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近年来,国家为解决住房供需矛盾大力推行保障性住房建设。采用PPP模式建设保障性住房既可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量,又可缓解政府压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稳定社会经济发展。根据文献识别出适用于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四种PPP模式,构建了四种PPP模式下的投资回报率模型并判断四种PPP模式的可行性;建立了四种PPP模式下的博弈投资决策模型,运用等额年金法对四种PPP模式进行比较优选;以实际案例对构建的投资回报率模型和决策模型进行验算分析。  相似文献   

2.
2014年2月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与PPP投资模式有关的政策,为PPP投资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打下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文章介绍了PPP投资模式的概念、运作模式以及PPP投资模式在环保产业中的应用案例,同时探讨了环保产业投融资模式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3.
基于PPP模式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投融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资金短缺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严重不足的现状,探讨了近几年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兴起的PPP融资模式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中的应用,通过分析我国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国内外成功实例,阐述了PPP模式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可行性,找到了民间资本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中发挥作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城市水业PPP项目的风险分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私合伙制(即PPP)模式在城市水业项目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公私双方的合作方式和风险分担是PPP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不同的合作关系中,公私双方所承担的风险种类和程度都有所不同。因此,只有理顺PPP项目合作方式与风险分担的对应关系,公共部门才能正确选择PPP项目的合作方式和私营合作方。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推进,如何建设好国家公园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要内容。但是现有国家公园建设实践中,面临着资金供给不足,职能划分不清,公众参与不够等现实困境。因此,在认识到PPP模式引入国家公园建设的现实意义后,梳理出国内运用PPP模式的成功经验以及在国家公园中引入PPP模式的法学理论依据,能够为国家公园建设与改善提供参考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PPP模式(公私合作模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是创新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协调绿水青山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但现有环保类PPP项目实践中,存在项目落地率低、监管体系薄弱、邻避效应严峻等突出问题。对此,谨慎识别项目,推进信息公开和民主协商,提升社会责任感,是实现在生态文明领域适用PPP模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近年来城市垃圾产生量呈爆炸式增长态势,因城市垃圾处理设施供给严重滞后,导致"垃圾围城"现象频发。传统的由政府主导的垃圾处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垃圾产生量快速增长的现实需要,因而垃圾处理领域引入PPP模式成为破解这一困境的重要手段。但垃圾处理PPP模式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如风险管控意识不足、合同定性冲突、权力缺乏约束、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应从加快立法推进、构建风险防控机制、完善利益激励机制及健全监督机制等方面予以针对性的改进。  相似文献   

8.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其产生的污染问题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综述了传统养殖模式下污染物的治理方法,并重点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零排放养殖模式,可有效地防治养殖污染,并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产品品质,该模式可扩大试点,并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DBO模式是PPP模式之一,在国家大力推进PPP模式之际,尝试开展DBO模式在污水处理行业的应用研究,分析污水处理行业发展趋势与问题,DBO模式在污水处理行业应用的适用领域与适用条件、优点,提出DBO模式在污水处理行业的推行路径,希望通过DBO模式解决污水处理行业的问题,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本文认为,城镇、乡镇与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工业企业废水治理等领域具有项目设计与建设非标准化、项目需求明确、责任边界清晰、项目运营服务质量和成本容易监测等特点,应用DBO模式具有可行性。这些领域内的项目若有可靠的建设资金来源、稳定的运行费用保障机制、急于改善的区域水环境质量及严格的环保设施运行需求,适合采用DBO模式。DBO模式可以提高这些项目的建设质量和运营质量,节约成本,缩短建设周期,提高抗风险能力。同时,在行业层面,能够解决这些领域面临的项目设计不合理、建设质量不高、运行费用高、运行管理不善、闲置等诸多问题,可以促进先进实用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应用,提高行业技术和运营管理水平的整体进步。因此,建议政府从开展实施试点、制定行业规范、加大宣传和推广、颁布政策文件等方面大力推进DBO模式在污水处理行业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植物篱种植模式综合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其丽  孙辉  何道文  马睿  唐学芳 《四川环境》2007,26(3):41-45,54
植物篱种植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山区水土保持、土壤改良以及多种经营的耕作模式。该模式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热带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进行了试验、示范和较为系统的研究,作为坡耕地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的生物措施受到广泛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模式在我国很多地区也进行了研究、示范和推广,并取得显著成效。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研究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四川省宁南县马桑坪的等高固氮植物篱种植模式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综合效益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植物篱种植模式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综合效益均大于顺坡耕作模式,种植新银合欢植物篱比种植山毛豆植物篱的综合效益高;在种植相同植物篱树种的前提下,施磷肥比不施磷肥的效果好。同时,针对该技术目前在研究和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是解决传统生态治理项目公益性强而经济效益较差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总结了“EOD+PPP”模式、投资人+EPC模式、ABO模式、政府专项债券和创新型贷款模式等五项模式的特点与应用案例,并从地方政府支出角度剖析了各种模式的适用条件。本文认为,当前 EOD模式的运行难点包括:产业培育周期较长,投资回报不确定性较大;开发存在诸多风险因素,缺少标准化制度体系;金融机构缺乏积极性,配套投融资考评体系建设不足。最后提出 EOD模式创新的政策建议,通过关联产业一体化实施、协同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强化风险管控评估、规范应用投融资模式为完善EOD投融资模式创新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引导下,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实施的水污染防治项目逐渐增多。合理的投资回报是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水污染防治项目特点、不同付费方式及适用条件进行分析,对投资回报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水污染防治PPP项目投资回报机制设计原则,包括应符合市场配置特点,充分考虑项目风险影响,确保社会资本"盈利但不暴利"、以政府财政承受能力为底线、不以保底承诺、固定回报变相融资。在此基础上,从投资回报是社会资本方服务绩效的对价、合理设计保底需求和超额收益分享机制、合理设计服务价格及调整机制、合理拓宽可行性缺口补助投资回报方式等方面对投资回报机制要点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同类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当前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主要呈现损害控制型司法模式的特性,该模式以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为常规渠道,救济对象是既成公益损害,救济方式是损害赔偿、修复及专项整治。诉讼方式谦抑性、因果关系推定规则以及案件线索发现机制事后性,为此模式的合理运行提供了理据。本文运用风险预防原则的理论框架,认为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的救济客体不应局限于生态环境损害,公共卫生安全的风险预防等关联性客体也应纳入其中,而损害控制模式这种事后治理方法存在短板。基于此,应将公益诉讼的视角回溯至事前,大力倡导风险预防型司法模式。风险预防模式与损害控制模式属于二元协同关系,前者对后者发挥补强与优化功能。根据风险预防模式的救济观,可探索野生动物保护的预防性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并全方位构建程序规则,以实现公益诉讼的前瞻性价值。  相似文献   

