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硝基苯胺耐盐降解菌S8的筛选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宋彩霞  邓新平  厉阗  肖伟 《环境科学》2014,35(3):1176-1182
从江苏农药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出1株能以对硝基苯胺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生长代谢的耐盐降解菌S8.通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研究表明,该菌株具有较强的对硝基苯胺降解能力.当温度31℃和pH 6.0时,S8在72 h内对60 mg·L-1和120 mg·L-1对硝基苯胺的降解率分别为65.6%和55.8%.在高盐条件下,S8仍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当盐含量为7%时,对硝基苯胺降解率为49.5%(72 h);当盐含量为10%时,对硝基苯胺降解率为27.4%(72 h).利用LC-MS法分析降解产物时,共发现6种分子量不同的化合物,其中两种为苯酚及对苯二酚.此为首次关于对硝基苯胺耐盐菌株的研究报道,菌株S8可用于含有对硝基苯胺的高盐工业废水的微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2.
活性炭对苯胺、对硝基苯胺共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活性炭对苯胺和对硝基苯胺混合溶液中各组分的共吸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吸附开始阶段,活性炭对各组分的吸附速率均较大,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其吸附速率减慢。活性炭对两组分吸附的动力学行为均遵循Bangham速率方程,且由于苯胺的分子极性较小,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速率比对硝基苯胺对大。对于不同浓度比的混合溶液,吸附质浓度越大,活性炭对其吸附量越大。混合溶液中对硝基苯胺的浓度越大,活性炭的总吸附速率和吸附量越大。当pH值为4~5时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性能优,而pH值对活性炭对对硝基苯胺的吸附量影响较小。活性炭对两组分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说明吸附反应为吸热反应。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反应活化能为24.21kJ/mol,对对硝基苯胺的吸附反应活化能为54.98kJ/mol,温度升高更有利于活性炭对对硝基苯胺的吸附。  相似文献   

3.
采用好氧生化污水处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下4-硝基苯胺、4-异丙基苯胺和2-氯-4-硝基苯胺的去除率.结果表明,HRT为6 h、12 h和24 h时,系统DOC去除率依次为70.2%、80.3%和88.3%,4-硝基苯胺去除率分别为48%、64.7%和75%,4-异丙基苯胺的去除率分别为66%、76%和91%,提高HRT可促进溶解性有机碳和苯胺类化学品的去除.2-氯-4-硝基苯胺在不同HRT条件下较难去除,去除率平均值低于20%.生物降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4-硝基苯胺、4-异丙基苯胺和2-氯-4-硝基苯胺在3 g·L~(-1)好氧活性污泥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回归系数大于0.95,生物降解半衰期依次为6.01 h、16.16 h和123.75 h.异丙基对苯胺类化学品生物降解具有积极作用,而硝基和氯原子等基团抑制生物降解性.  相似文献   

4.
KOH活化微孔活性炭对对硝基苯胺的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互花米草为原料,经过碳化、KOH活化两步法制备了低成本、高比表面的微孔活性炭SAAC.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活性炭SAAC对水溶液中对硝基苯胺的吸附特性,并从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微孔活性炭SAAC对对硝基苯胺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二级方程,吸附速率在前25min由内扩散控制,而后由膜扩散与内扩散共同控制.Freundlich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对硝基苯胺在活性炭SAAC上的等温吸附行为;在15℃时,活性炭SAAC对对硝基苯胺的Langmuir最大吸附量为719mg/g.  相似文献   

5.
混合培养微生物好氧降解对硝基苯胺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彬  雷乐成 《环境工程》2003,21(3):73-76
通过富集培养 ,获得了降解对硝基苯胺的混合培养微生物。结果表明 ,对硝基苯胺降解速度和混合培养微生物生长对外加碳源有较强的依赖性。在培养液中添加 1 0g L葡萄糖和 1 0g L酵母粉 ,36h内对硝基苯胺去除率可达97%以上 ,对硝基苯胺降解速率可达 4 1mg L·h ;当对硝基苯胺作为培养液生长的唯一碳源、氮源和能源时 ,96h内对硝基苯胺去除率为 34 8% ,降解速率为 0 15mg L·h。  相似文献   

