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防灾博览》2011,(1):13
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在部署2011年防震减灾工作主要任务时强调,2011年是贯彻落实国家防震减灾重大部署,确保"十二五"良好开局的关键之年。全局上下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立足于防大震、谋发展、提能力、增实效,全面做好年度各项工作。陈建民要求防震减灾主要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要抓紧发布实施"十二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尽快形成上下配套、左右协调,衔接有序的规划体系,保障事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防灾博览》2014,(1):7-8
正2014年1月22日,中国地震局与北京大学签署了"大陆强震巨灾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框架协议,中国地震局陈建民局长和北京大学王仰麟副校长出席签字仪式。陈建民局长指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引领,北京大学与中国地震局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此次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防灾博览》2014,(3):7-7
正6月6日上午,全国市县防震减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京召开。会议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市县防震减灾工作进展,深入交流示范试点工作建设经验,研究讨论新时期加强市县防震减灾工作的思路和措施。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建民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市县防震减灾工作在机构与队伍建设、示范试点工作、地震安全农居、科普宣传、抗震设防等方面取得的显著  相似文献   

4.
《防灾博览》2014,(1):10-12
在年初召开的2014年全国地震局长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在工作报告中明确了2014年防震减灾9项工作,不仅提出了要做什么,还提出了要怎么做,体现防震减灾工作新理念、新措施、谋全局、抓大事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2012年5月24日上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地震局在京联合召开全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这次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方针政策,回顾总结十年来的工作成效和经验,研究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部署"十二五"期间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中宣部副部长申维辰、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指出,多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在防震减灾宣传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基本  相似文献   

6.
2015年1月19-20日,全国地震局长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建民在报告中指出2015年防震减灾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部署,坚持防震减灾根本宗旨和融合式发展道路,着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全面、依法、规范履行防震减灾各项工作职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7.
2012年6月,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在郑州召开了防震减灾目标责任制现场工作会议会前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专门做出批示:"近年来,各地积极建立防震成灾目标责任制,取得了显著成效,是新时期实践防震减灾根本宗旨的有力措施,对于强化社会管理、拓宽公共服务、提高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防震减灾工作格局意义重大各级地震部门要高度重视、总结经验、积极推广"会上,刘玉辰副局长针对此项工作的研究布置和推广作了重要讲话近日,《防灾博览》杂志社就相关问题专程采访了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司长孙福粱。  相似文献   

8.
2008年全国地震局长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于3月26—27日在北京京丰宾馆召开。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建民做了重要的工作报告。陈局长在报告中总结了2007年全国防震减灾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部署了2008年防震减灾工作八项任务,同时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与会代表热烈讨论了陈局长的工作报告,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建议,  相似文献   

9.
《防灾博览》2013,(1):10-11
2013年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一年,在1月份结束的2013年全国地震局长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在工作报告中明确了2013年防震减灾八项工作,提出了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相融合的发展方式,是对广大干部职工近年来防震减灾实践的总结和认识的升华,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国情震情,符合事业发展规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促进防震减灾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防灾博览》2012,(4):8-9
2012年7月25日.中国地震局与中国科学院在北京举行合作协议签订仪式。中国地震局局长、党组书记陈建民和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出席仪式并致辞,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党组成员修济刚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代表双方在合作协议上签字。陈建民局长指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地震局合作协议签署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关于科技创新重人战略部署和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新要求的重要举措,对于夯实防震减灾科技基础、共同促进地球科学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地震局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源远流长,此次双方  相似文献   

11.
减灾短讯     
2008年全国地震局长会暨党风廉政会在京召开2008年全国地震局长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于3月26—27日在北京京丰宾馆召开。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建民做了重要的工作报告。陈局长在报告中总结了2007年全国防震减灾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部署了2008年防震减灾工作八项任务,同时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与会代表热烈讨论了陈局长的工作报告,并结  相似文献   

12.
王英 《防灾博览》2011,(5):12-19
大连是国务院确定的25个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各种背景分析表明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防震减灾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市财政经费投入逐年增加,这些确保了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三大体系健康发展,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在调研大连的防震减灾工作时曾表示:大连防震经验将向全国推广。为此,本刊采访了大连市地震局局长王忠国。  相似文献   

13.
《防灾博览》2012,(6):7
2012年12月6日,中国地震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江西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建设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南昌举行,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鹿心社和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建民出席并签署合作协议。江西省副省长谢茹、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修济刚分别致辞。江西省政府秘书长谭晓林主持协议签署仪式。谢茹副省长指出,防震减灾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进一步抓好防震减灾工作,促进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4.
《防灾博览》2013,(4):12
2013年6月20日,北京市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刚在市政府会见了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就首都防震减灾工作发展进行了座谈交流。陈建民局长结合汶川、芦山地震成因、灾害损失及恢复重建情况介绍了首都圈地区特别是北京地区历史地震情况,同时,简要介绍了我国地震预警工作的进展情况。陈局长指出,提升北京这样特大城市的灾害应对能力,需要建立综合防范体系,提高抗震设防标准,推广抗震节能技术,普及社会宣传教育,加强地  相似文献   

15.
2009年5月8日,中国地震局正式开通12322防震减灾公益服务平台。此项工作得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大力协助以及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的鼎力支持。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苏金生、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和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正茂,共同启动了12322防震减灾公益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6.
《防灾博览》2014,(5):8-8
2014年9月26日,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与广西自治区主席陈武在南宁签署中国地震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共同加强广西壮族自治区防震减灾能力建设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17.
《防灾博览》2013,(6):18-29
在2013年初召开的全国地震局长会议上,陈建民局长提出了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坚持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发展方式、在经济发展较好的沿海地区,如何开展震害防御工作,提高抗震设防管理水平?带着这样的疑问,《防灾博览》杂志主编王英一行,对江苏省抗震设防管理工作进行深入调研。本期市县防震减灾工作将江苏常州和苏州在抗震设防管理工作方面的做法及经验介绍给大家,希望对同行能有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8.
《防灾博览》2014,(6):8-8
2014年11月6日,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魏宏签署《中国地震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加强四川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建设合作协议》,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根本宗旨,促进防震减灾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提升四川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服务四川实施“三大战略”、实现“两个跨越”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少震、弱震省份,如何开展防震减灾工作?多年来,浙江省宁波市地震局立足民情、市情、震情,通过不懈努力,在有效开展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公众的危机意识和防震减灾意识方面,走出了一条少震、弱震地区防震减灾工作的新路子。本期市县防震减灾工作栏目将给大家介绍他们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防灾博览》2012,(5):10-11
新闻背景:2012年10月19日,中国地震局与云南省人民政府推进云南桥头堡建设防震减灾的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在北京举行。云南省省长李纪恒、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出席会议,并签署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