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地震学刊”是综合性地震科技季刊,由“地震学刊”编委会主办。本刊以报导和交流华东地区(包括江苏、山东、安徽、湖北、河南、浙江省和上海市)的地震科技成果和学术论文为主。它将为这一地区地震工作者提供地震科技交流的园地。同时欢迎从事本区工作的区外地震工作者为本刊积极撰稿,对于地震科技的一般性论文(如理论性、方法性及科普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方法论着手,论述了中医学对地震学借鉴的可能性,中医的基本理论(其中包括经络说、病因说、施治法则)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及对地震研究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实验场项目资助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张捷教授课题组,在监测地震、应用人工智能实时估算地震震源破裂机制参数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一研究成果于2021年3月4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揭示了震源处或发震构造的破裂和运动特征,为推断断层的破裂方向、揭示震源附近的应力分布状况、破裂过程反演、库仑应力计算、预测强余震的可能分布等提供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4.
地震预警技术是利用实时地震监测台网,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根据较近台站先期获得的记录信息,迅速测定地震发生的地点、大小,利用地震P波传播速度大于造成主要破坏的S波和面波波速的特点,以及电磁波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地震波的原理,通过地震波不同时间差,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前向震中之外的预警目标区发出警报。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每秒几千米,而电波的速度为每秒30万千米。因此,如果能够利用实时监测台网获取的地震信息,以及对地震可  相似文献   

5.
1 《地震学刊》是江苏省地震局主办的综合性地震学术季刊。主要刊登地震综合防御和减灾的应用性科研成果、学术论文和观测技术、仪器维护等方面的论文,以及地震预测预报、地震工程、工程抗震、地震保险和社会防震减灾等与地震科学有关的内容。   2 文稿的著作权,除《著作权法》另有规定者外,属于作者,文责由作者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的真实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职称,详细通讯地址,邮编及电话号码,并请注明是否是国家基金、攻关或指令性课题。   3 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3.1 来稿请在16开方格纸书写(或复印件或软盘)。文章应包括:题目和作者、作者单位,300字左右的摘要,4~6个关键词、正文和主要参考文献等部分。   3.2 要求来稿选题新颖,论点明确,文字简炼,事实和数据可靠。学术论文,综述文章一般不超过6*!000字(包括图、表),科技报导、简介等一般不超过3*!000字。   3.3 图件要少而精(一般不超过6幅),图幅最大不得超过A4版面。正文中留出图表位置,并注明其序号、图题和图注。凡引用别人图件,请注明出处。凡涉及国界的图件,应严格按地图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最新版本地图绘制。   3.4 文稿中的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书写清楚。易于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的字母和数码、符号,其位置要明显,并用铅笔在字母旁注明文种(如“英文”、“希文”)和大、小写等字样。   3.5 文稿中的外国人名、地名、术语,除熟知的外,均须在文稿首次出现时加括号并注上原文。   3.6 在正文中所有引用的公开出版的著作、论文,必须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其排列按论文中提到的先后顺序,在正文相应的位置用方括号右上角码注明序号。如系未发表的论文或资料,则应以脚注方式排列于当页的下部,并在正文相应位置用圆括号右上角码注明序号。   参考文献按下列格式排列:   专著类:作者.书名[M].社址: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   杂志类:作者.题名[J].杂志名,年份,卷(期):起止页。   析出文章类:作者.题名[A].编者姓名、析出书名[C].社址: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   参考文献的作者为三个以下的,应全部列出;三个以上的,则列出前三位后面用“,等”表示。   3.7 凡来稿不符合以上要求者,本刊将先退请作者重新处理后再送审。   4 稿件处理   4.1 投稿一式2份,另请作者自留底稿,编辑部自收稿后3个月内将通知作者稿件处理意见,逾期未接到通知,作者有权将稿件他投。如作者不同意对内容作修改,务必在来稿中注明。   4.2 对本刊决定录用的稿件和编辑部已转达了修改意见的稿件,作者不得再向其他刊物转投,如未经本刊同意他投时,作者应负责支付已发生的对该文的评审费。   5 来稿请寄:南京卫岗3号,江苏省地震局《地震学刊》编辑室,邮编:210014。电话:(025)4432919-3410  相似文献   

6.
建筑物震害遥感图像的变化检测与震害评估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随着卫星遥感成为一种便捷的信息源,遥感手段将能在震害快速评估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地震前后遥感图像的变化检测方法,并以张北地震为例,经精确配准,利用定性显示和定量计算的方法,对地震前后张北地震区的SAR图像进行了变化检测处理,确定了村庄建筑物的地震破坏及震害程度,为利用遥感图像检测建筑物的地震破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虽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互的战争,但总体上是以发展为主流。人类,凭借着才能和劳动将社会推进到今天,已经有了强大的基础,由此向高层次的可持续发展是完全可能的。但是人类仍面临着许多未知因素,制约着这种发展,地震等自然灾害就是其中之一,它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推进防震减灾工作把灾害及其  相似文献   

