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了化肥、有机肥、生物堆肥、有机无机复合肥和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的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与不施肥处理比较 ,土壤细菌增加了 1 6 5 .3 8% ,真菌增加了1 89.4 7% ,放线菌增加了 4 8.72 % ,总量增加了 1 0 4 .0 7% ,其增加量高于其他处理。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也都有明显提高 ,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转化和速效养分的释放。  相似文献   

2.
施用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生物质材料的热解产物,生物炭被认为是很有前景的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材料.多方面的研究说明,生物炭的多孔、大比表面积、丰富的官能团等性能,使其具有"锁定"碳,固定土壤污染物,改善土质等功能,从而从土壤物理化学的角度证实了生物炭在土壤污染治理与改良方面的作用,但至于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其长期效应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生物炭与土壤微生物相关的研究成果,得出生物炭能通过改变土壤资源储备(如可利用C、营养物质、水分等)、非生命成分(如p H、CEC等)等理化性质,加快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与繁殖,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可见,生物炭土地利用的优点不容置疑,为了实现其规模化应用,生物炭的施用剂量、生物炭-微生物-污染物的作用机理等问题亟待深入地研究,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及养分循环的长期影响还有待于系统地展开.  相似文献   

3.
王艳 《生态环境》2014,(7):1205-1209
农药污染严重影响了土壤的生态和食品的安全,为了解有机物料对农药污染土壤修复的影响,本文采用室内恒温恒湿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在有机磷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加入葡萄糖、堆肥、秸秆3种不同的有机物料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磷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的呼吸强度都有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前期(0~3 d)抑制,中期(3~40 d)为促进作用,后期(40 d以后)恢复稳定。加入有机物料后,显著提高了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的呼吸强度,其中葡萄糖、堆肥、秸秆处理分别在第9、30、40天时的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最高,在第9、30、50天时土壤的呼吸强度最高。有机磷农药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土壤脲酶影响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然后恢复的变化趋势。加入不同有机物料后,堆肥和秸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土壤脲酶都有促进作用,显著提高了其活性。堆肥处理的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分别在0~20 d,20 d为最高,秸秆处理的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都在40~50 d为最高。培养结束时(70 d),秸秆、堆肥处理的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要高于葡萄糖、空白处理。葡萄糖处理在前期(0~40 d)对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到后期(40~70 d)同空白之间差异不大。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物料的加入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的呼吸强度,提高土壤酶的活性,对于农药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生物炭是生物质材料在部分或完全无氧条件下,经热裂解形成的高度芳香化的难溶固体。施用生物炭可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强烈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栖息环境,影响土壤固氮微生物、硝化微生物和反硝化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活性,进而影响土壤氮循环的主要过程(固氮、硝化、反硝化等)。该研究综述了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氮循环主要过程及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改善了土壤的透气性,提高了土壤pH值,增加了土壤碳和养分的有效性,可使土壤固氮量提高15%~227%,土壤硝化速率提高28%~200%,但土壤氨挥发累积量减少20%~73%,土壤N2O排放累积量减少11%~78%。此外,生物炭的施用提高了nifH、amoA的基因丰度,进而促进土壤的固氮作用和硝化作用。生物炭的施用还提高了土壤nosZ等基因的丰度以及N2O还原酶的活性,有利于土壤反硝化作用(N2O最终转化为N2),抑制N2O的排放,且这种效应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强。此外,生物炭对土壤氮循环及其功能微生物的影响取决于生物炭原料和试验条件,不同...  相似文献   

5.
盐碱水田生长期对大气具有碳汇作用,研究其碳循环机制对全球碳减排和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为进一步探究盐碱水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土壤酶对有机碳的影响,选取吉林西部盐碱水田区为对象,细化生长期的不同阶段,分别于未种植水稻时、水稻幼苗期、分蘖期、抽穗期、结实期前往吉林西部典型灌区前郭县进行0~10、10~20、20~30、30~40、40~50 cm分层采样,并马上回实验室用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有机碳含量,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土壤蔗糖酶活性,研究水稻不同生长时期土壤蔗糖酶活性及土壤有机碳在0~50 cm土层的分布特征,探讨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的关系。结果表明:表层土壤蔗糖酶活性最高,在不同生长期其活性均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显著降低,并且酶活性主要集中在0~20cm的土层中;抽穗期和结实期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30和1.31 g·kg-1,低于10~20 cm土层1.57和1.51 g·kg-1,其余时期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显著降低。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幼苗期蔗糖酶活性与有机碳含量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97。吉林西部盐碱水田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剖面分异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密切相关,土壤蔗糖酶活性对土壤有机碳库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施肥对不同农田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沈宏  徐本生 《农村生态环境》1997,13(4):29-35,54
采用室内恒温培养研究了施肥对不同农田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壤,水稻土和潮土中,土壤微生物量,土壤活性大小顺序均为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处理〉单施有机肥处理〉单施无机肥处理,但对脲酶来说,其活性大小中顺序为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处理〉单施无机肥处理〉单施有机肥处理。  相似文献   

