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体力负荷过重而导致疲劳是引起事故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为研究煤矿井下工人体能负荷对工伤事故发生风险的影响,选择北京XX煤矿作为调查对象,测定井下不同岗位矿工的劳动负荷和疲劳指数,回顾性调查近5年内各类工伤事故发生情况,进而分析与工伤事故发生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疲劳状态下事故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劳动负荷越重,疲劳越重,事故发生率也相对较高.减轻疲劳对预防事故与保证工作安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最大心率预计值是评价工人负荷、疲劳与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的运动强度下与耗氧量、工作负荷程度呈线性关系。我们对101名井下矿工采用自行车功率计测定的方法,用BHL6000电脑心率测定仪测定其心率的变化以了解正常矿工心率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并提出建立中国煤矿工人的负荷与心率互换数学模型,进而作为评价体能负荷状态与疲劳水平的观察和评价指标之一。本试验结果推算矿工最大心率公式为194—年龄,建议今后在工作中以采用此数据为宜。  相似文献   

3.
矿工运动负荷实验对心率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大心率预计值是评价工人负荷、疲劳与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的运动 强度下与耗氧量、工作负荷程度呈坶性关系。我们对101名井下矿工采用自行车功率计测定的方法,用BHL6000电脑心率测定仪测定其心率的变化以了解正常矿工心率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并提出放工人的负荷与心率数学模型,进而作为评价体能负荷状态与疲劳水平的观察和评价指标之一。本试验结果推算矿工最大心率公式为194-年龄,建议今后在工作吧采用此  相似文献   

4.
11月28日上午7时20分左右。陕西省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当时井下有293名矿工.经抢救.有127名矿工安全出井,166名矿工被困井下。  相似文献   

5.
《现代职业安全》2010,(12):125-125
11月21日,四川威远八田煤矿发生透水事故,29名矿工被困矿井中。救援人员在事故发生后26h内,成功营救出所有被困人员,这个救援速度让人难以置信。在营救的29名矿工中,张洪良是煤矿副矿长,他是在发生透水事故后,下井通知工人时被困井下的。被救的张洪良讲述了被困在井下的25h。  相似文献   

6.
8月19日,吉林省舒兰矿务局丰广煤矿五井发生透水事故,16名矿工被困井下.8月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发兰煤矿瓦斯爆炸事故,17人死亡.8月7日,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黄槐镇大兴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23名工人被固井下:8月3日,邯郸县康庄乡桃顶山煤矿井下发生特大火灾事故,13名矿工遇难.8月2日,河南省禹州市兴发煤矿矿难,26人死亡;8月1日,四川大竹县田坝煤矿发生透水事故,  相似文献   

7.
井下接噪矿工疲劳主观症状调查研究刘卫东,邢娟娟,孙学京(煤炭工业部职业医学研究所,北京102300)疲劳是造成煤矿井下工伤事故的原因之一,它对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安全生产威胁很大,因此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疲劳产生时,人体综合地表现出一系列反应,...  相似文献   

8.
王勇 《劳动保护》2008,(2):106-107
2005年11月27日,黑龙江省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发生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导致171名矿工遇难。从当时的事故报道中可以看出,事故发生时和发生后的5天时间里,该矿领导及相关负责人对当班井下矿工人数和事故后安全升井人数始终不清楚。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心率测定分析为主要指标测定井下工人作业时的心血管等机体反应用来评价中国煤矿工人的体力劳动负荷,疲劳程度等。通过这一调查实验探讨适合煤矿井下工人的工作方式和负荷标准,并提出有关的改进建议。这对改进工作条件、减少工人疲劳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伤事故等方面具有切实可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心率测定分析为主要指标测定井下工人作业时的心血管等机体反应用来评价中国煤矿工人的体力劳动负荷,疲劳程度等。通过这一调查实验探讨适合煤矿井下工人的工作方式和负荷标准,并提出有关的改进建议。这对改进工作条件、减少工人疲劳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伤事故等方面具有实切可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预防矿井高温高湿热害对矿工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对矿井热源以及高温高湿环境导致的职业危害进行分析。选取等效温度(TET)和综合温度指标(TZ)作为热应力指标,调查研究矿井高温高湿环境造成的矿工疲劳问题和烦恼问题。提出在矿井特殊环境下导致矿工疲劳和烦恼的临界预防点—TET指标临界值和TZ指标临界值分别为28.48℃和26.14℃,并给出矿井临界深度745 m。结果表明:提出的临界预防值与国内外已经制定的标准有一定的一致性。矿井开采超过临界深度后,矿工疲劳、烦恼影响程度将随开采深度急剧增加。不同深度矿井应该采取不同的降温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矿工自制力水平、进一步减少煤矿事故中的人因事故,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及系统动力学知识,通过Vensim PLE软件研究矿工主体与安检人员、环境、工作任务特征3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从矿工个体角度构建自制力影响因素仿真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矿工情绪对自制力提升最为显著,疲劳程度对矿工自制力的抑制作用较突出,过高或过低的自信心水平均会对矿工自制力产生削弱影响;因此,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整体组织氛围、保证矿工的情绪稳定性以及通过改善作业制度降低疲劳程度对提高自制力最为有效。煤矿企业应根据各因素在工作时间段的不同作用,结合矿工自身生理心理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矿工自制力水平。  相似文献   

