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0 毫秒
1.
目前酵母废水主要采用两阶段(厌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利用紫外扫描(UV)、渗透凝胶色谱(GPC)、气相色谱-质谱(GC-MS)等方法对一典型酵母企业生产废水生物处理系统各阶段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紫外吸收、分子量分布及化学组成等特性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酵母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能在厌、好氧两阶段被降解去除,有些厌氧阶段不能去除的有机物可以在好氧阶段去除,同时,在生物处理过程中还产生了微生物代谢产物-新的化合物。生物系统中难以去除的有机物主要是酵母废水中难以降解的有机物以及生物系统中产生的微生物代谢产物等。难以降解的有机物主要有4类:烃类、邻苯二甲酸酯类、多环芳烃类、杂环类。微生物代谢产物或生物系统降解中间产物主要有:卤代产物、杂环醇类、硅代产物等。  相似文献   

2.
用厌氧酸化预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采用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北京焦化厂废水中有机物组分及浓度的基础上,研究厌氧酸化对焦化废水可生物处理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厌氧酸化作为焦化废水好氧生物处理预处理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焦化废水经6h厌氧酸化,12h好氧曝气,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比未用厌氧酸化预处理的COD去除率提高近40%。当焦化废水进水COD为1780mg/l时,出水COD可降至158mg/l。  相似文献   

3.
厌氧—好氧处理高得率浆APMP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计了生物处理高得率浆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浆 (APMP)废水厌氧 (UASB)—好氧 (SBR)组合技术 ,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使 APMP废水 COD去除率达 90 .3 %。并用计算机处理实验结果 ,建立了厌氧—好氧关联方程及 SBR降解 APMP废水的动力学关系式。  相似文献   

4.
关于玉米发酵酒精废水处理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各种适用于酒精废水的厌氧和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及国内研究或投入运行的各类厌氧+好氧组合工艺,供同类企业废水处理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批式厌氧消化以及间歇曝气的摇瓶试验进行猪场废水厌氧-好氧处理,研究了猪场废水厌氧消化对好氧后处理的影响,以及控制厌氧消化进程改善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好氧后处理性能的可行性.对猪场废水原水(厌氧消化0d)直接进行好氧处理,COD和NH4 -N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5%和98%以上,出水COD低于300mg·L-1,NH4 -N低于10mg·L-1.对厌氧消化液进行好氧后处理,出水COD和NH4 -N浓度随好氧处理时间的增长逐渐升高,厌氧消化前处理时间越长,升高时间越早,幅度越大.实验结束时,出水COD基本在500-600 mg·L-1之间;厌氧消化3、6、9、12d的消化液好氧后处理出水的NH4 -N分别达到22.2、105.4、147.6、171.4 mg·L-1.尽管厌氧消化3d时,COD去除率只有47.5%,但消化液好氧后处理的效能仍然没有提高,只是系统恶化的时间略迟于厌氧消化6、9、12d的消化液.厌氧消化液好氧后处理效果差的原因主要是: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各污染物降解的差异导致了厌氧消化液可生化性降低以及碳、氮、磷比例失调,影响了好氧后处理过程微生物的生长;厌氧消化液中缺乏易降解有机物,导致反硝化效果差,产生的碱度不能弥补硝化过程消耗的碱度,引起pH下降,进而影响了微生物活性.因此,通过缩短厌氧消化时间的方式来改善消化液好氧后处理的性能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陈曦 《环境科技》2007,20(4):1-3
含有氯霉素(CM)、抗菌素增效剂(TMP)和磺胺新诺明(SMZ)的合成制药废水对生物处理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通过对厌氧菌和好氧菌的驯化、筛选和复配采用吹脱-厌氧-好氧串联工艺可有效降低废水的有机污染指标:经吹脱和厌氧水解酸化处理后,CODCr去除率为70%,再经好氧生化系统处理,CODCr去除率可达60%.试验结果表明装置运行效果稳定,为实际废水处理提供了一定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焦化废水在常规生物处理过程有机物的去除规律,研究了其中4种典型的难降解有机物的好氧与厌氧生物降解特性,对比了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常规的活性污泥法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对焦化废水处理工艺提出了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8.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小试规模(148L/d)的厌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当水力停留时间为14小时,进水COD、色度分别为208.54~2592.00mg/l、32~256倍,通过水解酸化-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试验,系统对COD、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0%~90%、87.5%.出水水质浓度或指标分别为21.80~363.20mg/l、8倍,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厌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处理印染废水技术可行、操作简单、易于管理、可为工业规模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酒精糟废水中温厌氧(UASB)——好氧生物处理特性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并对试验中出现的某些现象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0.
水产品加工行业庞大的耗水量和高浓度废水备受瞩目,同时随着废水排放标准日益严格,其处理势在必行,生物法是处理该类废水的最佳选择。诸如生物滤池(AF)、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和厌氧流化床(AFB)的厌氧工艺能达到80%~90%的有机物去除率并产生沼气;类似活性污泥、接触氧化、生物转盘、滴滤池以及氧化塘的好氧工艺也适合于有机物的去除,若将各种工艺相结合将提升工艺水平。  相似文献   