7.
抗生素类药物作为添加剂被用于养殖业中,大部分以原形或其代谢产物形式进入土壤环境,对土壤环境造成生态危害。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罗红霉素(ROX)对小麦各生长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脲酶和无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ROX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在小麦苗期、拔节期和抽穗期受到显著抑制,而在灌浆期和收获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却显著增长;与对照相比,低浓度(0.2和0.5 mg·kg~(-1))和中浓度(1.0和2.0 mg·kg~(-1))ROX胁迫显著抑制小麦生长苗期、灌浆期和收获期的根际土壤脲酶活性,而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却显著诱导脲酶活性;但高浓度(10.0 mg·kg~(-1))ROX胁迫却显著抑制小麦生长期内脲酶活性。低、中浓度ROX胁迫显著诱导小麦生长期中根际土壤中铵态氮浓度增长,而高浓度组ROX胁迫显著抑制土壤中铵态氮浓度。ROX胁迫抑制硝态氮,显示出ROX会影响土壤氮循环。  相似文献   

8.
岩溶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内三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林地、草地和耕地)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土壤溶解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月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上覆植被类型不同,其凋落物数量、质量及分解行为不同,有机质的输入量及质量也不相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土壤溶解有机碳含量差异,土壤有机碳的大小也存在较大差别。研究结果显示:从全年平均值来看,林地土壤溶解有机碳分别比草地和耕地高25%、48%;从3月到8月,三者均随气温的上升呈增加的趋势,林地和耕地在8月均达到最大值,而草地则在10月达到最大值;林地和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别高于耕地81%和45%,林地和草地在10月达到最大值。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差异较大,这说明岩溶生态系统中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库的大小有较大影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也各不相同,这表明土壤活性碳受众多因素的制约而呈现出一种动态平衡关系,进一步的机理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研究全球变暖和生物炭添加对农田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可为生物炭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采用开顶式(open-top chamber,OTC)模拟增温方法,设置CK(未增温)、T1、T2和T3不同温度梯度处理,分别添加竹质生物炭20 t·hm-2(BC1)和不添加(BC0)处理.结果 表明,OTC法使...  相似文献   

10.
在黄棕壤和棕红壤上施用磷肥,经三年室内湿润条件下培养,用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测定各形态磷含量.各形态用增量的分配比例表明,Fe-P居首位,其次为Al-P和O-P.三级Ca-P之和在20%以下.经培养的土壤种植黑麦草,其生物量和吸磷量与各形态磷量的相关系数除Ca10-P外,均达到极显著水准.土壤有效磷与各形态磷的相关性表明,Ca2-P是土壤有效磷的直接给源(r=0.992),Fe-P、Al-P是有效磷的重要潜在性给源(r分别为0.982和0.914),O-P、Ca10-P为无效态磷(r=-0.168).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碳循环备受关注。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可以作为土壤碳变化的指示指标。文章以自然林、玉米地、水稻田、不同种植年限橡胶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纳版河流域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土壤总有机碳(TOC)、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土壤可溶性总碳(DOC)、土壤易氧化碳(ROC)以及土壤颗粒有机碳(POC)在土壤中的质量分数及其分配比例的影响。结果显示:较之自然林(ck),玉米地的TOC、SMBC、DOC、ROC以及POC质量分数分别显著下降了35.04%、42.86%、42.33%、34.39%以及45.91%(P<0.05);水稻田的TOC、SMBC、DOC、ROC以及POC质量分数分别显著下降了38.46%、57.90%、58.56%、27.14%以及39.94%;1、5、10、15、20 a以及25 a橡胶林TOC以及SMBC质量分数均显著降低,TOC质量分数降幅分别为29.05%、24.78%、20.08%、20.08%、23.07%以及34.18%,SMBC质量分数降幅分别为53.44%、43.17%、66.68%、23.84%、30.96%以及27.25%;1、5、10 a以及15 a橡胶林DOC质量分数分别显著下降了47.24%、27.91%、71.35%以及21.77%;一年以及五年橡胶林ROC质量分数分别显著下降14.35%和22.81%;1、5、10、15、20 a以及25 a橡胶林POC质量分数分别显著下降了29.39%、38.54%、22.48%、22.42%以及23.71%;水稻田、1、5 a以及10 a橡胶林SMBC的分配比例显著降低了31.36%、34.16%、24.20%以及58.18%;水稻田、玉米地、1 a、5 a橡胶林DOC的分配比例显著降低了32.92%、11.55%、25.91%以及64.28%;玉米地以及5 a橡胶林POC的分配比例显著降低了16.74%以及18.29%。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TOC与POC之间呈显著(P<0.05)正相关关系;SMBC与DOC之间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ROC与POC之间极显著正相关;SMBC以及DOC均与土壤pH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TOC、ROC以及POC均与土壤表层5 cm平均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地利用方式由自然林向农用地(玉米地和水稻田)和橡胶林的转变降低了土壤的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室内恒温培养研究了施肥对不同农田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壤、水稻土和潮土中,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大小顺序均为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处理>单施有机肥处理>单施无机肥处理,但对脲酶来说,其活性大小顺序为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处理>单施无机肥处理>单施有机肥处理。从土壤类型来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酶活性大小以水稻土最大,潮土次之,红壤最小。3种土壤的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在培养的45~60d之间分别达到最大值,以后逐渐下降。部分单施无机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最大值比单施有机肥处理、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处理提前15d。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处理及单施有机肥处理,3种土壤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蛋白酶、脲酶及速效养分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单施无机肥处理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转化酶、蛋白酶、脲酶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部分速效养分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单甲脒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单甲脒(N'-2,4-二甲苯基-N-甲基甲脒,简称DMA)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田间试验表明,喷洒单甲脒盐酸盐(DMAH)于棉花植株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和土壤酶活性无明显影响.实验室试验表明,投加DMAH于土壤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当DMAH在土壤中的浓度为20mg/g时,好氧异养菌总量开始降低,硝化细菌和放线菌、真菌的土壤DMAH抑制浓度分别为0.5mg/g和0.1mg/g.DMAH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亦不相同,脱氢酶对土壤中DMAH含量为10mg/g时其活性即有明显的减弱,而过氧化氨酶对DMA的耐受性相当高,其活性的抑制浓度达500mg/g.试验还证明了土壤中DMA的微生物降解作用.当DMA在土壤中的浓度为50~500g/g时,其消解速率可从8.75mm·kg-1·d-1提高到48mg·kg-1·d-1.  相似文献   

