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0 毫秒
1.
利用臭氧激光雷达对南京市一次典型臭氧污染过程连续观测,分析该典型臭氧污染过程中近地面和高空臭氧的变化规律、污染的发生过程与成因。结果表明:在夏季高温、风速低、冷空气影响锋前的静稳天气下,近地面臭氧的循环生成和夜间高空残留的臭氧在湍流作用下混合并积累造成该污染过程;近地面和低层臭氧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趋势,单峰型特征,而高空臭氧浓度无明显日变化特征,夜间维持高值;边界层高度上下始终存在臭氧高值带,厚度达数百米;正午至午后时段,各垂直高度上臭氧浓度混合均匀,随高度基本无梯度变化,达到近地面至高空1.5 km的臭氧高污染层覆盖。  相似文献   

2.
从平顶山市实际出发,通过对TSP,SO2浓度在不同高度的实测研究,得出SO2在1.5米至20米不同高度监测,高度影响无显著差异,TSP在5米至10米不同高度监测,高度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估算从烟囱排出的烟流的抬升高度时,往往使用一些经典公式。这些公式大多是从平原地区个别热浮烟流或动力烟流的抬升中概括出来的。在复杂地域如山谷地区使用这些公式时则需验证其适用性。因此实测不同稳定度、风向风速时烟流的抬升高度就很有必要。我们尝试了用单机摄影的照片来分析烟流的抬升高度。  相似文献   

4.
大气中SO_2、NO_x、TSP和CO平行采样监测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地面与楼顶采样的差异不显著,其浓度变化有随高度呈规律性的变化趋向,降雪具有明显的洗脱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金昌市工业新区夜晚近地层40m高度处的温度资料与1.5m处的温度资料进行对比,发现夜晚在40m高度的温度较1.5m处高,即存在逆温层,进一步对取得的风向、风速资料以及与城市周围的地形、地貌和所处的工业环境之间关系的深入分析,揭示逆温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结合当地气象条件,测定贵州省东部某燃煤电厂下风向环境空气汞浓度分布情况,同时测定该燃煤电厂周边表层土壤中汞含量,并对其污染程度进行评价,探讨了土壤汞与理化性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燃煤电厂下风向环境空气汞浓度远高于北半球大气气态总汞背景值,空气汞浓度在2.7 km范围内随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在2.7~5.0 km范围内汞浓度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电厂周边表层土壤汞含量是贵州省A层土壤Hg背景值的8.5倍,存在中度到重度程度的污染,土壤Hg与土壤pH呈正相关性,但与土壤有机质未表现出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测点高度对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数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4城市对132条道路进行了道路交通噪声测点高度试验,系统分析了测点高度从手工监测的1.2 m向自动监测的4.5 m转化后,在不同道路情况对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数据的影响。结果表明,测点高度提高后监测结果变化在±3 dB(A)以内。待测道路的车道数和测点与机动车道的距离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对两测点高度进行对比,4.5 m高度噪声值随水平距离增加衰减较小,测量结果更稳定。  相似文献   

8.
试点城市O3浓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利用2009年O3试点城市的03监测数据,分析了北京、天津、上海、青岛、沈阳和广东的03浓度变化特征,统计了年超标情况,并结合气象要素数据分析了其对03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城市各点位间03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因点位类型不同,浓度存在差异;O3浓度呈单峰型日变化,在13:00-15:00出现最大值,6:00-7:00出现最小值;O3超标主要集中在4-8月份,广州和北京超标现象较多;O3浓度受温度、降水、风速和风向等气象要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近地面臭氧时空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12年1月至2016年2月广州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对广州市近地面臭氧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2—2015年广州市臭氧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的第90百分位数波动变化,年变化率依次为-14.3%、5.8%、-12.1%;广州市臭氧浓度呈现夏、秋季高,春、冬季低的显著季节变化特征;臭氧日最大8 h平均值的月均值和第90百分位数最高的月份一般分别出现在10月和7—8月;臭氧浓度的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最大值一般出现在14:00或15:00;臭氧浓度随垂直高度的升高而增大,从低层(6 m点位或地面站)到中层(118 m和168 m点位)、中层到高层(488 m点位)臭氧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的增长率分别为18.3%和39.1%;广州市中心城区臭氧浓度低于南北部城郊,夏、秋季高值区与夏、秋季主导风向相对应;臭氧浓度受降水、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子影响,臭氧浓度的超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历年兰州市环境质量报告书和有关该市大气环境研究课题、厂矿评价资料和结论,对兰州市区各网格点内SO2年排放量和采暖期排放量分担率分别进行了绘图分析。依据分担率分布特征和盛行风向,定性验证了兰州市区各采样点SO2监测值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央广播电视发射塔环境电磁辐射测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发射7套电视节目和5套调频节目,发射总功率240KW的中央广播电视塔电磁辐射场强监测结果表明:(1)由于节目频率不同,发射机功率及发射天线形式、高度、增益不同,电磁波到达地面最大场强值的距离是不同的;在近距离内高层建筑各层所接收到的场强大小也是不同的。(2)电视与调频信号在近距离昼夜电平无明显变化。(3)电视塔周围2000米内环境综合场强最大值为284~328μW/cm2,所有环境测量值均小于公众导出限值40μW/cm2。  相似文献   

