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0 毫秒
1.
陈振民 《陕西环境》2003,10(5):17-19
变权识别理论对环境空气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API法完全吻合,与其它评价方法相比,该评价方法真实可靠,综合性强.并具有简便易操作的特点,且克服了模糊数学和模糊识别理论的某些不足。  相似文献   

2.
抑食金球藻褐潮环境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蕾  姚鹏 《海洋环境科学》2016,35(4):635-640
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属于海金藻纲(Pelagophyceae),该藻水华又被称为“褐潮”,会引起扇贝滞长、水质恶化。褐潮最早于上世纪80年代出现在美国东海岸的一些河口,后蔓延至南非,近年来在中国的秦皇岛海域也有暴发,严重影响了贝类养殖业及沿海旅游业的发展。本文简要总结了抑食金球藻褐潮的发展历史及其带来的生态效应,着重介绍了影响该藻生长的环境因素,包括营养盐、温度、盐度和光照等,并概括了国内褐潮的发展和研究现状,以期加深对褐潮的暴发机制、危害方式和生态环境效应的认识,为建立褐潮暴发的预警预报方法和扇贝健康养殖的生态环境保障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北黄海发生的两次海洋褐胞藻赤潮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1993年8月中旬和1995年8月中旬,中国北黄海近岸各发生一次海洋褐胞藻赤潮。调查结果为海洋褐胞藻的生物量为(1.7-11.7)×10^8个/m^3,浮游植物群落生物量范围为(2.5-15.4)×10^8/m^3。赤潮海区的表层水温25.8℃,盐度12-17.6,pH8.5-8.6,透明度1.5-1.6m。大量富含营养物质的陆源淡水入海,可能是这一海区海洋褐胞藻赤潮的主要起因。  相似文献   

4.
2013年6月底至7月初、2014年5月中旬至6月初,水质自动监测浮标记录了秦皇岛两次褐潮(由抑食金球藻引发)的发生过程。对两次褐潮发生期间相关监测参数的数据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褐潮发生期间Chl a浓度最高达到50μg/L以上,波动较大;两次褐潮期间,Chl a波动过程中,其最高值多次出现在夜间。褐潮期间水温大部分时间在25℃以下,且2013年褐潮消亡前经历了水温从22℃急剧升高至28℃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秦皇岛海域微微藻褐潮遥感监测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微藻褐潮在我国是一种新出现的海洋生态灾害。本文针对秦皇岛海域微微藻褐潮高发区,探讨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微微藻褐潮的可行性。首先利用MODIS数据反演秦皇岛海域叶绿素a(Chl a)浓度和海面温度(SST)判别水色异常区域,然后通过HJ-1号卫星真彩色影像中褐潮水体与非褐潮水体之间的水色差异,综合判读褐潮,最后以2014年5月秦皇岛海域的卫星遥感数据为实验数据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当Chl a≥2.5 mg/m3和15℃≤SST≤25℃时为海水水色异常阈值,并且褐潮水体在HJ-1号卫星真彩色影像中呈明显的黄绿色,该综合判别法用于微微藻褐潮监测是可行的,这为进一步开展微微藻褐潮业务化监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三角褐指藻对光适应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4C示踪法,叶绿素法和细胞计数法,于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三角褐指藻的光响应曲线,以及三角褐指藻光适应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0.5℃时,三角褐指藻的最大同化系数为4.76h-1,光响应曲线初始斜率为0.027·h-1·(μmol·m2·s-1)-1。在光照条件为12HL:12HD条件下,三角褐指藻光适应过程一级速度常数为8.9×102·h-1。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柴油水溶性组分对褐菖鲉稚鱼行为反应和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我国东海区典型的近岸岩礁性鱼类褐菖鲉为研究对象,以近岸海水本底调查的石油烃浓度为参考,探讨了不同浓度船用燃料油(0#柴油水溶性组分,DWSF)对褐菖鲉稚鱼行为活跃性、探索性及捕食能力的影响,并结合鳃的组织学变化与神经传递相关酶活性变化探究了石油类污染对褐菖鲉稚鱼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当海水中DWSF浓度增加时,褐菖鲉稚鱼的探索性与活跃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DWSF浓度超过四类海水标准时(>0.30mg/L),稚鱼的行为活跃性受到明显抑制,捕食能力显著降低;通过组织学观察发现,当DWSF浓度达到0.45mg/L时,稚鱼的鳃组织会出现明显的病变和损伤,与神经传递相关的胆碱酯酶活性受到明显抑制,死亡率升高.综上可知,海水柴油污染能够引发褐菖鲉稚鱼的行为异常,显著降低其活饵捕食成功率,推断神经和呼吸系统功能受损可能是引发其行为异常的重要原因.为确保褐菖鲉等近岸岩礁性鱼类幼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海水中DWSF浓度应控制在0.45mg/L以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棕(褐)地数量不断增加,棕(褐)地的存在给周边的居民和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危害;我国土地资源紧缺,对于棕(褐)地区域需要进行再开发利用,而棕(褐)地区域在修复治理前后的污染程度需要进行评价研究,为棕(褐)地区域治理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文章主要对研究区的棕(褐)地周边的特征污染物即重金属Cu和Cd带来的污染进行评价,对传统的内梅罗方法存在的缺陷进行改进,应用到棕(褐)地周边重金属污染评价实例研究中,并利用GIS软件对评价结果进行空间表示,并分析污染程度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9.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5):96-102
文章以褐水(粪便)为底物,研究了不同共基质添加对厌氧消化甲烷产量的影响,并对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三维荧光特征进行探究,研究了有机组分的变化对产甲烷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花生秸秆共消化组和褐水单消化组的累积甲烷产量分别为649和309 mL/g VS。采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发现,褐水单独消化和共消化过程的DOM均以微生物内源性产生为主。厌氧消化后,各反应器中色氨酸类蛋白荧光峰强度均显著降低,褐水单消化组的类腐殖质有所增加。4组条件消化全过程的DOM含有4个组分:紫外腐殖酸类、微生物源腐殖酸类、色氨酸类和酪氨酸类。褐水单消化组的类蛋白质组分(色氨酸、酪氨酸类)荧光强度综合较低,腐殖质类组分荧光强度相对较高,难以生物降解,这导致了厌氧效率不佳。共基质添加可以调节体系碳氮比和溶解性有机物含量,降低褐水厌氧消化中的类腐殖质的比例,并提高甲烷产率。  相似文献   

