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旅游演艺的蓬勃发展,催生出对其研究的热潮。由于国内外旅游演艺的发展阶段不同,相关研究的理论视角和方法体系混杂,研究存在明显差异。为廓清和厘定未来旅游演艺的研究重点和方向,需要对相关研究进行及时的文献回顾和梳理。基于文献分析法系统的回顾旅游演艺研究的核心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发现:(1)研究内容差异主要体现在研究主体和与文化的关系两方面;(2)研究理论差异表现为国外研究多以成熟的真实性理论视角作为支撑,而国内研究缺乏理论支撑;(3)研究方法方面,国内外均采用定性、定量或二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旅游演艺与文化的关系、文化的地方性、演艺声景,及多感官化的旅游演艺感知都应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3.
从综合效益最优视角探究区域旅游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内涵及其演化特征,对旅游城镇化转型提质、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旅游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泰尔指数、修正的引力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07—2019年大湘西旅游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差异特征、联系强度及驱动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大湘西区域旅游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化特点显著,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格局。(2)区域差异在缩小,怀化市和张家界市的县区是差异缩小的重点区域。(3)联系强度随时间明显提升,联系网络呈密集化趋势和非均衡性,以武陵源区、吉首市和鹤城区为代表的县区间高质量发展联系密切。(4)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业发展状况是显著影响因子,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因子的协同效应最突出,民生改善状况与城镇化水平、城乡差距程度的交互作用强度随时间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4.
运用结构方程的方法,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探索游客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维度,构建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品牌形象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乡村旅游中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可从食物、环境和服务三个维度进行解释。游客认为环境对饮食文化原真性的感知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食物和服务。2在乡村旅游中,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对品牌形象具有正向影响,品牌形象对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对满意度不具有正向影响,品牌形象对游客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满意度对游客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基于分析结果,为"袁家村"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居民旅游行为的家庭结构分异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结构影响人们的旅游消费,了解家庭结构与旅游行为的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长沙市居民为例,从旅游消费指标和旅游偏好指标两方面比较分析了不同家庭结构群体的旅游行为特征,发现不同家庭结构群体在出游时段和交通方式偏好等方面的差异不大;在出游次数、现实旅游花费和年旅游意向花费方面差异明显;在旅游支出比重、出游空间、出游动机、旅游目的地偏好、信息渠道、出游方式等方面呈现同一性和差异性并存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作为无形资产的知识产权在知识经济时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国旅游业知识产权还没有健全的保护体系和完整的法律制度,相关研究也很薄弱,产生诸如市场秩序紊乱、产业创新能力弱、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旅游产业竞争能力的提升.强化旅游知识产权保护是实现我国新时期旅游发展目标、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条件,紧迫性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7.
山岳型旅游目的地在我国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以世界自然遗产地张家界为调查对象,以问卷样本为基础,采用列联表分析和卡方检验,发现山岳型旅游目的地国内游客在信息渠道选择、住宿选择、交通工具选择、出游方式、花费预算、旅游活动偏好、娱乐活动偏好等方面代际差异显著.在出游时间和旅游商品偏好上代际差异不显著,表现为同一性.建议旅游目的地及其企业应针对不同年代的国内消费者设计相应的旅游产品,并采用不同的营销渠道进行促销. 相似文献
8.
9.
采用综合指标法测度旅游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结合时间序列法量化旅游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并运用案例分析法解析旅游城镇化驱动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结果表明:(1)旅游城镇化驱动乡村振兴是以旅游业为驱动载体,以“就地就近”城镇化为基础,在“市场链接、产业融合、行政势能、制度嵌入、规划引导、资金支持”等外部因素干预下,乡村基于自身基础条件选择合适发展路径并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2)基于时间序列法,发现张家界旅游城镇化是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且随时间推移,旅游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作用日渐明显,逐步超过乡村自身发展带来的影响。(3)张家界旅游城镇化驱动乡村振兴的演进过程分为介入阶段(1989—2000年)、分化阶段(2001—2008年)、转型阶段(2009—2014年)和融合阶段(2015年至今)。(4)张家界旅游城镇化驱动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主要分为景区城镇化和城镇景区化两种。 相似文献
10.
11.
世界遗产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发展机制研究——以张家界武陵源自然遗产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研究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发展,对促进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遗产地农民对世界遗产要有深入了解,树立保护重于开发的意识,改善遗产地旅游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2.
13.
"太阳能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业态,是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的重要表现形式,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国内外旅游学术界开始关注的研究领域。提出了"太阳能旅游"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太阳能旅游"的四种表现形式,探讨了五方面的作用机制,即当地政府的政策推动、旅游企业的效益推动、旅游者的需求推动、当地居民的利益推动和旅游产业的内在推动。以西藏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了"太阳能旅游"开发的基础条件和开发策略,以期能对我国"太阳能旅游"开发的理论完善和实践发展提供有益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旅游开发——以湘西苗族鼓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今社会的重要命题.以湘西苗族鼓舞为例,详细介绍了民族地区应结合自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赋存状况,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把发展具有竞争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作为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环境建设和产业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以实现民族地区优势资源的转换和产业结构战略转移,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双赢".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水利旅游开发研究——以淠史杭灌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水利旅游是水利工程综合效益的体现。淠史杭灌区为世界7大人工灌区之一,是发展水利旅游的典型区域。对淠史杭灌区开发水利旅游的资源条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提出了联动开发、展示水利文化、合理整合资源、多种开发模式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经过多年旅游开发实践的驱动,我国旅游规划工作有了长足发展,但目前仍存在旅游规划模式化,忽视规划区的“地方性”,缺乏规划区的区际与区内旅游空间竞争与合作关系研究等,使规划区功能、产品、市场等定位不准,策划的项目与周边区域雷同等问题突出。在旅游规划中加强目的地竞合分析是寻求目的地特色、准确定位、优化线路、创新产品体系等的前提和重要、有效的技术手段。阐述了旅游目的地竞合分析的内容和方法,并以芜湖市为例,对芜湖市的区内和区际旅游空间竞合进行分析,提出了芜湖市旅游功能定位、战略目标与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20.
名山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以张家界森林公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名山旅游区资源生态系统特点及环境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以张家界森林公园为例,对名山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的各要素伴随名山旅游区旅游业发展所显现的动态变化状况进行研究,探讨其变化规律,为制定合理环境管理容量与环境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