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涂装危害现状、与国外差距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涂装是表面保护中所采用的最基本、最广泛、最有效的手段。涂装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开发。但是,涂装不但具有多种危害,而且也是危害比较严重、劳动条件较差的作业,世界各国都予以高度重视。一、 涂装危害现状(一)涂装危害概况1.火灾事故仍然十分严重。199  相似文献   

2.
涂装是产品表面保护和装饰所采用的最基本的技术手段 ,涂装作业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油漆产量已从1979年的39 5万吨发展到1996年的169 6万吨 ,预计2000年将突破200万吨。当前我国涂装作业的总体状况依然是涂料产品结构高毒 ,涂装工艺构成高耗 ,防护工程技术简易 ,火灾、爆炸事故和职业中毒、环境污染仍然十分严重。90年代中期与70年代比较 ,特大火灾事故上升了6倍 ,重大火灾事故上升了2倍 ,直接经济损失上升了44倍。涂装职业危害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采取必要的措施 ,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安全环保法规的日趋严格,在现代制造业中,采用涂装的工艺方法也日趋多样化,涂装设计的复杂性勿庸置疑,其过程控制要素和工艺参数非常多,涂装车间的技术含量大大提高。优质工程在设计阶段的工作非常重要.尽管设计上的投入已经得到普遍重视,但是,完成建设的大多数涂装工程仍然会留下遗憾,有的不得不在投产后不断进行改造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正聚氨酯涂料是我国目前涂料工业中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但近年来由此引发的职业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作者在文中介绍了聚氨酯涂料中有毒成分中毒的危害,假冒伪劣聚氨酯涂料的毒性危害,以及预防中毒的措施与建议。聚氨酯涂料是我国目前涂料工业中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产量仅次于醇酸树脂漆),并以每年36%的增长率高速发展。可用于飞机、船舶、车辆涂装,木材、家具、皮革的表面涂装,建筑物涂装,防腐涂装等。该涂料与人身的安全健康十分密切,据中国涂装协会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由聚氨酯涂料施  相似文献   

5.
1.汽车涂装中的安全防火及其“三废” 汽车涂料生产及涂装作业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的各种化学品大都含有易于着火,对于人体健康有害的挥发性的有机溶剂、树脂、颜料等。多具易燃、易爆及有害性,在生产制备、运输、贮存、使用等过程中经常造成财产损失、甚至危害生命的安全事故,所以在涂料生产和涂装作业中始终存在着火灾,甚至会产生爆炸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涂装行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散发到作业环境和大气之中,不仅浪费了石油资源,而且会给工人的健康和大气环境造成危害问题,笔者根据我国涂装行业的生产现状,系统地分析了废气产生途径和种类,介绍了常用涂料废气处理的几种方法,以及国外先进的涂装技术,应用低污染涂料,尤其是具有发展前途的粉体涂料,有着喜人的前景,对于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菲 《环境与发展》2020,(1):45-46,49
汽车涂装VOCs的大量排放严重污染环境且危害人体健康,需对其排放水平加以控制。根据汽车涂装VOCs的产生环节,从原料替代、工艺改善和VOCs治理方式等方面探究其减排途径,提高治理水平。采用环保型涂料从源头减少VOCs排放,优化涂装工艺、采用高涂着率喷枪,优化喷枪与涂装面角度、雾化压力、涂装面距离等可以提高喷涂效率,减少过量喷涂。就治理方式而言,吸附技术适用于中低浓度需回收的VOCs气体,燃烧技术几乎不产生二次污染物,吸附浓缩+燃烧技术因治理效果好而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预防涂料中毒的最有效方法是保持涂装现场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以降低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如果涂装现场通风条件不好,在涂装一段时间后应当在通风处休息一段时间。此外,应尽量避免皮肤和溶剂型涂料等接触。为此,在涂装涂料时应采取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例如穿紧耳的工作服、戴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避免涂料直接接触皮肤和有害气体直接进入呼吸系统。涂装完毕后,应及时清理工具及残余材料,并封闭漆桶,溶剂桶  相似文献   

9.
王敏 《劳动保护》2003,(2):59-59
某乡办电镀厂自行配制了一种贵金 属防变色涂料,采用以汽油为主的有机 溶剂作稀释剂。由于该类溶剂挥发性 强、易燃,并在浸涂过程中涂料需要加 温至50 ℃,浸涂后还需在110 ℃高温下 烘烤。采用该种工艺本应有严格的防 火、防爆措施和制度,可是该厂在管理 中疏忽了,操作者缺乏这方面的必要常 识,从而相继发生三起事故。 事故之一 经过浸涂的工件在烘箱内烘烤时, 烘箱门突然炸开。 事故的起因是这样的:操作者将浸 过涂料的工件当即移入已升温至110 ℃ 的电热烘箱内并关闭箱门…  相似文献   

