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尽管环境污染物质PCB(多氯联苯)是难以分解的物质,然而日本国立公害研究所和日本微生物工业技术研究所却对用微生物分解PCB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日本国立公害研究所水质土壤环境系陆水环境研究室的研究员矢木修身,最近,从茨城县石冈市内的旱地土壤中筛选出杆菌(产矸杆菌属),该菌对PCB有相当强的分解能力。据报导,三氯型PCB(三氯型PCB占环境中残留的PCB的40%)用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溶解性物质通过在气——液界面吸附,形成泡沫而被去除的方法,就是泡沫分离法。含有表面活性物质和能够起泡物质的废水,利用泡沫分离法来处理无疑是经济的,因为它只需输送一些低压气体(空气、CO_2、N_2等)。泡沫分离法除了去除或浓缩回收这些能起泡的物质外,还能去除许多溶解的有机物,放射性元素铯、锶等,能够在传统的生物处理法无能为力的地方发挥作用,主要表现在去除某些对微生物有毒的物质和重金属离  相似文献   

3.
蒋衍 《环境科学》1989,10(5):61-62
本文报道了锦州、大连和丹东相邻海域的海水和贝类铯-137的测定结果,海水中铯-137含量较低,平均值为8.52×10~(-3),Bq·L~(-1);贝类软体组织中含量为0.06—0.13Bq·kg~(-1)鲜样,富集能力四角蛤>蚊蛤>毛蚶、麻蚶,浓缩系数为8.2—14.1。  相似文献   

4.
新型环境材料提铯离子筛的铯离子交换性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提铯离子筛的颗粒性质对铯离子的交换容量和分配系数的影响,以及提铯离子筛在强酸介质中的稳定性和交换性能;探讨了在大量氢离子或钠离子存在时提铯离子筛对铯离子的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提铯离子筛为多孔无定形物质,其对铯离子的交换容量和分配系数,随着颗粒粒度的减小而增加,但是酸度和钠离子的影响有限。在与模拟高放废液的静态交换中,提铯离子筛对铯离子的交换率可高达96%以上,基本达到了从高放废液中提取^137Cs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日本农水省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等共同开发用微生物净化污染土壤的技术,有效净化东洋电化工业被农药等污染的土壤。  该技术用木炭培养能分解污染物质的微生物,将它混合在土壤中,3~4周后被除草剂等污染的土壤可完全净化。微生物净化土壤新技术@洪蔚  相似文献   

6.
磺胺甲基异恶唑是广泛应用的抗生素,属于药品及个人护理品(Pharmaceutical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PPCPs)污染物的典型代表物质.近年来,该物质在环境中的检出率逐渐增加,成为了一种新兴污染物,对人体及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磺胺甲基异恶唑具有难于生物降解的特性,然而目前在好氧条件下,利用生物方法处理该物质已初见成效,它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本文对磺胺甲基异恶唑的好氧生物降解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包括具有降解该物质能力的微生物类群、该物质好氧降解的影响因素及降解产物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磺胺甲基异恶唑好氧生物降解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7.
研究氮肥和钾肥对水葫芦吸收富集水体~(137)Cs的影响,能够为铯污染水体的植物修复提供方法参考。设计铯污染浓度为0.5、5和50 mg/L,每个铯浓度下,N和K的使用量分别为0、0.5和5 mg/L,3次重复。研究不同铯污染水体中N、K对水葫芦的生物效应(BE)和吸收转移铯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施用N、K肥对水葫芦不同生物性状有不同影响,这与铯污染浓度、N、K肥施用量有一定关系。(2)单独施用N肥可增加水葫芦干重,单独施用K肥会降低干重。(3)施用N肥提高植株铯含量6.53%,施用K肥提高植株铯含量14.46%,N、K配合施用提高植株铯含量33.96%。说明N、K肥无论是单独施用还是配合施用,均能提高植物铯含量,配合施用的效果大于单独施用。因此,在铯污染水体中,适量施用N、K肥可以提高水生植物对铯的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放射性废水的处理过程中,含铯废水具有放射性周期长、潜在危险性大、处理难度大等特点,一直是放射性废水处理处置的研究难点。沸石分子筛对处理含铯废水有效率高、设备简单、原料充足等优点,且已成功应用在福岛核事故对铯的废水处理中。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研究的几种除铯沸石,除铯沸石的主要合成方法为水热合成法,介绍了合成除铯沸石的影响因素,以及除铯沸石的工业应用进展,以期对现有研究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个借鉴。  相似文献   

9.
日本北海道工业技术研究所探索利用植物生态系统来净化被四氯乙烯和农药等污染的土壤。利用植物自身放出的物质和植物共生的微生物作用使土壤中有害物质无害化。理想的植物是杨柳、紫苜蓿等成长率快和微生物有共生关系的植物。  相似文献   

