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气象组织(WMO)成立于1950年。它的宗旨是通过研究和监测,提供全球大气和气候的状况和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的权威性信息和建议。WMO还致力于观察和测量的标准化,推进气象与水文服务间的协调。主要从事项目有: 世界气象观察(WWW):在世界范围内收集,分析和分发气象资料和其他环境信息的系统。它与各数据处理中心、观察系统和电讯相合作。  相似文献   

2.
《环境》2012,(1):32-33
为了防止和应对放射性物质的意外泄漏,我国核电厂址选择充分考虑地震、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和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等社会环境.各方面条件要求严格到近乎苛刻.选址要研究调查:人口密度与分布、土地及水资源利用、动植物生态状况、农林渔业、工矿企业、电网连接、地质、地形、地震、海洋与陆地水文、气象等历史资料和实际情况,应急撤离路线的考虑及其对应急响应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拉马德雷冷位相第三周期主要灾害链对湖南天气气候灾害的影响,并对其因果关系进行尝试性探讨,以期增强气象服务的敏锐性,建立系统、科学、全面、联动的灾害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4.
气象灾害系统组成及评估理论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情况,对气象灾害、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等重要概念下了较明确的定义,介绍了孕灾环境危险度这一度量孕灾环境灾害风险的概念,并对承灾体脆弱性、致灾因子强度等用以评估气象灾害的重要参数进行了初步研究,指出灾情是成灾后气象灾害系统的综合状态.最后建立了较完整的气象灾害评估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王祥  淮建军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6):1460-1471
农业气象灾害多风险评估对于防灾减灾、制定风险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1980—2015年陕西省农业气象灾害年度统计资料和2015—2018年农户调研数据,运用贝叶斯网络、贝叶斯分层模型(BHM)等多风险评估方法,分析陕西省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灾害间相互作用以及生计资本对于不同作物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0—2015年陕西省洪涝的灾害率和灾害强度显著下降,斜率分别为0.17%、0.7%,冷冻的灾害率显著上升,斜率为0.25%,干旱和风雹灾害无明显变化;(2)干旱和洪涝显著影响其他灾害,各种灾害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3)增加有效灌溉面积率、农作物种植面积、农村用电量和农用磷肥施用折纯量等生计资本指标,可以显著降低脆弱性。本文有助于提高农户对农业气象灾害的适应能力,为预防和治理农业气象灾害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苏北低地涝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采集了大量的地面高程数据以及1951~1988年间近万个气象、水文、社会经济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分析方法,对苏北低地的涝灾进行了类型划分和机制分析。文中强调了灾害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气象灾害最多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损失的70%以上。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的日趋明显,极端性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干旱、冰雹等灾害严重影响农业发展与中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8.
1引言泰山是中国的重点风景名胜区 ,也是珍贵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泰山的生态环境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特别是对“山城一体”的经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水文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它生态环境的质量状况的好坏。因此 ,为了进一步优化泰山水文生态环境 ,确定泰山水文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优劣。有必要对泰山水文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 ,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泰山水文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从而使水文生态环境系统中各因子进入合理调控、相互协调、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2评价参数的选择与确定2.1建立泰山水文生态环境参数总库利用频率…  相似文献   

9.
世界人口越来越向城市集中,城市化带来了城市地质环境变化,城市的地质环境研究已引起广泛的注意和重视。文章从地质环境、水文环境、大气环境和地球化学环境阐述了长沙市区的城市环境,提出进一步开展城市生态地球化学研究,对环境状态未来的变化进行预测,防止类似化学定时炸弹的地球化学灾害的发生,加强环境保护,使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10.
1949-2013年中国气象灾害灾情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吴吉东  傅宇  张洁  李宁 《自然资源学报》2014,29(9):1520-1530
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带来的气象致灾因子强度、频率以及承灾体暴露性变化,使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变得更加复杂,也使其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当务之急和优先重点。气象灾害灾情的趋势分析可以为气象灾害防御、防灾减灾规划和气候变化适应等提供参考依据。论文从气象灾害损失和发生频次两个维度出发,基于死亡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两个表征灾害影响的关键指标,以绝对值和相对值统计了近65 a(1949-2013 年)中国气象灾害灾情的变化特征。近65 a 我国气象灾害统计结果显示:①累积死亡人口超过155 万人,死亡人口和百万人口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年均死亡人口由20 世纪50 到60 年代的超过10 000 人逐步下降到21 世纪以来的年均约1 000 人;②直接经济损失累积约12 万亿元(2013 年价格),直接损失绝对值呈上升趋势,年均直接经济损失由20 世纪50 年代不足1 000 亿元上升至21 世纪以来的超过 3 000 亿元,直接损失比率(直接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损失率由20 世纪50~60 年代超过15%下降到21 世纪以来的1%左右;③近20 a(1994-2013 年)气象灾害灾情分析表明,死亡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的比例多年平均值分别为55%和87%,考虑气象相关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影响,该比例分别增至81%和89%,次生灾害对人口死亡的贡献突增;全球灾害数据库(EM-DAT)的统计表明,洪涝、台风、干旱和降水相关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是影响中国的主要气象灾害,且影响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前人留下的一些石刻、碑记,真实纪录了以往的气象水文资料,为今人防御自然灾害提供了可靠依据。长江干流几百方洪枯水位的石刻,是世界难得的古代“水位站”;美国各地的灾害牌,则是对公众进行减灾教育的科普课堂。  相似文献   

