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冯锐  玉霞 《防灾博览》2003,(2):20-21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沉睡在炎夏之夜的唐山突然发生强烈的地震。北京在震撼中万家失色;天津在房倒屋塌中众人惊醒;国内14个省、市、自治区感受到了大地的颤动;全球地震仪器记录下了来自中国的地震波动。然而,当惨绝人寰的大地震已发生1个多小时之后,京津地震台网还没能确定出震中在哪里,问题出在何处?  相似文献   

2.
我在新疆学习、工作和生活了22年,由于工作关系,几乎跑遍了天山南北。 当初春的朝阳拥抱万物时,我曾在那拉提草原上住过哈萨克族特异的毡房;当盛夏的烈日烘烤大地时,我曾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看过落日;  相似文献   

3.
<正>2008年5月12日,是所有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当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解放军、武警、消防、医护、专业救援队等各种救援人员迅速奔赴灾区开展各种营救工作。而从事救援工作的这些人员,每天面对灾难场面和危险的境地,许多人都会出现情绪和情感上的压力或心理创伤,如何积极适时地为灾后救援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窗口坝是泥石流拦挡坝常用类型之一,其设计仍以设计者的经验和水工设计方法为主,尚缺乏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窗口坝设计时如何选择合理的开口尺寸、数量,使其达到良好的拦砂效果,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实验对窗口坝拦截不同性质泥石流时的闭塞类型及其临界条件进行了探讨,发现窗口坝拦截稀性、过渡性泥石流时表现为全闭塞、部分闭塞和不闭塞3种类型:当F≤0.95时,窗口坝全闭塞;当0.95F≤1.5时,窗口坝部分闭塞;当F1.5时,窗口坝不闭塞。窗口坝拦截粘性泥石流时表现为全闭塞和部分闭塞2种类型:当F≤2.7时,窗口坝全闭塞;当F2.7时,窗口坝部分闭塞。  相似文献   

5.
当午马扬蹄而去,未羊款款来临的时候,人们常喜欢说“马驰率风,羊致清和”。在中国年画的传统题材中,有阳光之下的三只羊,被称作“三羊开泰”。 按照十二地支配十二生肖的说法,未属羊。许慎的《说文解字》说:“未,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于未;象木重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单自由度弹簧被动隔振技术的隔振机理,采用电-力导纳型类比法求得阻尼系统振动方程。利用归一化处理方法考察了在不同频率比(z)和力学品质因子(Qm)影响下,设备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响应情况。分析发现,在z<1时,设备响应特性关系为位移>速度>加速度;在z>1时,设备响应特性关系为位移<速度<加速度;而当z=1时,设备响应特性关系为位移=速度=加速度,此时系统发生共振,且力学品质因素越大系统振动越剧烈;而当基础的干扰频率为系统固有频率的2 倍时,设备振动特性不受Qm影响,且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传递比分别为1,2 ,2。该分析结果可为动力设备布置竖向弹簧隔振支座的隔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万梁高速某滑坡降雨入渗稳定性及处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万梁高速某滑坡,利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技术对其降雨时的稳定性及处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浅层滑体部分饱和时,浅层滑体的稳定性较好,不会沿滑面整体失滑;当浅层滑体饱和时,浅层滑体会产生变形滑移,最终全部失滑,而中层滑体不会发生变形滑移;当浅、中层滑体均饱和时,浅层滑体全部失滑,中层滑体仅产生较大位移,不会发生失稳现象;在设置支档结构后,浅层滑体和中层滑体在饱和静水压力下的稳定性均可以得到保障;浅层滑体始终在失稳滑移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持续的降雨会使滑体中形成饱和静水压力,导致滑面岩土参数被弱化。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滑坡的稳定性及处治技术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西安地铁上覆含有古土壤的黄土地层中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在分析其产生机理、盾构施工数值模拟过程、基于经验公式的Peck地表沉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注浆效果、支护压力以及偏心超挖的等代层厚度计算方法;具体分析了盾构施工数值模拟过程中的等代层弹性模量和掌子面支护压力比与Peck地表沉降计算公式中最大沉降量和沉降槽宽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有古土壤的黄土地层中进行盾构施工数值模拟时,等代层模量的取值在5~10MPa范围之内,当等代层模量小于5 MPa时,隧道围岩将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掌子面支护压力比取值在0.5~1.0范围之内,当掌子面支护压力比小于0.5时,掌子面附近土体将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当掌子面支护压力比大于1时,地表将产生隆起变形。  相似文献   

