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雷州无瓣海桑群落7种元素的生物累积和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雷州市附城镇岚北人工生态恢复的 7a生无瓣海桑群落生物量调查的基础上 ,对所采集的无瓣海桑进行了植物体各组分样品的灰分和元素含量测定与循环分析 ,结果表明 :无瓣海桑植物体不同组分的灰分含量范围为 2 .2 7%~ 2 6 .4 1% ,以细根的含量最高 ,枯枝的含量最低 .植物体各组分中 7种元素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K 0 .11%~ 1.5 6 % ,Na0 .11%~ 1.6 6 % ,Ca 0 .2 0 %~ 2 .6 6 % ,Mg 0 .15 %~ 1.5 9% ,Fe 0 .0 4× 10 -3 ~ 9.6 4× 10 -3 ,Zn 0 .0 5× 10 -4~ 1.0 3× 10 -4,Cu0 .16× 10 -5~ 1.5 0× 10 -5.其加权平均的富集系数为 0 .0 5~ 9.70 ,其中Ca >K >Cu >Na >Mg>Zn >Fe .群落现存生物量中的累积储量分别为K 10 9.76gm-2 ,Ca 138.89gm-2 ,Na 86 .5 7gm-2 ,Mg 81.0 7gm-2 ,Fe 13.139gm-2 ,Zn 0 .4 83gm-2 ,Cu 0 .10 8gm-2 .群落 2 0 0 1年的元素存留累积储量分别为Ca4 1.6 8gm-2 ,K 37.2 4gm-2 ,Mg 2 7.33gm-2 ,Na2 5 .5 6gm-2 ,Fe 4 .2 75gm-2 ,Zn 0 .188gm-2 ,Cu 0 .0 39gm-2 .2 0 0 1年归还量分别为Ca 2 8.5 9gm-2 ,K 16 .83gm-2 ,Mg 12 .0 7gm-2 ,Na 11.5 8gm-2 ,Fe 0 .916gm-2 ,Zn 0 .14 1gm-2 ,Cu 0 .0 2 6gm-2 .年吸收量分别为Ca 70 .2 7gm-2 ,K 5 4 .0 7gm-2 ,Mg 39.4 0gm-2 ,Na 37.1  相似文献   

2.
外来植物入侵机制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植物入侵的内因、外因、驱动力和入侵过程等方面综述了植物入侵机制的研究进展:(1)外来植物由于预适应性较强或由于杂交和多倍体化而具有较强的侵染力:(2)外来植物由于逃脱原生区域的自然天敌,或由于土著种竞争较弱、生物多样性较低、植食动物或疾病较少等导致的生物抵抗力较低,或因良好的资源可获得性及入侵植物的化感作用等造成新栖息地可侵人性的增加;(3)自然或人为引入外来植物及对新栖息地的扰动是植物入侵的驱动力;(4)外来植物可能通过基于事件的入侵、入侵崩溃和协同入侵等人侵过程机制实现其成功入侵,分析了各入侵机制对入侵植物防控、生态学和进化学研究意义以及待解决问题.结果表明,植物入侵机制高度复杂,不同的外来植物种、新柄息地类型及植物入侵的不同阶段,各入侵机制可能单独或共同作用,为针对性地设计植物入侵防控方案提供了理论支撑.最后对植物入侵机制理论及其在植物入侵预测、危险性分区和防控中的应用研究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酸雨对外来植物入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周瑜  彭少麟 《生态环境》2007,16(2):639-643
酸雨和外来种入侵都是全球关注的问题。结合外来入侵植物的生态适应特性以及酸雨的危害特征,系统分析了酸雨对外来植物入侵产生的影响。酸雨对外来植物入侵的影响是复杂多样的。酸雨导致群落冠层稀疏,群落透光率增加,加之氮沉降后土壤、水体氮素的增加,有利于生长力强的外来喜阳植物入侵;酸雨加速土壤酸化,促使基本离子淋失以及A1毒等危害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内源激素以及化感作用发生改变,适应力和耐受力强的外来植物在与本地植物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而成为入侵种;酸雨以及外来植物入侵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本地植物的生长而促使外来植物的入侵。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外来物种入侵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大量的野外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总结了吉林省外来物种入侵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目前对吉林省造成危害的外来物种共计51种,分别为外来杂草38种、外来害虫10种和外来病菌3种。其中危害性较强的丰要有7种,分别为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日本松干蚧(Matsucoccrs matsumurae)、栗山天牛(Mallambyx raddei)、菜豆象(Acanthoscelides obtectus)、松针红斑病菌(Dorhistroma pimi Hulbary)。