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和谐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潘岳 《环境保护》2006,(13):4-17
一、什么是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充分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得出的基本结论.和谐,指事物发展处于协调、均衡、有序的状态.和谐社会,指社会各要素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全体人民处于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状态.和谐社会作为人类永恒的生命主题和价值追求,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理论,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实践.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和谐社会有着不同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俞海  任勇 《环境保护》2006,(15):56-59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央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目标后部署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农村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没有农村优良的环境,便没有整个区域的良好环境.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让人民群众喝上清洁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样质朴的目标,充分体现了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关注,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与发展原则。和谐社会的内涵包括众多内容,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从宏观上来看,就是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随着生态学的不断发展及其与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交融,逐渐成为认知自然、社会与经济关系,促进其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将起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在世界经济持续增长、自然生态环境不堪重负的情况下,为满足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迫切需求而逐渐形成的。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从最初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观念的形成,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再到"建设生态文明"的提出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确立的历史过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和良好的条件.本文从和谐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及正确处理和谐文化建设中的辨证关系两方面论述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如何使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剖析和谐社会及人与自然和谐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对社会和谐的破坏作用,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通过分析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可以促进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促使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促进经济繁荣和持续发展,阐明了以人与自然和谐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进而全面论述了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在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奉献了自己的智力、知识和爱心,具有多样性、区域性、选择性、互动性的特点,实现了"个人梦"与"中国梦"的有机结合,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结合,服务自身成长成才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即"双服务"价值。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在提高自身素质、提升道德认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围绕党政工作大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时代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优化人力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其特点和价值对推进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可持续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佑海 《环境保护》2006,(21):26-30
多年来,我国自然保护事业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甚至十分严重.问题产生的一个关键,就是没有真正解决好保护区内人民的利益问题,没有解决好公众参与和社区共管的问题,没有解决好如何减轻人民负担的问题.笔者根据中央建设和谐社会决定中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的精神,对如何解决好上述问题,谈几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节能减排是"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邯郸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坚持多管齐下,综合施治,强力实施节能减排攻坚,取得明显成效.2007年,全市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4.11%,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21%和4.92%.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趋于全球化,给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其中,能源匮乏带来的影响十分明显,直接阻碍着各行业建设和发展的顺利进行.就我国现状来看,能源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制约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本文以电力新能源的发展为例,阐述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对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构想,论述了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我国电力新能源发展的现状,分析了造成我国电力新能源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并针对加强我国电力新能源发展的具体实施提出了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2.
马瑞 《环境保护》2007,(12):20-25
形势紧迫别无选择 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举措,不仅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作为广东省经济次发达地区的肇庆市,在当前承接珠三角产业,劳动力"双转移"的情况下,要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4.
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我国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改变发展模式的重要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在这些成绩背后我们却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越发的强烈.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 "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2].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辨析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的治国理念,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前面对全球经济危机催生的经济秩序变革和发展模式的革新,面对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大潮,探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和省环保局对环保工作的总体要求,达州市环保系统紧紧围绕达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大目标"和"三大任务"的工作方针,以"建设生态达州,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以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思路,从组织上狠抓综合协调,从制度上狠抓健全保障,从队伍上狠抓素质提高,从措施上狠抓责任落实,从效果上狠抓重点突破,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     
韦倩  朱国良 《环境》2004,(1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应当说,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顺页应了民意,也符合社会经济腱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 主要污染物减排,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紧迫需要提出的重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最终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张泽 《环境》2006,(11):18-21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分析,在我国社会总体和谐的形势下,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特别指出,要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至此,推广清洁生产被进一步提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