11.
解脂耶氏酵母菌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解脂耶氏酵母菌在最佳降解条件下分别处理色拉油、餐饮油等油脂类废水和柴油、机油等石油类废水50 h.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快速降解油脂,在油质量浓度≤2 000 mg/L时生化反应属于一级反应,对色拉油、餐饮油中油脂的降解率分别为93.30%和85.08%,同时菌体细胞大量生长,其生物量分别为1 652.7和1 940.0 mg/L,废水处理过程中pH稳定在3~4之间;但该菌对石油的降解率低,生成的生物量少,处理后废水pH维持在6~7之间.解脂耶氏酵母菌对油的降解与自身生物量的生成有关,该菌株降解油脂类和石油类物质的途径不同,产生的脂酶系统不同,使得废水的pH变化规律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自然选育酵母菌对不同废水处理及资源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色拉油加工废水,味精废水、印染废水、钻井废水等4种特性各异的废水中筛选出酵母菌,并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对筛选到的12种酵母菌(包括2种耐氨酵母)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酵母菌处理工艺对色拉油加工废水和味精废水这两类高浓度有机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率,如前者的TOC和后者的COD的去除率均在85%以上。但对人工合成物质含量较高的印染废水和钻井废水处理效果较差。这一结果可能与酵母菌原来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3.
吕文洲  张树林  乔宇祥  刘英 《环境科学》2017,38(4):1513-1519
污泥龄(SRT)是影响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参数,SRT对酵母菌处理废水系统的影响尚不明确.为探明SRT对酵母处理油脂废水的影响,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考察了不同SRT(5、10、20、40 d)对废水处理效果、胞外聚合物(EPS)、酵母污泥沉降性的影响,并通过PCR-DGGE及克隆测序方法解析了系统中的酵母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酵母菌处理油脂废水合适的SRT为5~10 d;较长SRT会导致COD去除率降低及污泥中EPS总量下降;酵母污泥中EPS以紧密型EPS为主,主要成分为多糖;5~40 d范围内的SRT对系统中酵母污泥的污泥容积指数(SVI)影响不显著,但系统在长的SRT(20d)下运行会导致系统中丝状细胞明显增多,有丝状菌性膨胀的趋势;长、短SRT下酵母群落结构相似,系统中都出现了3株可以利用或者降解油脂的外源性酵母菌株.综上结果,短SRT有利于酵母处理油脂废水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酵母菌处理高浓度味精废水的连续小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利用批量实验对从高浓度味精废水中筛选出的一组酵母菌混合菌群进行了脱氢酶活性(DHA)测试.结果表明用该菌群对COD、硫酸根和氨氮均接近20000mg/L的味精离交尾液进行处理时,其DHA值在前36h高于对离交尾液稀释液的处理,说明高浓度氨氮和硫酸盐对酵母菌活性的影响不显著.利用接种了该酵母菌群的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对味精废水进行的连续小试处理结果表明,COD容积负荷2.0~14.3kg/(m3·d)时,COD去除率稳定在80%以上;适当地补充磷源有利于维持稳定的处理效果对出水pH值和C  相似文献   

15.
以某企业的石化废水处理工艺为对象,利用固相萃取-双杂交酵母法,对混入和未混入苯胺废水2种典型工况下进、出水的抗雌激素活性进行了研究,以了解不同性质废水的混合处理对石化废水抗雌激素活性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现有的废水处理系统能有效降低有机物浓度,2种典型工况下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2%和74%,但生成了更具抗雌激素活性的物质. 在混入苯胺废水的工况下,出水的抗雌激素活性显著高于进水,为进水的2.8倍. 进一步研究废水中不同组分的抗雌激素活性发现,苯胺废水中的疏水性物质是导致出水抗雌激素活性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吕文洲  刘英  陈和平  朱建林 《环境科学》2008,29(5):1348-1352
在酵母菌-SBR系统处理高含油废水中研究了氮添加对酵母细胞形态、沉降性、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及恢复能力.结果表明,氮添加量直接影响到系统中酵母菌的生物量,沉降性、pH和处理效果;氮缺乏诱发某些酵母菌菌株细胞由酵母形态向真菌丝形态转化,进而影响到酵母菌的沉降性;从系统运行效果和稳定性方面综合考虑,运行时最佳的进水BOD/N为20/1;恢复最佳氮添加能提高不同程度缺氮系统的处理效果,并可使轻度菌丝化系统快速恢复酵母形态为主,但在短期内对高度菌丝化系统的恢复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絮凝法预处理酵母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酵母废水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针对酵母废水处理工艺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酵母废水COD浓度高、色度高、可生化性差的特点,提出在对酵母废水进行生化处理前进行絮凝沉淀预处理工艺,研究了工艺的运行参数。结果表明:絮凝剂选择氯化铁,投加量为8g/L,pH值为7.5,搅拌速度及时间为300r/min1min,80r/min20min,沉降时间为30min时COD去除率在35%左右;絮凝出水BOD5/COD值明显提高,从0.28上升为0.44,有效地提高酵母废水的生化性,有利于生物处理。  相似文献   

18.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endocrine disruptive effects through multiple nuclear receptors(NRs),especially non-steroidal NRs,in municipal wastewater,we examined the agonistic activities on four NRs(estrogen receptor α,thyroid hormone receptor α,retinoic acid receptor α and retinoid X receptor α) of untreated and treated wastewater from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WWTPs) in Japan using a yeast two-hybrid assay.Investigation of the influent and effluent of seven WWTPs revealed that agonistic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9.
硝基苯废水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综述了近年来硝基苯废水治理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在治理硝基苯废水中的不同作用,指出物化法与生物法相结合会成为根治硝基苯废水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硫酸盐废水生物脱硫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含硫酸盐废水的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生物脱硫技术处理该类废水具有投资少、成本低、去除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成为废水处理技术的前沿课题。文章简要介绍了生物脱硫技术的基本原理;描述了废水脱硫微生物种类及其影响因素;重点阐述了国内外硫酸盐废水生物脱硫工艺的沿革和最新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酸酸盐废水生物脱硫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