15.
土壤变暖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辉林  郑习健 《生态环境》2001,10(2):138-142
讨论了土壤变暖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及其后果。许多研究表明,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关系。描述这种关系所用的模式有线性回归分析、Q10关系式、幂关系式、Arrhenius关系式及其它关系式,但这些模式通常都不能准确地估计呼吸率。尽管如此,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显示土壤温度强烈地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呼吸。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土壤变暖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呼吸率。解释这种现象的一种机制是微生物群体组成随温度升高而改变。文章最后指出,为了得出更加明确的结论及更加准确地预测全球变暖对土壤的影响,必须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不同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土壤供氮和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等氮量施用条件下菜粕、猪粪、中药渣和鸡粪分别与化肥混合制成的4种不同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土壤供氮特性和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当季生长期间,4种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的土壤矿质氮含量显著高于化肥处理,其中以施用鸡粪和菜粕复混肥的当季土壤供氮能力较高.施用复混肥后玉米籽粒产量为6725~8960kg*hm-2,均高于施化肥处理,且除猪粪复混肥外,其他3种复混肥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均比化肥处理增加20%以上,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施用复混肥后,氮肥利用率达24.2%~39.8%,均高于单施化肥.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尤其是鸡粪复混肥能有效调控氮素养分释放,使土壤供氮特征与玉米的需氮规律相一致,从而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北方寒冷地区存在大面积中低浓度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潜在威胁生态安全与人群健康。以混合型生物炭(C500+W500)为载体,以耐冷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S4)与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e,J7)为PAHs降解混合菌,采用吸附固定化方法制备生物修复材料,研究了低温条件下混合型/单一型生物炭加载耐冷混合菌对土壤菲(Phe)、芘(Pyr)的降解效果,并探讨生物炭对土壤中PAHs微生物降解过程的强化机理。结果表明:混合型生物炭固定化微生物对土壤Phe、Pyr的修复效果高于游离菌,亦高于单一类型生物炭固定化菌剂,并且修复效果与生物炭的混合比例有关。15℃条件下修复30 d后,以w=1.34%C500与w=0.67%W500混合生物炭为载体的固定化混合菌(CWJ2:1)对Phe和Pyr的去除率分别为51.87%和45.28%,高于游离菌25.81%和23.65%,亦高于单一生物炭固定化组15.63%-18.96%和13.62%-16.07%。生物炭添加后,减少了土壤对Phe的吸附量,促进土壤中PAHs进入生物相,提高土壤PAHs微生物可利用性。在P...  相似文献   

18.
19.
土壤磷素微生物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土壤中许多微生物(包括菌根真菌)能够通过产生质子和有机酸溶解土壤不溶态无机磷,通过分泌磷酸酶水解有机磷,但微生物的这种作用受土壤供磷与植物对磷需求间平衡的控制。土壤微生物量中的磷是土壤有机磷最为活跃的部分,由于其周转快、极易矿化为植物有效磷而成为土壤有效磷的活性库。目前,测定土壤微生物量中的磷的方法并不统一,而熏蒸提取法的应用最为广泛。文章阐述了土壤微生物在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磷中所起的作用,介绍了土壤微生物量中的磷周转及其对土壤磷素有效性调节的重要性,并总结分析了熏蒸提取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中的磷的实用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垃圾堆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施垃圾堆肥并种2季蔬菜的潮土、黄棕壤及红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固氮菌、纤维分解菌、亚硝化菌数量,纤维分解强度,呼吸强度和微生物生物量C、N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当土壤本身含有的微生物数量多于或少于垃圾堆肥含有的微生物数量时,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会随垃圾堆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土壤本身含有的微生物数量与垃圾堆肥相同时,垃圾堆肥用量大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不大。微生物生物量C、N含量,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P含量,呼吸强度及纤维分解强度均随垃圾堆肥施用量提高而增加,并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