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提高公路的安全保障功能,2004年起,交通公路部门相继在国省干线公路上实施了以“消除降患、珍视生命”为主题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通过完善各类标志标线、实行机非隔离、安装防撞护栏等对国省干线公路上彰响行车安全的隐患进行了逐步整治。  相似文献   

2.
<正>0引言道路交通安全一直是一个重要议题。目前,在役公路均会不同程度地设置有交通标志、标线、护栏以及防眩板等交通安全设施,用以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在高等级公路通常还设置有机电设施,如可变标志、视频设备、雷达设备等;特殊场景(如隧道)还会设置环境检测设备、电光标志、紧急电话广播、消防设施、报警系统、风机、照明设施等。交通安全设施和机电设施统称为交通工程设施。  相似文献   

3.
为准确评估山区公路环境下交通安全设施组合的效用,设计“直线+长大坡道、急转弯、弯坡道组合”3种经典山区公路场景下交通安全设施组合驾驶模拟试验,通过分析驾驶员在山区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下的驾驶特性,将熵权法和物元可拓理论有机结合,构建了山区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效用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了交通安全设施组合效用的熵权物元多级可拓评价模型。评估山区公路环境下不同设施组合场景效用,得出安全设施组合的效用等级,并以此提出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的改进策略。结果表明:在直线+长大坡道场景下,相较于减速标线,道路标志的设置更有利于吸引驾驶员的注意力和提升驾驶员的警惕性;在急转弯场景下,设置道路防护类设施,如护栏等,对驾驶安全性的提升最大;在弯坡道组合场景下,采取交通标志标线与护栏设施组合的设置方式,可以使驾驶员快速判断前方道路路况,从而促使其采取安全的驾驶行为,保证驾驶员的驾驶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安全与健康》2006,(12):49-49,6
l、机动车在没有限速标志、标线并且同方向只有一条机 动车道的道路上行驶,其最高行驶速度城市道路为每小时 公里,公路为每小时_公里。 A、50/70B、60/80C、40/60 2、机动车在有禁止掉头或者禁止_标志、标线的地 点以及在铁路道口、人行横道、桥梁、急弯、陡坡、隧道或者容 易发生危险的路段,不得掉头。 A、驶入B、停车C、左转弯 3、机动车不得在铁路道口、交叉路口、_、桥梁、急 弯、陡坡或者隧道中倒车。 A、单行路B、禁行路C、专用路 4、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故障或者发生交通事故,妨碍交 通又难以移动的,应当按照规定开启危险报…  相似文献   

5.
路标     
早些年,在我这样一个不会开车的人眼里,那些设置在公路边上的标志和施划在公路沿线的标线,从未引起过我的关注。自从我成为一名交通民警,我不但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并开始慢慢了解它们。不久前,我主动请缨对辖区内各条公路的标志标线设置情况进行一次彻底的摸排。  相似文献   

6.
1、四车道突然变为二车道,驾驶员夜间驾车易产生错觉。 建议:尽快协调公路、水利等部门,改造桥面。 2、陡坡急弯,且无防护措施等,不时有长途汽车无法控速冲出路面坠入山坑、撞上山崖。  相似文献   

7.
一我区深化创建平安大道重点工作思路 我区公路交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公路建设标准较低,急弯陡坡多,傍水傍山分布的公路较多,道路线形较差;二是全区二级以上公路只有5587公里,占总里程的9.8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5%,而通行能力很低的三、四级公路和等外公路占总里程的90.17%,且技术等级偏低,路网的整体效益难以发挥;三是国道省道干线运输流量大,过境客流、物流激增.途经我区的国道共8条,4969公里,省道42条,5251公里,基本构筑我区公路网的主框架.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特别是连接川、渝、黔、桂、粤的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全线贯通,西南各省区途径我区的客流量和物流量大幅增加;四是公路客运车辆安全系数不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心理物理试验分析公路隧道内部视觉环境对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影响,将E-prime 2.0软件与仿真驾驶模拟器相结合,对驾驶员在隧道内长时间行车中的速度判断准确率及反应时间两个指标进行分析,提出了利用标志标线构建公路隧道内韵律型标线系统的改善措施,以改善隧道内视觉环境,并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及Logistics拟合分析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公路隧道内韵律型标线系统能提升隧道内驾驶员的速度判断准确率3.33%~11.66%;2)普通公路隧道场景中,被试者反应时间与隧道内行车时间存在显著关系,公路隧道内韵律型标线系统的场景中,反应时间与隧道内的行车时间没有显著关系,能有效缓解视觉疲劳现象;3)被试者反应时间的增加同时受隧道内视觉环境与行车时间的影响。公路隧道内韵律型标线系统能有效提高驾驶员的反应时间,适用于行驶速度为80 km/h、大于1 333 m的隧道。  相似文献   

9.
路标     
早些年,在我这样一个不会开车的人眼里, 那些设置在公路边上的标志和施划在公路沿线 的标线,从未引起过我的关注。自从我成为一名 交通民警,我不但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并开始慢 慢了解它们。不久前,我主动请缨对辖区内各条 公路的标志标线设置情况进行一次彻底的摸 排。  相似文献   

10.
平原区交叉口安全分析与改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目前平原区公路交叉口事故多发的现状,笔者对平原区公路交叉口与山区公路交叉口进行对比,指出平原区公路交叉口具有数量多、范围大、车速高的特点;同时分析平原区公路事故情况,指出平原区公路交叉口事故多发的主要致因是缺乏渠化、路权不清,车速过高和视距不足;提出了交叉口安全保障的一般措施,并具体介绍了明确路权、降低车辆行驶速度和增加交叉口行车视距的方法。除介绍了平原区公路交叉口的一般处置措施外,笔者还将平原区公路交叉口分为大型交叉口、村镇交叉口和小型交叉口,并针对不同类型的交叉口的特点,从标志、标线、减速丘、薄层铺装、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公路护栏是设置于公路两侧、中央分隔带内或障碍物周围的一种安全防护设施。交通事故发生后,护栏能够拦挡事故车辆、吸收碰撞能量,起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作用,护栏之外可能就是深沟陡崖或对向车道,因此护栏常常被比喻为"应对交通事故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提高公路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设施。  相似文献   

