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抓住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改善自然保护区管理这两个重点目标;将生态建设和扶贫开发进一步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根据《“十五”地划纲要》和国务院要求 ,“十五”环境保护目标确定为 :“到 2 0 0 5年 ,环境污染有所减轻 ,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城乡环境质量特别是大中城市和重点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政策和管理体系。”“十五”期间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是 :“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 ,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 ,以防治‘三河、三湖、两控区、一市、一海’等突出区域的环境污染和遏制人为生态破坏为重点 ,以强化执法监督和提高环境管理能力为保障 ,以改善环境…  相似文献   

5.
20 0 3年全国环境保护要实现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 6%的目标。国家环保总局解振华局长指出 ,2 0 0 3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必须削减 6% ,为环保“十五”计划的如期完成奠定基础。要标本兼治 ,特别是要加强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 ,这样才能保证总量削减目标落到实处。解振华说 ,今年各地要集中解决一批制约经济发展、损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环境问题。切实通过环境问题的解决 ,为当地政府分忧 ,为百姓办实事 ,要完成全国生态环境状况调查 ,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为《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排污收费管理条例》的实施做好准备 ,要…  相似文献   

6.
20 0 1年 12月 2 6日 ,朱基总理主持总理办公会 ,批准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 ,并对“十五”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和落实环保“十五”计划提出了明确要求。 2 0 0 1年 12月 30日 ,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经部四部委 (局 )联合印发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至此 ,下一个十年的环保工作柜架基本确定 ,配合环保大业的完成 ,各项环保产业的勃勃商机也由此凸显。资金投入一直是衡量一个市场能量的体温计。而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投入 ,其实就是对环保产业下的一宗大订单。在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 ,国家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7.
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规划确定 ,长江、黄河、渤海将成为“十五”规划中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十五”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推行总量控制 ,确保污染物排放总量稳定下降 ;抓住经济结构调整契机 ,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 ,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并重 ,实施“三区”(特殊生态功能区、重点资源开发区和生态良好区 )生态保护战略 ;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 ,有效控制农业环境污染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保障环保产品有效供给 ;强化核环境安全管理 ,积极防治电磁辐射污染 ;加强能源建设 ,提高环境管理现代化水…  相似文献   

8.
为把一个清洁的环境带入新世纪 ,在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础上 ,我国目前业已确定了 2 0 0 0年全国环保工作的四大要点。第一要点是全面完成“一控双达标”任务。“一控双达标”是今年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国家环保总局提出必须全力以赴完成各项任务 ,确保目标实现。认真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实施方案 ,全面完成 1 2种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严格新建项目的环境管理 ,通过清洁生产、以新带老、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等手段 ,实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为此 ,将抓紧工业污染源达标工作 ,加快重点城市环境功能区达标进度 ,深…  相似文献   

9.
中国环保投资力度不断增加 ,投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节节攀升 ,从“七五”期间的 0 .7%上升到“八五”期间的 0 .8% ,“九五”期间更首次突破 1% ,2 0 0 5年这一比例将升至 1.2 %。10多年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 ,经济总量的盘子越来越大。“八五”期间中国环保投资约为 2 0 0 0亿元 ,“九五”期间增至 3 60 0亿元 ,“十五”期间这一数字将猛增到 70 0 0多亿元。各地发展水平不同 ,环保投资力度也不一样。北京市 2 0 0 0年的环保投入已占全市GDP的 4.7% ,2 0 0 8年前北京用于环保的投资将高达 10 0 0亿元 ;“十五”期间 ,广东…  相似文献   

10.
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 ,改善环境质量 ,都需要工程项目做保障。总结“九五”经验 ,在汇总“332 11”等重点地区专项计划所列项目的基础上 ,经与地方计委、经贸委、环保局充分衔接 ,“十五”计划筛选出了一批必要性和可行性都比较充分的项目 ,编制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五”重点工程项目规划》 ,作为《中国绿色工程规划》(第二期 )。规划中共有项目 1137个 ,投资总额2 62 0亿元。按项目类型分 ,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环保基础设施项目投资 180 2 .8亿元 ,占总投资的 69% ;生态保护项目投资 30 8.5亿元 ,占总投资的 11.8%。按照地区分 ,“…  相似文献   