14.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PPPs) allow the Indian Government to leverage private capital for meeting the widening demand-supply gap in the provision of infrastructure services. The private sector, however, prefers to limit the participation to financially attractive projects only, thereby resulting in patterns of infrastructure creation impeding the progress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PPP procurement process should focus on incentivising the private sector for sustainable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rather than concentrating on ensuring financial sustainability on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inciples-based PPP-specific framework that has been developed to facilitate assessment of PPP projects' progress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framework development was based on a holistic approach to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and subsequently validated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with key stakeholders in the Indian PPP programme. This framework will provide the decision makers with appropriate decision aid for integr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inciples in the PPP procurement process.  相似文献   

15.
The water reuse application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urkey due to fresh water scarcity problems. However, the success of reuse practices depends on the public's acceptance. Therefore,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determine the public awareness, and the potential for acceptance, of reuse applications in Turkey by way of a survey carried out for this purpose. 500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to different regions of Turkey and 375 of them were returned.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both women and men have concerns about usage of wastewater, especially regarding the use of treated wastewater as drinking water.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area of greatest concern among the public is the health risks associated with recycled water. Respondents of both genders felt that treated wastewater reuse for applications not involving close personal contact was acceptable, due to reduced health risk concerns.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st of reclamation is another major public concern.  相似文献   

16.
PACE2016中国环境治理国际研讨会就中国环境政府治理、环境市场治理、环境社会治理以及环境治理结构展开了深入研讨并达成以下共识:大国模式下的环境政府治理面临着突出的"污染避难所效应"、"公平与效率的两难"和"多层次治理体系"等问题;不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市场治理必然面临"要不要走环境治理市场化之路"的疑虑,相关研究表明市场手段作为有效的环境治理方式正在逐渐地打消此等疑虑;中国环境治理最主要的短板在于社会治理,提高公众参与度的主要挑战在于改变地方政府的态度,然而社会企业家是环境社会治理的希望;多元环境治理结构是中国环境治理的必然选择,政府引领、企业自觉、公众参与的制衡机制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吴丰  唐月 《中国环境管理》2023,15(3):132-142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提升,垃圾分类治理问题日益严峻。实践经验表明,强制实施背景下政府主导与承包商、公众和环保组织为核心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一主多元”协作模式,对于我国垃圾分类治理具有较好适用性。但该模式也存在“一主”突出、“多元”不足及其他系统性冲突。为明确多元主体参与策略对“一主多元”治理模式稳定性的影响,首先,本文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强制实施背景下该模式运行机制及主体动因。然后,构建以承包商、公众和环保组织为主体的三方演化博弈系统,对不同策略组合下系统的演化结果进行演绎。最后,借助数值仿真分析了参与成本、环境收益和政府补贴对主体策略选择及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环保组织参与垃圾分类治理的积极性最高,公众最低;对于系统运行风险,承包商属于风险偏好者,环保组织属于风险回避者,公众属于风险中立者;承包商对参与成本最敏感,对政府补贴最不敏感,公众则正好与之相反;环境收益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多元主体的参与积极性。这些发现对于如何提升多元主体参与垃圾分类治理的积极性及“一主多元”治理模式的运行效能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