10.
赤潮异湾藻与三角褐指藻的竞争及其化感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赤潮异湾藻和三角褐指藻间竞争及其化感作用的论述,定性分析了两种微藻单独培养和共培养的最大环境容量(K)和生长速率(r)等生长参数,同时利用逻辑斯谛方程和Lotka-Volterra的竞争模型进一步定量比较了微藻间的竞争力参数(α和β),并采用对比微藻在f/2培养基中和其他微藻滤液中生长情况的方法,初步探讨了赤潮异湾藻和三角褐指藻间竞争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赤潮异湾藻对三角褐指藻有强烈抑制作用(α=6.38),而三角褐指藻对赤潮异湾藻抑制非常轻微(β=0.23),赤潮异湾藻的竞争能力大大强于三角褐指藻,推测这种竞争作用与这两种微藻间存在的化感作用相关外,还可能与其他因素如接触性信息传递等相关。此研究对调控藻类生物的生长和数量变化、鱼虾蟹等水产养殖水体中藻害的防治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都具有相当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魔芋作为传统药物在制做健康食品领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魔芋是一种医疗保健价值和经济价值极高的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魔芋块茎中所含的魔芋甘露聚糖及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人体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部分肿瘤及糖尿病,均有一定的疗效。用魔芋制做的食品,不但味美可口,而且还可防病治病,被国际上誉为“新兴食品工业的革命。”鉴于魔芋干粉的膨胀系数可达到原来体积的80-100倍,且粘着力强,所以在食品添加剂、化工、石油、建筑行业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本文集国内对魔芋研究的概况和作者周光敏15年来对魔芋种植和食品加工方面的研究实践,首次在国内报导用魔芋精粉生产的新型食品“魔芋蹄筋”和用鲜魔芋生产的“魔芋海哲”食品的化学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12.
利用魔芋开发健康食品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魔芋是一种医疗保健价值和经济价值极高的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魔芋块茎中所含的魔芋甘露聚糖及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人体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部分肿瘤及糖尿病,均有一定的疗效。用魔芋制做的食品,不但味美可口.而且还可防病治病,被国际上誉为“新兴食品工业的革命。”鉴于魔芋干粉的膨胀系数可达到原来体积的80—100倍,且粘着力强,所以在食品添加剂、化工、石油、建筑行业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本文集国内对魔芋研究的概况和作者周光敏16年来对魔芋种植和食品加工方面的研究实践,首次在国内报导用魔芋精粉生产的新型食品“魔芋蹄筋”和利用鲜魔芋生产的“魔芋海哲”食品的化学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13.
魔芋是一种食用价值和医疗、保健价值极高的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魔芋原产于我国南方各省。我国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种植和食用魔芋,并将魔芋列为中草药用来治疗疾病。明朝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记载:“魔芋主治痈肿风毒,摩傅肿上。捣碎,以酽灰汁煮成饼,五味调食……状如水母丝,主消渴”这句话的意思是魔芋可以治疗风毒,捣碎后用草木灰淋水(含碱)煮成魔芋糕,再用五味拌后如海哲丝一样好吃,吃了后主治糖尿病。现代科学分析证明,魔芋所含的特殊物质——葡萄甘露聚糖(精粉中含量在60%以上),具有抑制膳食中…  相似文献   