12.
风向对南通市大气环境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通市区1993-1995年二氧化硫监测数据及风向风频数据的分析,运用污染指数评价了不同风向下的大气环境质量,定性讨论产找出了主要影响该市大气环境质量的风向。  相似文献   

13.
在大气污染监测中,污染源确定之后,风向及其风频往往是决定污染物浓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选择在污染源下风向设点监测来评价污染源对环境影响的程度。事实上,“下风向”的概念包括了有七种不同方位的影响,它们对布设监测点的污染物贡献大小不同,如何去评价分析风向与污染源下风  相似文献   

14.
兰州市西固地区冬季地面风场、温度场和湿度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5-01-20~03-07日西固地区最新的地面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西固地区地面风场、湿度场和温度场特征以及这三个要素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固地区冬季主导风向为东风或偏东风,平均风速较小.温度变化呈正(余)弦变化。相对湿度变化与温度场呈相反的不太平滑的正(余)弦变化.风速变化与温度变化有很强的一致性。相对湿度变化与温度变化呈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泉州城区2017年全年连续观测的O_3和气象要素资料,统计了臭氧浓度的分布特征,分析了气象要素对O_3质量浓度的影响,对比了O_3超标日和非超标日的气象要素特征。结果表明:(1)泉州市O_3质量浓度月变化呈双峰形,春季最高,夏季最低;日变化呈单峰形,最大值出现在13:00—14:00,最小值出现在06:00—07:00,上下游站O_3浓度存在明显传输效应。(2)泉州O_3质量浓度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其相关性最高;与风速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最低,且存在明显区位性差异;与气温的相关性比较复杂,既有正相关,也有负相关。(3)各站点O_3小时质量浓度超标时,均对应2个气象要素区间值。(4)对比污染日非污染日发现,污染日相对湿度较低(50%~60%),非污染日较高(70%~80%);污染日温度略低于非污染日;污染日风向总体为西南偏南,非污染日风向为西南-东南。  相似文献   

16.
成都PM2.5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13年2月1日至3月20日、2013年7月10日至8月10日对成都市大气中细颗粒物(PM2.5)进行连续监测,同步记录气象数据。将PM2.5质量浓度与城市气象条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气象条件对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2月1日至3月20日PM2.5质量浓度平均为147.38μg/m3,7月10日至8月10日平均为50.19μg/m3,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最严重的时间出现在2月1—6日。成都市各气象条件中,PM2.5质量浓度与能见度、风速呈现显著负相关,而与其他气象要素相关性较弱,降水对PM2.5质量浓度影响也很大。改善城市通风有利于成都市大气中PM2.5的稀释和消散。通过建立3D模型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模拟成都市选定的一处密集的建成区域,分析城市空间形态对通风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假设等温的情况下,多层密集的区域对城市通风影响小,而高层对城市通风影响很大,建筑高度相近的街道与风向平行的风速大于与风向成角度的,与风向平行的街道沿线为高层的风速高于沿线为多层的,较大的开敞空间及背景风速更有利于城市通风环境。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5—2017年苏州市南门站O3污染物和相关气象要素数据,分析了太阳辐射、相对湿度、风速风向、气温等气象要素对苏州市O3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太阳总辐射量在300 W/m2以下时,O3浓度随太阳总辐射量上升较快,在此后则上升速度趋缓.O3污染天湿度主要分布在30% ~60%,而O3优良天的湿度主要在50% 以...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硫酸盐化速率低空垂直分布规律,根据Q检验结果和二氧化硫的相关关系,提出了二氧化硫采样的最佳高度为8-15米。  相似文献   

19.
利用PM2.5质量浓度、地面气象要素、NCEP、ERSST_V3、GBL等资料,研究了2021年12月7—11日长株潭地区一次重度空气污染过程的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高空平直环流、无明显槽脊影响,地面弱冷空气活跃是本次重度空气污染过程的主要环流形势特征;地面均压场、小风和升温增湿是此次重度空气污染过程的主要气象要素特征。污染物浓度变化与主导风向和污染通道密切相关,本地风速对混合层的高度、污染物水平扩散影响较大,600~700 hPa逆温层有利于污染物在主导风作用下近距离传输及在低层交换积累。我国中东部污染物积聚是长株潭区域重要的污染来源,长株潭地区存在区域性同步污染现象。低层流入长株潭区域气流轨迹差异及地理条件是长株潭污染物空间分布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利用实测资料分析了建德市大气SO2与风向、风速、气温、湿度、降水量、逆温气象因子间的关系,认为,冬季污染源下风向混合区SO2浓度出现最高值,在静风和微风情况下,城市污染水平基本上可代表城市的总体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