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研究污水污泥常压过热蒸汽干燥特性,研制了一套污泥常压过热蒸汽干燥试验装置,并对常压过热干燥装置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及特点进行了介绍。在研制的常压过热蒸汽干燥试验上进行了厚度分别为4,6,10 mm,干燥温度分别为160,220,280℃的干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过热干燥初期出现污泥含水率增大的现象,导致干燥时间增加;但过热蒸汽温度越高、污泥的厚度越薄,干燥至同样含水率所消耗的时间越短,干燥速度也越快。  相似文献   

2.
针对放射性废液桶内干燥装置的研制,就装置的加热方式对目前加热结合桶内干燥装置的要求进行了对比筛选,初步选择微波和热风组合加热方式,在此基础上对微波和热风加热方式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虽然热风加热耗时太长,且微波加热存在盲区,但是两种加热方式干燥模拟废液的效果良好,能够相互补充,因此建议采用微波-热风组合加热方式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三十六)中频臭氧发生装置的研制针对国内臭氧发生装置的现状,对两个主要内容进行研究。1. 新型低能耗空气干燥净化装置;2. 中频臭氧发生器的研制,主要解决中频电源机组和臭氧发生器的冷却。(三十七)造纸废液综合利用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QYC污染源采样仪器由同济大学和上海红宇电子设备厂联合设计研制成功,最近通过技术鉴定。这种仪器可以用于污染源排气的采样、重量法测定排气含湿量的采样,也可用于大气采样,为采集污染源气体提供了新的可靠的采样设备。该仪器具有结构紧凑,采样方便,并带有半导体制冷的冷却槽装置,保证了采样精度。  相似文献   

5.
利用自行研制的浓缩液桶内干燥装置进行了含硼44000 ppm和30000 ppm的模拟浓缩液桶内干燥试验研究.考察了水分蒸发速率、干燥产物含水率和性状、减容比以及去污能力.结果表明:在较高加热温度条件下,干燥过程平均水分蒸发速率可以达到6.0 kg/h,干燥产物含水率≯15%,整体减容比达到了4.0~6.0;但是去污能力较差,干燥过程产生的冷凝水不能直接排放,需要增加处理设备进行处理或返回蒸发器二次浓缩.  相似文献   

6.
TiO2可见光降解水中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TiO2光催化降解水中污染物的作用机理,综述了实现TiO2可见光进行光催化降解水中污染物的方法,包括金属掺杂、非金属元素掺杂、半导体复合、表面光敏化等TiO2光催化剂的改性方法及光催化反应器的研制等,指出TiO2光催化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水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放射性废物桶内干燥整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桶内干燥具有很高的减容比,已经逐渐被国外核电站用来处理放射性废液,为我国核电废物贮存和处理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详细介绍了电加热、热风加热和微波加热3种桶内干燥装置的研究应用实例,主要内容包括干燥装置的过程控制、干燥产量(蒸发速率和进料速率)、干燥产物的含水率和减容比。通过分析对比得出,电加热和热空气加热型装置投入产出高,但仅适合流动和传热好的废物整备;微波加热型装置前期投入大,适用却更广,尤其适合底泥等一类含有有机物质的废物。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污泥常压过热蒸汽干燥过程中各干燥因素对干燥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研制了一套污泥常压过热蒸汽干燥试验装置。利用研制的过热蒸汽干燥试验装置进行了不同温度、污泥质量和蒸汽流量的干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蒸汽温度在180~260℃,污泥质量在6~30 g,蒸汽流量在18~40 m~3/h时,随着过热蒸汽温度升高、蒸汽流量增大,相对单位能耗值均是先减小后增大,平均干燥强度一直增大;随着污泥质量增大,相对单位能耗是先减小后增大,平均干燥强度一直减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蒜片的干燥工艺技术和TG-P型太阳能干燥装置。该装置采用了拼装式结构和非金属复合保温材料制造,具有造价低、实用性强、脱水能力高等优点,是一种实用型农副产品烘干装置,对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农副产品干燥技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特别对节约常规能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剩余污泥的含水率较高,对污泥进行干燥处理可以极大程度地减少污泥的水分。首先分析了污泥的含水特性和干燥污泥机理,然后分析了主要的污泥干燥方法研究现状,如热风干燥、过热蒸汽干燥、间接干燥、低温热流干燥、热泵干燥、太阳能干燥等。此外,探究了新型的污泥干燥技术及污泥干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物,并在此基础上,对污泥干燥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冷热联用干燥市政脱水污泥的可行性,明确冷冻对市政脱水污泥低温干燥的影响,以市政脱水污泥为试验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及流式细胞仪研究了冷冻对污泥的作用.考察了不同冷冻温度和冷冻时间对脱水污泥干燥特性的影响,并对不同含水率和厚度的脱水污泥冷热联用低温干燥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冻使污泥的内部微小孔隙增多.当冷冻温度降到-30℃时,细胞死亡率达到15.5%,是未冷冻时的9.7倍.当干燥温度为60℃,冷冻温度分别为-10℃、-20℃和-30℃时,脱水污泥完成干燥的时间分别缩短了25.0%、33.3%和29.2%.质量为5g±0.1g,厚度为3mm,直径为50mm的污泥样品冷冻6h后达到最大强化效果.污泥含水率的下降会导致强化效果减弱,当含水率降至45%时强化效果消失.增加泥饼厚度使强化效果小幅下降,5mm、10mm和15mm厚的泥饼强化效果分别为33.3%、31.3%和30.4%.  相似文献   