9.
针对隧道锚孔出水时,树脂锚索锚固性能下降的现象,以木寨岭公路隧道为工程依托,开展了不同锚孔出水流量下树脂锚索锚固力测试分析,在剖析水影响树脂锚索锚固机理的基础上,对锚固提升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①随锚孔出水流量增加,树脂锚索的锚固性能逐渐下降;当出水流量位于滴水区时,对锚固力影响较小;当出水流量位于强淋水区及以上时,基本无法锚固;当出水流量位于弱、中淋水区时,需引入锚固提升技术; ②水影响树脂锚索锚固性能的主要原因为水对树脂搅拌固化的影响,包括水对树脂锚固剂固化反应的影响和水对索体搅拌树脂锚固剂过程的影响;③开展了抗水锚固剂锚固试验、60°斜端面带限定装置锚索锚固试验、不同凝胶时间锚固剂组合试验和施工搅拌参数优化试验等 4 种锚固提升技术测试研究,最终获取了适用于不同锚孔出水流量下的优选树脂锚索锚固力提升(组合)措施。研究有助于提升树脂锚索在富水隧道中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孔锋 《灾害学》2019,(4):121-130
基于《中国冰冻数据集(V1.0)》,采用1961-2016年中国545个气象站点的结霜、雾凇、雨凇和结冰四种灾害性冰冻天气日数数据,从气候态特征、年代距平变化、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四个方面,诊断了中国冰冻天气日数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中国四种灾害性冰冻天气日数在1961-2016年具有各自典型的区域性和次区域性空间分异特征。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是中国灾害性冰冻天气较多发生的地区。结霜和结冰事件在分布范围和发生频率上明显高于雾凇和雨凇事件。②中国四种灾害性冰冻天气日数距平具有明显的年代变化特征。中国北方的结霜和结冰日数在1960和1970年代以负距平为主,而在1980、1990、2000和2010年代逐渐演变为正距平为主;中国北方的雾凇日数和中东部的雨凇日数在1960、1970和1980年代以正距平为主,而在1990、2000和2010年代以负距平为主。③1961-2016年中国四种灾害性冰冻天气日数变化趋势空间分异不尽一致。结霜、雾凇和结冰日数在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增减趋势较大。其中结霜日数在北方以增加趋势为主;雾凇日数则在东北、西北和内蒙古等地区以减少趋势为主;雨凇日数在中国中东部以减少趋势为主;结冰日数在西藏、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地以增加趋势为主。④1961-2016年中国结霜和结冰日数波动特征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雾凇日数在华南南部和云南西部波动最大,在长江以南至华南北部、青藏高原、四川东部、湖北西部等地波动最小。雨凇日数在西南地区波动小,而在北方、东北和东南沿海地区波动大。  相似文献   

11.
地壳垂直形变场与强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不同时期的地壳垂直形变速度,研究了中国大陆地壳的垂直演变特征,结合1965~2005年中国大陆地区M≥7级的大震,研究了垂直形变演变与强震活跃时间段和相对平静时段的关系。并且依据1951~1990年中国大陆垂直形变速率图计算分析了垂直形变速率梯度,研究了高梯度带与大震的分布关系。中国大陆垂直形变速度的演变表明,在中国大陆出现NWW向的上升带和下降带相间分布,而且以上升为主,西部呈现“南升北降”等形变特点时,中国大陆的大震活动也相对活跃,当大面积下降变化为主,尤其是青藏高原表现为下降时,大震相对平静。M≥7级的地震绝大多数发生在水准网控制的高梯度带上,发生在不同高梯度带的交汇部位,转折部位、或者局部变化较突出的附近地带。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东南部地区地震学术研讨会”这个名称是在1991年12月海南省海口市召开的全国地震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期间议定的,当时由苏、皖、鄂,湘、闽等省的秘书长联名倡议,中国地震学会专职副秘书长郝纪川同志表示支持,在中国东南部地区联合组织学术性会议。这种按地区联合的形式在中国地震学会活动史上尚属首创。  相似文献   

13.
《灾害学》2011,(4):115
作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刊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的《灾害学》杂志是在知名学者和社会名流(钱学森、于光远等)的关注下、把灾害问题作为一门科学在我国最早(1986年)创办的科技期刊。《灾害学》杂志旨在对各种灾害(自然灾害和人文灾害)进行综合系统地探讨研究;通过对各种灾害事件的分析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广泛交流灾害科学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报导国内外关于灾害问题的研究动态和防灾抗灾对策;揭示和探索各种灾害发生演化的客观规律;目的是提高人类抗御灾害  相似文献   

