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环境教育》2009,(3):F0003-F0003
人类要发展,社会需和谐。没有和谐生态,就不可能有和谐社会,更不会有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到实践,从政策到措施,从规划到目标,从城市到农村,付之以具体行动。生态省(市、县)建设,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把辖区内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将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推动,分步实施,在区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并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2008,(10):F0003-F0003
人类要发展,社会需和谐。没有和谐生态,就不可能有和谐社会,更不会有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到实践,从政策到措施,从规划到目标,从城市到农村,付之以具体行动。生态省(市、县)建设,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把辖区内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将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推动,分步实施,在区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并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环境教育》2008,(12):F0002-F0002
人类要发展,社会需和谐。没有和谐生态,就不可能有和谐社会,更不会有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到实践,从政策到措施,从规划到目标,从城市到农村,付之以具体行动。生态省(市、县)建设,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把辖区内经济发展、社会进扳环境保护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将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推动,分步实施,在区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并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环境教育》2009,(1):F0002-F0002
人类要发展,社会需和谐。没有和谐生态,就不可能有和谐社会,更不会有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到实践,从政策到措施,从规划到目标,从城市到农村,付之以具体行动。生态省(市、县)建设,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把辖区内经济发展、社会进扳环境保护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将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推动,分步实施,在区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并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正《环境教育(第二版)》教材由环境保护部组织编写,由北京师范大学知名教授亲自主笔,视角多样、内容新颖。本套教材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共11册,以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始终。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以生态文明为基本理念来编写本教材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6.
正《环境教育(第二版)》教材由环境保护部组织编写,由北京师范大学知名教授亲自主笔,视角多样、内容新颖。本套教材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共11册,以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始终。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以生态文明为基本理念来编写本教材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山东省围绕"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服务科学发展"主线,以"把握舆论导向、引导全民参与、促进社会和谐"为重点,主动作为,全面构建环保宣教工作大格局。建设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先行。从垃圾分类、到节能减排,从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从厚植绿水青山理念到实现美丽中国梦……一系列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的提出和施行,都离不开宣传教育工作的引导、支撑和推动。强化环保宣传教育,重在落实,贵在坚持,成在实效。今年以来,山东省积极适应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8.
罗丕  罗筠 《环境教育》2009,(5):67-69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更具有了时代特征,也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根本利益。它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统筹考虑,是党在新形势下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认识上不断深化的结果,是对社会文明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开辟了文明建设的新领域、新途径。在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王玉庆 《绿叶》2013,(10):69-77
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何为人与自然和谐7怎样判定7实践要求我们不仅从哲学意义上论述,更需要从科学体系和技术层面上说明。生态文明与物质、精神、政治文明共同构成人类文明的整体框架,从自然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来看,生态文明可看作是其他三个文明的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个建设的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不是统领其他各项建设的.它是我党在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上、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一种治国理念和政策导向,迫切需要融入其他四个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党的十七大也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环境法治.本文站在完善环境立法的角度,从生态文明的內涵及价值取向、我国环境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环境立法的建议等方面做简单论述,以期逐步落实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人类社会必须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这已经成为共识。无论这是生态危机逼迫之下不得已的功利性选择,还是人类新意识的主动觉醒,建设生态文明,都离不开价值观的转变——不改变把自然当作工具的观念,不改变以经济增长论为主导,以消费主义为主要特征的价值体系,文明的转型不可能实现。而价值观,是内化到我们每个人血液、骨髓里的东西,它具体可感又无形无  相似文献   

12.
余谋昌 《绿叶》2014,(2):11-17
生态文明是人类新文明,它由社会全面转型实现。价值观作为世界观的核心,对社会转型起先导和决定性作用。人类中心主义是工业文明的核心价值观。从工业文明社会向生态文明社会转变,首先是核心价值观的转型——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用以指导生态文明建设,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解、人与人的社会和解,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绿叶》2016,(11)
在我国"五位一体"的治国方略中,已把实现"美丽中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美丽中国"既含有国家自然环境之美,又含有国家精神及社会发展之美。就前者而言,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环境之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有机内容和重要任务。"美"就是"绿"满山川原野,"绿"是"美"的底色和谐。只有广袤国土披绿,美才有本色,生态文明才有根基。归根结蒂,生态文明是自然、人与社会,及自然与社会保持共生共荣、和谐共存。而发展木本粮油产业,就是实现生态文明和经济绿色增长的重大绿色工程。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总体水平及生态意识、行为良好,但生态知识严重不足、生态意识转化困难、生态行为自律不易,培育对策:编写儿童生态读物、多途径开展生态科普活动、养成绿色生活方式。生态文明是以生态学思想审视人类自身与社会、经济、自然的发展,以可持续发展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社会形态,人的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开展生态体系建设,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形成经济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生态体系完善、资源环境整体优良、生态文明程度较高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积极主动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进行的重大部署,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广元市委把"生态立市"作为未来发展的根本思路,明确提出了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经济文化生  相似文献   

16.
黄晓云 《绿叶》2011,(1):63-68
生态文明是建立在人与人关系和谐基础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调整理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在我国特殊的体制环境下形成的强国家—弱社会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对生态文明建设必然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应当是强国家—强社会模式下的正和博弈关系。因此,要加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应在增强国家能力的同时,努力加强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的文明不仅仅只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还包括生态文明.生态文明贯穿、渗透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建设高度的生态文明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只有切实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谋求四者的协调发展,才能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真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企业文化的视角,论述了企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并重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促进社会与企业和谐的重要内容,是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环保企业只有将生态文明意识与环境保护责任全面地融入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更好地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吴道仁 《环境教育》2022,(12):72-73
<正>各项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方式、科学的学习方法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扎实有效的生态文明教育,使学校的生态面貌有了整体改善,师生生态文明意识有了明显提升。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标的提出,基层学校作为践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排头兵,山东省龙口一中也走出了自己的生态文明教育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20.
<正>可持续生活方式遵循自然规律,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立一种既能满足人类良性生活需求,又能维护生态平衡的生活方式。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是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