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给出了Qz-Ab和Qz-Or体系在水饱和及水不饱和状态下2×108Pa和5×108Pa时的液相线关系。这些资料可以说明,(1)等压条件下熔体中水含量的变化和(2)水饱和状态下压力的变化对体系相平衡的影响。二者产生的影响不同,并且取决于所研究的体系。2×108Pa压力下,熔体中水含量增高导致Qz-Ab体系的液相线温度及共结温度降低的程度比Oz-Or体系的高,而共结成分保持不变。相反,P(=PH2O)由2×108Pa升至5×108Pa的影响主要是使Qz-Ab体系的共结成分向富Ab方向变化,但在Qz-Or体系中观察不到共结组分的改变。等压条件下熔体因其中水含量的变化对两体系影响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水在含钠熔体中的溶解度比在含钾熔体中高的缘故。不同压力(=PH2O)下体系的液相线相关系是压力和熔体中水含量影响的综合反映。本研究中,熔体中水含量的变化范围预示着所观察到的相关系的变化涉及到分子水的作用。对铝硅酸盐玻璃及熔体中水溶解机理的光谱资料及现行模式进行了检验,认为不同的铝硅酸盐熔体具有不同的水溶解度是分子水差异结合所致。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有关水-熔体反应研究领域内的最新成果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硅酸盐熔作中水至少以三种方式存在:分子水、羟基和质子,它们的相对丰度是熔体组成、溶解水含量、温度、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函数;(2)水的溶解使熔体粘度降低,但这并不一定要求Si-O-Si健的破坏,质子对Na+、K+的置换也产生同样效果,(3)相对于温度和压力而言,熔体的组成对水溶解度的影响程度更高,水的溶解度随富Na和Li组分含量的增加而升高,(4)F、B能促使熔体中水溶解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3.
在0.5,1,2和3千巴1)以及800℃,850℃和900℃温度下分别测定了F、B2O3和P2O5对人造花岗岩液体(36wt%SiO2,39wt%NaAlSi3O8,25wt%KAlSi3O8)中水溶解度的影响。水的溶解度随熔体中F和B含量的增大而增大。水溶解度的增加在高压下要比在低压下更明显。在2千巴和800℃下,水的溶解应随着熔体中F含量由0增加到4.55wt%而相应由5.94wt%增加到8.22wt%,相当于线性增长,即0.53molH2O/molF。在2千巴和800℃条件下,当加入4.35wt%B2O3时水的溶解度则增加到0.86wt%H2O,相当于一线性增长.即1.05molH2O/molB2O3。根据测定结果可以确定F和B各自对人造花岗岩熔体中水溶解度的影响(0.5~3千巴)。虽然P对人造花岗岩体系中的相关系有着巨大的影响,但在天然熔体成分中其对水溶解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水的溶解度伴随F含量增加而增大的现象是不能根据现有的光谱资料作出解释的(存在水化氯化铝配合物与否)。相反,已证实在含硼含水溶体中有水化硼酸盐(更可能是硼基配合物)存在。  相似文献   

4.
<正> 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同上地幔深部层位有密切的关系。这就吸引了许多地质学家去研究金伯利岩和包体的地质学、岩石学和矿物学、金伯利岩和包体的绝对及相对年龄以及从金刚石抽提的气体的组成。 近来,报道了许多与金伯利岩成因有关的实验。在所有压力下CO_2的溶解度都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但是,在5千巴下变得更重要:在高于5千巴的压力下,橄榄岩熔体中CO_2的溶解度以及H_2O的溶解度都增大。而且,H_2O/CO_2比值控制着橄榄岩熔体的分异途径:在X_(H_2O)~v>0.6和120千巴压力下,形成安山岩浆;在X_(H_2O)~v<0.6(X_(CO_2)~v>0.4)时,金伯利岩-碳酸  相似文献   

