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发展和现状,论述了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位作用,分析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并从宏观法制保障、公众环境素质和技术操作程序三个层面提出了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和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社区为基础的环境治理手段正在成为加强环境管理、保障公众环境权益的国际潮流,借鉴国际经验,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社区公众对话制度进行了分析。作为一项制度创新,社区公众对话制度可以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平衡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从公众参与主体范围、公众参与形式、公众参与信息公开、法律保障、公众参与意见等方面指出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需要完善之处,并针对性地提出:明确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完善公众参与形式、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重视公众意见的反馈等完善公众参与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于晶晶 《四川环境》2021,(2):220-224
2019年6月《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的颁布,指出自然保护地建设应“探索全民共享机制”,突出了公众参与制度的重要意义。在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过程中,公众参与制度虽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但仍面临诸多实践困境。通过分析现阶段自然保护地的立法和实践现状,探析公众参与制度在自然保护地建设中的适用路径和困境阻碍,对公众参与制度的立法表达、管理体系和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从而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地中的公众参与制度,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5.
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公众参与制度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政治民主具有重要的意义。公众参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具有政策和法律依据,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公众在环境与发展决策中的参与权。  相似文献   

6.
流域管理中公众参与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流域管理存在很多不足,缺乏公众参与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文章阐述了国外公众参与流域管理的实践经验。我国公众参与流域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民间力量弱小,公众参与流域管理的权利缺乏法律保障,流域区居民的利益往往被忽略。文章提出:对流域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应加强宣传教育,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和途径;健全流域管理法律制度,明确公众参与的法律权利;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进程缓慢的历史和参与意识日益提高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存在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公众主动了解环保知识不足、参与机制不健全、渠道不顺畅等问题,提出了以加强环境信息公开、环境决策民主化,建立和发展环保社团等办法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摘     
《绿叶》2007,(6)
规划环评,民意应当如何在场?不论是厦门PX项目,还是北京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都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是如何随着环境形势的持续严峻而发育起来的。如何在正当民意与行政意志之间,找到一个相对平衡且相互制约的制度机制,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公众参与——环境评价的主体性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评价对价值关系的规范性把握内涵决定了其主体性,而评价实践过程评价主体和价值关系主体的相分离引发了评价的主体性悖论。要解除悖论必须弥补环境评价的主体缺陷,让真正的价值主体参与到评价过程。目前环境评价的公众参与停留在形式参与,而参与机制的有效发挥需要有制度供给、技术主体的角色转化、公众主体能动性的激发、参与的组织化引导等内外软硬条件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社会风险的增加促成了风险规制的生成,其要求政府运用行政手段消除或减轻风险,以此干预经济发展项目的开展。当前政府在处理群体性事件存在公众参与先天不足、专家权威遭质疑、政府立场不坚定等主要问题。为保障风险规制的运行,需要运用"重复"手段来培养公众环境风险意识;构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使风险规制与责任制度相结合,提高审批标准,落实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1.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属性及制度模块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政治是公众参与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公众的有效参与,环境执法权得到监督;有序是公众参与制度的自然属性,有序才能使参与变得顺畅;利益均衡是公众参与制度的价值准则,环境矛盾最终体现为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之争,解决环境纠纷的最佳手段是寻找利益均衡点;政府居于环境执法的主导地位,同时发挥指导、引导、疏导公众和企业的作用;多重沟通平台是公众参与制度的效率保证,政府、企业、公众在执法前后的多重沟通,才能达到参与的最终目标。与公众参与环境执法制度属性相对应的是制度模块建设,如监督制度、程序制度、纠纷调处制度、润性执法制度以及沟通制度等。这些制度既能准确反映公众参与环境执法制度属性,又能完成制度赋予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在生态文明视野下,建设"健康中国""美丽中国""法治中国"应整体推进、相互融合。新环保法对环境污染危害健康问题予以了回应,确立了保障公众健康的立法目的和环境健康保护制度及预警机制。新环保法确立的公众健康目的符合紧迫利益优先原则与建设"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安排,其背后隐含着"健康权优位"思想和环境健康权理论,亟待环境法回应并进行制度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研讨班2014年9月在杭州举办。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在研讨会上指出,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为契机,以落实《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指导意见》为抓手,大力推动公众参与,创新环境治理模式,努力开创公众有序、理性、有效参与环保事务的新局面。潘岳副部长强调,为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健康、有序发展,各级环保部门要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正确引导和规范公众理性、有序参与;二要建章立制,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提供制度保障;三  相似文献   

14.
李静  杜群 《中国环境管理》2021,13(4):128-134
涉核邻避事件表明,民用核能利用决策中公众参与的法律供给并不能有效满足现实的权利需求。民用核能利用公众参与权利分解为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发挥着认知、沟通、认同、示助的功能,但也存在公众知识与能力有限、自利动机等局限性。本文认为,应理性对待公众参与权利,以防出现公众参与的效力过高或过低的情形。现行法中,我国民用核能利用公众参与呈现形式化保护到权利性保护的立法趋势,但权利内容并未达到完整表达,权利的实现途径和效力平衡的规定并不充分。因此,建议全面确立公众知情权;增强公众参与权的权能,包括保障公众的程序进入权、意见表达权,构建公众获得回应权和合理意见获得采纳权的保障机制;拓补公众监督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众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公众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缺乏制度性保障,参与治理动力不足.为破解这些难题,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部分农村借助于"五带头、齐参与"工作机制,探索形成了多元化的公众参与动员模式,通过有效的信息公开与回应、上下互动结合的治理监管与问责以及多元化的奖惩机制,为我国公众参与农村生...  相似文献   

16.
公众参与环境决策是一项重要的公众民主权利。我国已经将环境公众参与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环保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在实施公众参与环境决策机制上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从法制的角度探讨了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理论依据,分析和论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环境决策制度的主要方式,并提出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决策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蔡先凤 《绿叶》2012,(10):63-69
我国社会正进入一个特殊的环保敏感期,环境利益冲突既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成为转型时期的一种折射。为此,环保部门应进一步推进环境信息公开,承认和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批评权和监督权,发挥公众舆论对政府、环境污染者和生态破坏者的监督和纠正作用。当政府成为责任政府和透明政府,当公民学会了理性表达诉求,公民与政府之间才可能建立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公众参与制度相结合,让人民代表做为社会公众的代言人参与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弥补公众参与制度法律规定的不足,促进公众参与制度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公众参与制度在应对邻避冲突的过程中不断修补完善,而现有研究对于公众参与制度有效性的探讨,多从制度本身出发,缺乏对于行为改善的考量。本文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出发,基于“制度—行为”互动关系,提出了制度有效性的概念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公众参与邻避冲突化解的制度有效性分析。从我国公众参与的“制度—行为”互动关系,公众参与制度程序有效与实质有效的关系,公众参与的单项制度有效、制度协同作用与制度体系有效这三个方面,对我国公众参与制度的有效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河长制推行中公众参与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长制作为一项行政系统内部的创新制度,在水污染治理上取得了实际的成效,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高度依赖人治、考核问责缺乏监督。为了使该制度不沦为短期运动式治理的手段,长久地为水污染治理发挥作用,就要完善其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牢固制度的基石。通过对河长制中公众参与的法律法规进行研究以及对目前各地方的实践现状进行归纳分析,笔者发现:从现阶段来看,公众参与河长制存在无人负责的空白参与、缺乏法律依托的无序参与、低水平的末端参与的问题。因此,河长制中的公众参与机制需要从明确责任主体、加强法律保障、提升参与水平进行多角度完善,以此推动河长制长效、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