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不久,松藻煤电公司打通一矿掘进队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两名职工在井下抬钢梁时,其中一人突然昏倒在地,结果钢梁掉下来将另外一名职工的脚趾砸伤.后来得知,昏倒在地的那个职工是带病坚持工作,在井下干重活时突然感到腰部疼痛难忍,支持不住昏了过去,没想到自己病了还连累工友受伤.从表面上看,这种带病坚持工作现象确实是一种值得学习的敬业精神,但从安全的角度来讲却是一种潜在的隐患.  相似文献   

2.
期愿平安     
天刚亮,手机短信提示音就开始喋喋不休.一句句温馨热烈的问候与祝福直逼眼帘,都是关于端午节的,来自好友亲朋,感动腾腾地升起,在这个雨后温润的清晨. 拿起电话,打给远隔万里的丈夫,却被告知他正在井下工作.缓缓地放下电话,担心和牵挂便不由自主地袭上心头.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这样美好的节日,他却在百米深处的井下度过,隐隐心疼伴随而来.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事实,承载年设计能力21万吨矿井的运输、通讯、通风、排水、供电、行人要塞的立井井筒会坍塌; 这是一组让人触目惊心的数字,投产初期井下最大涌水量每小时仅27.4立方米;而现在,井下最大涌水量每小时达1200立方米.当初的水小矿井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水大矿井,终于遭受到了淹井的重创.  相似文献   

4.
说起自己第一次职场经历,王培任至今都觉有趣.那天,他陪着媳妇去公司面试.媳妇进去后,他就坐在外面的小沙发上静静等待.这时,一位中年人从他身旁走过,王培任礼貌性地对他笑了笑.  相似文献   

5.
古有成语"善骑者堕",意指善于骑马的入更容易会被摔下马来,为何"善骑者"会"堕"呢?原因很简单,由于"善骑者"总以为自己"善于骑",往往掉以轻心,疏忽大意,结果更易"堕下马"是必然的.这不禁让笔者联想起矿山那些在井下干了多年、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老煤矿",当他们在井下生产作业是进否会以"善骑者"自居呢?  相似文献   

6.
几天前.某煤矿一基层管理人员因心情不好,对井下作业的一掘进工莫名“挑刺”,对其训斥一通。随后该员工在井下行至斜坡巷时。虽然对方工友已发出开车信号,可他却还想着刚才被训的事,没有注意到当时的情况,未钻进躲身洞,继续行走。飞车与他擦肩而过。险些酿成一起事故。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造成38人死亡的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金矿区“6 22”特大事故于9月15日结案,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理。事故调查报告认定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井下作业人员违章用照明白炽灯泡集中取暖,造成灯泡炸裂引起着火,引燃井下大量使用的编织袋及聚乙烯风管、水管,引起其他巷道存放的炸药和井下炸药库燃烧,导致炸药爆炸。在爆炸冲击波作用下,风流逆转,燃烧、爆炸产生的大量高温、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井下大量人员中毒窒息死亡。同时,在井下着火长达1小时的情况下,矿主没有采取快速有效的处理措施,未组织作业人员撤离,井下作业人员无自救工具。事故发生后…  相似文献   

8.
夜读胡适的作品,他笔下的一位"差不多先生"令人难忘. 这位先生的口头禅是"差不多":他小的时候,母亲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他的处世哲学则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相似文献   

9.
3月28日13时加分,山西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矿发生透水事故,153名矿工被困井下.事故发生后,按照汾西矿业集团公司董事长翟红的命令,汾西矿业集团公司救护大队火速出击,立即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抢险救援.  相似文献   

