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涕灭威、呋喃丹和拉索三种农药在土壤中的淋溶结果表明,经过30cm土柱下渗到收集器中的涕灭威为88.0%,呋喃丹为69.1%,拉索为1.84%;农药在四种土壤中的淋溶速度,砂土>砂壤土>粘壤土>粘土;土壤性质对农药移动的影响比农药自身性质的影响要小。  相似文献   

2.
用实验室模拟培养方法研究了土壤中涕灭威及其代谢物在不同条件下的降解规律,探讨了影响降解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温度和土壤微生物活性是影响降解的重要因素,温度升高、有机质含量增加均大大加快涕灭威残留物降解。25℃时,涕灭威在不同类型表层土壤中T_(0.5)为3~8d,其残留物总量的T_(0.5)为30~65d.在温度低、徽生物活性小的深层土壤中涕灭威T_(0.5)为34~120d,残留物总量的T_(0.5)为159~686d,其中亚矾较难降解。  相似文献   

3.
涕灭威农药污染地下水的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药在土壤中的淋溶受许多因子的影响与制约。本文根据农药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建立了农药土壤残留动态与淋溶归宿的计算机模型,并用此模型计算了模拟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涕灭威农药在土层中的淋溶情况。结果表明:农药的使用量、土层中农药的降解半衰期、施药地区土壤的质地、降水或灌溉水量及其距施药后的时间对涕灭威在土层中的淋溶有较大的影响,而土壤有机碳含量则影响不大;地下水埋深对农药地下水污染的影响颇大。地下水埋深不足1m的地区,极易受农药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涕灭威在土壤中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实验室模拟培养方法研究了土壤中涕灭威及其代谢物在不同条件下的降解规律,探讨了影响卫解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温度和土壤微生物活性是影响降解的重要因素,温度和蔼同,有机质含量增加均大大加快涕灭威残留物降解。  相似文献   

5.
单甲脒盐酸盐等农药在土壤中的淋溶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莫汉宏  安凤春 《环境化学》1997,16(4):321-326
本文用土壤柱淋溶法重点研究了单甲脒及其盐酸盐在土壤柱中的淋溶行为,以及田间试验的检测结果。同时与灭幼脲和涕灭威在土壤柱中的分布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单甲脒、单甲脒盐酸盐和灭幼脲都不会污染地下水,而涕灭威则会对地下水构成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涕灭威农药在土壤、水体和生物中的残留、降解和归趋以及对生物的毒性。涕灭威是一种剧毒农药、在环境中虽能很快降解成亚砜,并能进一步降解成毒性更低的化合物,但它仍有可能造成对地下水的污染和对生物与人体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涕灭威及其有毒代谢物涕灭威亚砜和涕灭威砜在pH5.0、7.0和9.0三种水介质中的水解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涕灭威及其亚砜和砜在中性和微酸性的水介质中稳定,随着pH升高,其水解速率加快。在15℃和pH5.0、7.0和9.0的水中,涕灭威的半衰期分别为:627、510和354d;涕灭威亚砜的半衰期分别是330、267和192d;涕灭威砜则分别是1141、399和100d。  相似文献   

8.
涕灭威及其代谢产物的分析方法有多种 ,GC作为一种常见的测定方法比较方便 ,但使用GC分析涕灭威及其衍生物时 ,涕灭威的热分解及各种化合物的同时分离是一个问题 .目前的做法通常是把涕灭威及亚砜氧化为涕灭威砜 ,以总涕灭威砜的量来作为涕灭威的残留量 .本文报道了一种毛细管柱GC FPD同时测定涕灭威及其亚砜和砜的方法 .1 实验方法称取土壤样品 2 0g ,粉碎 ,放于 2 5 0ml锥形瓶中 ,用 1 0 0ml混合提取液 (丙酮∶水 =3∶1 ,V/V)在恒温振荡器上振荡提取 2h ,然后离心分离 .残渣再用 1 0 0ml混合提取液提取一次 ,离心 .合…  相似文献   

9.
苏南某市春季蔬菜中农药残留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3月对苏南某市蔬菜中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有机氯农药残留量较低,检出范围为ND~31.7μg·kg-1,蔬菜基地蔬菜中六六六类农药检出量高于传统菜地;蔬菜中滴滴涕类残留物主要组分为p,p′ DDE和p,p′ DDD。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检出范围为ND~46.9μg·kg-1,检出量较高的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检出范围为ND~111.9μg·kg-1,其中灭虫威和3-羟基克百威检出量和检出率最高,且蔬菜基地样品中的检出量低于传统菜地。蔬菜样品中克百威大部分已降解为3-羟基克百威,涕灭威、亚砜涕灭威与砜涕灭威检出量都很低,其中砜涕灭威平均检出量最低。供试区春季蔬菜中所检测的各种农药除克百威和涕灭威外,其余残留量均低于国家无公害蔬菜农药残留量标准。  相似文献   

