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河南省汛期地质灾害预警的BP神经网络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诱发地质灾害的内外因素建立地质灾害预警模型,评价河南省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选取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植被分布、水土流失、降雨和人类生产活动7个影响地质灾害的因素,建立了地质灾害预警的BP神经网络模型.根据监测数据进行训练和检验后,采用该模型对河南省汛期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发现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研究表明,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作为一种灾害预警的探索和尝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推广价值,可以作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预测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为了防范自然灾害对云南电网所产生的危害,笔者在收集处理相关数据后建立了防范自然灾害的模型,并根据受灾模型、风险评估模型等建立了数据库,通过GIS软件设计出风险预警系统。本文重点从重大地质灾害风险点的监测预警解决方案、基于气象降雨量的地质灾害预警解决方案、软件系统功能模块、软件系统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设计该系统。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的针对性和准确度,以云南省新平县为基本气象预警区划单元,系统分析了地理、地质、气候、降雨等地质灾害诱发因子的特征.以MapCIS为平台,根据研究区实际发生的多次降雨型突发性地质灾害,建立了突发性地质灾害县级气象预警区划的原则、方法和判据式,以期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县级气象预警工作提供依据.研究表明,采用县级小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方案可以提高地质环境复杂、地形变化大、降雨受地形影响强烈的山地区域的气象预警精度.  相似文献   

4.
笔者综述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在论述当前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的基于Internet的地质灾害远程、集中监测系统,并详细讨论了该技术的原理、结构、应用前景以及功能完善和发展方向。新型安全监测系统的使用可有效防止库区地质灾害的发生,控制其潜在危害;提高库区整体预警管理水平,有效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显著降低库区安全监测系统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5.
《林业劳动安全》2011,24(3):9-11
国办发〔2011〕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是防御和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基础。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能力大幅提升,但局地性和突  相似文献   

6.
“2021年7月21日,根据在线监测显示,河南省嵩县木植街乡钜麒选矿有限公司张槐尾矿库,干滩长度仅为50.79 m,系统出现四级预警,最小干滩长度接近临界值,为确保安全度汛,已通知地方应急管理部门及时处置险情……”2021年7月20日,特大暴雨席卷河南郑州、焦作、新乡、洛阳等地,国家尾矿库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综合气象因素,分析了当地尾矿库风险,并发出如上预警。  相似文献   

7.
王兴鹏  杨凯 《安全》2015,(8):6-9
建立企业生产安全预警预报系统既是企业实现"主动预防型"安全管理的迫切需要,也是国家安监总局对一级标准化企业的要求。通过分析预警基本理论、预警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重点阐释了预警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设计思想、设计目标、总体架构和功能划分,并对构建预警系统的关键技术:预警指标、预警模型和指数图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应急管理厅挂牌成立以来,逐步厘清"防"与"救"职责,建立协同联防联动机制,加强综合风险监测研判,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防灾减灾,不断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 建应急协调机制,精准预警到乡到村到人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部,背山面海、山多海阔,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全省7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和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9.
海湾大桥施工动态安全预警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海上施工建设单位多、人员复杂、受气象灾害影响大,而目前没有施工安全预警系统的现状,提出青岛海湾大桥施工动态安全预警系统。该系统分为8个模块,从静态的管理机构、动态的现场安全状况和管理方法上进行施工安全管理。其中,静态的管理机构是管理的基础;动态的现场安全状况是全面、及时反映施工现场情况,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环境预警,而且有利于实现施工建设业主、施工方和监理方3方的相互监督。形成了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了涵盖施工建设工程3方的预警管理系统,实现动态的安全管理、环境灾害预警和办公自动化。  相似文献   