5.
本文描述了振动光谱在硅酸盐液体及玻璃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K2Si2O5和K2Si4O9的最新喇曼光谱资料,讨论了相对于熔体松弛时标的振动光谱时标。基于粘度及热容的实验测定,硅酸盐体系通常被描述为“液体”或“玻璃”。它们的特征测定的时标要比振动光谱实验长得多。由于硅酸盐架状结构在一般实验室温度范围内具较长的结构松弛时间,硅酸盐“玻璃”和“熔体”对振动光谱实验总是表现出相同的无松弛响应。这是“玻璃”与“熔体”光谱十分类似的原因之一。振动光谱很容易用来研究过冷硅酸盐熔体在高于玻璃转变温度Tg的条件下在实验室时标内由于结构松弛而发生的结构变化。对于这种研究,振动光谱是其它光谱方法,包括核磁共振方法在内的一种补充。我们的有关钾二硅酸盐(K-disilicate)和钾四硅酸盐(K-tetrasilicate)玻璃及熔体的喇曼光谱新结果显示出在Tg之上由于结构松弛所发生的效应。K2Si2O5的光谱表明:Q2硅酸盐种属的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高。我们确定K2Si2O5中2Q3=Q2+Q4种属形成的焓变化约为20kjmol-1,这与以前对Na2Si2O5近似的熔体所得到的值相近.对K2Si4O9玻璃,喇曼光谱显示出不同类型结构松弛的证据。在高于Tg时,随着温度的升高,590cm-1附近的强度增大,这可以解释为熔体中三元硅氧  相似文献   

6.
1 水的热力学性质 将容器中的水在标准大气压 ( 0.1MPa) 下加热 , 到 100℃时便开始沸腾 , 温度不再升高 ; 如果降低压力 , 例如降低到 0.01MPa时 , 则在 45.5℃时就沸腾了 . 这种与压力相对应的沸腾温度称为饱和温度 ; 这时的液体便称为饱和液体 ; 与饱和温度相对应的蒸气压力称为饱和压力 ; 与饱和液体共存且处于平衡状态的蒸气称为饱和蒸气 .  相似文献   

7.
在浮选除油过程甲,气液比是重要因素,据报导在24℃时,CO_2溶解度(重量)为1493毫克/1大气压,而空气的溶解度为22.3毫克/1大气压,CO_2溶解度比空气大60倍以上,为此我们利用制氢付产 CO_2进行了试验,由试验结果看出,采用高溶解度气  相似文献   

8.
硫酸钙在Ca-Mg-K-Cl-H_2O体系转化过程中溶解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脱硫石膏常压盐溶液法转化生成α-半水石膏是实现脱硫石膏综合应用的有效途径,文章着重研究了该转化过程中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盐溶液对硫酸钙溶解度的影响,以此作为脱硫石膏转晶的重要参数。实验过程中,硫酸钙溶解度测定采用溶解平衡法,结果表明温度、盐的种类及浓度对硫酸钙溶解度影响最为显著。在CaCl2溶液中,由于同离子效应的影响,CaSO·42H2O溶解度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MgCl2溶液中,低于4%浓度时CaSO·42H2O溶解度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高于4%浓度时溶解度随温度和浓度的变化不明显;在KCl溶液中,CaSO·42H2O溶解度变化总体趋势是随着盐溶液浓度增加而升高。在混合盐溶液中,随浓度增加CaSO·42H2O溶解度有很明显的下降趋势,表明同离子效应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9.
麻粒岩变质级岩石的包裹体的大量研究表明,这类岩石中有富含CO_2的包裹体存在,它们似乎是在接近高峰变质期时被捕获的。据报道,这类包裹体中CO_2的最终熔化温度[Tm(CO_2)]常低于CO_2三相点温度(-56.6℃),有些甚至低于-60℃。这种冰点下降常归因于诸如CH_4这样的第二种挥发份的存在。CH_4的存在在某些情况下已为喇曼光谱或质谱分析所证实。CO_2的熔化温度接近于-56.6℃,常被认为是包裹体中含有“几乎纯的CO_2”的证据。然而,也可能存在大量的CH_4,不过它们似乎可使冰点略有降低。 对代表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条件的C-O-H流体化学形式的形成所作的计算表明,在石墨存在的情况下,CH_4在高峰变质流体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但它在富CO_2流体中绝不会成为主要化学形式。在大多数情况下CH_4的量实际上用显微测温法或光谱法是不能测出的。CO_2和CH_4只有在水溶液流体包裹体中才能成为主要化学形式。捕获后的化学形式在质量不变情况下转变为流体包裹体,并不能产生所报道的成分,除非在该包裹体中发生石墨沉淀。因此,所观测到的成分要求在捕获后由于出现成分丢失或获得而产生的成分变化。 通过假定向着温度轴呈凹形和凸形上升的假想的温度-压力曲线(分别为T-凹形和T-凸形曲线,我们从6kbar(1 kbar=100MPa)、800℃起模似了T、P  相似文献   