10.
农药在土壤中的吸附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对农药涕灭威,林丹和氟乐灵在三种不同类型土壤,即红泥沟土、沙河士和百花山土中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分别用平衡法和柱法测得了它们的吸附常致,给出了吸附等温线,并对测得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选择了一种毒性很高的氨基甲酸酯农药涕灭威、一种最常见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及一种土壤中普遍存在的天然物质腐殖酸,组成两种复合污染体系;研究了它们对茎线虫的生态毒理效应和对DNA的影响.结果发现,涕灭威-SDBS复合体系在4 d内对茎线虫的DNA造成了明显的损伤,而涕灭威-SDBS-腐殖酸复合体系在8 d内对茎线虫DNA造成的损伤却远远低于未加入腐殖酸的复合体系.关于涕灭威及其复合污染物对茎线虫的生态毒理效应和对DNA损伤的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2.
茚虫威对映体在土壤中的选择性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茚虫威在4种不同类型的农田土壤中的降解动态和选择性降解行为.结果表明,添加水平在0.1—5.0 mg.kg-1的条件下,茚虫威对映体在土壤中添加回收率在(78.56±3.16)%—(108.16±5.32)%之间,最低检测限为0.01 mg.kg-1,定量限为0.05 mg.kg-1.茚虫威在土壤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消解过程受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等因素的影响.茚虫威对映体在1#—4#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E1的半衰期分别为15.33 d、19.09 d、10.61 d、11.40 d,E2的半衰期分别为15.44 d、15.61 d、8.58 d、11.13 d,降解快慢顺序为:3#>4#>1#>2#,表明茚虫威在偏碱性的土壤中的降解速率要快于在酸性土壤中,且对映体的半衰期差异在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对映体分数EF值(enantiomer fraction)表明茚虫威对映体在4种供试土壤中除了1#土壤外均存在明显的立体选择性降解.  相似文献   

13.
用土壤薄层层析法研究单甲脒,单甲脒盐酸盐、灭幼脲和涕灭威等农药在不同土壤中的迁移行为,分别获得了这几种化合物的Rf值,它们分别为0.14、0.17,0.08,0.76,研究表明,单脒,单甲脒盐酸盐和灭幼脲不会污染地下水,而涕灭威则会对地下水污染构成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14.
涕灭威及其有害代谢物水解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报导了涕灭威及其有害代谢物亚砜和砜在水中的消失动态和水解动力学的研究,探讨影响其水解的主要因素,并预测它们在水环境中的化学行为与状态。结果表明,涕灭威及其亚砜和砜在呈中性的水介质中较为稳定,在碱性中容易分解,在15℃和pH7的水中,半衰期分别约为4.3、0.9和2.3年,水解速率的大小顺序为:涕灭威<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水解速率随着介质中碱性和温度的提高而增加,并随着介质组成中盐离子的增加而减小。实验测得涕灭威及其亚砜和砜的温度效应系数分别为2.86、2.49和2.60,活化能分别为18.82±0.38、16.34±0.17和17.95±0.15kc/mol。  相似文献   

