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微生物进入人体,目的是互益共生。”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控制研究所卢金星研究员认为:“世界上只有相对的致病微生物,没有绝对的病原微生物。”第一,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人类也是一种生物,是地球生物链里的一员。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动物、植物,也有微生物,它们互相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地球上丰富多采的生物圈。如果不是“人为”地破坏这个生物圈的平衡,地球上的万物是可以和平共处的。1998年的全国特大洪涝灾害之所以发生,主要原因是人类对河流上游树木滥砍滥  相似文献   

2.
哈里克斯市大爆炸1917年11月25日,一艘法国海军军用辅助运输船“蒙特兰”号被美国军方在船上装满了烈性炸药。12月6日,“蒙特兰”号在水面狭窄、人口稠密的纳鲁斯湾与一艘挪威船“伊摩”号相撞,“蒙特兰”号  相似文献   

3.
自炸航母今年5月24日,网上披露了一条消息:美国海军退役航空母航“美国”号(USS America)被美国海军自己引爆而沉到了大西洋底。美海军武器司令部女发言人宣称,“美国”号经过25天的爆破试验,这艘排水量8.4万吨、长319米,曾经在世界各海域耀武扬威、显赫一时的航空母航终于走完了它的51年历程,在5月14日被美国海军自己炸沉于距离北卡罗来纳州海岸97公里的1829米深的大两  相似文献   

4.
当前,人类正面临着全球性环境变化的严重威胁。国际科学联合会已在1986年正式通过“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目标是要对未来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地球环境进行预测,为战略决策提供依据,从而使人类对可能发生的灾变有所准备,避免或减少损失。为完成这个目标,必须把大气圈、水圈、陆圈、生物圈统一起来进行研究,并开展广泛的国际协作。全球海洋环境变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埃尔尼诺现象和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引起海平面升高,对我国的气候、农业、渔业,以及沿海人民的日常生活,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应引起我国的关注并加强对其研究。  相似文献   

5.
《防灾博览》2014,(4):7-7
2014年8月7日上午.武警黄金部队将无人机快速三维建模技术用于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这存我国尚属首次。 这架固定翼无人机学名为“单兵一号”。从起飞到降落,短短40分钟时间,“单兵一号”存海拔2600米的高度,拍摄了方圆10千米的影像资料,经专用软件后期处理,可快速形成地质灾害隐患点三维信息。与“单兵一号”配合,一架六旋翼无人飞行器同时对另一个滑坡体进行高精度观测。  相似文献   

6.
绿色与生态     
说来让人见笑。一次,我做了一个梦,而且是一个凶恶可怕的梦。我梦见家乡山上的大、小树,公路两旁的行道树一夜之间被砍尽变成“光头和尚”。突然,洪水似猛兽咆哮而来,庄稼、房屋、人群被卷入汪洋大海,鲨鱼张着血盆大口,享受着人类遭上天惩罚送来的美餐。一个高大的外星人告诉我:“那是森林遭毁,‘地球之肺’流血所至。”我浑身冷汗猛然惊醒,由此产生许多绿色与生态的联想。  相似文献   

7.
金雷 《防灾博览》2005,(4):44-45
告别了美丽、宁静的弗里曼特尔港,“雪龙”号向着新加坡方向驶去。在印度洋上航行,风平浪静。虽然海面上气温很高,湿度也大,但有了现代化的中央空调,房间里很舒适。  相似文献   

8.
《自然灾害学报》2006,15(2):31-31
经中国地理学会、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和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的批准,由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等学术团体主办的“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将于2006年8月10日——20日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召开。同时举办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相关专业委员会会议与联席会议。  相似文献   

9.
10.
针对合并单元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通用设计”二次系统设计修订为契机,结合宁夏某330 kV变电站1(2)号变压器系统保护设计方案现状,提出了3号变压器扩建工程新型系统保护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的技术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此方案能够为智能变电站取消合并单元的改造工程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周鸿 《防灾博览》2004,(5):38-38
“新疆是个好地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这就是我从小到大百听不厌的歌。在我想象中,广阔的新疆是多么美丽富饶,而又有一种神密感。可最使我梦牵魂绕是那吐鲁番的交河故城。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季风边缘带的自然灾害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正涛  张林源 《灾害学》1994,9(4):59-64
本文提出并讨论了季风边缘带的概念范围,并按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三个方面对自然灾害的特点和成因进行了论证。认为这个地区之所以成为一个自然灾害多发区是因该区气候、地质、地貌等均有利于自然灾害的形成和发展,人为作用加剧了灾害。  相似文献   

