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前言随着石油化学、人造纤维及冶金等工业的发展,含氰废水日益增多。含氰废水污染湖泊、河流,对水生动物有很大的毒性,并渗入地下,造成污染环境的严重后果,所以含氯废水在排放前必须将氰化物破坏和去除。然而,目前破坏或除去氰化物的工艺如碱氯化、臭氧氧化、过氧化氢氧化、离子交换等法,不是成本高,就是效率不高,或可能形成需进一步处理的其它毒物’‘’。生物处理法可以克服化学处理过程所伴随的问题,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展了生物降解含氰废水的研究工作,选育和分离到高效菌株应用于含氰废水的处理,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镰刀菌12号固定化细胞降解氰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镰刀菌12号的培养基中添加氰化物作诱导剂,可显著地提高酶活力,经海藻酸钙固定后相对活性为89.66%。 比较了自然细胞与固定化细胞的某些性质,两种细胞反应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30℃和35—45℃。反应最适pH值为8.0—9.0。固定化细胞较自然细胞热稳定性明显增加。 固定化细胞柱连续处理浓度为500ppm和1000ppmCN-,流速分别为30ml/h和15ml/h,当进水CN-500ppm,连续运转90h,出水CN-<10ppm。  相似文献   

3.
生化处理中的滤塔生物膜脱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云峰化学工业公司合成氨系统焦造气生化法处理含氰废水。运行一年后滤塔生物膜脱落,废水中氰化物超标。经采取技术措施和加入一定比例的养料培菌,生物膜恢复正常,处理后的废水CN ̄-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利用大庆油田特殊的地质构造,将氰化物浓度0.05mg/L的含氰废水注入油田边水构造。通过储层砂体吸附和渗透率损害实验,证明储层对氰化物有吸附作用,不同平衡浓度下砂体的静态吸附量为4.88μg/g,动态吸附量为2.837μg/g,氰化物不堵塞地层,根据注入井与注入井、注入井与采油井之间距离的不同,共布设8种注入方案。设计注入井的注入量为210m/d,采油井的产液量为105m/d,以采油井采出氰化物浓度0.05mg/L为限定值,基于动态吸附实验结果和边水对氰化物的稀释作用,应用聚合物驱油模型计算最佳的注入方案,该方案为注入井之间的间距1.0km,注入井与采油井之间的间距为2.5km,注入年限为54年。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庆油田实施含氰废水的深井注入是可行的。既达到处理含氰废水的目的,又利用含氰废水驱替原油,具有实用价值和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5.
焦亚硫酸钠—空气法处理含氰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焦亚硫酸钠和空气处理含氰废水,就是在废水中二价铜离子存在和在pH=7~10的条件下,废水中能解离出亚硫酸根离子的固体药剂与空气中的氧起协同作用,选择性地把废水中的氰化物分解为碳酸盐和氨,达到去除氰化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综合治理金精矿氰化废水的途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该文着重介绍了金精矿浸金氰化废水治理的净化法和再生回收法。净化法是用强氧化剂氧化含氰废水中的氰根,破坏氰化物,消除其定期部分排放时造成的环境污染;回收法是把含氰废水中氰化物再生循环使用,并回收其中的有价金属,化废为宝。目前,应用各种新工艺对氰化废水综合治理,有效地利用了氰化废水中的氰化物,回收金、银、钢等有价金属,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实现氰化厂含氰废水的零排放,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7.
活性炭载体三相流化床催化氧化含氰废水的工艺理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三相流化床作为反应器处理含氰废水的工艺理论及操作特性,通过正交试验确立了工作条件,并进行了相关因素的影响程度分析。活性炭作载体的三相流化床处理含氰废水因提高传质速度和解决深层供氧问题而加快吸附速度和催化氧化反应速度,明显提高活性炭对氰化物的处理效率,在相同条件下处理容量比固定床法高46.3%。这种方法可应用于中小型电镀厂排出中高浓度含氰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镀银工艺有含氰镀银与无氰镀银两类。含氰镀银的镀液稳定,镀件质量较好。因此,目前在镀银工艺中广为应用。镀银废液及漂洗废水中含有银及氰化物,若任意排至下水道,不仅损失贵金属银,并将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因此,从环境保护和卫生学方面考虑,必须控制氰化物和银的排放,对含氰镀银废水进行除氰处理和回收银。  相似文献   

9.
周霭痒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10):469-471
在塔式生物滤池生产性处理规模上考察了造气含氰废水在挂膜前后的处理效果。比较结果表明,未挂过氰化物的平均处理率仅为79.29%,挂膜后的处理率平均为95.26%,处理后的废水全部回用于生产,减少了氰化物的排放量,防止了造气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化工厂排出的含氰废水,浓度高,水量大。用一般的方法处理比较困难,不易达到排放标准。本文提出利用化工厂同时排出的甲醛废水和含氰废水,使高浓度的甲醛在一定条件下和游离氰化物定量进行化学反应,生成毒性低,易于生物降解的有机腈化物,再利用驯化的微生物菌种进行生物处理,使废水中的游离氰化物和甲醛同时得到处理,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本文提出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生产,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果。在含氰废水处理方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氰化物是剧毒物质。我国现行饮用水卫生规程规定,水中氰化物含量不得超过0.01毫克/升,“三废”排放试行标准规定,排放污水的含氰量不能超过0.5毫克/升。冶金、炼焦、化工、制药、电镀、金属热处理等工业,都不同程度地排出含氰废水。为了保护水体,需要一种简易、快速、灵敏、可靠,并能自动连续的监测仪器。据报导,国外近  相似文献   

