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避雷设施定期检测十分必要安徽省广德县气象局余品忠为了发挥避雷设施的避雷效益,使雷击灾害减少到最低程度,我局与县安委会、保险公司联合,从1989年起定期对全县避雷装置进行了安全检测,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一、资料来源及处理将1989、1991、1993、1...  相似文献   

2.
3.
4.
5.
有避雷装置的烟囱为什么遭雷击金坛市经委周庚洪事故发生在一个砖瓦生产企业。该企业一座运行了数年的高65米的砖混结构的燃煤烟囱,在一个雷雨天遭雷击。距地面约40米处的受击部位,可观察伤害面积直径约600毫米。在这一范围内的红砖外端均破裂,中心部位几乎全部...  相似文献   

6.
对一起雷电事故的调查与分析●冯儒翰90年代初,我们调查处理过一起发生在我国西北部,年平均雷暴日低于20日的地区的雷击事故。事故经过及原因,在今天看来仍不乏经验教训可汲取。一、事故经过当年6月10日下午,地处宁夏北部的红岗小学发生了一起罕见的雷击事故...  相似文献   

7.
肖惠临 《安全》1999,20(3):15-17
应用可靠技术于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之中,按照应力,疲劳等失效原理,结合由于雷击所造成的具体事故实例,对避雷针进行的失效分析,同时,从“人-机-环境”本经的角度,提出了预防,预控,预测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9.
按照应力、疲劳、锈蚀,腐蚀等失效原理,结合由于雷击所造成的具体事故案例,对避雷针(网)进行失效分析,同时,从“人机环”本质安全化的角度,提出了预防,预控,预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在贵州湄潭兴建的烟叶储备库为了防火安全,设计时采用了上海松江电子仪器厂生产的JB—QB—381/DF150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下称系统)。该系统自1997年10月投入运行后的近8个月内情况正常,但在去年7月突然发生故障,主机电源板、输出板、发送板及为数不少的编码底座损坏,以致系统无法继续运行。为了储备库的防火安全,需尽快找出故障原因,恢复系统运行,并采取措施以防止今后再次发生类似故障。二、突发故障原因分析上海松江电子仪器厂生产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比较成熟的产品,…  相似文献   

11.
雷电是自然界的放电现象。带有电荷的雷云与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时,它们之间就发生激烈的放电。由于雷云电压高电量多,并且放电时间很短,放电电流大,因而雷击电能很大,能把附近空气加热至2000℃以上。空气受热急剧膨胀,产生爆炸冲击波并以5000m/s的速度在空气中传播,最后衰  相似文献   

12.
油田集输站安全监控系统防雷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大气过电压对油田集输站视频及参数监控等电子设备是非常有害的,所以必须对其进行防御.本文通过对雷击种类及其破坏机理的分析,掌握了雷击的基本避雷原理,据此对直击雷和感应雷分别采用避雷针和避雷器、屏蔽接地的避雷方法来进行防护,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利用本文的避雷方法对油田集输站的监控系统的雷击防护进行了设计,取得了不错的防雷效果.实践证明本文的避雷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14.
目前我国各类仓库所采用的避雷装置多为传统的避雷针。自1749年美国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以来,避雷针被广泛地应用于世界各地,它虽然对防雷击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暴露了其多方面缺陷。  相似文献   

15.
《江苏劳动保护》2006,(8):21-21
什么是直击雷?什么是感应雷?为什么雷电时不得接近避雷装置?[编按]  相似文献   

16.
针对塔吊的形状及结构常使其受电台电磁辐射和雷电的影响而感应高压电,创新介绍利用电路模型计算塔吊感应电压和分析感应雷过电压特点,独创性提出制作等电位圈避雷器和建立一种建筑塔吊的多频率接地装置,很好地解决了建筑塔吊因雷电和电磁波辐射感应高压电而难于防护的棘手问题,提高了建筑塔吊在雷电及电台电磁辐射环境中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在雷电频发季节,常会发生由于古击导致损坏建筑物、劈裂树木、击毙人畜等事故,甚至引起火灾。所造成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必须提高对雷击起火严重性的认识,做好防雷避雷工作。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8.
避雷救生法     
<正>户外科学避雷雷电通常会击中户外最高的物体尖顶,所以孤立的高大树木或建筑物往往最易遭雷击。雷电大作时,人们在户外应遵守以下规则,以确保安全:1.在室外突遇强雷雨时,不要许多人挤在一起。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在户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2.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相似文献   

19.
1750年,富兰克林提出以针尖放出电荷缓慢中和雷云中的电荷的避雷针用来防雷.后来的实践证明,它不能"避雷",而是将雷引向自身来保护其周围的设备.随后俄国罗蒙诺索夫在重复了富兰克林的著名风筝试验(他的朋友利赫曼和他一起试验,因被引下的直击闪电击中而牺牲)之后,于1753年发表的论文(关于因电力而产生的大气现象的发言)中也对此作了重要论证.一个鲜为人知的重要事实是,富兰克林发表避雷针理论之后不久,法国一位工程师即按其理论建立了一个避雷针,并且很快发生一次接闪.  相似文献   

20.
1750年,富兰克林提出以针尖放出电荷缓慢中和雷云中的电荷的避雷针用来防雷。后来的实践证明,它不能“避雷”,而是将雷引向自身来保护其周围的设备。随后俄国罗蒙诺索夫在重复了富兰克林的著名风筝试验(他的朋友利赫曼和他一起试验,因被引下的直击闪电击中而牺牲)之后,于1753年发表的论文(关于因电力而产生的大气现象的发言)中也对此作了重要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