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友渔 《绿叶》2008,(1):68-74
中国目前最严重的问题是缺少诚信,这表明我们社会在基本道德上出了问题。重物质轻精神是一道世界性难题,中国也不例外。但具体到当代中国道德和精神文化上的缺少,相比起轻中华重西方、轻传统重现代这些所谓的成因,政治价值以及制度的缺位更为重要。相比回归传统道统,更为重要更为基本的是要树立起多元的政治价值,并加强制度建设。在此过程中,中国知识分子应秉承批判精神,做普世价值和永恒价值的守护神。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环境治理的权利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健 《中国环境管理》2021,13(1):162-169
当代中国环境治理的权利观是指从权利的角度去考察、理解当代中国的环境治理,推进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从这一角度来看,环境相关权利是当代中国环境治理的基本价值目标,也是重要的治理工具。所谓环境相关权利,是指环境治理有助于保障的环境权、生存权和发展权、生命权和健康权,以及在环境治理中可以运用到的知情、表达、参与、监督等权利。当代中国环境治理的权利观,在理论上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以人为本原则,符合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方针和取向,在实践上也能够揭示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的基本特征、精神实质和发展方向,既具有阐释性,也具有建构性。  相似文献   

3.
资源、环境、人口和发展等四大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当代国际社会公认的,影响广泛、牵动全局的最重大的战略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已被国家做为一项基本闷策。本文试图从新疆环境特点出发,在深入分析新疆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围绕新疆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弱化的主要表现,以及艰苦奋斗精神缺失原因的分析,指出加强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对策,即着眼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充实和改进艰苦奋斗教育的内容形式;加强主体性教育,增强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积极营造崇尚节俭、鼓励奋斗的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5.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略之一。本文从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任务出发,诠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特征,结合中国未来发展蓝图,提出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深入分析了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四大战略任务背景和要求。  相似文献   

6.
“四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个文明”协调发展,对于当代中国而言就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不相冲突并且相互促进。只有“四个文明”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四个文明”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 陈国阶在《中国环境科学》今年第3期撰文提出,当代环境问题具有全球化、综合化和社会化的特点,环境治理的战略对策应从环境保护转向生态建设。生态建设强调人类生存与发展和环境的整体协调,从人类生存空间、发展空间的环境整体优化与协调出发,制定环境建设的总体战略,并将环境保护引向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8.
李嘉  张永泽 《四川环境》1996,15(1):25-30
本文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全球性出发,阐述了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指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艰巨性。结合我国的环境现状,说明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提高和活动匠逐步扩大,环境保护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摆有人们面前,如何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这对矛盾,是中国乃至全人类都必须正视的艰巨课题。  相似文献   

9.
郭辉 《环境教育》2008,(5):29-30
环境伦理学作为一个学科诞生于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在该学科发展的过程中,环境伦理学家们挖掘各种精神资源和理论传统,为环境伦理学的创建、发展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浪漫主义传统就是众多精神资源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对当代非人类中心的环境伦理学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画家以德养志、以情观物,在山水之间寄托情思,在云蒸霞蔚中抒发情志。传统美学资源主要来自西方,在美学的"西方中心论"者的眼里,中国古典美学被视为"没有达到上升为思辨理论的地步",基本排斥在美学建设之外。这在当代"全球化"的思想浪潮面前,未免有失偏颇,以偏盖全。生态文明时代的来临,催发了美学的转型,特别是中国古代美学资源将重放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环境保护的缘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3年8月5日,中国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在北京召开,揭开了中国当代环境保护的序幕.在此之前,以下三方面因素对中国当代环境保护的缘起发挥了主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当今流行的过度包装表面现象出发,对其与当代经济以及环境问题的密切联系进行了调查。针对过度包装可能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新理念,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节能环保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目前我国环保产业还存在诸多的问题,突出表现为环保技术创新不足。文章从激活环保产业发展的内在机制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企业家精神、科研队伍建设以及资金投入对环保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2023年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次重要的大会。下面,我代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向大会做报告。一、主要工作与进展2023年,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在中央社会工作部、民政部、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等有关部委指导支持下,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根据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把十四大确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制定了总体规划。相信,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深化、加快。这样,自十四大以来就摆在环境报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汇聚环保力量激扬巾帼精神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2024年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女企业家大会在苏州召开。这次大会旨在汇聚环保力量、激扬巾帼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最新指示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克服困难、团结奋进、迎难而上,推进经济发展、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我国实施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和以强化环境管理为中心的方针出发,阐述了当代环境管理的内涵以及在我国走向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来完善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以实现既发展社会经济又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陈晓明 《绿叶》2008,(5):58-61
中国的作家、中国的文学作品,整体还停留在对现实的功利关注上。对过度全球化、过度现代化、唯GDP增长导致的包括环境问题在内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国作家乃至中国知识分子整体缺乏反思、缺乏人文价值关怀。当代中国,经济起飞了,但没有像样的文化,中国在文化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是最薄弱的。中国的作家、中国的知识分子,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古典情怀和生态关注。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记者匹诺曹)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主办、山西迅速环能工程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赴晋生态采风活动10月15日拉开帷幕。由毕淑敏、郭雪波、方敏、鲁枢元、石湾、陈建祖、黄风、王霞、哲夫等当代中国著名作家组成的采风团10月15日晨抵达太原,开始了为期4天的生态采风活动。参加采风的10位作家均为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环境文学委员会委员。今年9月下旬,他们与陈建功、徐刚等国内知名环境文学作家联名发出了“号召全国作家积极承担绿色责任的倡议书”,呼吁广大作家发挥文学的号召力和感召力,积极宣传环境保护,引起全社会对环境形…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并没有专门用于环境目的的税种,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主要依靠资源税、消费税等相关税种与排污收费制度,但其均存在征收范围过窄、环保意义不突出等问题。因而应从面临的现实环境问题出发,兼顾税收体系的总体平衡,在完善现有相关税种的基础上开征新的环境保护专项税,从而建立起以排污税、产品消费税、资源税为基本构成的融入型环境税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