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碳氮磷比对菌胶团的影响与活性污泥膨胀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之慧 《重庆环境科学》1994,16(1):12-15,43
在活性污泥法的曝气池中,由微生物形成的菌胶团与废水成分的碳、氮、磷比例有着密切关系。如果比例失调会导致菌胶团变性、解体,从而影响活性污泥的生物学特性与理化性质、发生“污泥膨胀”,影响废水处理效果。运用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优选法》-“0.618”法,拟定维尼纶有机配水氮的实验区带为0.8-10,在4个条件相同的反应器中作试验,结果证明:C:N:P=100:3.96:0.93的范围,菌胶团活性高,  相似文献   

2.
厌氧-好氧驯化活性污泥生物合成PHA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厌氧-好氧处理有机污水的活性污泥中含有大量菌胶团菌,其形成与菌体胞内聚羟基烷酸酯(PHA)的积累有关,因此有可能利用污水中有机物和活性污泥中多种微生物合成PHA。笔者利用纺织工业废水厌氧-好氧驯化活性污泥,从中提取PHA。分别研究了厌氧过程和好氧过程中供氧量、碳源调节物浓度、培养时间等对菌胶团菌生长和胞内PHA积累的影响,测定了所得PHA的分子量、熔点和单体链节组成。   相似文献   

3.
本论文通过试验设计和镜检观察,研究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和丝状菌的结构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当菌胶团结构紧密,体积大且呈球形时,有利于污水的处理;菌胶团和丝状菌相互依存,丝状菌是菌胶团形成必不可少的骨架,而菌胶团的吸附可以抑制丝状菌的过量繁殖,从而预防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仅就最近几年来国外废水处理微生物学几个方面的若干进展和生物工程新技术如固相酶、固定化细胞和遗传工程在废水处理中应用的一些探索性研究情况,作一扼要的介绍,同时对某些新技术本身也作适当简介。一、关于生物聚合物的研究近年来对活性污泥中菌胶团的性质和组成继续进行了分析研究。Unz 和Farrah 拍摄了在湿润封片的活性污泥絮体中的典型指状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絮凝剂对污泥特性及除污效能的作用结果,考察了SBR反应器中投加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对污泥特性及COD、NH_4~+-N和TP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10 mg/L PAC会导致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变差,降低了微生物对污染物质的分解能力;投加0.1 mg/L CPAM和10 mg/L PFS能够改善活性污泥菌胶团和絮体结构,使得活性污泥的吸附效能和沉降性增强。  相似文献   

6.
田志梅 《环境科技》2005,18(3):15-16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运行环境,我们选择适当的运行工艺和参数。通过控制菌胶团细菌和丝状菌平衡生长,或者是使固着型原生动物占优势,来获得良好的活性污泥,保证出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7.
荧光原位杂交法在活性污泥硝化细菌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对活性污泥样品中的硝化细菌进行了检测研究。与传统方法相比,FISH法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可原位检测出活性污泥菌胶团上的硝化细菌的分布情况,结合稀释的方法,可对环境样品中的硝化细菌进行定量分析。此法既可定性,又可对环境中的硝化细菌进行直接计数,为研究硝化细菌类群的空间和数量分布提供有效的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8.
使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考察了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活性污泥的表面形态和微观结构。结果显示:该活性污泥中菌胶团结构致密,数量多,形状不规则,部分丝状细菌从絮状污泥结构中伸出,连接着不同的污泥絮体;污泥中原生动物数量较多,种类丰富,并生长有少量微型后生动物;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出活性污泥主要由数量众多的细菌和有机质等组成,其中球状细菌在微生物类群中占据主导地位;粒径为100μm的活性污泥絮体所占比例最大,达到7.6%。  相似文献   