13.
开关型高压电网故障限流装置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日趋严重的电网短路电流超标问题,采用基于爆炸式快速开断载流桥体的大容量高速开关装置(Fast Switching Release,FSR)与限流电抗器一体技术研制了“节能型限流装置”,并在宁夏220 kV步桥变电站成功运行;基于高速大遮断容量真空断路器技术、短路电流快速识别技术、相控技术与限流电抗器相结合研制了“330 kV 开关型零损耗电网限流装置”,并在宁夏330 kV迎安I线成功进行2次短路试验。现场运行及试验结果表明:2种开关型高压电网故障限流装置从根本上解决了电网故障限流技术实用化中面临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经济性等关键问题,标志着电网故障限流技术取得了一个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正> 1 引论上二讲中已讨论明确,“城市不稳定性”是城市环境岩土工程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而城市的不稳定性则主要是由地震和地面变形引起的。1976年唐山7. 8级地震,使百万人口的唐山市顷刻之间变为废墟,死亡24. 2万人,损失达100多亿元,这一灾害使全国范围内造成谈震色变。地面变形是另一类面广量大的城市不稳定性问题,在我国也十分突出。如山区城市  相似文献   

15.
小泉 《防灾博览》2002,(2):33-33
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生物识别技术,各大IT公司的算法正将指纹检测术武装进ATM、蜂窝电话、网络金融交易和防盗门等各个领域。但科学家们发现,人体上的“身份证”不仅限于指纹,在眼睛、嘴唇、大脑、血液等各部位都有“身份证” 眼纹:眼纹是指人眼内视网膜的图纹。因为人的视网膜结构都存在差异,所以眼纹也各不相同。通过电子照相机可取得人的眼纹,用来做身份鉴定,其可靠性可与指纹相媲美。 唇纹:唇纹就是人的口唇图形。人的唇纹各不相同,而且人的唇纹并不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6.
女娲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也是历史故事中的人物。 女娲是“造人”的,她造了很多的人,并教人繁衍生息,所以后人称她为人类的祖母。但是,这远不及她“补天”的名气大。因为,一说“女娲补天”,炎黄子孙几科无人不晓。这倒不是补天比造人更伟大,而是更切实际,更能让人肃然起敬。 据推测,女娲生活的那个地方,那个时候,曾突然发生过大地震,巨大的地震,引起了山崩地裂、洞顶坍塌、洪水泛滥、猛兽横行……。面对这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女娲带领她的部落群体,用石器和木棍之类的工具去“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遥想当年,这场面该是何等的动  相似文献   

17.
刊叙 《防灾博览》2002,(1):36-36
现代都市人生活工作节奏紧张、压力大,常常感到身心疲备、全身不舒服。抽时间上医院做检查,几乎所有指标都是正常的。这时医生会告诉你,身体上的种种不适都是疲劳引起的,你患上了疲劳综合症,也是常说的“亚健康”,这可是眼下都市里最流行的“时髦病”。 其实,说是病,也不是真病了。“亚健康”是指人体处在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是人体发出的一个信号,提醒你应该注意健康了。二者的区别是健康的人是指从精神、身体和社会适应上  相似文献   

18.
前些日子,《人民日报(海外版)》在“茶亭”专栏倡导“绿葬”,即死一个人,种一棵树,并把骨灰安放在树下。这个倡议一经提出,立即得到许多人的赞同和好评。实行“树葬”,好处显而易见:一能绿化祖国,二能美化环境,三则不占耕地,四能移风易俗。这么多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联想到近些年,北京、上海等城市风行种纪念性的植树活动红火踊跃场景:结婚成家种棵树,添丁进口种棵树,六十  相似文献   

19.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曾使我们这一代人引以为豪的“我国地大物二,自然资源取之尽、用之不竭”的认识成为了过去,菲薄的人均资源和普遍存在的浪费现象,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有数据表明,我国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发达国家平均高40%以上,  相似文献   

20.
走进麻风村     
周鸿 《防灾博览》2006,(1):39-40
在云南省,有一个离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景洪市144公里的偏远山寨,这个山寨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曼院”。他是一个由43户人家,176人组成的特殊寨子。在这里世代居住和生活着的人的命运都和一种叫“麻风”的病息息相连。2006年的第十九个“国际麻风日”到来之际,我走进了这个小山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