11.
汉江中游是汉江流域的重要区段和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市所在地 ,其水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干流襄樊市区上游水质良好 ,为Ⅱ~Ⅲ类 ;干流宜城段及除清溪河外的所有支流均污染严重。“九五”期间工业COD重于生活COD ,占 6 1.8% (1998)。预测“十五”期间生活COD重于工业COD ,占58.92 % ;污染负荷集中于襄樊市区、枣阳、襄阳三个流域段 ,共占COD总负荷的 75.32 % (1998) ;制浆造纸业COD在工业源中占 4 9.96 % (1998)。治理 6家重点工业源排污大户共需资金 930 0万元 ,削减COD 1772 6t/a。在工业源全面达标排放的基础上 ,“十五”期间安排了治理生活污水含A、B、C三种项目类型的三个工程方案。第一方案突出了襄樊市区、枣阳、老河口三市的生活污水治理 ,“十五”期间投资 4 80 0 0万元 ,削减COD 170 0 0t/a ,实现汉江中游全流域 2 0 0 5年的水质目标 ;第二方案总投资 6 980 0万元 ,削减COD 2 550 0t/a ,保证汉江中游全流域稳定地达水质目标 ;第三方案总投资7580 0万元 ,削减COD 2 910 0t/a ,为汉江中游水质进一步改善提供条件。建议保证第一方案 ,创造条件部分实施第二、第三方案  相似文献   

12.
关于实施"小城镇、大战略"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实施“小城镇、大战略”的必要性和 迫切性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基础和生长点 ,是联系城市与农村的纽带和桥梁。实施“小城镇、大战略” ,加快小城镇建设 ,对于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 ,有利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维护社会稳定。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测算 ,2 0 0 0年我国农村劳动年龄人口 (15~ 5 9岁 )为 662 0 0万人 ,潜在富余人口高达 31663万人 ,2 0~ 5 5岁青壮年富余劳动力为2亿人。“十五”期间 ,我国富余劳动力每年还将递增2 %。这些富余劳动力如果进入大中…  相似文献   

13.
大气污染治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时期,我国大气污染控制指标需根据国情调整。本研究针对我国目前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X及日益严重的大气复合污染问题,分析了近20年排放量、空气质量变化、控制状况。结果表明:SO2排放总量控制取得一定成效,但缺乏质量指标控制约束;NOX排放增加引发了多种复合型环境问题,部分抵消了SO2控制效果,总体上空气质量并未大幅度提升。对此,借鉴国外控制方法,提出十二五期间应进一步改善控制措施建议:SO2在总量控制基础上加入质量控制,分三类区域以不同标准和手段控制;NOX纳入约束性考核指标;选定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对SO2、NOX采取总量与质量双重控制,并建立相应的政策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日益深入与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影响城市群空气质量的重要威胁。由于大气流动性等原因,大气污染治理的范围亟需从单一城市层面扩展到区域层面,因此,研究区域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排放特征,并据此提出区域减排的对策措施变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因此,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分析2007-2011年的机动车常规污染物(CO,NOx,HC,PM)区域总量的排放特征,并从区域内部的污染物分担率角度,分析不同省市的污染物贡献程度。然后以2012年的区域排放总量为基础,根据地区间的产业结构、经济水平和空气质量差异运用改进的等比例分配方法分配污染物区域总量减排指标,结果表明:京津冀四种污染物总量除个别年份波动外均呈现上升趋势,而从区域内部分担率上看,河北省对污染物排放贡献率呈上升趋势,北京和天津均呈现递减趋势。在2012年的基础上降低10%的目标下,计算得各地区削减率分别为:CO(北京12.4%,天津10.0%,河北77.7%),NOx(北京33.1%,天津11.1%,河北55.8%),HC(北京9.0%,天津5.2%,河北85.8%),PM(北京24.0%,天津13.2%,河北62.8%)。因此,建议将京津冀机动车污染物总量减排的重点放在河北省,加快在河北省内实行更高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以降低区域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相似文献   

15.
《2 0 0 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2 0 0 3年城市环保工作有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公报”表明,2 0 0 3年我国监测的3 40个城市中,有14 1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41.5 % ,比上年提高了7.7个百分点;有10 8个城市为三级,占3 1.8% ,比上年下降了3 .2个百分点;有91个城市为劣三级,占2 6.7% ,比上年下降了4.5个百分点。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42 .1%、5 8.0 %和5 3 .5 % ,比上年提高了2 .1、3 .8和1.5个百分点。全国建成烟尘控制区3 .3万km2 …  相似文献   