10.
黄觉仁 《环境工程》1993,11(4):46-47
<正> 1 前言 CO_2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有着广泛用途。在石灰窑生产石灰的过程中排放的窑气中含大量CO_2,湘潭市某建材化工厂将其富集制成产品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今就该项实用技术做如下几个方面介绍。 2 技术原理石灰法制取CO_2的生产原理是:以Na_2CO_3溶液为吸收剂,在筛板吸收塔中吸收石灰窑废气中低浓度的CO_2,通过碱液吸收后,用泵将饱和了CO_2的碱液(称富液)通过热交换器等设备提高富液温度,然后进入脱析塔和脱析釜,加热分解出CO_2,经冷  相似文献   

11.
一、回收原理:图—1为丁二烯,二氧化硫在环丁砜里的饱和溶解曲线。二氧化硫在环丁砜里的溶解度较丁二烯大得多,利用此特性,选择适当的吸收温度,可将二氧化硫,丁二烯混合气进行分离,不同温度时二氧化硫在环丁砜中溶解度相差较大,常温20℃时含 SO_2 37%(重),0℃时含 SO_2 62%(重),而在70℃时1公斤环丁砜只溶  相似文献   

12.
<正> 成份上与普通岩浆岩相当的硅酸盐熔融体具有无限的混合度,并且,经岩石学上证实,天然岩浆中的熔离现象与附加组分的影响有关。这些组分(L_1、L_2……L_n)的化学电位是熔离作用发生的要素,因为在一定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它们在岩浆熔离组合中的溶解度比原始(未分解的)岩浆中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铝硅酸盐熔体结构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总结:(1)熔体结构及其物理性质:(2)水-熔体反应机理;(3)熔体结构与压力的关系。熔体结构的变化(结构松弛效应)是熔体粘度、密度、热膨胀性变化乃至粘流发生的根本原因;水与熔体的反应促使熔体粘度降低,不同的水溶解模式的建立是熔体结构研究深入的标志;压力对熔体结构的影响与温度和挥发份(如H2O、F)对它的影响大致相反,压力的增高使熔体结构产生加密效应,而温度的升高和挥发份含量的增加则使熔体发生结构松弛效应。  相似文献   

14.
魁北克马德莱娜铜矿床的容矿岩石为黑云母角页岩,与麦克杰里格尔花岗岩杂岩体相邻,由网脉状矿体组成,从中心向外呈现出斑铜矿-黄铜矿到黄铜矿-磁黄铁矿的分带现象。矿化早于接触变质主期,与黑云母、钙硅酸盐脉及其蚀变组合伴生。绿泥石-白云母蚀变及石英-碳酸盐脉晚于矿化。脉石英含有低、高盐度的含水包裹体、CO_2-CH_4含水包裹体及无水的流体包裹体。等容线投影图表明,矿床形成于400—600℃,1—2kbar。低的冰熔化温度、低共熔温度表明,某些含水包裹体含钙高。本文建立了以下流体演化模式,即高盐度的正岩浆流体与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反应形成富含CH_4和N_2的流体,导致黑云母蚀变。在局部地区,正岩浆流体与钙质层反应,释放出CO_2,使流体中钙质增加,因而导致钙硅酸盐蚀变。主要由地层水形成的低盐度流体,导致了绿泥石-白云母蚀变及石英-碳酸盐脉的形成。从矿化中心向外,水/岩比值降低,从而导致温度和(或)Cu/Fe比降低以及a_(H_2S)增加,这被用来解释硫化物矿物的分带现象。  相似文献   

15.
<正> 撰写本文是为了答复Я.Н.Белевцев对我们关于岩浆作用与内生成矿作用之间成因关系概念的评论。这些概念是我们根据许多作者的实验资料综合而成的。从这些实验资料来看,在硅酸盐熔体与热液的平衡中,成矿金属主要留存在熔体内,只有很少一部分转入与熔体平衡的溶液中。表1列出了锡在花岗岩熔体与水、水-氯化物热液中分布的例子。可以看出,在与熔体(甚至非常富集锡)平衡的溶液中锡含量极微。在热液离析的情况下,锡基本上留存在花岗岩熔体中,然后在花岗岩熔体内副矿  相似文献   