12.
8汽车运材8.1运材道路要求8.1.1林区运材道路的设计、施工、养护应按林业部颁发的(林区公路设计规程(试行))和(林区公路养护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8.1.2林区公路各种交通标志应符合GB5768的有关规定。8.13江次公路和临时施工地段应设置施工标志和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养护道路的工人要穿明显的标志服装。8.1.4道路两侧的树木、跨路管线及其他附设物,不得影响行车了望视线。跨越道路上空的通讯线、照明线、横标、牌楼等应符合交通安全净空的规定。8.1.5道路两侧30m以内有倒向路面危险的枯立木、病腐树必须清除。8.豆…  相似文献   

13.
《现代职业安全》2011,(6):13-13
本刊讯中国铁建十五局集团四公司阜六铁路一分部,在颍河特大桥跨阜淮高速公路连续梁施工中,针对施工环境复杂,安全防护风险高、难度大、不易控制的特点,四公司一分部,从员工培训教育到现场硬件防护设施的投入,在汽车运输与铁路施工交叉空间内,精心打造起一套安全防护网,保障了施工生产和公路行车各行其"道",正常运作。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高速公路中长隧道路段运营安全水平,促使驾驶人主动降低行车速度至安全范围,对高速公路中长隧道出入口段视错觉减速标线设置参数开展研究。通过实际道路试验,采集并分析中长隧道出入口段行车速度特性及视觉特性;依据驾驶人瞳孔面积变化速率与视觉障碍的表征关系,得到驶入及驶出隧道时基于视觉感受最佳的期望车速值;分别建立隧道入口段顺鱼刺形减速标线设置参数模型和隧道出口段梳齿形减速标线设置参数模型,选取典型初始速度及最佳期望车速检验模型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驶入和驶出隧道时,最佳期望车速分别为50 km/h和60 km/h;基于模型计算,获得隧道入口段3种鱼刺形减速标线设置参数和出口段1种梳齿型减速标线设置参数。  相似文献   

15.
延平区是闽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2111公里道路,除316、205国道170公里,市区35公里道路外,其余均为县乡道及等外公路,道路等级整体偏低。辖区7.3万名驾驶员、6.5万辆机动车,其中三分之二分散在广大农村地区,交通安全状况相当复杂。近年来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农村道路硬化里程已达 500公里。农村道路硬化后,由于相应的安全保障设施  相似文献   

16.
为保障冰雪环境下弯道路面的行车安全,定量分析不同速度条件下,不同弯道多频率组合标志对驾驶员车速感知的影响。采用3dmax软件建立冰雪弯道仿真模型,基于E-prime2. 0软件进行车速感知心理物理试验,探究在不同组合频率、不同速度条件下,驾驶员的速度感知能力和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高中低频组合的视觉参照系能使驾驶员产生一定高估速度的错觉,高频12 Hz、中频1 Hz、低频0. 3 Hz的组合频率标志诱导速度高估的效果最佳;随着速度的增大,速度高估逐渐减小,速度感知差异增大;合理设置多频率组合标志,有利于保障冰雪弯道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7.
公路路侧安全等级评价与分级路侧防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降低路侧事故率,提高路侧安全设计水平,综合分析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提出了路侧危险度的概念,建立了基于灰色聚类理论的4级路侧安全等级评价方法.对评价对象的路侧安全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客观描述,进而提出了不同危险级别情况下应设置的防护设施.本研究对部分案例进行简要剖析,为工程技术人员和决策者识别公路安全整治的备选路段、确定安全改善项目实施的优先级、合理设置公路安全防护设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高原山区公路环境下不同交通事故形态的致因,明确不同事故形态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利用采集的典型高原山区公路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基于事故形态视角构建Logistic模型,选取追尾、正面及刮擦3类事故形态为因变量,从道路交通环境、道路交通设施与车辆类型等方面选取7类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分析事故致因。结果表明:不同事故形态的致因存在明显差异性,标志标线设置是3类事故发生的保护因素,信号灯设置是正面碰撞事故发生的保护因素,追尾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是机非分隔带;对追尾事故影响最大的是大型客车,是其他车辆的5. 282倍;中型货车对正面碰撞的影响最大,是其他车辆的5倍,但对刮擦事故的影响最小;不利天气对追尾事故发生的影响是正常天气的3~4倍;夜间行车无路灯照明,发生追尾事故的概率为白天的1. 312倍。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去年发生在南平环城公路的“12.19”特大交通事故,除车辆无刹车所致外,途径环城公路的急弯和陡坡也是造成这一恶性交通事故的原因之一。而去年初南平开往松溪的客车,也是在环城公路造纸厂后的陡坡中发生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20.
云南锡业公司运输二分队有个老司机刘忠。他通过实践,掌握了行车规律,开车时思想集中,处处提高警惕,预测各种险情,使“突然”变为“不突然”。避免了很多大小事故。行车中遇到山坡陡路、险路、急弯、生路、路滑地段和天阴、下雨、下雾等情况,他始终坚持细心谨慎、低速行驶。二十八年来,他安全行车一百零三万三千多公里,没发生过一般或重大交通事故,年年超额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运输任务。安全行车二十八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