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不养不杀是谓菩萨”这句俗语的意思是,不养生不杀生的人就叫菩萨。“生”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这里是指动物,也包括人。“菩萨”是佛教信奉的神灵,其地位仅次于佛。佛家认为菩萨的心肠是软的,是大慈大悲的,故常用菩萨来比喻心肠慈善的人。国有国法,教有教规。佛教有“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大凡看破红尘决心出家的人,当他在剃度受戒时。方丈总要一一地问他能否遵守“五戒”的行为规范,而受戒者则必须一一作  相似文献   

2.
上帝与魔鬼     
上帝与魔鬼都是人创造的。“最需要魔鬼的,是宣称与魔鬼不共戴天的上帝。因为,上帝须要把一切罪恶、黑暗、肮脏,完全算在魔鬼的帐上,以便把一切功绩、光明、圣洁,统统记在自己的名下。”(郭因)爱因斯坦创造了“相对论”,有人认为这太深奥了,请他用通俗的说法讲解。他说:“如果你坐在火炉旁,就觉得时间过得很慢;若是你坐在一位美女旁,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笔者突发奇想:环境保护何不应用“相对论”?——其实,环境美学早就孕育着“相对论”的原理;我们要把“火炉”从生活的空间中搬走,请美女来相伴!  相似文献   

3.
199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沃尔科特曾说:“瑞典文学院应毫不犹豫地把诺贝尔奖颁发给特朗斯特罗姆,尽管他是瑞典人。” 与其说这是一种预言,倒不如说是那些诗人们在陈述一种事实:他们都承认从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聆听中受益,也心悦诚服地尊其为诗歌中的王者。  相似文献   

4.
柯理平 《环境》2003,(1):50-50
优美的本质在于人与世界的和谐共处,和谐作为美的观念,无论在中国古代还是在古希腊,都早已存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就富含强烈的环境保护与审美意识。古代“天地人”三材思想近于现代所讲的人与自然关系。儒家认为人与天地构成世界整体;道家以“自然”之道来贯穿天地人,将世界视为一体。既然天、地、人、万物同出一源,那就必然会互相联系,彼此感应,人和自然就应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古代“天人合一”的思  相似文献   

5.
古代风水理论与当代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舜田 《环境》1999,(1):35-36
对风水理论的探索,剔除其神秘莫测的迷信糟粕,重新认识其科学内涵,不但有助于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而且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环境理论。美国城市规划权威林奇认为,中国传统风水理论是一门“前途无量的学向”,要“研究推理,谋求发展”。天人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部风水学的思想理论是“天人合一”(亦即“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思想认为,天、地、人是万物之根本,“天生万物,地养众生”,而在大自然中,确立了  相似文献   

6.
很多人认为,中国的环境问题就像罗马俱乐部所说的,是一个"世界问题复合体".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我国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也弱于大多数国家,加上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巨大的人口规模和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等诸多因素,制约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保护环境必须紧紧依靠每个人的积极参与,调动一切因素,形成千军万马齐心保护环境的局面.这就尤其需要广泛开展环境宣传和教育,帮助公众了解身边环境,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提高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7.
霍寿喜 《环境》2003,(3):24-24
刚进办公室,就听同事老金和小马在争论着什么。原来这两人在为了一个科普观点在争论。老金认为天冷时容易头痛,而小马则认为天热才最易引发头痛。两人都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证明着各自的观点,互不相让,争得脸红脖子粗。正巧,我正在写一篇有关的科普文章呢,我笑着说,“先让我谈谈天冷与头痛的关系吧。”  相似文献   

8.
《环境》2000,(4)
丘医生:您好! 3月14日羊城晚报报道龙川县发生一起骇人听闻的事件,一个农民在8个月内用鼠药前后毒死了4个小孩,而受害者的家人却认为是触犯“神灵”,遭受报应。为什么鼠药有那么大的毒性?4个小孩临死前都出现全身抽搐、口吐白沫,这是什么鼠药,该怎样预防。广州王刘忠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氯气是一种毒性大,腐蚀性强的气体。在冶金、化工、医药等工业部门都有大量含氯废气产生。怎样对待这些废气?是不经任何处理,任其危害环境,还是积极治理,综合利用,化害为利。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垄断资本家一味追求高额利润,工业生产处于严重的无政府状态,工业“三废”任意排放,造成不可克服的社会公害。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有一条“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广大人民,这就完全有可能解决  相似文献   

10.
火龙 《环境》1998,(10)
大自然中,花开花落、月圆月缺、冬去春来……凡事皆有季节,这是因为地球上一切生物——有机体皆受环境影响。具有七情六欲的人,其生理及情感变化,更与环境息息相关,世间上确实存在“恋爱季节”和“生育季节”。国外专家认为,萌发爱情的时间,几乎与枯草热季  相似文献   

11.
古代,人们似乎从不嫌弃做事太慢的,除了沙场战报,像快马加鞭送荔枝这类事情,只是特殊对象在特殊时期的表现。平常日子,精雕细琢慢工出细活的典故倒是很多。在那时,“慢”是成事的基础,如果办事太快,反倒被人认为“浮躁”“缺乏稳重”。而当今社会,“快”好像成了一切的基础,无论什么事情,“速度”永远是第一要素,慢了就会被对手赶上,被社会淘汰……“快”成为占得良机的成功要素。  相似文献   