10.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一株具有重金属耐性的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sp.D54)对美洲商陆和籽粒苋生长及对铯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菌株D54,美洲商陆和籽粒苋总干物重分别比对照处理增加19.8%~33.4%和22.9%~76.6%,美洲商陆和籽粒苋地上部铯含量分别增加4.9%~22.4%和8.1%~19.4%,根中铯含量分别增加6.8%~15.7%和1.1%~10.8%.同时,接种微生物还增加了植物对钾的吸收,提高供试植物的光合反应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增加铯胁迫条件下植物的抗氧化酶CAT、POD、SOD的活性,降低了MDA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固定化微生物法处理含甲硫醇恶臭气体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液相曝气方式驯化培养污水厂活性污泥,获得具有降解甲硫醇能力的优势微生物菌群。同时用海藻酸钠包埋固定化微生物,研究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填充床去除甲硫醇恶臭气体的工艺过程。液相曝气培养研究表明:降解甲硫醇的微生物菌群适宜的pH值为5.2~9.0,最佳pH条件为弱碱性。已驯化微生物的离心浓缩回收率为71.2%,颗粒填充床生物脱臭塔运行实验表明:在空塔停留时间不大于13s,对低浓度甲硫醇气体(〈12.9m  相似文献   

12.
微激光烧蚀电感偶合等离子体质谱多元素分析环境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激光烧蚀电感偶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了环境物质中的11种元素(镁、钾、钙、铁、镍、铜、锌、铷、铯、钡、铅)。将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NIES)认证标准物质(CRM)No.3小球藻(chlorella),No.7茶叶,No.9果囊马尾藻(sargasso)及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标准参考物质(SRM)1573西红柿叶和1568小麦粉,分别用基体相似的NIESNo.1胡椒藤和No.10-c小麦粉校准各元素测定灵敏度。让薄薄一层粉末状样品紧紧粘在一小块粘胶纸上,不需要另外的样品制备。测定方法有较高的灵敏度,且其分析过程简单快速。   相似文献   

13.
使用新建造的移动式反渗透(RO)系统浓缩位于乔治亚洲Georgia东南方向Suwannee河水中的溶解有机物质(DOM)。这种反渗透系统处理河水量为每小间150—180升,DOM的收集量为90%。对浓缩后的河水样品可进一步采用阳离子交换法和冻态干燥法分离大量的少灰冷冻干燥物质。作者极积推荐将这种反渗透法用于浓缩淡水中的DOM。因为这种工艺具有很高的收集DOM的能力,并能表明原样中极小馏分。同时这一过程是快速的,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浓缩出大量的DOM。  相似文献   

14.
环境中放射性铯的迁移进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环境中放射性铯的污染来源及危害;对放射性铯在环境中的迁移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分析总结:切尔诺贝利及福岛核事故释放的核素铯在环境中的迁移研究现状;核素铯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研究发现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铯主要分布在表层土壤中等结论;核素铯在岩石、矿物及水等环境介质中的迁移研究现状.通过综述核素铯在核事故和土壤、岩石及水等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进展,以期为评估放射性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提供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15.
底泥微生物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营养物质-植物之间的紧密联系是红树林生态系统中营养物质保存和循环的主要机制之一。具有高生产力和丰富多样性的底泥微生物,不断地将红树林凋落物转化成可被植物利用的氮、磷或其他营养物质。植物根系分泌物又为该系统中微生物和其他大型生物提供营养。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营养物质转化方面的主要研究结果,并阐明了这些微生物对该系统生产力的重要贡献。为了更好地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维持和恢复其微生物系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中德合作项目上海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和处置技术研究成果报告会,日前,在同济大学召开。该项目是由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排水处和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与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给排水及环境规划研究所合作研究的,经过中德双方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现已取得了预期成果。会上,中德双方学者分别以污泥离心浓缩试验、污泥气浮浓缩技术的研究、污泥高温厌氧消化的最优化、污泥消化技术中型试验研究、污泥高温好氧消化的曝气和混合对比研究、污泥沼气搅拌技术的研究、污泥两相厌  相似文献   

17.
X53 9400360酚类物质在土壤中的生物降解/郑巧英(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农业环境保护/中国农业生态环保协会一1993,12(2)一82~84,90环情X一15 对近年来关于上壤中降解酚类物质的微生物、土壤酶及酚在土壤中的降解机理,对土壤微生物、七壤酶的影响等进行了综述。并且结合模拟实验研究,提出了土壤中降解酚类物质的酶主要是多酚氧化酶,酚浓度对土壤酶的影响,为含酚废水的士地处理提供了一些科学依据。图l参25结果表明,DTPA浸提法可作为伴土中可给态镍的浸提方法,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镍是终土可给镍的主要来源。碳酸盐结合态镍和有机质结…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是通过复合载体的制作和典型的废水处理试验研究,验证既具有氧化能力又具有吸附能力的微生物—活性炭复合载体高效能地处理有机废水,并具有氧化速度快、处理效果好、受毒害物质影响小、耐冲击负荷能力强等特点,为有机废水处理开阔了思路。  相似文献   

19.
苯胺类化合物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胺类化合物是广泛应用的化工材料,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并危及了人体健康.利用微生物方法处理环境中的污染物质目前备受青睐,它有着物理和化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对苯胺类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包括具有降解苯胺类化合物能力的微生物类群、苯胺类化合物的降解途径及苯胺类化合物降解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苯胺类化合物生物降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尚需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研究的是东北制药总厂深井曝气装置处理制药废水。1985年以后,东北制药总厂对深井曝气工艺进行了气提循环工艺的试验研究工作,提高了充氧能力。深井曝气法的本质就是好氧性生化废水处理方法,也就是好氧微生物在供氧充分的条件下,利用自身的代谢反应降解水中的有机物质,使废水得到净化,为此研究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理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