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日本畜禽产业排泄物处理与循环利用的现状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40年代后,日本畜禽产业结构向大型集约化方向发展,年畜禽粪便排放总量7600万t左右。同时,由于畜禽产业等中小规模企业排出含有高氮磷等污染物的废水,致使湖泊、海域的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日本《水质污浊防止法》规定:饲养规模在50m2以上的养猪场和200m2以上的养牛场的排泄物排放标准为:总氮<120mg/L,总磷<16mg/L。牲畜粪便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一方面着重于高效脱氮除磷技术,另一方面,从资源的有效利用角度考虑,建立各种排水与废弃物处置的自立型循环共生系统。本文介绍了当前日本畜产业排泄物的处理与循环利用的现状与技术,特别是复合回收型处理系统及远程自动控制等技术的应用,推进了生物量循环的循环型社会的形成,同时,实现环境改善与资源的再利用。  相似文献   

2.
开展了不同限量标准下安徽省各县(市、区)的畜禽养殖适度规模及潜在规模估算。结果表明,不同限量标准下的畜禽养殖适度规模估算结果在空间上都呈现出从安徽省的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递减的趋势,但不同限量标准下的畜禽养殖适度规模估算结果存在差异。其中,畜禽养殖排泄物氮负荷量限量标准下的畜禽养殖适度规模估算结果最大,全省为15 781.33万头(以猪当量计,下同);畜禽养殖排泄物猪粪当量警报值限量标准下的畜禽养殖适度规模最小,全省为4 733.88万头。6种限量标准下的畜禽养殖潜在规模空间分布与畜禽养殖适度规模基本一致。畜禽养殖排泄物猪粪当量警报值限量标准下的畜禽养殖适度规模超限最严重,全省超限796.81万头,共有48个县(市、区)超限,其中超限最多的是肥西县(102.92万头),超限最少的是马鞍山市市辖区(0.29万头)。  相似文献   

3.
针对养猪场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 ,对废水等环保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 ,并提出了有效可行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养猪场的废水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养猪场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对废水等环保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有效可行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1998年江苏省太湖流域列入国务院限期达标计划的770家重点污染企业为样本,以水污染物为重点,定量评估在行业、地区、规模、所有制结构之间治理投资的显著差异性及其实际指导价值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用于工业污染治理的资金和设备为投入指标,以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和废水重复利用率、工业废气排放削减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处置率为产出指标,利用DEA模型将污染治理的综合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析影响污染治理效果的制约因素,为改善治理效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以1999年为转折点,工业废水治理的制约因素由纯技术效率转为规模效率.1997-2002年,工业废气的种类和性质变化以及废气的复合型污染提升了对废气处理技术的要求,纯技术效率偏低;2002年以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发展不相协调,废气治理投入的资源利用率偏低.1995-2005年,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的规模效率较高,纯技术效率为污染治理的制约因素;2005年以后,纯技术效率有所提升,但波动较大.整体而言,工业废水治理的多年平均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最高,废气次之,固体废物最低,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7.
以农副食品加工行业为例,构建了工业行业废水治理投资和运行费用函数,分析了废水治理投资和运行费用与废水处理规模、企业性质、废水处理技术、企业所在区域、子行业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农副食品加工行业的单位废水治理投资和运行费用呈现显著的规模递减效应;(2)向非国有制方向发展的所有制改革并非一定能使废水治理成本降低,外资企业的废水治理成本高于国有企业;(3)民营企业废水治理成本较国有企业低不一定是由于废水治理绩效改善带来的,而可能是由于企业环保意识薄弱、压缩治理成本、超标排污导致的;(4)废水治理成本在地区间具有显著差异,西部地区废水治理规模远大于东、中部地区,规模递减效应导致西部地区单位废水治理投资和运行费用最低;(5)技术因素也是废水治理成本的影响因素之一,化学工艺的废水治理投资费用低于生物工艺,但运行费用高于生物工艺。  相似文献   

8.
对上海市二十余年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践经验和启示进行回顾与评价,探讨了当前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项目的管理需求,并结合上海市"十二五"期间畜禽规模养殖污染现状特征及减排形势,研究了适于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的项目管理机制,包括项目实施管理和工程建成运行监管,为工程推进实施和长效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保障,确保其长期发挥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地区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污水所含污染物成分趋于复杂化,未经处理就地排放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容小觑。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种类多样,但决策方法缺乏科学依据。以内蒙古地区82个村落为研究对象。以自然村落为最小研究单元,利用村落宅基地占比、村落长宽比、周长、极限距离、坡度0°~8°占比和坡度标准差等指标,构建了居住密度决策树(准确率76%)以及地势决策树(准确率88%)。决策树所得结果通过二分类概率单位回归(Probit)分析(准确率87%),确定其村落集中或分散情况,进而选择适宜的村落污水治理模式(集中模式、纳管模式、分散模式、拉运模式、就地利用模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决策方法的确立决策指标的量化,为促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的发展、提升污水治理的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调研北京市家具制造业涂料使用现状的基础上,采用排放因子法,分别自上而下计算北京市家具制造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自下而上计算重点家具制造企业VOCs排放量,并采用情景分析法对未来北京市家具制造业VOCs排放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5年北京市家具制造业VOCs排放量约为1.37×10~4 t;重点企业VOCs排放量占比约29.4%。通过优化涂料品质使其达到欧美发达国家20世纪末期平均水平,且要求新建企业安装废气末端治理设施,该行业VOCs排放量可控制在1.15×10~4 t;进一步将涂料改进到欧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且规模企业安装废气末端治理设施,该行业VOCs排放量可控制在8.80×10~3 t。对比分析两种控制措施的减排效果,提升涂料品质是控制VOCs排放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