10.
应用460MHz无线中继通信和漏缆传输技术,构筑井下信息高速公路,做到一缆多用、数话同传,满足井下安全六大系统信息传输.此技术在无线通信上既能满足正常时矿井调度指挥通信,又能在井下灾变时对井下所有班组进行紧急呼叫,赢得宝贵的安全撤离时间,有效地保护矿工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1.
煤矿井下噪声作为一种强污染和安全隐患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为了说明加强井下噪声治理工作的必要性,分源分析了煤矿井下的噪声产生及其强度.分析结果表明煤矿高强度噪声污染可对井下工人的身体产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危害,同时也可直接或间接导致各种事故的发生,为矿井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从井下噪声的产生、传递、接受三方面分别提出了降低和解决矿井噪声危害的方法和对策,得出不仅需要改进现有井下防噪技术,而且需要加强矿井行政管理,提高工人的防噪意识,才可降低矿井噪声的危害.但彻底根治煤矿井下噪声危害是一个综合性的难题,需要煤炭工业整体的发展和社会各界提高对劳动保护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2.
梁鹏 《安全与健康》2009,(11):30-31
9月8日,抢险队员在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的平顶山新华四矿矿口准备进行救援。这家煤矿不但超层越界,违法生产,而且井下巷道狭窄,基础技术资料不齐,一系列的安全隐患给抢险工作也带来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13.
去年10月,笔者在一叠旧报纸上看到一幅普通的新闻照片,内容是山东兖矿集团的矿工,在百米井下,为党的80华诞祝寿的情景,读后令人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因为当时正值全国上下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出现热潮之时,又遇徐州、南丹事故闹得沸沸扬扬.于是,笔者将这幅照片剪下,贴在了工作日志上.  相似文献   

14.
小小说迷糊     
迷糊,石头的绰号. 正在攉煤的迷糊,佯装被瓦斯熏着了,他歪着头,闭着眼,身瘫如泥.工友们硬是从井下护送他到工棚,一连两天没起炕.矿主怕事情闹大了,影响不好,便打发迷糊二叔侍候他.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作过一篇题为<儆舟>的文章.文中写他一次乘船过淮河,船又不坚固,应当谨慎,仔细检查船具,以防出事.这话使他警惕起来,督促仆人用破布塞住船的缝隙,又用油灰抹严实,且阴天不行,风起停船.由于谨慎航行,安全渡过险处,落帆停在风平浪静的淮阴.  相似文献   

16.
2013年1月14日,吉林省桦甸市夹皮沟镇老金厂金矿因井下输电线路起火导致一氧化碳中毒,井下57名矿工安全升井19人,受伤28人,死亡10人.在这一连串冰冷的数字背后,是多年来依赖金矿生存的一座村庄与一群人的挣扎故事与现实境遇. 致命的浓烟 "浑身没劲,头晕,嗓子和胸口一直疼……"53岁的邱昌贵满脸倦容,半倚在桦甸市人民医院病房的床头,这已是金矿中毒事故发生后的第三天.死里逃生的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在闻到烟味前,我没有听到任何警报声,也没有发现异常情况."他当时正在老金厂金矿新一井井下340 m处的封闭盲井里作业.  相似文献   

17.
李家喜 《安全》2006,27(1):32-33
"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2005年2月14日,辽宁阜新孙家湾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中,因安全预防工作存在严重漏洞,瓦斯超限报警11min后仍未按规定撤人,致使井下214人全部失去生还机会而魂断黄泉,再次引起人们对安全预防工作的深思.我国是世界煤炭、花炮大国,也是世界事故大国.  相似文献   

18.
梁赟 《劳动保护》2006,(1):70-70
在笔者的脑海中,记得“靠前指挥”一词在新闻媒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在抗洪救灾的有关报道中。最近,山西省出台的《关于规范煤炭企业领导干部深入井下的管理规定》,首次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引入了“靠前指挥”,让人耳目一新。该《规定》对各集团公司的各级领导每月下井次数做出具体规定,明确要求所有煤矿企业的领导干部深入井下跟班作业,靠前指挥,以有效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安全防范,遏制事故发生。众所周知,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搞好安全要靠机制、靠制度、靠管理、靠人,关键是要靠企业的领导。强调领导干部跟班作业,靠前指挥,…  相似文献   

19.
声音     
<正>大胡子队长说,你退休手续都办完了,今儿个就别下井了。姜忠看了看他,嘿嘿直乐。"我还没开够绞车呢?你就让我再下次井吧!"大胡子眉毛一挑,摊开手,很幽默地说:"盲斜井下面的掌子面都停产了,你去井下做什么呀?"姜忠眼睛却没离开他,显而易见,他是想再到绞车房,摸摸闸把、滚筒,跟矿井告一次别。大胡子见他非要站好最好一班岗,就对他说,早去早回。姜忠是绞车司机,又是兼职安全员。人家绞车司机在井塔上面,他却在井下的盲斜井(暗井)开车。他来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0月20日22时,河南郑煤集团大平煤矿井下西巷矿工在一天采煤接近尾声准备升井之际,矿井发生了瓦斯爆炸。这次矿难导致148名矿工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