12.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初级阶段,“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按照这一指示精神,环境保护工作者应该怎么办?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毫无疑问,环境保护工作也要为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服务。目前,我们队伍中对这个问题有两种不正确的或者说是片面的认识:一种认为抓环境保护会妨碍生产力的发展。中央提出发展生产力是全部工作的中心,我们就不敢大胆抓工作,存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爱说俗话,“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就是俗话中的经典语言。意思是干任何事情都要小心谨慎,哪怕有“一万”的可能,也要考虑到“万一”的不可能;或者是有“一万”的不可能,也要想到“万一”的可能。总之,这句俗话饱含哲理。但由于一万比一这个数字上的悬殊,却常常让不少人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就如我们买福利票,想中特等奖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这“万一”的可能要落到自己头上,就跟天上掉馅饼一样。  相似文献   

14.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顺应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的自然规律,古人将自然奉为至高无上,可见当时的人类就已经知道了自然之伟大及其重要性。总结了我国古人经验和智慧的百科全书《周易》中提到了“天人合一”的观点。阐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环境本来就是统一的整体。然而,近代以来,人类战天斗地,向大自然进军,向荒山要粮,几乎开发了所有能被利用的土地,也把天然牧场逐步改变成为现代化的人工牧场。随着工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畜牧业的发展,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许多负面效应,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现象日趋严重。这是由于人类违背了自然规律,自然界对人类实施报复的结果。严峻的现实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难道随着历史的变迁,人类的进步,美好的环境就必定消逝?难道人与自然就是一个递减函数,你增就必定我减?  相似文献   

15.
矿物的可选性质,主要决定于矿物的化学组份及晶体结构,其次与杂质的含量和存在形式有关,这三种因素的变化带来了矿物间可选性质的差异。利用这种差异,就可使不同矿物彼此分离。这种差异越大,选别效果越好;反之效果就越差。全面地掌握重砂矿物各方面的可选性质能使分选人员充分地应用这些性质,制定最合理的选别方案,使那些一般认为“难选”和“不可选”的矿物,变得“易选”与“可选”。目前,可供在重砂工作中实际应用的精选方法(不包括富集方法——摇床、光电选、溜槽等)约14种,这些方法分别依据的可选性质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对于精神上的影响,以时间来说是最先,以地方来说是最重要。每一天,太阳;在日落之后,夜,与她的星辰。风永远吹着;草永远生长着。每一天,男人与女人,谈着话,观看着,被观看着。在一切人之间,这种形象最能吸引的就是哲人。他必须在自己心里决定它的价值。在他看来,大自然是什么?这上帝的网,它那不可理解的连贯性,从来没有开始,也从来没有结束,永远是园形的力,回到它的自身。这一点它正和他自己的心灵相像,他永远不能找到它的开始与结束——这样完全,这样无限。大自然的光彩也照得那样远,宇宙上面还有宇宙,像光线一样地放射出去,向上,向下,没有中心,没有圆周——不论是聚集的或是分散的,大自然都迫切地向人的心灵表白她自己。开始分门别类了。在年轻人的心里,每一件东西都是个别的,独自站在那里。渐渐地,他知道怎样把两件东西连在一起,看出它们之间的共同性;然后三件东西,然后3000件;于是他被他自己这种联合一切的本能所支配,  相似文献   

17.
许艳召 《环境保护》2022,(24):73-74
<正>儒家“天人合一”与生态文明的关系传统儒家思想中有关于生态文明的探讨,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自然是和谐的统一,天、地、人是相互联系的生态系统,要敬畏天命、尊崇自然,积极了解并主动遵从自然规律。“天人合一”思想中有着生态文明的要义,生态文明倡导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传统哲学之中,  相似文献   

18.
晓金 《环境》1999,(12)
洗脸不当造成肌肤粗糙为肌肤粗糙所困扰的人很多,与其说是因过度洗脸所致,不如说是因为洗脸方法错误而造成的。特别是容易长青春痘的人,也就是皮脂分泌较多的人,通常都会纳闷地认为“我的肌肤明明是油性的,为什么还有粗糙的感觉呢?事实上这种情况大多数肇因于洗脸不当。洗脸确实是一切保养的基本。洗脸不彻底固然会因旧角质的囤积,导致角质肥厚,形成各种肌肤问题的根源。但在生活中往往有不少人为了彻底“干净”而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上,与所依赖的自然生态环境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我们人类本身,每个公民都与其身处的环境保持紧密的联系。于是,就如公民所享有的生存的权利一样,公民也同样地应当享有在生存的环境方面的权利。这就提出了环境权的问题。所谓公民的环境权,是指公民所具有的在良好,适宜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1969年美国“同家环境政策法”规定“国家认为,每个人都应当享受卫生的环境……”这是环境权最早  相似文献   

20.
郑秀亮 《环境》2013,(12):22-24
“尊重自然、尊重人,寻找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衔接点”,这是杜马禅园一切生产生活活动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