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由于年龄、心理、身体条件及行车环境上的差异,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觉,导致错误操作而造成险情。所以,只要认识、了解这容易引起错觉的特点,避免错觉的产生,就能保证行车的安全。速度错觉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往往是以参照物的相对移动速度来判断车速的快慢来操作车辆的,并不是完全依靠车辆自身车速表的指示针来操作车辆。这样,参照物的多少以及它和驾驶员之间的距离远近就会影响到驾驶员对车速的判断。在建筑物和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的地区或狭窄道路上行车时,驾驶员往往容易高估车速,而在宽阔和较少参照物的道路上行驶时,则往往容易低估车速。  相似文献   

2.
戴巍 《安全与健康》2006,(10):44-44
由于年龄、心理、身体条件及行车环境上的差异,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觉,导致错误操作而造成险情.所以,只要认识、了解这容易引起错觉的特点,避免错觉的产生,就能保证行车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身体、年龄、心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汽车驾驶员在行车中往往会产生各种错觉.  相似文献   

4.
驾驶员很容易患染颈椎痛疼、眼花耳聋、前列腺增生等病症,有人对此统称为"驾车综合征"。这就需要驾驶员在行车中养成正确的驾驶习惯,有意识地避免各种疾病的发生。防颈椎病。在行车中由于驾驶员长时间处于较为单一的驾驶姿势,而且眼睛紧盯前方、脖子挺直,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新通车高速公路行车时驾驶员的疲劳行为。实地采集驾驶员心生理特征及交通特征数据,并应用傅里叶变换的方法转化心率随机信号来研究驾驶员行车时心率变化规律。对比驾驶员与副驾驶员行车时的心生理特征,确定疲劳行为出现的心率增长率疲劳阈值。探究驾驶员心率增长率与交通量、速度、行车时间等参数的关系。构建疲劳预测模型,以便通过易测的交通数据判断驾驶员行车时的心生理特征。研究表明:用疲劳预测模型可通过易测的交通数据计算驾驶员行车时心率增长率,当心率增长率长时间低于11.8%时,容易出现困意。  相似文献   

6.
驾驶员很容易患染颈椎痛疼、眼花耳聋、前列腺增生等病症,有人对此统称为"驾车综合征".这就需要驾驶员在行车中养成正确的驾驶习惯,有意识地避免各种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行车的安全技巧并非人人皆知,以下几项危险倾向的提示,相信对您的行车不无裨益。 高速转弯时的错觉危险 高速行驶很容易产生错觉。在向左转弯的急弯路面,驾驶人会产生自己前方路幅较窄,靠(右)侧路较宽的感觉,驾驶者往往会下意识地向右侧逐渐靠去,反之的向右急转弯时,又会一直向左偏移。在这样情况下,弯道幅度较大的路段,向左转的路段容易发生中线车追撞内线车的事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高速公路小客车变换车道时的安全性,通过检测小客车的运行速度、驾驶员心理生理反应参数,采用随机序列函数法将驾驶员心率随机变量转变为相关函数,并应用离散的傅里叶变换方法分析驾驶员行车心率的功率谱;研究驾驶员变道行为与速度、交通量和驾驶员心理生理反应的关系,构建高速公路小客车驾驶员变道行为模型,描述驾驶员行车时的心理状态,判断其安全性。研究表明:小客车自由变道和超车变道时,驾驶员瞳孔尺寸小于5.0 mm,心率增长率小于27%,行车安全性较高;争抢变道和强行变道时,驾驶员表现为紧张甚至恐惧,容易发生误操作,安全性较差。  相似文献   

9.
为保障冰雪环境下弯道路面的行车安全,定量分析不同速度条件下,不同弯道多频率组合标志对驾驶员车速感知的影响。采用3dmax软件建立冰雪弯道仿真模型,基于E-prime2. 0软件进行车速感知心理物理试验,探究在不同组合频率、不同速度条件下,驾驶员的速度感知能力和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高中低频组合的视觉参照系能使驾驶员产生一定高估速度的错觉,高频12 Hz、中频1 Hz、低频0. 3 Hz的组合频率标志诱导速度高估的效果最佳;随着速度的增大,速度高估逐渐减小,速度感知差异增大;合理设置多频率组合标志,有利于保障冰雪弯道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为保障城市长隧道交通安全,提高运行效率,分析含多出口匝道的城市长隧道视觉环境特征,结合视错觉机制与色彩心理学原理构建空间导向视觉参照系;基于E-prime软件开展驾驶员心理物理学感知试验,研究该视觉参照系对城市长隧道驾驶安全的改善效果以及最优设计形式。结果表明:蓝、绿信息环境下驾驶员行车舒适度最高,黄色信息警示性强且不会造成剧烈刺激,有利于提高驾驶员注意力;该视觉参照系能够缩短驾驶员对导向信息的视认时间,增加视认距离;韵律图案向隧道进出口适度倾斜以诱导驾驶员产生坡度错觉,当倾斜75°时,诱导驾驶员在坡道主动控速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通过检测驾驶员心理、生理指标,观察公路线形复杂程度对驾驶员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研究不合理公路线形对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影响。对内蒙古境内6条公路的线形资料进行调查统计,利用赋值打分法确定各自的复杂程度;选取典型路段进行实驾试验,通过二列相关系数的计算及相应检验,得到心率变异分析的敏感指标;进而分析公路线形复杂程度对驾驶员心理、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HRV指标间期均值(MRR)、低高频比值(LF/HF)、样本熵(Samp En)对公路线形复杂程度响应敏感;即复杂程度过低会导致驾驶员由于驾驶任务简单出现反应迟缓、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现象,影响行车安全;复杂程度过高会使驾驶员时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状态,容易提前产生疲劳,从而威胁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驾驶员在高原环境下行车时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状况,提高高原公路行车安全性,利用生物反馈仪等设备对314国道高原路段上行车的驾驶员进行实地行车检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整理分析实测数据,建立驾驶员心率增长率和高原区公路线形组合、海拔之间的关系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驾驶员的心率增长率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高;上行和下行时,线形组合值的增大均导致驾驶员心率增长率的增加,并且增加的趋势基本保持一致;海拔和线形2因素一起作用时,驾驶员心率变化更显著,海拔越高、线形组合值越大,驾驶员心率增长率越大。  相似文献   

