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中国最早的地震史料汇编出现在班固(公元32-92年)著《汉书·五行志》里,共收编上自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下至汉元延三年(公元前10年)的地震(含山崩)16次。此后,历代正史,如《后汉书》、《晋书》、新、旧《唐书》、《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等,全都有地震史料汇编。自宋代以来的一些大型类书,如《太平御  相似文献   

2.
贺明静 《灾害学》2007,22(2):141-141
这是笔者在实地考察时收集的地震碑文。一则是记述1303年山西洪洞-赵城8级地震在陕西省蒲城县震情的《重修蒲城县廨宇记》,过去在《中国地震资料年表》和《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中,这次地震在陕西省的地震灾害只有朝邑县(今大荔县朝邑镇)“县厅倾圯”一则。这则碑文证明蒲城于当时“屋宇垣牖倾倒尤甚”,所受破坏不低于朝邑;同时也提示我们,至少在蒲城以东的韩城、合阳、澄城、大荔等地也有可能找到这次地震破坏的史料记载;  相似文献   

3.
《民防苑》2009,(6):43-43
上海市新建的学校、医院,抗震设防标准有望超7度;“身高”超高的高层建筑,今后要接受地震安全性“体检”。为配合新《防震减灾法》的施行,《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年底有望出台。  相似文献   

4.
忆松平地震     
举世震惊的唐山大地震的余波未平,松平地震又起,当时人们一提起地震,总是心神不安,似有一种地魔就在身边的感觉。笔者随四川省现场救灾指挥部前往地震灾区,现回忆如下: 夜赶灾区 1976年8月16日夜晚,闷热的天气令人心烦意乱,无法入睡。街头巷尾乘凉的人们,有的在摆龙门阵,有的在打牌、下棋。突然有人惊叫:“地震!”,这时是22时7  相似文献   

5.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实施日和邢台地震40周年纪念日,襄樊市地震局与襄樊市武警消防支队特勤中队联合开展了以“地震与救援”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6.
地震监测是防震减灾的基础和重要环节。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建立了一系列新措施提升地震监测能力,建立了地震监测倩息共享和社会服务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全国首例由地震设防引发的"官告官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对人类是一大灾难。2003年11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基础上又签署国务院《地震灾害防治条例》第394号令,把地震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纳入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可是,在河南省南阳市一家大型建设工程中,业主视人类共同的灾难如儿戏,竟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不设置地震设  相似文献   

8.
1927年5月23日6时32分47秒,甘肃古浪(北纬37.6度,东经102.6度)发生地震。震级为8级,震中烈度XI度,震源深度12公里,死亡4万余人(一说8万余人),倒塌房屋40余万间。 1927年5月23日,一场可怖的大地震袭击了甘肃历史上的富庶之区——凉州(今甘肃武威)。 蒲登波罗克在他写给《字林西报》的信中说:“这样恐怖的地震使我感到世界末日将要降临。” 蒲登波罗克是甘肃天主教的代理大主教,德国人。他在兰州传教多年,地震时恰在凉州传教。  相似文献   

9.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颁布后,“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做为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显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05 年,江苏省如东县地震局始终把全县重要建设工程安全性评价工作视为全年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实,全年共完成“安评”6项目,其中包含国家级“I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1个、省级燃气发电项目1 个,县级重大工程项目4个;完成一般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审批达16项。在“安评”工作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防灾博览》2002,(1):17-17
为了加强对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以下简称《防震减灾法》)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制定了《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安评条例》),于2001年11月15日由朱总理签署第323号国务院令发布,自2002年1月1日起实施。2002年1月10日上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地震局,就条例颁布实施的有关问题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曹康泰、中国地震局副局长陈建民等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并就“安评”问题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  相似文献   

11.
公元1668年7月25日晚(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在山东南部发生一次旷古未有的特大地震,郯城“城楼垛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俱倒塌如平地”,“地裂泉涌,上喷二三丈高”,“地裂处或缝宽不可越,或深不敢视”(康熙《郯城县志》)。地震波及黄河上下,长江南北,长城内外,南至浙江、江西、湖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你们好! 《西藏地震史料汇编》一书已于1982年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我建议《灾害学》杂志对该书作一简要报导。因为《灾害学》是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刊物。世界屋脊的历史地震史料是极其宝贵的。也因为构造地震特别是特大地震又发生在人烟稀少的高寒地区,特别是历史地震更为世人所罕闻。我提此建议,这也是一个地震战线“老兵”的理解,请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地球物理学报》、《地震学报》、《地震》和《地震地质》4种地震科技期刊2000~2001年所发表论文作者状况的调查统计,从6个方面对地震科研工作者的状况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并就统计中发现的问题对地震科技期刊的规范化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来欣读科学出版社出版、南京工业大学陈国兴教授撰写的著作《岩土地震工程学》,感到是一本好书,很有必要向读者推荐。  相似文献   

15.
感悟     
欣阅《防灾博览》第六期卷首语“呵护中的感悟”一文,总叫人感到中国地震局和广大地震工作者以及这份刊物的不凡。作为中国地震局唯一面向社会的防震减灾科普载体,注重把经济愈发达愈要居安思危,愈要把因震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和以人为本、贴近生活作为办刊宗旨,铸就了地震工作者和这份刊物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中国宁夏海原县(北纬36.5度,东经105.7度)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这次地震,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死亡24万人,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宁夏、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四川、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福建等17地有感,有感面积达251万平方公里。海原地震还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滑坡。地震发生时山崩土走,有住室随山移出二三里。  相似文献   

17.
在通往香山公园的一条新开拓的公路边,有一座依山而立、造型独特、与香山饭店相映成趣的“亮点”工程。这就是《中国地震科普教育馆》。 该馆造型独特,富有现代感的球形网体(22.5度的倾斜代表地球的自旋)与蕴涵源远历史的大理石方形基座结合为一体,擎天柱地,给人一种威严,又透出几分灵气的感觉。在展馆的围墙外,赶早来香山晨练的人们,每到此处,不由得放慢了脚步,驻足远望,议论一番。 看得出,人们很关心这个展馆的内容。 让我们在此,在它正式对外展出之前,选择几个“片段”,介绍给关心它的朋友们。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武汉台的地震记录图,对照《中国地震台网观测报告》等地震报告,重新进行解释之后,发现 Li 波是很有希望利用的重要震相。它可能是单台求解“影区地震”的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国家地震局工程地震青年学术研讨班的情况,胡聿贤、金严、张国民三位专家分别做了《地震工程学的发展趋势》、《地震危险性分析的若干问题》和《大陆地震成组孕育模型和地震预报问题》的专题报告,青年学员也各自做了重点发言并围绕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同时研讨班提供了一些建议供国家地震局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0.
愉快的奉献     
地震系统的清贫是众人皆知的。在地震系统即使当了“七品官”,也是要带头做工作,多作奉献。有人认为这种奉献赔青春,赔终生,到头来依旧两袖清风,得不偿失,似乎地震事业的历史是为之而工作的人们的辛酸奉献史。然而,我以为那是愉快的奉献史,因为,地震人的奉献能给人类带来安全的生活空间,人应该为自己的奉献创造的祥和而欣慰和骄傲。不是吗?湖北省地震局原调资处处长王炳龙生前住院期间,看望他的人络绎不绝,兄弟单位慰问的电话响个不停。一位清贫单位的“七品官”能够拥有如此富裕的爱,他该是多么的自豪和愉快。地震战线又有多少个像王炳龙这样的职工啊。王炳龙在他弥留之际,笔者亲眼目睹了他在奉献完自己毕生精力后的满足与快乐,当他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