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月2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法国巴黎向全世界领导人发出了最严厉的警告:人类活动,尤其对化石能源的无节制使用,正是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元凶,全球升温威胁就在眼前。这份报告认为,在过去50年中,“很可能”是人类活动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在IPCC的用词中,“很可能”表示可能性至少在90‰以上,这是IPCC成立以来,首次使用这样严重的措辞形容人类活动与气候变暖之间的关联。IPCC在2001年发布的上一次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使用的词语是“可能”,表示60%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知识天地     
《绿叶》2003,(Z1)
1972年6月5日至16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是人类环境保护历史上的重大里程碑。这次会议提出响遍全世界的口号:只有一个地球。会议通过交流,形成并公布了著名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具有109条建议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而共同努力,并建议将这次大会的开幕日“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这一建议后来被联合国大会通过。确定世界环境日的目的在于提醒人们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要求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以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确定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并发表环境现状的  相似文献   

3.
前沿动态     
《绿色视野》2012,(3):4-5
国际动态可持续发展更为重要全球可持续性高级别小组不久前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提交的一份报告指出,领导人需要关注人类和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这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报告指出,当前全球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到2040年,世界人口数量将从70亿增  相似文献   

4.
大学"绿色文明"的荣誉和形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平 《环境教育》2001,(4):16-18
创建“绿色大学”的迫切性   全球生态危机引发的地球上“绿色”的加速失落,已经促使人类文化的“绿色”转向。在工业领域人们提倡“清洁生产”,实行 ISO14000认证制度;在消费领域,社会鼓励“绿色消费”;在教育领域,国家支持创建“绿色学校”。相比之下,绿色大学的开展则显得非常薄弱。然而高校学生是国家未来的管理者、工程师、决策者和科学家,他们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他们未来工作时的决策。所以,加强“绿色大学”建设,培养具有较高环境意识的各类人才,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 “绿色教育…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 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199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全作”。它与198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警惕:全球变暖”;是这样惊人的相似,但这绝不是简单的重复。不言而喻,气候问题已经引起全球的普遍关注和不安,气候变化正在危害人类。斗转星移,四季轮回。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大约已经走过60亿年的生命历程。自人类起源开始,就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气候条件和睦相处。人们已经习惯初春的融融春光,勃勃生机;仲夏的如火骄阳,成荫绿树;深秋的绵绵细雨,金黄落叶;残冬的晶莹白雪,凛烈寒风。习惯了风云雷电,雨雪冰霜,阳光月色,鲜花草地。人们并依据这种习惯安排着春种、夏耕、秋收,打渔捕措,建工厂、修电站、筑水库等等所有一切的人类生命活动。这就是人类对气候,也就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适应和利用。就是在这种认识、适应和利用中,人类一年  相似文献   

7.
年近七旬的牛文元,近日作为第二届“中国环境大使”的10名候选人之一名列榜首。他外表温文儒雅、淡定平和,然而就是他,开创了中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先河。“可持续发展”这五个字在今日中国,之所以能家喻户晓,要记首功的是牛文元。1983年,一个冬日的下午,美国中部内布拉斯加大学,正在此地做访问学者的牛文元接到了一封国内来信,写信者是中科院院士马世骏。信中希望他回国加入一项世界性的研究课题,这个课题就是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后称“布伦特莱报告”。后来一些媒体曾经戏称马世骏和牛文元的合作研究为“一马一…  相似文献   

8.
"末端治理"和"清洁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为“末端治理”付出了巨大代价,但环境问题依然日趋严重。因此必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9.
鲁枢元 《环境教育》2005,(11):51-55
本文认同地球已经进入“人类纪”这一学术界的最新判断,而且认为“人类纪”远远不仅是一个地质科学概念,同时也是一个跨越了人与自然的多学科的概念,一个全体地球人类都不得不密切关注的整体性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纪”才是真正意义上“全球化”,一种充盈着生态学意味的“全球化”。而“精神圈”的存在则是“人类纪”的重要表征。人类在酿造了地球生物圈的种种危机的同时,也给地球的精神圈遗留下种种偏执和扭曲、空洞和裂隙。修补地球破碎的“精神圈”,是文学艺术在“人类纪”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0.
从“地球与家庭”的思索中走出,带着对自然的宽容与和谐,倾听“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这一蕴含鼓动气势的’95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呐喊。此时,不管你站在地球的哪一点,无论是何种肤色,一种紧迫之感,合作之情,都会一起在心中升腾,也会使你不由地想起两年前在巴西通过的全球《21世纪议程》。它们相互唱和,表达了一个宗旨,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永恒的主题,是当代人类对子孙后代应有的承诺。人类保护环境的动机缘于对生命的渴望和眷恋,如何创造生命的再生机制便是当今人类思考环境与发展的焦点。地球只有一个…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已受到公众、科学界和政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1988年6月,在加拿大召开了来自48个国家的数百名政府首脑、部长、政治家、社会经济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参加的名为“变化中的大气层——对全球安全的影响”的世界大会。会议的最后声明向全世界发出警告:“人类正在进行一次失去控制的影响全球的试验,其最终结果可能是仅次于一次全球核战争”。大会呼吁,我们“必须紧急行动起来以逆转这种趋势,以免造成对我们的大气、我们的行星以及我们人类本身来说,一切都悔之不及的后果”。地球上任何地区的区域性气候都是全球气候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开展区域性气候变化的研究,认识并正确运用本地  相似文献   