6.
李坤权  郑正  罗兴章 《环境科学》2010,31(8):1877-1883
以互花米草与棉秆为原料,以KOH为活化剂,制备了2种低成本高比表面微孔植物基活性炭SA-AC和CS-AC,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其对水溶液中对硝基苯胺的吸附特性,测定了溶液pH值、吸附剂剂量、溶液温度对吸附的影响,并探讨了等温吸附行为及其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在KOH与炭化料的质量比(剂料质量比)为3∶1、活化温度为800℃、活化时间为1.5 h条件下,活化制备的互花米草活性炭SA-AC和棉秆活性炭CS-AC的比表面积分别为2 825 m2.g-1和2 135 m2.g-1,微孔容积分别为1.192 cm3.g-1和1.011 cm3.g-1,对水溶液中对硝基苯胺的Langmuir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19和716 mg.g-1,远高于商业活性炭ST1300.溶液pH值和温度对吸附有较大影响,在低温及中性条件下有利于制备活性炭对水溶液中对硝基苯胺的吸附.Freundlich与Redlich-Peterson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对硝基苯胺在2种活性炭上的吸附行为;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ΔG0与标准焓变ΔH0均为负值,表明对硝基苯胺在这2种活性炭上的吸附属于自发的放热吸附过程;吸附标准熵变ΔS00,说明对硝基苯胺在活性炭表面上的迁移比在溶液中受到了更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尝试将超声氧化与单质锌还原耦合来降解对硝基苯胺,考察了初始pH、锌投加量及超声功率对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声与锌耦合处理对硝基苯胺的最佳条件为:溶液初始pH为7,锌投加量为0.6 g/L,超声功率为40 W,超声时间30 min,对硝基苯胺去除率高达94.2%,比单独超声和单独锌作用时分别提高了85.9%和47.2%。超声-单质锌耦合降解对硝基苯胺的过程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模型,且超声与单质锌表现出了明显的协同作用,协同因子为4.06。理论分析显示,超声/单质锌体系主要是依靠羟基自由基氧化和单质锌还原之间的耦合来达到降解对硝基苯胺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徐秀英 《上海环境科学》1995,14(1):27-29,39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的4-硝基-2,6-二氯苯胺。研究了样品的提取、色谱分析条件及定量方法。测定了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以3倍的仪器噪声计算其检出限为4.8×10~(-11)g,进样量为2μL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24mg/L,线性范围为0.04~2.0mg/L;精密度实验的变异系数为0.4%~1.7%;加标回收率为97.5%~99.0%。苯胺,对硝基苯胺,邻硝基苯胺,邻氯对硝基苯胺均不干扰测定。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2-氯-4-硝基苯胺、4-氯-3-硝基苯胺,2-氯-5-硝基苯胺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96hLC50分别为6.99,2.58,8.63mg/L,为阐明氯化硝基苯胺类化合物对水生生物抗氧化酶的早期影响,将鲫鱼暴露于梯度浓度的2-氯-4-硝基苯胺,4-氯-3-硝基苯胺,2-氯-5-硝基苯胺中,研究鲫鱼血清SOD和GSH-PX活性短期(48h)内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设置浓度下,随着暴露浓度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3种化合物对SOD活性表现为先轻微激活后抑制,对GSH-PX活性先激活再抑制后有所回升,表明3种化合物对鲫鱼血清SOD和GSH-PX活性有显著影响,与3种化合物96hLC50相比,引起生化效应的暴露浓度明显降低,且反应快速,可考虑SOD和GSH-PX酶活性相结合作为该类化合物对水环境污染胁迫的敏感生物指示物。  相似文献   

10.
氯代苯胺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及3D-QSAR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2-氯-4-硝基苯胺、4-氯-3-硝基苯胺、2-氯-5-硝基苯胺、2,4-二氯苯胺、3,4-二氯苯胺、2,5-二氯苯胺、2,3-二氯苯胺对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的96 h急性毒性,96 h LC50分别为6.99,2.58,8.63,7.79,6.08,5.23,0.49 mg/L.运用三维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模型(3D-QSAR)对这些化合物的毒性效应和构效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估算毒性值与实际观测值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R2=0.907.   相似文献   

11.
微电解催化氧化处理对硝基苯胺系列废水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对硝基氯化苯出发可生产对硝基苯胺、2·6 二氧对硝基苯胺第一系列产品 ,这一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色度高 ,难降解 ,污染严重。通过大量实验 ,采用专一的金属催化剂进行微电解催化氧化法进行处理 ,不仅工艺简单 ,成本低 ,出水为无色透明 ,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HPLC法测定废水中苯胺类化合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乙醚为提取有机相,提取前先经碱化,提取后加酸使苯胺成盐,吹去乙醚,用HPLC法测定苯胺类化合物。方法适用于测定废水中苯胺类化合物。检出限:苯胺3.0ng,邻硝基苯胺0.5ng,对硝基苯胺1.0ng。线性范围:苯胺0.817-13.072μg/ml,邻硝基苯胺0.1464-2.3424μg/ml,对硝基苯胺0.253-4.048μg/ml。精密度(CV):苯胺2.38%,邻硝基苯胺1.09%,对硝  相似文献   

13.
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废水中的苯胺和硝基苯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了MicroPAKCN-10柱和69%正己烷加30%二氯甲烷加1%异丙醇为流动相,用紫外鉴定器在254nm处检测的液相色谱系统,并用该系统测试了染料厂废水。方法检出限为:苯胺7.16ng,邻硝基苯胺1.52ng,间硝基苯胺2.48ng,对硝基苯胺5.39ng。回收率为80%~99%,变异系数在1.82%~9.96%之间。   相似文献   