12.
为在河北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有效避免人员伤亡,给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通过对1983—2014年气象灾害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河北省致人死亡的气象灾害种类有暴雨、雷电、气象地质灾害、冰雹、大风、大雾、龙卷、雪灾、风暴潮、高温热浪等10类,其中暴雨和雷电灾害最多;致人死亡气象灾害主要集中发生在夏季6、7、8三个月;山区发生致人死亡气象灾害事件的概率明显大于平原地区;全年都有高危险气象灾害发生。研究表明河北省致人死亡的气象灾害的致灾因子主要是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因而做好汛期的暴雨和强对流灾害性天气防范和应对非常重要,尤其是要做好太行山和燕山等山区等重点地区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2008岁首冰雪灾害链的自然态和人文态分析入手,通过对<地球物理灾害链>一书内容梗概的介绍,阐述了灾害链研究工作的新进展,最后试图运用地球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出了若干地球物理灾害链对策.  相似文献   

14.
西南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局地气象暴雨集中,极易诱发公路边坡等地质灾害,对通行车辆及人员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通过总结已有研究成果,构建了山区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与综合指数法建立了山区公路边坡稳定状况快速评价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智能手机终端与高德地图服务,利用Android二次开发技术,综合集成地图、气象、边坡等数据,研发了山区公路边坡稳定性快速评价系统(MS-APP)。该系统可以辅助用户进行道路安全线路规划,动态提醒通行人员边坡危险性等级,预防灾害造成重大损失。通过案例应用与检测,表明该系统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在山区公路灾害防控方面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极端气象灾害给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带来的负面影响,阐述了科学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的重要性。针对抗击特大冰雪灾害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运用科学管理理念和现代科技手段应对极端气象灾害,使极端气象灾害损失最小化。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口的迅速膨胀,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水文过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研究已经成为国际热点问题和前沿领域。论文首先分析了LUCC水文效应的研究方法,然后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方面:造林与毁林、城市化过程与农业开发活动以及水土保持等,概述了LUCC水文效应的研究进展。综合分析表明:关于城市化过程的水文影响研究,一般认为,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驱动下,不透水面积大量增加,改变了水量平衡状况,造成入渗减少,洪峰流量增大,但不同地区城市化发展程度的不同使得水文效应的表现也不相同;水土保持水文效应的研究一般认为,水土保持通过植树造林、种草、修建梯田、淤地坝等措施,使得区域/流域下垫面覆盖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造成年径流和洪峰流量减少,而使入渗和枯季径流增加,但因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区水土保持产生的水文影响也有所差别;造林与毁林、农业开发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则因研究尺度、区域位置、气象条件、研究对象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因此,需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正确评价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为水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历史灾害数据的灾害风险分析与评价,采用信息扩散技术弥补历史灾情数据样本小、资料不充分的缺陷,运用投影寻踪聚类模型对评价指标进行客观赋值、综合评价。以贵州省近12年雷电灾害事故为样本、不同等级雷灾风险为评价指标,对全省雷电灾害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毕节发生特重大、重大、较大雷灾事故的风险均高于其他市州,一般雷灾事故高发区出现在贵阳,≥45次的风险为0.0506,约为20a一遇;进一步进行综合灾害风险评价,应用自然间距断点法进行风险等级划分,毕节、黔南、铜仁属雷电灾害极高风险区,贵阳、六盘水、黔西南属高风险区,安顺、黔东南属中风险区,遵义属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18.
预评估对企业现状调查包括那些内容? 企业概况: 企业发展简史、规模、产值、利税、组织机构、人员状况和发展规划等;企业所在的地理、地质、水文、气象、地形和生态环境等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各种气象灾害日趋严重。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还给农业、旅游业、娱乐业等对天气敏感的行业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为了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一种新的保险种类"天气保险"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提高应对气象灾害应急服务能力的探讨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2月,贵阳与我国南方的许多城市一样遭受了大范围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导致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严重受损,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本文从贵阳市今年冰冻期间气象应急服务实际情况出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同时初步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今后在气象灾害应急服务中需要关注的一些重点,采纳的措施和方法,以期对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性气象灾害应急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有效性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