8.
采用地震学异常度预测法对华南地区的地震活动趋势进行再研究,丰富了华南地区的地震学异常度预测震例,对全区未来地震趋势作出了较为合理的判断,尤其是对广西环江、荔波4.9级地震的跟踪预测和震后环境判定得出了令人信服的图象判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闽赣地区跨断层流动垂直形变测量资料 ,对该地区断层现今活动的动态过程及空间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闽赣地区断层现今活动具有时空不均一性 :时间上具有准同步转折及阶段性特点 ,各阶段的活动速率和方式不同 ;空间上具有区域差异性 ,坑北—前梧断层活动速率最高 ,白竹湖断层活动速率最低。讨论了断层活动与地震的关系 ,认为 1984年以来 4次准同步转折均与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河淮地震带历史地震和现今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 ,初步认为研究区地震活动存在准周期性变化。研究还发现 ,该区地震活动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根据江苏省及其邻区中强地震目录,研究了扬铜带东段的地震活动特征,发现地震活动的南北跳跃的迁移规律,迁移周期约为5~10年,用马尔科夫过程得出未来中强震发震最大可能地点为溧阳一带,其次为南黄海近海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1972~1997年霍山窗小震的资料,研究了小震月频次、小震空间分布、P轴取向、P波初动等特征。认为当霍山窗小震月频次增高超过40次时应注意3个月内华东地区在佛子岭东北或西南方向500km内可能发生中强地震。未来地震的大小、距离和方位与震群中的最大震级及佛子岭台记录到的P波初动符号的一致性和空间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以江苏省常熟-太仓5.1级地震现场震害评估和经济损失分析工作为基础,结合江苏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震灾快速预测,讨论准确快速科学评估地震灾害及其损失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日本新潟县中越大地震震害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潟县中越地区发生里氏6.8级强烈地震,死亡40人,受伤4500余人,10万余人无家可归;房屋损坏近14万栋,财产损失约3万亿日元。作者随日本建筑学会地震考察队到该次地震现场进行了考察,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地震概况,地震活动性、地震烈度分布及地震波的特征,震害及分析,经济损失,最后给出了这次地震的震害经验和教训。内容可供建筑抗震设计和今后有关规范的修订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国内外典型地震的共振震害个例。论述了致灾的长周期和大振幅地震波形成规律:①地震波周期随震级和震中距而增大;②长周期波出现与地基类型有关,软弱地基能传递长周期地震波,地基越软弱,越厚所能传递的波周期越长;③松软地基对地震波起放大作用,特别是表层松软、下层坚硬的地基,放大作用更显著,对高大建筑物危害更大。提出了减轻共振震害的对策。随着经济发展,高大建筑和结构物越来越多,潜在震害日益加重,研究共振震害对防震减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用反映地震活动增强特征的地震强度因子Mf 值,系统研究了其在华南和东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前的中短期( T≤1 年) 异常变化。结果发现在震前1 年左右,半数震例的震中附近地区出现Mf 值中期异常区明显收缩,即可认为出现Mf 值中短期异常,亦即认为当前已进入地震孕育的中短期阶段。笔者通过对Mf 值在华南和东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异常变化研究后认为:该值在上述地区的地震中短期预报中具有一定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7.
CorrelationbetweenHu’slineandseismicdisasterdistribution Whileearthquakeisanaturalphenomenon ,seismicdisasterassumesanobvioussocialnature .Inplaceswheretherearenohumanhabitants,evenastrongearthquakewillnotcauseanydisastertohumanbeings.Forexample,the 7.5Ms…  相似文献   

18.
在简要回顾了地震危险性评定方法的要点之后,提出了一种评定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的新方法。这一方法的要点是:(1)用现在流行的方法对地震活动性进行统计分析和潜在震源划分,并将潜在震源简化为矩形断层模型;(2)在某一潜在震源上,一旦发生某一震级的地震,则采用强震地震学的研究结果从物理上模拟这次地震在重要工程场地引起的强地面运动;(3)在这一潜在震源上,可以构造出在预测的T年内符合震级-频度关系的一组随机地  相似文献   

19.
分析探讨了浙江鄞县42级地震及历史上浙北中强震前的地震空区现象,认为孕震空区可能是浙北中等及中强震的中期前兆,并提出浙北孕震空区的特征及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20.
福州市区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福州市区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地质灾害区划、建筑物和生命线易损性分析及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本文介绍了在设定地震、历史地震、盲估地震和实时地震等4种不同地震参数输入下福州市区可能遭遇的地震灾害损失预测成果,提出了依据地面数据精度和设施类型划分的大城市地震灾害损失预测城市核心区、城乡结合部和乡村三个层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地震灾害损失的预测评估单元,即在城市核心区,地震灾害的损失评估单元可以是建筑物、居委会或区;在城乡结合部,地震灾害的损失评估以居委会或区为单元;在乡村地震灾害损失评估以乡镇和自然村为单元。根据系统模块,本文预测了8度地震烈度下福州市区地震灾害的总损失及其空间分布,其中全市区人员死亡约123人,重伤约654人,无家可归者约417100人,直接经济损失156.1亿元,并分析了地震灾害损失空间分布不均匀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