这些外来物种的传播和扩散速度较快,传播途径多以无意引入为主,对吉林省的经济和生态环境危害严重。外来物种入侵地多为生态系统结构单一的农田或人工林系统;入侵地多为吉林省气候温暖湿润的东中部,且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秦岭,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人为活动穿梭其中,使得外来植物得以侵入并迅速蔓延和扩张,势必影响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然而这些外来种的入侵现状、危害与风险等信息还缺乏全面详细的研究,为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埋下巨大“安全隐患”,因此亟待全面系统地研究秦岭林区外来植物的相关现状信息,并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入侵风险评估。通过野外调查秦岭中段南北坡外来植物的种类、分布现状、生境类型、扩散趋势等,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秦岭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价体系,对该区外来植物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并提出防范管控措施。结果表明:1)秦岭外来植物有131种,隶属33科87属,主要集中在菊科(Asteraceae)、苋科(Amaranthaceae)、禾本科(Poaceae)、豆科(Fabaceae),其中菊科植物数量最多(35种),占总种数的26.7%;2)秦岭外来植物传入年限主要集中在50-150 a之间(54.2%),大部分通过有意引入和无意引进带入国内(75.6%);3)秦岭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价体系涵盖外来植物入侵性、已入侵分布现状、扩散性和危害与影响4个方面,共设置了13个指标。131种外来植...  相似文献   

6.
外来入侵植物簕仔树若干形态和生理生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簕仔树Mimosa bimucronata在广东为外来入侵种,对其种子形态及生理、叶片生理生态特性进行测定,并与原产地(南美洲)和3种本地(中国广东)植物的相关指标对比,以了解其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种子长4.29mm,宽3.30mm,大小、含水量(6.23%~8.23%)与原产地的无显著差异;可溶性糖、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2.00、8131.06和2487.04μg·g-1(以干质量计)。活种子比例98.89%~100.00%,萌发率仅32.80%;相对电导率5.35%~11.66%。叶片绿色度29.39,但叶绿素b含量高;对比本地植物,在低光照高湿度下,簕仔树净光合速率(以CO2计)1.339μmol·m-2·s-1低,呼吸速率(以CO2计)1.828μmol·m-2·s-1高,在测定时间内未检测出其蒸腾速率;生理生态指标的表现与阳性植物木荷Schima superba类似,而明显与耐荫植物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幼苗和九节Psychotria rubra不同。利用其阳性植物特征,可进行遮蔽以减轻潜在的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在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控制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中的作用,利用化感生物测定的方法,选用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为受体,对比分析红树林无瓣海桑群落、互花米草群落以及无瓣海桑+互花米草群落土壤水提液的化感作用大小。结果表明3,种植物群落土壤水提液对黑麦草具有化感作用,无瓣海桑群落土壤和无瓣海桑+互花米草群落土壤水提液对黑麦草根长和苗高的影响表现出低促高抑的现象;ρ为0.25 g·mL-1的土壤水提液对黑麦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影响不大,1.0 g·mL-1土壤水提液对黑麦草根长和苗高产生显著影响,加入活性碳之后能减弱水提液的化感作用。ρ为0.25或0.5 g·mL-1条件下3,种土壤浸提液对黑麦草发芽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ρ为1.0 g·mL-1的3种水提液都显著抑制黑麦草根长,而无瓣海桑群落土壤水提液表现出更强的化感作用,ρ为1.0 g·mL-1的土壤水提液显著抑制黑麦草苗高,无瓣海桑群落土壤对苗高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互花米草群落土壤(P<0.01)。以黑麦草为受体,无瓣海桑群落土壤化感作用强于互花米草群落土壤,通过根系分...  相似文献   

8.
