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衣食住行     
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肥皂是由天然原料———脂肪再加上碱制成的。肥皂使用后随水排出,很快就可由微生物分解。所以相对来说,肥皂在生产和使用上,对环境的影响是轻微的。与肥皂相比,洗涤剂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合成洗涤剂的制造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和废气,它的使用,特别是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又增添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含磷洗衣粉中的磷酸盐能刺激水藻的过分增长,水藻的过分生长又造成氧耗竭,以致水域里的鱼虾因为无力与水藻争氧而死亡。被磷污染的江河湖海中,都会形成“死亡带”。另外,水藻在死亡时会因其自身有机物质使水生态系统负荷过重,造…  相似文献   

2.
李华胜 《环境》1996,(12):12-13
众所周知,肥皂是用大量的动植物油脂制成的,每吨42型的肥皂需要各种油脂和脂肪酸440~450公斤。每吨53型的肥皂需要各种油脂和脂肪酸550~570公斤。目前,世界上各种动植物油脂并不丰富。因此,寻求肥皂的代用品早已为人们所注意。当前,合成洗涤剂已逐步成为肥皂的理想代用品。合成洗涤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为合成洗涤剂提  相似文献   

3.
石腊经氧化制取脂肪酸,以代替油脂生产肥皂这一工艺,在发展我国民用洗涤剂工业中占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合成脂肪酸生产废水排放量大、成份复杂、化学耗氧量高,严重地污染环境,如不能妥善解决治理问题,必将影响我国合成脂肪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利用微生物脂肪酸甲酯分析技术研究了江汉平原沉湖湖心滩G1与湖岸G2两沉积柱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微生物脂肪酸含量与特征脂肪酸分布特征在浅层(<5m)波动较大,且与深层(5~20m)差异明显;好氧细菌、一般厌氧细菌与革兰氏阳性菌占主要优势,其相对丰度高出深层约一倍.G1位点偏还原环境,其硫酸盐还原菌及其他厌氧细菌的相对丰度与环境胁迫压力(Trans/Cis)均高于G2;与溶氧相关的环境因子,如粒径、深度等是影响其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关键因子.G2位点水动力条件较强,脂肪酸总量与好氧微生物的相对优势均高于G1,而深层沉积物中总氮、N/P偏低,微生物群落组成主要受碳氮营养源,特别是氮含量的影响.为评估人类活动带来的氮磷污染对湖泊深层微生物的影响提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土壤微生物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主要驱动力,是影响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养分转化的重要因素.探讨不同海拔和季节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分布规律,对理解土壤生态过程和预测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以戴云山南坡不同海拔森林土壤(海拔900~1 500 m)为研究对象,探讨夏季和冬季不同海拔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揭示驱动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夏季土壤微生物群落中革兰氏阳性菌含量最高,冬季土壤真菌含量最高,海拔1 200 m处土壤总磷脂脂肪酸含量均高于其它海拔.随海拔升高,冬季土壤微生物群落中土壤真菌群比细菌群占据更大优势.(2)冗余分析表明,夏季7个海拔土壤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主要受环境因子和地形因子共同作用,累计解释量达56.72%;冬季土壤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含量主要受环境因子驱动,单独解释量达52.23%,环境因子和地形因子累计解释量为55.37%.(3)土壤全碳含量、土壤pH和多酚氧化酶是驱动夏季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土壤有效磷、全钾、全碳含量和土壤pH是驱动冬季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6.
厌氧消化系统微生物是生物降解有机物工艺的核心。系统综述了厌氧消化产短链脂肪酸的微生物种类及其种类间的代谢关系,重点阐述了污泥中基质、温度、p H值、碳氮比和污泥停留时间等因素对污泥厌氧消化产短链脂肪酸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优势种群及产物的影响,介绍了促进污泥厌氧发酵产短链脂肪酸微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展望了通过调控主要影响因素实现对厌氧消化系统微生物优势种群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不同污染负荷下膜生物反应器的运行效率,并运用酶活表征污泥活性,用磷脂脂肪酸(PLFAs)分析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膜生物反应器对COD,TP,TN,NH4+-N 保持着高而稳定的去除率,不同有机负荷下去除率差异不大(P>0.05);磷酸酶活性在低污染负荷下最高,脱氢酶、β-糖苷酶在中低污染负荷时的活性比高污染负荷时高,脲酶及蛋白酶活性随负荷增加而升高;活性污泥PLFAs 组成以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支链脂肪酸为主,而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环丙烷脂肪酸含量较少,特征脂肪酸的比值表明在反应器中好氧细菌占绝对优势;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分析显示,活性污泥中好氧原核微生物为优势类群,其次是革兰氏阳性细菌及其他厌氧细菌,而真核微生物所占比例最低.  相似文献   