14.
不同裂隙形式类岩体单轴压缩破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水泥砂浆制作具有不同倾角、不同裂隙形式和不同岩桥间距的预制裂隙类岩体试样,开展单轴压缩试验。基于滑动裂纹理论,分析在单轴压缩作用下类岩体破坏受力特征和破坏形式。结果表明:裂隙形式、裂隙倾角和岩桥长度等参数变化对试样强度和破坏形式有较大影响,且在不同破坏模式中起主要作用的控制性参数不一样;对于不同倾角的单裂隙和平行双裂隙试样在单轴压缩破坏形式基本类似,当倾角在0°~90°变化时,它们的峰值强度随倾角的变化趋势呈下凹型,当岩桥倾角为45°时试样的峰值强度最低;对于不同岩桥长度不共面断续裂隙试样,试样的抗压强度会随着岩桥长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而对于共面断续裂隙试样裂隙岩桥长度为20 mm左右时最容易被破坏  相似文献   

15.
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圆形巷道岩爆过程模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利用FLAC模拟了不同围压条件下圆形巷道的岩爆过程。为了模拟巷道开挖,利用编写的FISH函数删除巷道内部的单元。岩石服从摩尔库仑剪破坏与拉破坏复合的破坏准则,破坏之后呈现应变软化-理想塑性行为。模拟结果表明:当围压较低时,剪切应变集中区域呈圆环状,围岩能保持稳定,不出现剪切带;当围压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围岩中出现了"狗耳"形的V形坑,发生岩爆,但围岩也还能保持稳定;当围压进一步增加时,围岩中出现了多条狭长的剪切带,巷道的整个断面均遭到了破坏,发生强烈的岩爆。随着围压的增加,V形岩爆坑变大、变深,剪切带花样的对称性变差;在高围压时,剪切带花样与塑性力学中的滑移线网有类似之处。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残存在露天煤矿边坡内的残煤自燃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使用PFC3D对某矿某边坡进行建模,在热力耦合的条件下,模拟了残煤自燃至不同燃空区深度时,边坡内部的岩体破坏过程,进而确定影响边坡稳定的岩体破碎区。研究表明:随着燃空区深度的发展,当深度较浅时破碎区分布为三角形;当燃空区超过80 m后,破碎区为喇叭口形;当燃空区超过100 m后,岩体内部破碎的分层较为明显;当燃空区超过160 m后,裂隙基本不向上再发展。因此,对于残煤层上覆完整高强岩体的露天煤矿边坡,不应以边坡表面的开裂情况判断煤层自燃程度,应进一步进行物理探测,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边坡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然灾害减灾救灾标准的演变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厘清现有自然灾害相关标准的现状、分析现行标准中存在的不足及其标准颁布的时空格局对完善国家减灾救灾标准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分析了中国现有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相关标准的现状及标准颁布的时空特点,以中国现有自然灾害减灾救灾相关的标准为数据基础,基于标准化三维空间体系理论,构建了中国减灾救灾标准化三维空间体系。结果表明:中国的自然灾害相关标准数量多、灾种全;现有与自然灾害相关的标准在数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地震灾害相关的标准较多,海洋、森林草原火灾相关的标准较少;近40年,中国每年平均颁布21.6条自然灾害相关的标准;中国已有29个省(市、区)参与了自然灾害相关标准的研制,主要集中于北京、河北、陕西等北方地区;大多数灾害相关标准的研制集中于20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是灾害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学技术引文数据库及中国科学技术文献等收录。1宗旨及内容(1)本刊旨在推动我国灾害科学的发展,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灾害科学研究中的结合,反映我国灾害科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落球检测技术多用于测定填土路基的力学性质,但其可靠性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对比验证。采用移动网格对落球检测的全过程进行三维物质点法模拟,通过改变被测土体的本构模型、弹性模量和强度参数(黏聚力、内摩擦角),分析土体的变形破坏特征,利用球体的加速度、接触时间和位移特征反推土体的变形模量和强度参数。模拟分析表明:当假定被测土体处于线弹性状态时,基于Hertz接触理论估算的弹性模量与模型设定值吻合较好;当被测土体发生较大塑性变形时,基于Hertz理论估算的变形模量以塑性变形为主,且在同一强度参数下趋于一致,基于修正Vesic空腔扩张理论估算的强度参数与设定值相差较大。在测试过程中,当土体以弹性变形为主时,估算的变形模量和强度参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土体强度较低且以塑性变形为主时,估算的变形模量与平板载荷试验结果相差较大,其准确性存在一定问题。相关结论为评估落球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如诗 《防灾博览》2005,(1):14-14
当2004年即将翻过最后一页时,肩负着祖国和人民重托的中国国际救援队,不远万里,奔赴海啸灾难最重的印尼班达亚齐,去实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