14.
1985年由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引发的褐潮首次出现于美国东北部的一些沿海海湾,后来又于1997年在南非的萨尔达尼亚湾暴发;2009年秦皇岛海域褐潮的暴发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受其影响的国家。尽管抑食金球藻对人体健康没有直接的不利影响,但是它会导致贝类生长缓慢甚至死亡,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生态问题。本文对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在抑食金球藻的生理生化特征、暴发与消亡的原因、生态危害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为抑食金球藻褐潮防治及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科技信息     
科技信息魔芋食品加工出口前景看好近年兴起的魔芋食品,因其良好的营养保健功能,在文明病盛行的西方国家大受欢迎。日本、美国、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都将魔芋食品视为一种最好的保健食品,需求量不断增加。魔芋是多年生食、药兼用草本植物。块茎、花茎均可入药,用...  相似文献   

16.
击变玻璃(玻璃陨石,tektite)是流星体超速撞击地球表面高硅岩石产生击变的熔融体。目前尚很难找到一个与击变玻璃有密切关系的撞击坑。根据这事实讨论了击变玻璃的形成,并提出了慧星撞击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7.
利用餐厨垃圾湿热处理脱出液制备液态菌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餐厨垃圾湿热处理脱出液为发酵培养基,选用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作为实验菌种制作固氮液态菌肥。测定了圆褐固氮菌的主要生理特性,将其接种于餐厨湿热处理脱出液中进行培养,确定最佳发酵时间,并分别测定发酵的最佳初始p H值、接种量、培养温度、摇床转速、装液量、脱出液与水的混合比例。结果表明:圆褐固氮菌在餐厨湿热处理脱出液中最佳发酵时间为36 h,发酵最佳初始p H值、接种量、培养温度、摇床转速、装液量、脱出液与水的混合比例依次为7.5、1%、30℃、150 r/min、50 m L(250 m L锥形瓶)、1∶1。圆褐固氮菌在餐厨垃圾湿热处理脱出液中进行培养后,可达到液态菌肥的活菌数标准。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目前在环境综合评价中应用变权方法时存在的问题,指出理想的变权处理方法应该是能够识别出非均衡态水平因素,对于其中的劣性因素做变权处理。提出了变权的改进方法——因素控制变权方法,以增强应用变权综合评价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甲苯在北京褐潮土中的运移分布及其STOMP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春媚  冉娟  张慧  李发生  李雁  谷庆宝 《环境科学》2012,33(10):3554-3561
针对我国日益严峻的土壤突发泄漏事故等环境问题,采用二维土槽装置模拟非水相液体(甲苯)发生瞬时泄漏后,其在北京褐潮土中的运移及分布规律,并采用STOMP模型对其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泄漏9 h后,含量>1 g.kg-1和>20 g.kg-1的甲苯污染羽横向与垂向距离比分别约为2.3和3.这是由于北京褐潮土的渗透性能较差(渗透系数为0.12 cm.h-1),因此对甲苯的入渗过程有较强的阻滞作用,导致甲苯运移方式主要以水平扩散为主,垂向迁移能力较小.采用STOMP模型对非均质性土层结构(北京褐潮土-砂土和砂土-北京褐潮土2种结构)中的甲苯运移模拟结果表明,由于砂土渗透系数(29.70cm.h-1)远大于北京褐潮土,因此土层分界面的相对渗透率突变是影响甲苯重新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可为非水相液体污染物发生突发泄漏后,及时获取其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新疆阿尔泰地区原生金矿的围岩蚀变较发育,且不同类型金矿床同时具有相同特征的围岩蚀变类型。多数金矿床的围岩蚀变具有分带性,从矿体或断裂面向两例呈对称分布。金矿化一般随绢英岩化、黄铁矿化等蚀变的增强而增强。围岩蚀变是成矿流体、围岩和构造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金矿化的表现形式,而不同类型的围岩蚀变则是成矿流体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演化的产物,正是这种成矿流体沿破碎带活动,形成一个由高温到低温的蚀变类型组合及与之相应的围岩蚀变分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