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对昆明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2005年雨季前后的6月至9月,共布设144个样方,采样分析了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对云南昆明地区针叶林、阔叶林和草地3种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地表腐叶层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入侵后土壤动物类群总数显著减少,其中针叶林减少41.3%,阔叶林减少29.0%,草地减少36.7%;土壤动物群落个体总数下降,其中针叶林减少63.5%,阔叶林减少20.4%,草地减少43.2%。紫茎泽兰入侵影响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6月至8月,在没有紫茎泽兰入侵情况下,针叶林和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均匀度逐步升高;紫茎泽兰入侵后,由于土壤动物类群数量及部分类群个体数量减少,针叶林和草地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均匀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影响下北京市外来入侵植物特征及其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生活型、起源地、引入途径和分布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48种外来入侵植物,隶属39属19科,其中菊科、禾本科、苋科和大戟科植物为优势科,占到了所有入侵植物总数的60.4%.除火炬树外,其余47种植物均为草本植物,以起源于美洲的居多(70.8%),多为伴随种子苗木运输无意引进.入侵植物分布受城市化水平和人口密度影响显著,城市功能扩展区分布有最多的入侵植物,就入侵种分布密度而言,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核心区均明显高于近郊区和远郊区.目前北京入侵植物主要分布于农田、绿地、花圃等半人工生态系统,尚处于可控范围之内,但北京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城市化进程使其仍存在较高的入侵风险,在将来的防治工作中应采取更加严格的检疫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判别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中判断研究对象所属类型的一种重要方法.以华南地区5种主要入侵植物及其伴生或近缘的本地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它们的生物量建成成本(construction cost,CC)和比叶面积(special leafarea,SLA),并以此作为判别因子尝试建立入侵种和本地种的判别模型.结果表明,入侵种和本地种之间的平均CC和SLA存在显著差异.以CC和SLA作为判别因子建立的判别模型进行回代检验,总的预测正确率为82.6%,判别效果较好.其中CC的判别函数系数较大,表明它在判别分析中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进一步证明了植物的能量利用特性是影响外来种入侵潜力的重要因素.利用此判别模型可以根据任何一种外来植物的CC和SLA来定量判断该物种入侵潜力的大小,为有效评价外来植物入侵潜力提供了新的定量方法;但由于所获得数据的不全面,该模型还存在不足,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外来入侵植物在中国的分布及入侵能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近十几年来备受关注的外来植物入侵为背景,综述关于入侵植物在我国分布和入侵能力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未来研究需要加强的几个方面。不同起源地的入侵植物在我国分布区域不一样,在控制了起源地的作用后,入侵植物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人为活动较多的省份或地区(大尺度),以及干扰较严重的生境(小尺度)。入侵能力强的多年生植物常有强大的无性繁殖能力、高光合速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强化感作用、以及适应异质生境的能力;起源于美洲的入侵能力强的1年生植物常能产生大量的易传播的种子、可自交亲和、强化感作用等;起源于欧亚大陆的入侵能力强的1年生植物常与作物非常相似,在农田中危害严重。未来需要研究干扰促进入侵的机制、化感作用与野外实际情况相结合研究、化感物质通过改变土壤微生态环境间接促进入侵的机制研究、1年生和多年生外来植物的入侵能力与其物种特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强对弱入侵性外来植物的预警研究。这些研究不仅能使我们深入理解外来植物发生入侵和危害的规律,也可为人侵植物的防控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密码子的使用频率分布能够反映一定的生物特性,因而可作为一种基因签名。本文使用CGR方法来研究外来入侵物种不同组织序列的基因签名及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首先得出了刺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ungens),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微甘菊(Mikania micrantha),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等6种外来入侵植物的31条序列核苷酸字串长k=1到k=6的情况,并选取k=3,即基因序列的密码子,作为生物特性的一个重要表达。并且构造序列间的CGR欧式距离,进而对外来入侵植物序列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聚类分析。通过对所获得的6种外来入侵植物的31条序列的基因签名,得出如下结果:CGR是一种简便且计算量小的方法,且基于CGR方法的基因签名,具有典型的生物特性;入侵植物的基因序列在密码子的使用上是非均衡的,且物种亲缘关系近的,则基因签名相似越高;而且基因签名也揭示出了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偏好使用碱基T的现象,与一般物种密码子第三位碱基偏好G/C情况有强烈反差。