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综述了当前氨氮废水处理的技术:生物脱氮法、选择性离子交换法、折点加氯法、化学沉淀法、吹脱法、催化湿式氧化法、电渗析法和液膜法等的研究现状与优缺点。为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在氨氮废水处理过程中应联合使用多种方法才能够得到更好的脱除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焦化废水处理工程为实例,证实了缺氧池在焦化废水脱氨氮的作用,并从理论上及实际应用中进行了探讨,对缺氧池的几个工艺参数进行了筛选确定.  相似文献   

3.
间歇曝气对膜生物反应器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膜生物反应器是生物处理和膜分离相结合的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方法.通过研究,膜生物反应器具有较好的硝化能力.主要通过间歇曝气的运行方式来考察MBR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间歇时间能提高反应器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4.
焦化废水中氨氮废水处理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化废水是一种氨氮和有机物浓度较高的难生化降解有机废水.综述了目前焦化废水处理方法中物化法、生化联合法和新型生物脱氮法的原理、应用以及研究进展情况,并指出了各种方法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攀钢煤化工厂废水处理系统于2008年3月优化改造,采用A/O^2+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理。改造后系统运行处理能力和稳定性均得到提高,生化系统出水水质稳定,氨氮≤15mg/L,COD≤150mg/L。  相似文献   

6.
攀钢煤化工厂废水处理系统于2008年3月优化改造,采用A/O2+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理.改造后系统运行处理能力和稳定性均得到提高,生化系统出水水质稳定,氨氮≤15 mg/L,COD≤150 mg/L.  相似文献   

7.
以抚顺某油母页岩炼油厂为例,重点介绍此油母页岩干馏污水厂干馏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并分析其出水水质变化情况,检测了隔油-厌氧-好氧对COD、石油类物质和氨氮的处理效果.经上述工艺处理后,COD、石油类、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0%、96%、和86%.但是出水中COD和氨氮质量浓度指标仍然比较高,最终出水分别为913 mg/L和126 mg/L,不能达到辽宁省污水排放标准.通过用UV/Fenton高级氧化法对其出水进一步深化处理,研究了芬顿试剂的组成、进水初始pH值、光照时间等对反应效果的影响.最优条件下,COD、氨氮和石油类的最终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160 mg/L、9 mg/L和6 mg/L.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高效菌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研究.试验针对焦化废水处理的流行工艺A/O法进行研究,投加高效菌后对好氧池和缺氧池的NH3-N和COD去除效果明显.结果表明,当进水COD质量浓度在2 000 mg/L以下时,出水COD可最低可降至120 mg/L以内,COD去除率最高可达到85%;进水NH3-N质量浓度在300 mg/L以下时,出水氨氮可稳定在15 mg/L以内,氨氮去除率仍可达到95%.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解酸化—复合厌氧—流离生物床—臭氧—三相生物流化床"工艺对维生素类制药废水处理后的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由于废水的可生化性极差,将其与生活污水混合后,BOD/COD值由0.05提高到0.18。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水解酸化和臭氧氧化对废水可生化性进行改善,可使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和90%以上。出水COD和氨氮完全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厌氧微生物组建技术在重革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厌氧微生物组建技术对重革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工程改造试验.探讨了组建厌氧与好氧微生物的比例、进水水质、进水浓度等因素对改造后系统脱氮、去除COD等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在好氧与厌氧微生物质量比为2∶1,进水水质C/N大于4.0时,组建厌氧微生物的新系统对氨氮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2%和92.1%以上,对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了70.6%和46.4%,并且新系统的抗冲击性能大大增强,出水水质稳定并达到了综合废水一级排放标准.对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与传统生物处理工艺相比,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 Granular Sludge,AGS)具有高生物量、沉降速度快、耐冲击负荷能力强、能够实现同步脱氮除磷等特点,且在去除高氨氮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具有良好的效果,成为目前污(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好氧颗粒污泥在处理垃圾渗滤液、化肥工业污水、畜禽养殖废水等高氨氮有机废水的研究现状,在高氨氮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以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展望了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处理高氨氮废水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以调节沉淀-汽提处理技术作为氧化锆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对主要构筑物做出工艺设计,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出水水质稳定、处理效率高、流程简洁、操作简便等特点.是处理含高浓度氨氮、可生化性差的工业废水的一种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13.
采用A/O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考查了系统的挂膜启动以及水力停留时间(HRT)、进水pH值和进水COD浓度对系统去除有机物及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5 d左右挂膜成功;HRT=13 h,COD去除率和氨氮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6.72%、85.43%;系统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COD去除率最低在70%左右,氨氮去除率均大于65%,最佳的进水COD质量浓度应控制在300~500mg/L;pH值变化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更加明显,pH值在7~8时,COD去除率大于90%,氨氮去除率达68%~80%。  相似文献   

14.
降膜法脱氨氮的技术可行性及影响因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煤气化废水的特性和处理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总结了降膜技术在煤气化高氨氮废水中的脱氮效果和液泛气速、膜厚、pH值、温度的关系。研究表明,降膜技术可将氨氮去除率提高到95%以上,同时降低调整pH值的药剂成本,并有效缓解结垢现象,在类似工业废水处理项目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叙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的优势、工艺原理,总结了分析了温度、pH、游离氨、碳氮比以及污泥龄在高氨氮、低碳氮比有机废水方面影响因素以及工程化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该技术工程化应用方面的有待优化解决的问题与方向。  相似文献   

16.
亚硝化过程影响因素分析和讨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出现的一批生物脱氮新技术,如SHARON、CANON、SHARON-ANAMMOX、OLAND等工艺,很适合于C/N比较低甚至不含有机物的含氨氮废水的处理.如何将硝化过程控制在亚硝化阶段,是保证这些新技术成功的关键.对影响NO-2积累的因素包括温度、pH值、溶解氧、泥龄和抑制剂等进行了分析,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说明多种控制因素的不足之处,探讨了实现亚硝化过程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7.
降低蒸氨废水中的氨氮含量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南昌长力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厂在增加1座60孔捣固型焦炉后,原有顶装焦炉和捣固型焦炉共用1套化产回收系统的情况下如何降低蒸氨废水中氨氮含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固态离子烧结法制备出0.2μm、3μm和10μm3种不同孔径的陶瓷膜,用其处理制革工序废水,对比废水处理前后的硬度、硫化物含量、氨氮和COD的变化,计算去除率。结果表明,制革工序废水经板式陶瓷膜处理后,废水的硬度去除率在63%以上,硫化物、COD和NH3-N的去除率均达到83%以上,去除效果良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亦可以回用。  相似文献   

19.
3种包埋剂固定化硝化细菌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琼脂、海藻酸钠、聚丙烯酰胺3种包埋方法制备出硝化细菌污泥固定小球,考察了成球的难易及其物理机械性能,并采用制备小球进行氨氮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3种固定化小球对氨氮的转化均有明显活性,琼脂固定化小球的活性最好,保存时间长,但成球较困难,聚丙烯酰胺成球容易而活性相对偏低,相比之下,海藻酸钠固定化小球的活性较高且易成球,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以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及较大孔径的介孔分子筛SBA-15、Rod-SBA-15为载体,利用物理吸附的方法吸附废水中的氨氮,Rod-SBA-15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及孔径而具有较高的脱除效率,还通过测定不同分子筛用量、不同pH值及不同静置时间条件下的吸附效率来确定优选吸附条件,结果表明,分子筛用量优选3 mg/mL,pH值优选6~7,吸附时间优选2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