13.
运用ISM法建立了矿工安全心理影响因素的三层递阶结构模型,分析矿工安全心理影响因素,明晰各因素之间的层次递阶关系。结果显示,表层直接影响因素为个体心态、生理疲劳和工作应激;中层间接影响因素主要涉及个性气质、作业环境、组织公平等因素;深层根本影响因素为安全教育培训、生产组织管理及生产工艺技术这三项因素。煤矿企业可从影响矿工安全心理的根本因素出发,寻找增强矿工安全心理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为煤矿安全管理、矿工不安全心理预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Refuge chambers are new devices for underground coal mines that provide approximately 96 h of breathable air, water, food, and supplies in the event of an emergency where miners are unable to escape. Researchers at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NIOSH) developed a training program to prepare miners for what to expect psychologically and physiologically inside of a refuge chamber. The field tests of this training revealed that it was received very positively by miners and helped impart realistic views about the physical discomforts and psychological stresses of being inside a refuge chamber.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高危岗位矿工工作倦怠形成机制,寻求合理的干预对策,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基础上,提出矿工工作倦怠假设模型。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对1 800名高危岗位矿工进行问卷调查,并借助结构方程模型(SEM)技术验证假设模型。研究表明:组织管理和角色压力均正向影响工作倦怠,工作特征仅正向影响生理疲乏;社会支持是工作压力源到工作倦怠的中介变量;消极应对是工作压力源到工作倦怠的部分中介变量,其中介效应较社会支持大很多;工作压力源通过影响社会支持再影响应对方式进而正向影响工作倦怠。通过有效干预组织管理和角色压力可减缓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矿工工作压力、心智游移与不安全行为3者之间的作用关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SEM)构建矿工工作压力、心智游移与不安全行为的关系模型。采用多阶段抽样法,对580名矿工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矿工工作压力的工作特征、组织管理和工作无奈感显著正向影响心智游移;心智游移的身心状态、个人特质、消极毁灭性、自发思维、注意失控和作业任务无关显著正向影响不安全行为;工作压力通过心智游移的身心状态、消极毁灭性、自发思维、注意失控和作业任务无关显著正向影响不安全行为;心智游移是矿工工作压力对不安全行为影响的部分中介变量,有效干预工作压力和心智游移,能减少矿工的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17.
矿工工作应激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工作应激对煤矿工人的影响是导致煤矿安全管理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所以,煤矿工人的工作应激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文献的搜集和访谈,与其他职业压力源的比较分析,并结合矿工这一职业的特点,第一,界定煤矿工人工作应激的概念;第二,从工作特征、组织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特征4个大的方面来全面地分析矿工工作应激的来源;第三,依据工作应激的来源,从个人、组织和社会3个层面来探讨矿工工作应激的解决对策。为煤矿安全管理及维护矿工身心健康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矿工安全注意力的影响因素作用路径,寻求合理的干预对策,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基础上,提取矿工安全注意力的衡量指标和影响因素,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技术验证研究假设,构建修正后的矿工安全注意力影响因素作用路径概念模型图。研究表明:矿工安全注意力的影响因素,即矿工安全意识、矿工工作疲劳、安全信息刺激以及安全监管对矿工安全注意力的衡量指标,即注意专注度、注意广度以及注意转移度都存在路径关系,而且矿工安全注意力的衡量指标之间也存在路径关系。以期通过有效干预影响因素提高矿工安全注意力,降低人因失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煤矿智能化变革,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结合价值观匹配理论,建立安全价值观匹配、工作满意度和矿工变革支持行为的理论假设模型。基于567名智能化矿山矿工的有效数据,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方法进行路径检验及中介效应检验,并采用多群组分析方法检验代际差异的分类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内部安全理念匹配和外部社会责任匹配均对矿工变革支持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满意度对矿工变革支持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在安全价值观匹配与矿工变革支持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内部安全理念匹配和外部社会责任匹配对新生代矿工变革支持行为的影响效用均大于老一代矿工。提高矿工与组织的安全价值观匹配程度和工作满意度,减少老一代矿工的变革阻力,有利智能化矿山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