9.
采用SBR工艺,研究不同生物质原料制成的生物炭粉末对活性污泥中的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胞外聚合物(EPS)的组成[蛋白质(PN)、多糖(PS)]及其含量的影响;分析活性污泥MLVSS/MLSS的变化以及污水氮、磷的含量。结果表明:添加的生物炭起到连接污泥絮体的作用,菌胶团尺寸增大,污泥中微生物量明显增多。添加生物炭的活性污泥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中蛋白质的含量减少了62.3%~76.6%。胞外聚合物(EPS)中蛋白质的含量增加了17.8%~32.8%,含有更多的氨基酸或蛋白质中的色氨酸、酪氨酸以及苯丙氨酸。猪粪生物炭(PMB)对活性污泥影响最大,污泥EPS的冻干物中含有更多的芳香族化合物及核酸类物质。添加生物炭后,活性污泥对氮的转化效率提高,氨氮更快地转化为亚硝态氮并使其达到较高的浓度,并且对磷也有更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0.
驯化活性污泥处理高含盐量有机废水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工业废水的高含盐量对生物处理有强抑制作用,该文利用驯化活性污泥对此类废水进行有 机物降解试验,试验表明,含盐量和有机负荷在一定范围内,对化活性污泥并明显抑制作用,COD去除率稳定在90%以上,BOD去除率稳定在93%以上,半速率常数Ks=340mg/L,最大比降解速度K=1.96/d。驯化活性污泥以菌胶团为主,菌落形态相对较少。同时有少量原生动物,主要以纤毛虫中的裂口虫和漫游虫为主。  相似文献   

11.
不同BOD/N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SBR法处理生活污水,研究了不同N元素含量(以BOD/N记)对活性污泥沉降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BOD/N为100/5和100/3的条件下,污泥沉降性良好;在进水BOD/N为100/1时,发生轻微由黏性菌胶团过量生长引起的非丝状菌膨胀。实验中还研究了在不同N元素含量时污泥微生物对COD去除率的影响以及污泥浓度(MLSS)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东北部冬季污水处理效果较差,污泥效能不佳,该文以长春市5座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组成,最后通过5座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微生物共有OTUs及优势菌属功能特性初步鉴定出核心功能微生物。结果表明,不同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微生物丰富度及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初步确定了2个阶元系统的优势微生物,在门水平上为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Firmicutes、Acidobacteria、Actinobacteria Verrucomicrobia,且均与生物降解相关。属水平上为Dechloromonas、Zoogloea、Arcobacter、Ferribacterium、Candidatus_Accumulibacter、Sulfuritalea,其中与生物降解污染物相关的有Dechloromonas、Arcobacter、Ferribacterium、Candidatus_Accumulibacter、Sulfuritalea;与促进活性污泥菌胶团生长相关的菌属有Zoogloea。以上微生物有较...  相似文献   

13.
利用驯化活性污泥法对组分复杂的垃圾渗滤液进行有机物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对BOD_5/COD比值为0.45~0.47的垃圾渗滤液,其进水最佳污泥负荷为1.7~2.0kgCOD/(kgMLSS·d),在此范围内,经过8h的好氧生化处理,COD和BOD_5去除率分别达71%~76%和81%~85%。驯化的活性污泥以菌胶团为主,菌落形态多样,其中原生动物以盖纤虫和轮虫为主。该处理系统的生化动力学半速度常数K_5=168mg/L,最大比降解速度K=1.70d~(-1),可用于表征该废水的可生化性和驯化活性污泥的种群特征。  相似文献   