8.
磷脂脂肪酸(PLFA)是重要的生物标志物之一,能够提供有关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信息。将PLFA分析与稳定性同位素13C示踪技术结合(13C-PLFA),可以指示微生物群落对于环境变化的响应及微生物群落间的相互作用。该技术在土壤生态系统的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基于13C-PLFA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和分析方法,举例阐述了13C-PLFA技术在土壤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包括植物-土壤系统中碳的微生物利用、外源碳的微生物利用、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以及在甲烷氧化菌等特定微生物群体的应用。同时分析了13C-PLFA技术在应用中的优缺点,并展望了其未来应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磷脂脂肪酸表征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磷脂脂肪酸(PLFAs)分析,研究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剖面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湿地PLFAs组成以饱和脂肪酸、支链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环丙烷脂肪酸含量较少.特征脂肪酸的比值呈垂直分布.基质中好氧原核微生物为优势类群,其次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及其他厌氧细菌,真核微生物所占比例最低.统计结果显示,好氧原核微生物的特征PLFAs相对含量在上行池表层最高;革兰氏阳性细菌、SRB及其他厌氧细菌的特征PLFAs相对含量在下行池中层显著高于其他位点,指示该区域为湿地系统主要的兼性厌氧功能区.  相似文献   

10.
有机污水的厌氧处理,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是多种不同作用的微生物群体综合反应的结果。其中主要包括:分解菌属对不溶性有机物的水解作用,供纤维素、淀粉、脂肪和蛋白质水解成单糖、甘油、长链脂肪酸、多肽和氨基酸等水溶性物质;酸化菌属的酸化作用,供上述化合物进一步分解为短链脂肪酸、醛、酮、醇、氢等简单的物质;甲烷菌属将特定的中间产物甲酸、乙酸、甲醇和氢转化为甲烷和CO_2,使污水中有机物最终降解。传统的厌氧处理工艺将复杂的生物过程合并在一个反应器中进行,使在生理、营养、代谢、适宜环境等方面不同的微生物群体共处在同一条件下生殖和工作。这些微生物群体除了相互依存、协同工作的一面外,还存在着相互制约的作用,其中包括代谢产物对自身的抑制和微生  相似文献   

11.
自然界产出的脂肪酸中,一元不饱和脂肪酸是仪次于饱和脂肪酸的第二大类脂肪酸。不仪在高等有机体中,而且在微生物中都分布得很广。  相似文献   

12.
胃病以往多认为是胃酸分泌过多、食物不当的结果,现时的研究证实环境中的微生物感染与各种胃病关系密切,以致于有人还声称胃病有可能是一种传染病。在胃病中扮演主要角色的微生物是螺杆菌。喜欢寄生在胃粘膜上的细菌自从1983年首次从人体胃粘膜分离培养出螺杆菌以来,全世界对它作了广泛的研究。该菌原称弯曲菌,后发现它在体内呈螺旋状,在体外呈杆状,故正式命名为螺杆菌。这种细菌一端有4根带鞘鞭毛,产生大量尿素酶,菌壁由不同的脂肪酸组成。螺杆菌喜欢寄生于人类的胃部,动物中较少见。调  相似文献   