15.
丁草胺在土壤中渗漏、残留与降解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丁草胺以推荐剂量施于稻田后,在土壤和稻田水中能较快地降解,残留半衰期分别为3.17—3.61d和1.11—1.12d;在小粉土和涂土上能向下渗漏,而在青紫泥和红壤土上则难以渗漏;历经一季水稻生育期后,在剖面各层次和地下水中均无残留量测出。丁草胺微生物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在四种不同类型的土壤中,其残留半衰期不灭菌处理为18.5—29.4d,而灭菌处理长达433d(参考值)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严登华  王刚  金鑫  张诚  郝彩莲  秦天玲 《生态环境》2010,19(8):1844-1849
根据2009年4月份在滦河流域采集的25个土壤样点的数据资料,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生物量C、TN、TP质量分数特征、垂直分异规律、表聚性及与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C、TN、TP在土壤表层(0~10cm)的平均表聚系数分别为0.22、0.19和0.14,并且河滩地、林草地的土壤微生物量C、TN质量分数明显高于水稻田和旱田土壤,而农田系统土壤中TP质量分数相对占优。土壤微生物C、TN、TP的剖面分布均表现出从表层向下减少的总趋势,并以40cm为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同层观测值的显著性差异有所不同。土壤微生物量C、TN与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粉粒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气温、降水量呈负相关。TP与气温、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容重负相关,与其它因子没有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异菌脲在土壤中的迁移和归趋特征,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异菌脲在4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和移动性以及不同因素对异菌脲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菌脲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顺序为东北黑土青海草甸土南京黄棕壤江西红壤,降解半衰期分别为7.2、8.6、12.7和16.9 d,异菌脲在4种土壤中均属于易降解农药。土壤湿度越大,异菌脲降解越快,渍水条件下降解速率加快,说明厌氧微生物对异菌脲降解起重要作用。微生物和有机质对异菌脲在土壤降解过程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微生物、有机质存在的条件下异菌脲降解速率分别提高1.8倍、3.7倍。薄层层析试验表明,异菌脲在南京黄棕壤、东北黑土、江西红壤和青海草甸土的比移值(R_f)分别为0.19、0.17、0.29和0.17,异菌脲在4种土壤中均属于不易移动,土柱淋溶试验结果表明,异菌脲在4种土壤中均属于难淋溶,不易通过淋溶作用造成地下水污染。  相似文献   

18.
应用所建立的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和番茄中霜霉威为0.02、0.20、2.00 mg·kg-1等3个添加浓度时,日内平均回收率为83.9%—104.6%,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1.0%—5.5%,日间平均回收率为84.3%—108.9%,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4%—4.9%.霜霉威在1.0—200.0μg·L-1浓度范围内相关系数R20.9992,在土壤中和番茄基质中定量限均为0.02 mg·kg-1.该方法能够满足现有限量标准的要求.霜霉威消解动态试验采用推荐高剂量(90 g·ha-1)为施药剂量,在植株第2穗果膨大期开始喷药1次,分别测定喷药后2 h、1 d、2 d、4 d、7 d、14 d的霜霉威残留量的变化.浙江杭州、山东潍坊和河南商丘的3个试验点消解动态试验中,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指数模型.2011—2012年霜霉威在番茄中降解半衰期为2.4—4.7 d,在土壤中降解半衰期1.1—1.5 d.施药5 d后的残留量均小于检测限,远远低于2.0 mg·kg-1最大残留限量,实际样品中霜霉威的残留量均低于检测限.72.2%霜霉威水剂按照推荐剂量1.5倍喷施番茄1次,其喷施2 h后的残留量仅为1.5 mg·kg-1,符合残留要求可以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微生物修复不同类型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可行性,应用固定化毛霉对多环芳烃污染工业土壤及农田土壤进行微生物修复,用羟丙基-β-环糊精(HPCD)提取模拟评价多环芳烃的微生物可利用性,并分析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和生物可利用性的相关关系.焦化厂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的30 d降解率为77.6%,沈抚灌区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的30 d降解率为54.2%,焦化厂土壤和污灌区农田土壤中多环芳烃降解差异明显.焦化厂土壤和污灌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30 d降解量和多环芳烃的环糊精可提取量具有相关性,各环数多环芳烃的环糊精可提取量变化解释了焦化厂和污灌区土壤中多环芳烃降解的差异机制,说明可用环糊精提取量预测微生物降解土壤多环芳烃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我国不同类型稻田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降解率,采集了8个地区的稻田土壤,分别加入菲、荧蒽和苯并[a]蒽进行室内培养试验,分析不同类型稻田土壤中PAHs降解速率的差异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稻田土壤中PAHs降解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四川石灰性紫色土、黑龙江黑土、重庆中性紫色土、山西褐土、北京潮土、安徽黄褐土、河南潮土和湖南黄壤。不同类型稻田土壤中PAHs降解率在培养7 d时均可达51.5%,28 d后降解率大于80%。土壤中PAHs易降解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菲、荧蒽和苯并[a]蒽。除四川石灰性紫色土和重庆中性紫色土外,PAHs能显著增加其他类型土壤中总细菌数量和菲降解过程中的双加氧酶功能基因phnAc数量。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菲和荧蒽降解速率与土壤中NH_4~+-N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H值和含水量呈负相关。土壤中苯并[a]蒽降解速率与土壤理化性质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不同类型稻田土壤中PAHs自然降解速率和留存时间有所差异,可通过在土壤中添加氮肥等营养物质促进PAHs的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