14.
SBR法处理生活污水时非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发生与控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研究了低溶解氧条件下,有机负荷对污泥膨胀的影响和突然降温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低溶解氧条件下,当有机负荷为0 20kg·(kg·d)-1和0 26kg·(kg·d)-1时,活性污泥中虽然有丝状菌存在,但并没有发生污泥膨胀.有机负荷达到0 57kg·(kg·d)-1时,菌胶团过量生长,发生非丝状菌污泥膨胀.提高溶解氧,降低有机负荷可使污泥沉降性能恢复正常.突然降温,也会导致非丝状菌污泥膨胀.恢复温度后,膨胀现象可得到控制.非丝状菌污泥膨胀除了没有丝状菌过量增殖外,还具有污泥有粘性,泥水混合液难过滤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磷缺乏引起的非丝状菌活性污泥膨胀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啤酒废水为研究对象,用SBR法研究了进水中不同有机物与总磷浓度的比值(以BOD/P计)对活性污泥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中BOD/P为100/0.8以上的条件下,污泥的沉降性能良好;当进水中BOD/P分别为100/0.6和100/0.3时,出现高含水率的黏性菌胶团过量生长的现象,发生非丝状菌膨胀;在进水中BOD/P为100/0.4的条件下,发生更严重的非丝状菌膨胀.试验中还研究了磷缺乏条件下微生物对氮源和磷源利用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氮缺乏引起的非丝状菌活性污泥膨胀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采用SBR法处理啤酒废水,研究了进水中不同有机物与总氮的比值(以BOD/N计)条件对活性污泥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BOD/N为100/4的条件下,污泥的沉降性能良好;在进水BOD/N分别为100/3和100/2时,均发生由高含水率的粘性菌胶团过量生长引起的非丝状菌膨胀.在进水BOD/N为100/0.94的条件下,发生的非丝状菌膨胀最为严重.试验中还研究了氮缺乏条件下污泥微生物对氮源和磷源的利用率以及COD去除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运转条件及营养物质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石化和啤酒两种工业废水作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SBR)的底物 ,来研究有机负荷 (F/M )、溶解氧 (DO)、营养物质 (N、P)和 pH值与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 ,即使在公认的不易引起污泥膨胀的SBR法中 ,低F/M条件下也能引起丝状菌膨胀 .在低DO(低于 0 .5mg/L)浓度下 ,发生丝状污泥菌膨胀 .进水中只缺乏一种营养物而另一种营养物充足的条件下 ,发生由高含水率的粘性菌胶团引起的非丝状菌膨胀 ;而两种营养物 (N和P)同步缺乏的条件下则发生非丝状菌膨胀 .pH值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活性抑制和污泥上浮 ,进水pH值低于 5 .5时 ,开始出现污泥上浮 ,进水 pH值越低 ,上浮污泥量越多  相似文献   

18.
活性污泥絮体的性状及其沉降性能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性污泥法是最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该方法的关键是形成了活性污泥絮体。而这些絮体的性状,如表面性质(胞外聚合物、表面电荷、疏水性)和形态结构(粒径、孔隙率、分形维数)将影响后续固液分离过程的效率。目前一系列研究活性污泥絮体性状的实验测试方法已经建立。了解污泥表面基本信息,探究污泥絮体形态结构特征,充分认识污泥沉降性能与污泥絮体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的相关联系,可为改善固液分离效果提供新的信息和视角;并为活性污泥系统的参数设计,实际运行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微波辐射对污水处理厂动态流活性污泥性能进行实验研究,考察了微波辐射3min内污泥沉降性能、脱水性能的变化,探讨了微波辐射对污泥挥发性悬浮固体(VSS)溶解率、上清液中COD和污泥微观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强度的微波辐射对活性污泥相关性质的影响不显著,没有从根本上改善活性污泥的结构.适宜的微波辐射能显著改善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500、700和900W微波辐射的适宜辐射时间分别为180、150和60s,此时,活性污泥的比阻为0.3×109S2·g-1左右,较原活性污泥减小了88%,泥饼含水率由原活性污泥直接抽滤的85.2%降低到70.0%.VSS溶解率和上清液COD都随着辐射功率及辐射时间的增加而升高.适宜的微波辐射能促进污泥的团聚絮凝,过度的辐射会破坏活性污泥结构,使活性污泥颗粒细小化,混合液黏度增大,导致脱水性能变差.通过动态流动下微波辐射对活性污泥性能影响的研究,可为微波辐射在活性污泥处理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Ca~(2+)、Mg~(2+)对好氧污泥快速颗粒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金属离子的投加对好氧污泥颗粒化进程的影响,在3个构造一致的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分别接种普通活性污泥、投加50 mg·L-1Ca2+的活性污泥和投加50 mg·L-1Mg2+的活性污泥来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结果表明:金属离子的投加能缩短好氧污泥颗粒化时间,改善颗粒污泥的性质,Ca2+更多地影响颗粒污泥的物理性质,Mg2+主要影响生化性质.Ca2+、Mg2+的投加可促进细胞分泌胞外聚合物(EPS),以及蛋白质(PN)和多糖(PS)的含量增加,且Mg2+较Ca2+对EPS中组分及组分比例影响更大.此外,Ca2+、Mg2+投加下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具有更强的除污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