此外,从获得的6个物种的31条序列聚类谱系图可以直观看出,入侵植物间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由于我们所建立的基于CGR方法的基因签名,不仅能够反映植物特性和进化关系,而且能揭示序列中密码子和碱基的偏好使用情况,因而该方法有利于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风险评估及预防控制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及其生态环境影响调查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广东省外来物种种类多数量大,截止到2000年主要外来入侵种的入侵总面积达108.12万hm^2,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71亿元。文章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对广东省外来入侵种的种类、分布、入侵面积及其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外来物种入侵规律,并提出外来种入侵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分析太湖及天目湖水体的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s法),应用水生生物急性和慢性毒性数据计算了31种污染物在水中和其中疏水物质在沉积物中的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water和PNECsed),通过收集以往报道的16种污染物在太湖和天目湖的环境浓度,用商值法求得物质的风险商并进行排序.结果发现:蒽、菲、萘、荧蒽、阿特拉津和马拉硫磷在太湖的梅梁湾和五里湖具有很大的生态风险;毒死蜱、三丁基锡氧化物和环己锡虽无环境浓度报道但很有可能具有风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红树林有机污染物(POPs)污染逐渐加重,其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日趋加大.湛江红树林保护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对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准确评估湛江红树林湿地多溴联苯醚(PBDEs)的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对了解湛江红树林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状况、红树林的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索氏抽提法和气...  相似文献   

16.
Surface soils affected by forest fires from Igbanko mangrove forest in Nigeria were analyzed for 16 EPA priority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he total PAHs concentrations in the soils ranged from 63 to 188?µg?kg?1 dry weight (average: 108?µg?kg?1). The three predominant PAHs in the soils were naphthalene (Na), fluoranthene (Flu), and benzo(b)fluoranthene (BbF).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sample (19?µg?kg?1), elevated PAHs concentrat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soils, an indication of some level of PAHs contamination. PAHs source diagnostic ratios of Flu/(Flu?+?Pyr) and Ant/(Ant?+?Phe) indicated that the PAHs have a pyrogenic origin which may have resulted from combustion of grass, wood, or coal. An assessment based on Canadian soil quality guidelines indicated that the studied locations do not pose any serious adverse risk on human health.  相似文献   

17.
多环芳烃(PAHs)具有高的疏水性,在水体中优先分布于沉积物.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s法),依据水生生物慢性毒性数据计算5%物种危害浓度(HC5);并结合欧盟委员会风险评价技术导则(TGD)进而得到沉积物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sed),以报道的太湖的沉积物中浓度数据作为预测环境浓度(PECsed);用商值法P...  相似文献   

18.
福建洛阳江口红树林湿地恢复对蟹类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崔丽娟  王义飞  张曼胤 《生态环境》2010,19(12):2929-2933
底栖动物尤其是蟹类对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研究检验不同红树林种类及林龄和郁闭度是否对蟹类分布情况存在显著影响。从福建洛阳江口红树林湿地动态变化对蟹类密度的影响可以看出:不同植被类型对蟹类密度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光滩与成熟的秋茄(Kandelia candel),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桐花树、秋茄、白骨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红树林树种和林龄2因素对蟹类密度的影响的双因素分析中:树种、林龄、树种和林龄间互作均对蟹类密度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在不同红树林树种和郁闭度2因素对蟹类密度的影响的双因素方差分析中:树种对蟹类密度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郁闭度对蟹类密度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树种和郁闭度之间互作对蟹类密度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