16.
国家环保总局最近对两控区“十五”重点治理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通报 ,并就当前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严重 ,二氧化硫排放量居高不下的严峻形势 ,要求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加大对火电厂脱硫工作的监督力度 ,2 0 0 4年底前对两控区内火电厂全部核发排污许可证 ,实行持证排污。两控区“十五”计划 2 79个重点治理项目中 ,排除 4个主体工程已撤消项目和 3个重复申报项目 ,核实后项目总数为 2 72个 ,削减二氧化硫能力为 2 63万吨 ,投资为 3 69亿元。目前 ,已建成项目 77个 ,占项目总数的 2 8.3 % ;在建项目 10 2个 ,占 3 7.5 % ;尚未启动项目 93个 ,占 3…  相似文献   

17.
1 “一控双达标”再提高工程 的必要性1996年 8月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决定》明确要求 :2 0 0 0年 ,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要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使本辖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总量指标内 ,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城区、沿海开放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的环境空气、地面水环境质量 ,按功能分区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即“一控双达标” ,它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对于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党中央赋予环保部门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然而 ,“一控双达标”过后 ,不少地方的污染又重新出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一控双达标”是国务院 1996年提出来的 ,但当时并未引起所有排污企业和地方行政领导的重视。不少本应早就上马的污染治理工程迟迟没有动工 ,限期治理的期限一再拖延。等到“一控双达标”的最后期限临近 ,上级领导严令督办 ,一些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被勒令停产 ,这些企业觉得确实是不治不行了 ,才匆忙治理。污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并非一蹴而就 ,这...  相似文献   

18.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节能减排任务均远未实现国家"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的目标,特别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降反升.本文在分析了中国环境治理体系和国家"十一五"规划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分配机制的基础上,研究了市场转型对中国环境治理结构的影响.中国的市场转型可以抽象为以"分权让利"、"市场化"和"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结构演进过程.文中提出,中国市场转型过程对环境治理结构造成了重大影响,而环境治理的各项措施反过来也应与市场转型相适应.当前中国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没有实现达标的重要原因是国家污染物减排指标的分配机制无法适应我国市场转型的要求.为此,本文提出一系列国家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分配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被认为是史上最严格的一项空气污染治理政策。主要目标是控制区域PM_(2.5)和PM_(10)等污染物的排放量,明确规定了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该政策始于2013年9月,于2017年底结束。为了科学检验《大气十条》的政策影响效应,选取该政策执行期间(2013—2017年)的1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包括72个处理组和53个控制组进行准自然试验,运用双重差分法检验该政策对控制主要空气污染物PM_(2.5)、PM_(10)、SO_2、NO_2、CO和O_3月均排放量的影响,并运用平行趋势检验、反事实检验等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PM_(2.5)、PM_(10)、SO_2、NO_2和CO的月均排放量都得到了显著降低,其中PM_(2.5)和PM_(10)的降幅分别是36.33%和31.87%。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PM_(2.5)浓度分别下降39.6%、34.3%、27.7%,三大区域PM_(10)的降幅分别为38.3%、31.1%、21.9%,其中,北京市PM_(2.5)月均浓度为57.33μg/m~3。但是O_3的排放量下降效果不显著,其含量不降反增,成为我国空气质量新的威胁。回归结果说明,该政策对试点城市大气中PM_(2.5)、PM_(10)、SO_2、NO_2和CO的排放量下降产生了显著影响,在1%显著性水平上,月均浓度分别下降685.14%、650.72%、479.05%、359.55%和7.06%。因此,总体上可以认为该项政策已经达标完成,控制了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但是分解不同污染物、分区域或者是具体到不同城市的空气质量绝对值仍未达到国家控制标准。最后提出执行科学精细的空气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和空气污染治理的长效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5月 3 1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 ,正式公布《2 0 0 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说明。《公报》内容涉及水环境、海洋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辐射环境、耕地 /土地、森林 /草地、生物多样性、气候与自然灾害等十大方面。从总体来看 ,我国 2 0 0 1年环境质量变化不大。其中 ,城市空气质量稳定 ,达到或优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约占 3 3 .4% ;“3 3 2 11”重点治理工程效果明显 ,在径流量明显低于常年均值的情况下 ,“三河三湖”水质基本稳定 ;与上年相比 ,出现酸雨的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