12.
半干式电晕放电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半干式电晕放电烟气脱硫脱硝方法,将含有SO2和NOX的高温烟气引入喷雾干燥塔增湿降温,然后引入电晕放电烟气净化器,施加高电压,并加入氨气,氨与电晕放电协同作用,将SO2和NOX转化为铵盐颗粒,并从烟气中分离出来,收集在极板(管)上,用水冲洗极板上的产物。将产物溶液喷入喷雾干燥塔,雾滴蒸发干燥形成较大的铵盐颗粒,加以回收,同时使烟气增湿降温。  相似文献   

13.
《空气和废气检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所写滤筒采样后称重的规定:即烘干一小时取出称重.多次反复操作,直到恒重为止。这种操作一般需要多次重复,时间很长。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与对比实验发现:通过改变首次烘干时间,可以减少操作次数,缩短达到恒重的时间。对于滤筒的质量控制,在各个环节进行了阐述。对于以前有人提出,滤筒烘干后的冷却时间对滤筒重量有影响,经实验有不同结论。  相似文献   

14.
孙伟 《环境导报》1995,(2):13-14
特种平带涂敷生产线烘干工段排放大量多种组分有机废气,通过对冷凝法、吸附法和燃烧法等治理方法分析比较,采用催化燃烧法治理该废气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陈峰  陈丹  胡勇有 《环境工程》2020,38(1):141-145
高温好氧生物干化技术是解决我国"高含水、高有机质"生活垃圾干化的有效技术手段,而垃圾高温好氧生物干化过程的微观机理及影响因素非常复杂。在进行多组垃圾高温好氧生物干化试验的基础上,指出影响生物干化的内外因素有机质含量、微生物菌种、通风风量、仓体构造、氧气浓度、颗粒粒径、仓体保温性;初步确定了高温好氧生物干化主要影响因素的适宜范围为垃圾中有机质含量>15%,接种适宜的高温好氧微生物菌种(活菌数为106~1010 CFU/mL,接种量约为1.5 L/t),垃圾粒径控制在95%<160mm,通风风量应同时满足有机质分解过程中O2的需要量和除湿的空气需要量,可为垃圾高温好氧生物干化技术的工艺机理研究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6.
CdS/TiO2复合半导体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微弧氧化法制备出锐钛矿型TiO2,进而以化学水浴法沉积CdS,通过调控时间,制备CdS/TiO2复合半导体薄膜. X射线检测表明,微弧氧化所制备的TiO2为锐钛矿结构, 化学水浴法制备的CdS主要以离子离子的方式沉积在TiO2薄膜上. SEM及可见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试验表明,沉积时间为15 min的复合半导体薄膜上的CdS粒子呈圆球形、单层孤立、均匀地分散在TiO2表面,绝大多数粒子的粒径在nm级别,分布比较均匀,对亚甲基蓝有着较好的光催化性能,与TiO2薄膜相比,复合半导体薄膜的光催化性能有很大的提高. 结合光催化评价结果,对复合半导体薄膜的光催化剂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以高铁硫酸渣为原料,采用酸浸-还原-除杂-结晶一重结晶-干燥工艺,合成高纯度硫酸亚铁。通过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硫酸渣中铁的浸出率的影响,以及结晶温度、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对硫酸亚铁产品纯度的影响做分析实验,得出最佳酸浸条件:硫酸渣与硫酸的固液比为1:3,硫酸质量分数为20%~25%,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6h,搅拌强度为200r/min;最佳结晶精制条件:结晶溶液pH值为1-3,温度为60℃;除杂最佳条件:pH值约为4.5;冷却结晶温度控制在20℃,结晶干燥过程为30℃,干燥6h。  相似文献   

18.
目的获取复杂结构产品的模态参数及动态性能。方法采用基于冲击激励的试件自由模态分析试验,综合分析频响函数曲线幅值,确定局部结构模态频率点,利用半功率带宽法和专用分析软件分别计算模态阻尼比和模态振型。结果识别出影响某机构动态性能关键部件的模态参数。结论发现机构外壳模态频率远离冷却装置频率点,冷却管一阶横向模态由自身结构特性产生,二阶及纵向模态由减压阀模态引起。气体导管的动态特性主要受冷却装置模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The drying kinetics of an Indonesian low rank coal and moisture re-adsorption of the dried coal using a thermobalance and a climatic chamber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drying kinetics is best represented by two stages, as a constatnt rate stage followed by a rate decay stage. The water removal rate is dependent mainly on drying temperature and coal sample size.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E) of drying was 26.58 kJ/mol. A rate equation for drying of the coal was obtain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moisture re-adsorption rate was dependent on drying temperature, coal particle size, and relative humidity of the atmosp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