13.
微塑料广泛分布在微生物驱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其表面会富集独特特征的微生物群落,构成微塑料圈(plastisphere).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多种氧化还原环境不仅会影响微塑料圈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还会影响微塑料的最终归宿.为探究典型氧化还原环境中微塑料表面的微生物群落组成特征与构建机制,将3种微塑料PHA (聚羟基脂肪酸酯)、PLA (聚乳酸)和PVC (聚氯乙烯)放置于好氧、硝酸盐还原、铁氧化物还原、硫酸盐还原和产甲烷这5种典型氧化还原环境中,利用污泥作为接种物,进行微宇宙模拟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在分类学和系统发育学上,微塑料因子分别影响了微塑料表面18.94%和46.67%的微生物群落,氧化还原环境因子分别影响了微塑料表面31.04%和90.00%的微生物群落.与污泥相比较,3种微塑料表面富集的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均匀度均降低,其中降低最明显的是更易降解的PHA微塑料,而难降解的PLA和PVC微塑料表面的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相似.PHA微塑料表面富集的微生物中,Anaerocolumna(26.44%)为其优势菌种,较少富集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特征菌群;PLA和PVC中,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7 (15.49%和11.87%)为其优势菌种,且显著富集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特征菌群,表明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特征菌群更易于富集在难降解的微塑料表面,进而可能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速率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曙光  宫文亮  王效科  刁晓君 《环境科学》2011,32(10):3033-3039
在模拟的大气臭氧浓度升高环境中,用磷脂脂肪酸方法(PLFA)分析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和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对臭氧敏感性不同的2种基因型矮菜豆(臭氧敏感性:S156;臭氧耐受性:R123)根际和菌丝际微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旨在明确大气臭氧浓度变化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影响,为全面评价臭氧浓度升高对土壤-植物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阐述青木关地下河中溶解态正构烷烃和脂肪酸的来源、迁移及转化研究,2013年7月31日、10月25日分别在青木关地下河入口、天窗和出口处进行采样,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样品中溶解态正构烷烃、脂肪酸的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7月和10月样品中溶解态正构烷烃、脂肪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 354、667 ng·L-1和24 203、2 526ng·L-1.溶解态正构烷烃和脂肪酸的含量随地下河运移距离的增加均呈降低的趋势;基于正构烷烃分子特征参数CPI、OEP、Paq和R(ΣC≤20含量与总量的百分比)发现7月青木关地下河中溶解态正构烷烃主要来源于细菌等微生物和藻类.10月主要来源于地表水生植物,但随着地下河运移距离的增加,藻类和细菌等微生物的贡献逐渐增大;溶解态脂肪酸C16:0比例最高,结合碳峰分布特征显示7月和10月水样中,藻类和细菌等微生物为地下河中溶解态脂肪酸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法,分析不同使用时间猪舍基质垫层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亚群落的分化.结果表明,不同使用时间猪舍基质垫层中的微生物脂肪酸生物标记分布差异显著,一些微生物的脂肪酸生物标记在不同使用时间不同层次的基质垫层中均有分布,为完全分布,而另外一些微生物的脂肪酸生物标记只在特定层次分布,为不完全分布.此外,不同微生物的脂肪酸生物标记在不同使用时间不同层次的基质垫层中的分布量也不同,如生物标记i17:0 3OH仅分布于使用时间为1个月的基质垫层的第1、2、3层中,而在使用时间为1个月的基质垫层的第4层以及使用时间为6、24个月的基质垫层的各层分布量均极低.对猪舍基质垫层中的微生物亚群落分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当马氏距离为56.62时,可将不同使用时间的猪舍基质垫层微生物分为3个亚群落:初始亚群落、过渡亚群落和稳定亚群落.对各亚群落的特征分析表明,当欧氏距离为12.70时,可将初始亚群落(垫层使用时间为1个月)的脂肪酸生物标记继续分化为2类群;当欧氏距离为71.10时,可将过渡亚群落(垫层使用时间为6个月)的脂肪酸生物标记分化为2个类群;当欧氏距离为22.22时,可将稳定亚群落(垫层使用时间为24个月)的脂肪酸生物标记分为3个类群.  相似文献   

17.
PLFA法研究稻草固态发酵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稻草固态发酵体系中同时接种土壤微生物和黄孢原毛平革菌,用磷脂脂肪酸(PLFA)谱图分析法研究发酵过程的微生物群落和生物量变化,同时监测木质纤维素降解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后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率可达44%.根据标记性脂肪酸的变化,在发酵第6 d,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的含量都达到了最高值,其中,革兰氏阳性菌的含量较低;真菌和细菌的脂肪酸含量比值变化范围为0 .2~0 .5,说明真菌是降解木质纤维素的主要群落.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发酵后期以18碳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与标记性脂肪酸分析结果一致,同时跟木质纤维素降解率的变化趋势对应,因此PLFA分析法可以较好地反映稻草固态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土壤-青菜系统中铅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青菜种植条件下2种不同类型的人为铅污染土(黄松田土和黄红壤)中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生理生态参数以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土壤在外源铅含量为100和300 mg·kg-1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有微小增加,而高浓度铅污染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显著降低.在高浓度铅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生理生态参数发生明显变化,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有机质碳(Cmic/Corg)逐渐下降,代谢熵(qco2)明显上升,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处于胁迫状态.结果还显示,铅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与不同的管理方式(青菜种植情况)以及土壤中有机质、粘粒含量等有关,在种植青菜、有机质和粘粒含量高的土壤中,土壤微生物各项参数变化要小.对21种磷脂脂肪酸(PLFA)的图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铅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伴随着功能参数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随着铅污染程度的增强,指示真菌和放线菌类的脂肪酸增加,而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脂肪酸比值下降.  相似文献   

19.
吡虫啉杀虫剂对桃树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地上部分(包括叶、茎、花、果等)的表面和内部存在有大最的不同类型的细菌、丝状真菌、酵母、藻类等微生物.这种植物地上部分的生境称为叶际(pyllosphere),这些在叶际生存的微生物称为叶际微生物,它们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吡虫啉是一种常用的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为了解它对叶际微生物产生的影响,采用磷脂脂肪酸分析(P...  相似文献   

20.
铅-苄嘧磺隆对土壤微生物活性与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苄嘧磺隆除草剂和重金属铅组成复合污染体系,以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代谢熵和磷脂脂肪酸为测试指标,在25℃暗培养条件下研究其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苄嘧磺隆-铅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均有抑制作用,交互作用达显著水平.在低浓度时表现为简单加和作用,高浓度时表现为拮抗作用,浓度是影响交互作用类型的重要因子之一.磷脂脂肪酸图谱分析表明,丛枝菌根真菌的特征磷脂脂肪酸16:1ω5c的相对含量随污染物浓度升高而减少,而真菌特征磷脂脂肪酸18:2ω6,9c和放线菌类特征磷脂脂肪酸10Me17:0和10Me18:0的相对含量均随着污染物浓度升高而增加,2种污染物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