10.
八闽动态     
根据省委关于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要求,省安监局联合省安全生产管理协会,邀请多名危化品专家组成专家小组,于近日深入部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开展帮扶活动。专家组先后深入7家尚未开展自动化改造的涂料生产企业,根据各企业的产品性能和生产工艺特点,分析诊断是否属于涉及15种危险化工工艺,确认其中5家为危险化工工艺的涂料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11.
鉴于隧道火灾特点及其危害性,隧道防火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涂装隧道防火涂料是隧道防火的有效方法,文中简述了隧道防火涂料的防火机理,研制原则及制备流程。福建省防火阻燃材料重点实验室开展隧道防火涂料的研制,项目产品DP-3型混凝土隧道防火涂料完成在厦门大平公司的中试,并投入市场,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了隧道防火涂料成果产业化推广。该涂料已应用于数十项隧道工程的防火涂装,均一次性通过项目验收,获得优良评价。  相似文献   

12.
八闽动态     
《安全与健康》2012,(11):46-49
省安监局组织危化专家下企业开展帮扶活动根据省委关于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要求,省安监局联合省安全生产管理协会,邀请多名危化品专家组成专家小组,于近日深入部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开展帮扶活动。专家组先后深入7家尚未开展自动化改造的涂料生产企业,根据各企业的产品性能和生产工艺特点,分析诊断是否属于涉及15种危险化工工艺,确认其中5家为危险化工工艺的涂料生产企业。专家组免费帮助企业制定涉及危险化工工艺自动化改造方案,并悉心指导企业开展自动化改造,以确保今  相似文献   

13.
1.PVC护套:表面能看出压紧里面编网有规律的“不平度”,说明加工工艺好,不会产生相对滑动,是好电缆。外观光滑,看不出压紧编网的“不平度”,用手捏护套有松动感,是差电缆。  相似文献   

14.
汽车涂装主要起到保证车身防腐机能、靓化外观的作用。然而,在为顾客提供舒适美观、经久耐用车身的同时,涂装生产过程因大量使用溶剂等危险化学品,设备本身的复杂性和危险性,以及高温、高压工艺条件,也存在各种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15.
涂装行业一般都采用了电泳底漆配合喷涂面漆工艺。在电泳处理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料将近30种。本文以农机行业的电泳涂装为例、介绍在日常生产中应如何安全的使用和管理电泳漆方面的化学品物料。电泳漆使用的化学品物料包括:颜料浆、树脂、溶剂-03、溶剂-24和PH控制剂等五种物料,这些物料的常用MSDS(材料安全数据单)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化工牛产系统巾,工艺设施安全联锁主要在DCS控制下得以实现,对化工工程安全联锁装置进行安全验收评价主要是对DCS有效性进行评价,是系统工程中技术含量较高的部分。化工工艺设施安全联锁装置具有隐蔽性、程序复杂、动作迅速、灵敏度高、电子元件和软件较多的特点,是计算机软件与设施设备硬件的合理匹配,辅之于人工操作和安全管理,从而提高本质化安全程度。在对化工工艺设施安全联锁装置进行安全评价的工作中,如何对工艺设施安全联锁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是化工工程安全验收评价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1)前言 焊接是锅炉压力容器制造中最重要的加工工艺.焊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锅炉压力容器的制造质量,为了保证焊接工艺的正确性,确保产品质量,产品焊接前,施焊单位必须按规定进行焊接工艺评定,以验证所拟定的焊接工艺的正确性.并评定施焊单位的能力。笔者曾发现不少单位对如何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理解不透,把握不准,以致出现错误。下面就组合焊缝、组合焊接方法(工艺)评定等问题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8.
1.液体危化品在生产、储运中的静电危害 静电产生于物体与物体的接触表面。液体与固体或固体与液体接触表面存在电离层,当接触面分离时,在各自表面产生了过剩电荷即静电荷。静电发生在带电体表面。且电位高。因而产生了静电。静电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危害甚大。稍不注意,发生了一个静电火花,就可能使大型的储油罐、炼油化工装置或油轮毁于一旦。  相似文献   

19.
建筑架子工属特种作业人员,登高架设是主要的工作.根据安全部门近几年的统计,建筑行业伤亡事故最多的是高空坠落和物体打击,而这两者均与架子工的操作和安全意识有关。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付师兵 《安全》2001,22(2):19-20
涂料系指经涂饰可形成保护膜的一类液体或固体粉末材料。涂料依照主要成膜物质,分为有机涂料和无机涂料。其组成成分按性能、形态,可概括为:油料、树脂、颜料、溶剂、催干剂及其它辅助材料。由于涂料施工所采用的原材料多数是易燃物质,存在着较大的火灾和爆炸的可能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做好防火并掌握一定的火灾紧急处置方法,对预防火灾和降低火灾危害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