14.
文章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UV分析水样中间硝基苯胺和邻硝基苯胺的方法。环境水样经多壁碳纳米管填充的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净化后,以甲醇-水(70:30,V/V)为流动相,在Symmetry-C18色谱柱上分离,紫外光度法(λ=240 nm)分析目标化合物,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间硝基苯胺和邻硝基苯胺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5.2%106.0%,相对标准偏差为1.5%106.0%,相对标准偏差为1.5%6.4%(n=3)。以信噪比(S/N)为3计算,间硝基苯胺和邻硝基苯胺的检出限分别为0.047和0.039μg/L。方法可用于环境水样中间硝基苯胺和邻硝基苯胺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在光催化反应器中,以紫外光为光源,直流电场作为推动力,溶液中提供足够量的溶解氧,掺杂锰的二氧化钛电极作为正极,不锈钢网电极作为负极,考察了紫外光强、电压、溶解氧等参数对浓度为50 mg/L 4-硝基苯胺的降解效率的影响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在紫外光强度为1 000μW/cm2,电压24 V,DO值8 mg/L条件下,锰掺杂的二氧化钛对4-硝基苯胺废水的光催化降解效果最佳。当光催化装置运行达到1.5 h左右,废水中4-硝基苯胺去除率可高达99.2%,COD去除率高达78.8%,TOC去除率高达80.3%,经处理后的4-硝基苯胺废水可实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6.
应用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同时测定环境水样中7种苯胺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实验表明,以ZORBAX Eclipse Plus C18 (3.5μm,2.1×150mm)色谱柱为分离柱,乙腈-水(2mmol/L甲酸铵)为梯度洗脱的流动相,在电喷雾质谱正离子模式下,7min内可以分离目标化合物;在1~200μg/L浓度范围内,7种苯胺类化合物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添加水平分别为0.8、4.0、20.0mg/L时,目标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68.5%~102.2%、71.4%~89.4%、62.0%~78.3%,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6.9%;利用本方法对长江南京段平水期(2014.4)、丰水期(2014.8)和枯水期(2014.12)的14个采样点的环境水样进行检测,检出4-硝基苯胺、2,6-二乙基苯胺、3,4-二氯苯胺和4-异丙基苯胺4种苯胺类化合物,且4-硝基苯胺在3个时期14个采样点均能检出;风险商值法评估长江南京段水体中4-硝基苯胺的生态风险为低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制备改性膨润土,重点研究了改性剂的用量、改性时间、改性温度对改性膨润土吸附对硝基苯胺的的影响。同时对膨润土改性前后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性膨润土对对硝基苯胺的吸附量明显增加,且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  相似文献   

18.
难生化降解芳香化合物废水的电催化处理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经氟树脂改性的β-PbO2电极作为新型阳极,对几种含典型难生化降解芳香化合物,苯胺、氯苯、对氯苯酚、对硝基酚的模拟废水进行了电催化降解.结果表明,在0.25A的电流下处理2h,目标有机物去除率达到75%~100%,COD去除率为20%~55%.处理效果:苯胺>氯苯>对氯苯酚>对硝基酚.较高的电流和有机物初始浓度更有利于有机物的降解.检测到了降解的共同中间产物对苯醌、反丁烯二酸、草酸,提出了芳香有机物电催化降解反应的共同历程.  相似文献   

19.
以掺杂了Ni的纳米铁及其转化产物耦合去除对氯硝基苯及其脱氯产物,探讨了耦合去除的效能、历程和机制.结果表明,m(Ni)/m(Fe)分别为8%和12%的纳米铁/镍(n-Fe/Ni)不仅能在20 min内将对氯硝基苯的硝基还原产物—对氯苯胺近乎100%脱氯还原为苯胺,而且在反应36 h后,其转化产物可将苯胺的浓度降至接近于0 mg·L-1. 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的表征结果表明,反应8 h后,Fe(0)主要被氧化为板条状纤铁矿(γ-FeOOH)和针状的针铁矿(α-FeOOH).耦合去除历程与机制为:Fe(0)提供电子使对氯硝基苯被还原为对氯苯胺,其腐蚀产物H2在Ni催化下解离为活性氢原子(H*).H*进攻对氯苯胺的C—Cl键使其脱氯还原为苯胺,苯胺随后被Fe(0)的转化产物α/γ-FeOOH吸附固定,从而使对氯硝基苯及苯胺从水中彻底去除.  相似文献   

20.
表面活性剂对极性有机物在沉积物上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了苯酚、苯胺和对硝基苯酚在沉积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体系中的分配特性.结果表明200mg/L和1200mg/L的SDBS存在下,苯胺和对硝基苯酚的沉积物-水分配系数均增大,分配作用的增大倍数与有机物的Kow呈正相关;苯酚的分配系数则因表面活性剂存在浓度的不同分别增大和减小.十二烷基硫酸钠(SDS)、Triton X-100(TX100)和Brij30存在下,苯酚等温吸附实验表明:表面活性剂浓度约低于其临界胶束浓度(CMC)时,苯酚的吸附量增大;表面活性剂浓度约高于其CMC时,苯酚的吸附量比纯水中的吸附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