10.
5月中旬到6月中旬,国内外许多地区将迎来汛期。我国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为红色预警地区,墨西哥、印尼等国外也为红色预警区域,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在这些区域都有施工队伍,为确保实现汛期零伤害、零伤亡,胜利油田提前拉响汛期外部市场HSE“红色警报”。胜利油田安全环保部门要求外部市场有关单位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及时了解气象、人员、施工进度、区域地理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1.
长大隧道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国内外长大隧道施工过程中频繁遇到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涌水、突泥,以下同)对工程造成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调研国内外长大隧道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现状和危害,首次提出隧道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方法为灾害发生前兆的现象预报法和S-t曲线变化趋势判断法;并对主要风险源水压和水量、水质、初期支护内力及围岩位移进行监控,给出相应的预警标准。笔者研究并开发了隧道灾害预警系统,在浏阳河隧道过河段现场使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较好地适应隧道复杂环境,稳定性好,能对采集到的数据分析判别,对长大隧道安全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海上钻井平台安全风险预警模型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0年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和2011年我国蓬莱钻井平台井涌事故,引发社会各界对海上钻井平台安全问题的关注.介绍了海洋钻井平台的组成结构,对海洋钻井平台的危险源进行了系统辨识,试图通过对海上钻井平台作业现场危险因素加以观察,诊断、分析警源、警情,警兆,警级,结合专家意见,从人员、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工程地质、海上环境等几个方面建立海上钻井平台安全风险预警体系,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得出指标权重,构建海洋钻井平台安全风险预警模型,得到量化的预警结果.并通过对某钻井平台的实例分析,提出安全风险的预控对策,以期本模型对海上钻井平台的事故的发生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0,他引:16  
从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的现实需要出发,研究了重大危险源企业安全管理与政府安全监管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及其软、硬件结构,并开发出了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重大危险源辨识、安全评价与分级、远程实时监控、GIS电子地图、GPS定位、应急救援预案及指挥、选址与安全规划等子系统,为我国建立全国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网络系统提供了一个标准的、先进的信息化平台。该信息系统已经在江苏、山东、河北等省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系统建设试点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重大危险源监管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应对目前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足,提出1套能够实现事前化、实时可视化的施工现场智能安全系统解决方案,该系统从现状分析和实际需求入手,利用Cloud-BIM、UWB、ZigBee和人工势场法等技术方法的集成,在人员即时定位、危险源和危险区域识别与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信息协同、实时定位、危险预警和路径规划4部分模块的系统架构,实现场地分析、危险预警以及对人、材、机的静止堆放和移动路径的分析规划。研究表明:该系统的应用能够降低施工现场不安全现象发生的频率,从整体上提高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从事野外地质勘探的职工常常处于大自然环境中。自然环境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是造成地质勘探职业伤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诸多的环境灾害中,又以气象灾害的危害最为突出。研究和预防气象灾害,是地质勘探安全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如果只研究人为职业伤害(一般工业安全卫生中的主要问题),而不研究环境灾害,特别是气象灾害所造成的事故和职业病,那是舍本求末。在地质勘探安全卫生领域中,研究气象灾害及其防护技术,既是保护野外作业职工安全和健康的需要,也是拓宽安全科学外延领域的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高危作业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对风险监测预警系统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研究总结其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提出筛选高危作业监测预警指标的原则、要求和方法,进而提出高危作业监测预警的核心技术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基本结构和运行模式的总体设计思路,首次提出职业危害控制的先行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在高危作业监测预警系统中建立信息咨询系统、信息监测系统、风险评估与诊断系统、预防控制与应急救援决策系统等子系统和高危作业监测预警系统基本结构与运行模式。该系统可以科学判断出当前政策、法规、标准、规划,经济贸易的影响及相应需采取的政策调整,在控制、检测、评价、诊断、防护等领域应重点开展的关键技术研究,当前机构、人员、设施、财力等方面的能力建设要求,分析政府、企业、劳动者应采取的主要行为干预。本文逻辑清晰、系统性强、内容全面,可为进一步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前沿考虑。  相似文献   

17.
针对山区油气管道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将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建立起可用于山区管道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层次-模糊评价模型;并从自然因素、管道敷设状况、灾害活动和设计与误操作四个方面建立山区油气管道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体系.首先依据专家经验构造各层影响因素的判断矩阵,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求出各影响因素的权重集,然后对山区油气管道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最终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山区油气管道地质灾害易发性等级.通过具体实例检验了本文所建立评价方法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减少采空塌陷区输气管道危险性评价中对主观判断的依赖,提出以突变理论为基础的危险性评价模型。首先,从采矿因素、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环境与地质因素和埋地管道因素等4个方面分析采空塌陷区输气管道危险性影响因素;其次,建立采空塌陷区输气管道危险性指标体系;然后,对指标体系中的底层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和归一化处理;最后,计算得到输气管道危险性突变数值,进而实现对采空塌陷区输气管道危险性等级的综合评判。将以上评价模型进行实例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基于突变理论的采空塌陷区输气管道综合评价模型可以用于采空塌陷区输气管道的危险性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高危作业有害因素的预防控制水平动态评估和决策,本文运用信息监测预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提出高危作业有害因素控制水平监测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构建出高危作业有害因素控制水平监测预警体系和运行模式。通过该监测预警系统的运行,可以科学的判断出应关注的控制技术(检测、评价、防护、应急救援、职业病诊断),应重点关注的有害因素,某项具体有害因素应该制定的具体标准等。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管道状态的远程实时监测问题,基于现场地质灾害调查结果,根据某受到不稳定边坡影响的管道所处滑坡区域的特点,设计1种基于云服务平台的管道状态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系统由前端数据测量模块、中端数据采集和传输模块以及终端监测平台模块组成。采用振弦式应变计进行管道应变测量;应用数据采集仪、移动数据发射器及电源进行数据采集及传输;利用自主开发的基于云服务平台专用软件进行管道状态的数据分析及远程实时监测。结果表明:系统具有稳定地实时数据获取、高效地数据远程传输和操作便捷、功能丰富的终端监测能力,可较好地评估管道的运行状况,提高滑坡灾害预警能力,保证管道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