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通过职业病危害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汇总基础数据和资料,对浙江省耐火材料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检测;对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进行调查分析。分析表明耐火材料行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典型企业的检测数据显示,粉尘和噪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企业针对粉尘、噪声作业岗位已采取了职业病防护设施,但部分防护设施效果欠佳。采用先进工艺、进行工程设计和改造、配置合理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管理等措施可改善职业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2.
吕志江 《安全》2014,35(12):15-17
本文以某金属加工行业为例,利用个体噪声剂量计测量法、积分声级计多时间段测量法、积分声级计单一时间段测量法三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对10个噪声岗位进行检测,以验证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结论显示,在噪声复杂环境中优先采用个体噪声剂量计测量法,当条件不能用个体噪声剂量计测量法时,可以用积分声级计多时间段测量法替代个体噪声剂量计测量法,当噪声环境为稳态或规律的、周期性变化时才可用积分声级计单一时间段测量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职业卫生调查法对某海上设施噪声情况进行检测调查研究,评估噪声所致作业人员听力损失的风险。结果显示,该海上平台噪声作业存在听力损失极高风险的岗位为甲板工,高风险的岗位为电气操作、仪表操作和吊车司机。建议平台应采取措施加强对员工接触噪声强度的控制,减少听力损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某石化企业员工听力损伤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员工听力异常率达37.8%。本文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噪声检测、作业人员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评价及职业健康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企业选取239个噪声监测点进行分析,发现该企业工作场所噪声强度为55.8~104.1 dB (A),其中有129个噪声监测点大于85 dB(A);33个主要噪声岗位每周40 h的等效声级为73.6~88.5 dB(A),有9个岗位为Ⅰ级噪声作业,24个岗位为0级噪声作业。  相似文献   

5.
此次除了对作业岗位的粉尘浓度,部分有毒有害气体进行了观测外,对影响岗位环境的噪声和振动这两个因素也进行了观测,由此可以对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的主要作业岗位环境的污染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1 影响作业岗位环境诸因素的观测结果 (1)粉尘浓度的观测值(见表1)。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大型机加车间噪声现状和特点,选取某大型机加车间数控机床开展现场实测,并对噪声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数控机床产生的噪声是非稳态噪声;数控机床产生的噪声在车间传播,声场分布不均匀;加工某转向工件频率在500~5 300 Hz,峰值频率分别为500,800,2 000,5 000 Hz;对机加数控机床操作岗位工作人员的8 h噪声暴露量进行测量,测量值为89.2 dB(A)。研究结果表明:评价大型机加车间噪声,测量重点应选在机床操作岗位和人行通道;应重点关注被测机床周围20 m内的噪声值;机加工作场所测量时间段的选择取决于作业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历年工伤事故的统计分析,提出研究岗位安全标准化作业的必要性。该研究采用了风险管理方法,以生产岗位作业中危险、有害因素为对象,通过工作前、工作中、工作后和本岗位应急与对策等四个环节,对员工的作业行为进行控制,并充分考虑了正常、异常及紧急时的各种作业情况。在岗位安全标准化作业研究工作程序中详细阐述了岗位安全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写步骤,并给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编制流程图。该研究提出的岗位安全标准化作业结构模型和岗位安全标准作业指导书的系统管理思想可为相关行业推广应用此项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家法律规定,职业性噪声聋病人依法享有职业病待遇。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性噪声聋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用人单位对已确诊的职业性噪声聋病人,应当调离接触噪声作业岗位,并妥善安置。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乡镇铸造行业职业卫生现状,为企业整改及政府监管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法,对乡镇铸造企业生产过程中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噪声和高温等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发现:乡镇铸造企业粉尘总合格率仅56.8%,其中矽尘浓度范围2.2~8.2,最高超限11.8倍;噪声作业岗位合格率仅达50%;化学有害因素和高温检测均合格;防护设施达不到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职业健康检查确诊多例尘肺病患者。总结可知,传统铸造行业粉尘和噪声危害不容忽视,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和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职业健康工作。辽河油田公司按照股份公司要求,从分开分立以来,坚持每年对有害作业场所进行检测,对有害作业场所岗位员工进行健康体检。通过检测发现,个别场所噪声超标已经成为当前危害岗位员工身体  相似文献   