13.
驾驶员在高速公路行车中由于道路宽阔、视线良好、线型较直、横向干扰小,无须作出很多操纵动作,这使驾驶员的负担大为减轻。但与此同时,也出现行车环境单调,刺激过少等不利的一面。  相似文献   

14.
轿车的颜色专家认为,哪些颜色有利于行车安全是比较复杂的。比如,红色轿车给人以跳跃、兴奋、欢乐的感觉。红色是放大色,容易从环境中"跳"出来,引起人们视觉的注意,有利于交通安全。但是,驾驶员长时间行车时,红色容易引起视觉疲劳,不利于对其他淡色物体的观察。从这一点上讲,又十分不利于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驾驶员心率与山区公路纵断面坡度及车速间的关系,随机选取26名驾驶员在山区三级公路进行实车试验。利用动态生理仪采集驾驶员行车时的心率数据,GPS采集试验车辆的实时车速数据;通过偏相关分析,确定出影响驾驶员在山区公路纵坡路段行车时心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建立上坡方向行车时驾驶员心率增长率与坡度及速度的关系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上坡方向行车时,驾驶员的心率增长率随坡度增大而增加、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考虑驾驶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建议山区双车道三级公路上坡方向最大安全坡度不宜超过6.8%。  相似文献   

16.
驾驶员经常出差在外 ,容易患病而又不能及时去医院诊治 ,故常自行购药服用。由于驾驶员的职业特殊 ,如药物服用不当可招致行车事故 ,对驾驶员及乘客的生命和健康造成危害。因此 ,以下药物驾驶员应慎用 :催眠药如服用鲁米那(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药物 ,会有头昏目眩、乏力、思睡、注意力分散等不良反应。安定药如服用安定、冬眠灵等药物常有眩晕、思睡、肌无力、视力模糊、眼球震颤、直立性低血压、注意力明显降低等不良反应。抗焦虑药如服用闷可乐、多虑平等 ,有头昏目眩、视力不清、肌肉震颤、感觉异常以及体位性低血压等副作用。降血压…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驾驶员在高原低氧路段的疲劳程度,以寻求缓解驾驶疲劳提高行车安全的途径,利用生物反馈检测仪分别对初次与经常进入高原公路低氧路段的驾驶员进行实地行车试验。通过对比不同海拔高度受测驾驶员脑电(EEG)变化特征,选取脑电8~13频段与14~30频段的平均功率比值R作为评价驾驶员疲劳时脑电特性指标R,定量分析海拔、连续驾驶时间对R的影响,同时建立R与海拔、连续驾驶时间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表明:海拔与连续驾驶时间是影响驾驶员疲劳的主要因素,R随着海拔的升高与连续驾驶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变大。初次在高原低氧路段行车的驾驶员表现出的疲劳感强于经常在高原低氧路段行车的驾驶员。  相似文献   

18.
轿车的颜色专家认为,哪些颜色有利于行车安全是比较复杂的。比如。红色轿车给人以跳跃、兴奋、欢乐的感觉。红色是放大色,容易从环境中“跳”出来,引起人们视觉的注意,有利于交通安全。但是,驾驶员长时间行车时,红色容易引起视觉疲劳,不利于对其他淡色物体的观察。从这一点上讲,又十分不利于安全。  相似文献   

19.
我是龙洲股份公司上杭分公司的一名驾驶员,现从事上杭至龙岩班线的客运工作,分公司领导历来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首位,每次的周三安全学习均把最近的气候情况,容易发生险情和近期发生的事故案例及时地给每位驾驶员传达,及时地给每位驾驶员敲警钟,让每位驾驶员更好地做好行车安全的各项准备工作,开好安全车。  相似文献   

20.
在汽车驾驶中,驾驶员能正确做到忍让,就能安全行车,幸福一生。 忍让车速 驾驶员在日常行车时,常常会遇到有的车辆在窄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