12.
第一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6月5~16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包括中国在内的113个国家参加了这次大会。会议讨论了当代环境问题,探讨了保护全球环境的战略;会上通过了著名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也就是《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会上还通过了具有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会议呼吁“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而保护和改善环境,已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和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这两个既定的基本目标共同和协调地实现”,“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  相似文献   

13.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坦承,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总理毫不回避问题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坚定决心,赢得了代表、委员们的理解和赞誉。代表和委员们认为,这不仅表现了政府负责任的态度,也体现了政府对“节能减排”的重视、以及要达到目标的坚定决心。许多代表为“节能减排”这一总理挂心之事献计献策,使“节能减排”成为本次两会最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白色污染”、“酸雨不得了”,“可怕的沙尘暴”、“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是时下环保教育的热门话题。于是,教育者拍摄、录制电影、录像让幼儿观察;创设情境,让幼儿体验。孩子感受了各种危害对人类的威胁,也能说出“要保护地球”、“爱护自然”的种种措施。但生活中依旧我行我素:乱扔垃圾、破坏草坪、随便摘花、污染小河等。幼儿的“知”和“行”明显脱节。环保教育成了一种形式教育、口号教育。知识的深远、题材的脱离生活,和由此带来的情感体验中的矫揉造作,是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幼儿园环保教育怎样才能走出上述…  相似文献   

15.
1962 年《寂静的春天》问世后,其后《增长的极限》、《只有一个地球》等相继发布,给传统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1987 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布伦特莱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作为纲领性文件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行动框架。1992 年6 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100 多位国家首脑共同签署了《里约宣言》和《21 世纪议程》,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正式成为人类的共识。其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12 年里约20 年发展目标、联合国开放工作组提出“2015 年后发展议程”17 项目标及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和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SSC)所做的专业评议等,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把可持续发展推进到一个全新的层次,从认识到行动,从行动到科学,再进一步以科学指导行动,是全球“后发展议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然途径。2015 年被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为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年”,9 月,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特别峰会共同批准了未来15 年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6.
国际资讯     
《环境教育》2006,(11):79-79
☆新报告敲警钟:全球资源过度消耗本刊综合报道两年前,基于2001年数据发布的《生命行星报告》说,全球人口超出地球更新资源能力仅20%。而2006年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报告显示,2003年的这一超出比例已上升至25%。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近日发布报告称,除非人类生活方式即刻发生改变,否  相似文献   

17.
猕猴戒烟记     
大名鼎鼎的“猴三”是韶关市野生动植物园的明星。这只漂亮的雌性猕猴今年“芳龄”四岁半,正值“花样年华”,不料,在人类的诱导下,猴三竟然成了一杆“老烟枪”,每天喷云吐雾,差点连命都丢了。为了拯救猴三的性命,韶关市野生动植物园展开了一场罕见的“猴子戒烟工程”。人类教会  相似文献   

18.
一、环境议程“对环境负起责任”,我们对这一说法的含义在近年来已有了很大的变化。科学表明了支持地球上生命活动的环境系统的复杂性,以及由无知的人类活动所导致对环境系统平衡的破坏和威胁的程度。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变薄。保护生物多样性,都是现代“环境议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对这一议程的认识导致了“对环境负责”的强烈意识,这远远超出以往“工业污染”等概念。所有的经济活动,依据它们对资源的使用以及使用的方式,都对环境具有潜在的影响。节约使用自然资源的机构和组织将对其它机构使用资源施行很大的影响。社会经济的所…  相似文献   

19.
1987年4月27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用多种文字同时向全世界公开发表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长篇报告。该报告共12章,约37万字,论述了当今人类生存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提出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实现持续发展的长期环境战略。报告引用大量的历史资料、统计数字和专家评论,全面地阐述了当今威胁地球的16个环境问题。 (1)人口激增报告中指出,全球人口将从1985年的48亿增加到2000年的61亿,到2025年将是82亿。人口增长的90%以上发生在发展中国家。1985年约40%的世界人口生活在城市,到本世纪末,约半数人口将生活在城市,而  相似文献   

20.
现有水世界     
上善若水。浩浩河流是大地的血管,潺潺流水是生命的血液。然而,全球在很大程度上陷入了水危机中,人类水世界,谁人敢乐观?今年3月22日,第19个“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的宣传主题是“城市用水:应对都市化挑战”;自此一周,是第24届“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严格管理水资源,推进水利新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