11.
<正>根据国家法律规定,职业性噪声聋病人依法享有职业病待遇。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性噪声聋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用人单位对已确诊的职业性噪声聋病人,应当调离接触噪声作业岗位,并妥善安置。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性噪声聋,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最后的用人单位承担;最后的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该职业性噪声聋是由先前用人单位的职业  相似文献   

12.
水泥行业噪声危害现状分析张倩(山东淄博市卫生防疫站,255026)水泥行业多是70年代前建厂的老企业。最近,我们对8家大中型水泥厂的118个噪声源进行了声压级测量,典型设备频谱分析、467名职工的暴露情况调查,初步摸清了该行业生产工人受危害的现状;并...  相似文献   

13.
一、噪声的来源及其性质(1)在铀矿石的采掘和选冶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工艺环节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噪声,某些岗位的噪声超过国家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见附表。  相似文献   

14.
施倚 《劳动保护》2014,(8):118-118
<正>主持人:你好!我公司超声波岗位脉冲噪声监测有100~110dB(A),职业危害效果控制评价报告内没有关于职业危害噪声的描述,请问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规定,公司要不要给这样的岗位员工进行职业病体检?上海读者李志兵李志兵先生:你好!《职业病防治法》第四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大型机加车间噪声减噪工程现状效果和特点,选取某大型机加车间数控机床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减噪工程治理,现场实测了治理前和治理后的噪声数据,并对噪声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控机床操作人员8 h连续等效A声级从治理前的89.2 dB(A),降到治理后的74.3 dB(A),降低了16.7%.;数控机床操作岗位位置测点,在加工1个机件的测量时间段里,噪声值从治理前的85.9 dB(A),降到治理后的55.1 dB(A),降低了33.85%;对机加车间现场布置了67个测点,在加工1个机件的测量时间段里进行测量,得到该车间噪声治理前和治理后噪声分布图;对数控机床减噪工程治理前和治理后的频谱进行了分析,得出治理前和治理后各自的最大声级所在频段不随距离的改变而改变,高频减噪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航空工业有毒作业分级调查研究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卫生处鲁华,赵胜典对有毒作业的岗位和工种进行危害的分级工作是我国职业卫生科学管理的需要,是劳动保护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为了对全行业有毒作业危害特点进行探讨和研究,保护航空工业广大从事有毒作...  相似文献   

17.
德阳耐火材料厂是冶金工业部生产耐火材料的骨干企业。然而该厂过去长期存在着严重的噪声污染,特别是粘土车间、高铝车间、水口车间的球磨机岗位,噪声超过110分贝。噪声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高频段,影响周围车间工人和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长期接触噪声的工人中患神经衰弱综合症、心血管症状及听力损伤者不断增加,噪声危害成了该厂的老大难问题。 自1990年以来,该厂在旧厂房、老设备、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利用现有财力物力,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对球磨机噪声进行了综合治理。根据设备布局,并考虑到应以治理中高频噪声和降低厂房的混响声(反…  相似文献   

18.
张蔚华  董艳 《安全》2018,39(7):48-50
通过对某防水材料厂进行现场调查、检测,分析该防水材料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结果表明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沥青烟和噪声,其中配料间的滑石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为4.21mg/m~3,沥青烟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为5.58mg/m~3,改性沥青防水材料成型车间打卷岗位的噪声接触水平为94.34d B(A),均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针对存在的粉尘和噪声等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华电集团生产岗位安全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华电集团生产岗位及其作业内容的深入调查,结合火电生产实例,从岗位的角度,将风险分为可变风险和固有风险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生产岗位存在和潜在的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风险预控措施,帮助企业实施岗位风险预控管理.对电力企业实行风险评估和预控管理具有实用价值,对其他行业的风险预控管理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述一种降低岗位和环境噪声的新方法 ,通过全新的技术和材料从设备、工件本体入手治理冷锯噪声 ,综合降低噪声值可达 2 0 d B(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