16.
随着层理侵入体岩浆的分异作用,溶解度的变化表现为:远在岩浆中斜长石于液相线晶出之前,该岩浆与新鲜注入的初始未分异岩浆的混合可能造成铬铁矿饱和,但不会导致硫化物的饱和。然而,当斜长石作为一种堆积矿物相从残余岩浆中晶出或即将片晶出时,这种混合作用可以导致硫化物的饱和,就可以以此方式产生富含硫化物,并因而富含铂和钯的层位。这一机理可以说明斯提沃特杂岩体和布什维尔德杂岩体中铬铁岩和含硫化物“矿层”中Pt和Pd的分布。该含硫化物矿层被解释为硫化物的“分批分凝”的结果,而这种硫化物批料被认为是由湍流热缕中的含矿岩浆产生的,随后被湍流对流作用悬浮在岩浆中,这就为硫化物与岩浆之间达到彻底的平衡提供了机会。在层理侵入体分异过程的任何阶段,岩浆的简单结晶作用都可能导致硫化物的分凝,这取决于岩浆中硫化物接近初始饱和程度;但是以这种方式分凝的硫化物含量不可能大于同一时间结晶的堆积硅酸盐的2wt%。津巴布韦大岩墙中的Ⅰ(3)、Ⅱ和Ⅱ硫化物被认为是依此分凝过程的产物——硫化物形成的。而岩浆混合作用被认为对“大岩墙’的主硫化物带(Ⅰ(1)和Ⅱ(2)带)的形成起了作用。安大略省列岛湖杂岩体中的洛比(Robie)矿床的野外关系表明,含矿的宿主辉长岩经历了部分熔融和角砾岩化作用。(Pt  相似文献   

17.
文摘选登     
<正> 过铝花岗岩(Peraluminous granites)——G.B.Clacke,《The Canadian mineralogist》,1981,Vol.19,Part Ⅰ,PP.1—2(英文) 过铝花岗岩构成花岗岩类的一个化学分支,在这种岩石中,氧化铝与氧化钙、氧化钠和氧化钾的全岩摩尔比值[Al_2O_3/(CaO+Na_2O+K_2O),简写为A/CNK]大于1。具有这种成分的硅酸盐熔体必然要结晶出一组特征的矿物,它们可能包括白云母、高铝黑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白云岩岩层中所发育洞穴系统中的中的洞穴水与空气中CO_2分压对洞穴水水文化学过程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特征和控制因素。从2015年4月至9月对绥阳双河洞洞穴水的水化学指标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1)双河洞洞穴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SO_~(2-)-Ca~(2+)-Mg~(2+)和SO_4~(2-)-HCO_3~--Ca~(2+)-Mg~(2+)型水,在受到上覆石膏岩层的影响时,SO_4~(2-)成为优势离子且可以极大提高溶液中Ca~(2+)离子含量;(2)洞穴滴水的水-气间CO_2分压差值(△PCO_2)与SI之间存在良好的负相关关系的同时,2种重要的矿物饱和指数SI_c,SI_d之间存在着良好的正相关关系;(3)实测数据分析证明"表观饱和指数"现象的客观存在;(4)洞穴水中的液相CO_2(PCO_2_(water))与溶液的pH值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在未开发的天然封闭洞腔中洞穴空气CO_2分压对洞穴水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用扫描热量计和膨胀计组合研究了含F人造花岗岩玻璃和液体的密度和热膨胀系数。4.55wt%F的加入(以F2O-1形式)使人造花岗岩液体(750℃)的密度由2.295±0.006g/cm3降至2.261±0.005g/cm3。随F2O-1的加入,液体(750℃)的膨胀系数由29.9±3.0×10-6/℃增高至53.1±1.4×10-6/℃。在人造花岗岩和F2O-1组分的基础上将密度转换成摩尔体积。750℃时这些熔体中的F2O-1的偏摩尔体积经计算是14.2±1.3cm3/mol.此值接近于硅酸盐熔体中几种组分的每个氧原子的摩尔体积。F和O具有相同的离子和共价半径,因此,假如阳离子的平衡配位数不产生附加影响的话,两个F置换一个O则可大致产生所预期的体积变化。这是从淬火熔体中得到的反对这些组成中存在Al的证据。F比B2O2能更有效地降低人造花岗质熔体的密度。本研究报道的F对密度的影响,对F2O-1在明显加速重力驱动富F岩浆体系中的晶体-熔体分异过程中对花岗质熔体粘度降低的影响是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20.
<正> 纽芬兰的格雷河钨矿勘探区和其他钨矿床的流体包裹体证据说明,Co_2是热液流体的一种重要组分。在高的流体压力下,从花岗岩熔体中释放出的流体富CO_2,而低压流休则富氯化物。钨矿床与这些富CO_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