12.
活性炭吸附法处理金矿含氰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活性炭吸附法对金矿含氰废水的处理效果 ,结果表明 ,活性炭对水中氰化物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金矿含氰废水经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后 ,氰化物浓度可达排放标准 0 5mg/L以下 ,氰化物去除效率达 99 8%~ 99 9%。处理后CN- 浓度C<0 5mg/L时的CN- 吸咐量为 6 74mg/g~ 10 2 4mg/g活性炭 ;处理后CN- 浓度C <1/2初始浓度C0 (mg/L)时的CN- 吸咐量为12 5 0mg/g~ 2 8 92mg/g活性炭。  相似文献   

13.
固定化微生物细胞法处理含氰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探讨了微生物细胞固定化的方法。采用海藻酸钙为载体固定化活性污泥细胞,制成好氧流化床反应器处理含氰废水,进行了若干条件选择,研究了pH对去除CN~-、COD_(cr)的影响,实验取得了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14.
高效氰降解菌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玉菱  吴长功 《山东环境》1998,(3):47-48,58
本实验首次对焦化,炼油废水中降解氰的细菌进行了筛选优化,共得耐氧菌30株,它们均有在含KCN〉50mg/L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生长,其中6株有较高耐受力,能在800-1000mg/LKCN的培养基上生长,经测试和17株对CN^-有降解力,8”菌降解力最强,能在18-24hr内将不同水质中2.4-7.0mg/L的氰化物全部去除,其生长最佳为PH8.5,T33℃。  相似文献   

15.
应用离子交换法处理电镀合氰废水,既可以消除氰化物及重金属离子的污染,使废水得到净化;又能将废水中的氰化物及重金属回收利用。但是,在国内始终因游离氰对阴树脂桌和力弱、树脂对CN~-工作交换容量低以及络合氰吸附在阴树脂上不易洗脱等原因而一直未能采用。五机部六院与北京市北郊木材厂联合进行该方法的试验研究,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成功地将离子交换法处理含氰废水应用到生产上。  相似文献   

16.
废渣中氰化物对地下水污染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淋溶试验,研究了含氰废渣中氰化物对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含氰废渣中氰化物可被天然降水淋溶,对地下水产生污染。新排放矿渣初次淋溶液总氰化物浓度可达104.85mg/L,易释放氰化物浓度可达61.0mg/L,总氰化物浸出量为36.8mg/kg矿渣,易释放氰化物浸出量为18.7mg/kg矿渣;新排放矿渣经曝晒处理后,初次淋溶液总氰化物和易释放氰化物和易释放氰化物浓度可分别降至31.29m  相似文献   

17.
废水中氰化物氧化水解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研究含氰废水在常压回流条件下的氧化水解反应,以氰化钾溶液试验,证明氰化物在常压回流条件下的氧化水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进而测定了不同pH下氰化钾溶液及含氰造气废水氧化水解反应的速率常数。在不同铁氰比条件下,对氰化物氧化水解反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际试验,证明在一定量亚铁离子存在下,可通过控制适当的处理液pH来提高氰化物氧化水解反应速度,也可按原来的pH,用调节亚铁离子浓度的方法来提高氰化物的氧化水解反应速度,从而为提高含氰造气废水处理效率提供了新的途径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三步沉淀全循环法处理焙烧—氰化工艺中含氰废水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新都黄金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应用三步沉淀全循环法处理焙烧一氰化工艺中含氰废水,该处理工艺不但可回收有价金属,有效地利用废水中的氰化物,且能够提高金、银的氰化浸出率,实现了闭路全循环含氰废水零排放的目的,其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9.
聚氨酯泡沫固定化产碱杆菌细胞生物转化氰化物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1株产碱杆菌DN25作为降氰菌株,以聚氨酯泡沫为载体进行固定化,研究其转化特性.结果表明,采用吸附生长法能有效实现菌株DN25的固定,固定细胞量可达到每g泡沫载体生物量干重0.35g.固定化细胞的最适转化温度和pH为35℃、8.0.对于低浓度氰化物,固定化细胞和游离细胞的转化速率相当;对于高浓度氰化物,固定化细胞具有明显优势,不仅可耐受更高浓度的氰化物转化,其转化速率也高于游离细胞,最大转化速率为507mg/(L·h),是游离细胞的2.8倍.通过初步的摇瓶模拟序列批式反应,固定化细胞活性可保持20d.  相似文献   

20.
固定化菌降解溴氨酸的特性及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鞘氨醇单胞菌QYY菌能以溴氨酸为唯一碳源、氮源和能源生长。考察了用海藻酸钙包埋该菌细胞对溴氨酸废水进行处理的降解和动力学过程。确定了固定化鞘氨醇单胞菌QY(Y以下简称固定化菌)处理溴氨酸废水的最适条件为:接种量10mL固定化菌,摇床转速100r/min,pH7,温度30℃。最佳降解条件下,固定化菌降解溴氨酸的过程符合Haldane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