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环境》2011,(3):I0001-I0001
攀枝花市“十一五”期间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牢固树立“抓环保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环保”的科学理念,坚持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提供环境保障思想,不断强化总量减排和污染治理措施,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和长效机制建设,全面完成了“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被评为2010年四川I省总量减排工作一等奖受到四川省环保厅表彰奖励。  相似文献   

2.
赵乐 《绿叶》2006,(12)
西部钢铁名城四川省攀枝花市近年来一直为环保舆论所密切关注。2005年,因人居环境遭受严重工业污染,在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中国十大污染城市”名单中,攀枝花市赫然在目。而到了2005年年底,攀枝花一举摘掉了“只顾经济发展不顾民生”的“黑帽子”,并获批“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更为令人关注的是:截至2006年11月,通过“铁腕治污”实现环境改善,在关停并转迁近190家污染企业后,攀枝花的GDP增长不仅未减速,反而实现了近年来的最快发展。在“治污反促发展”的背后,是否蕴藏着通过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真理?“攀枝花经验”的总结,对全国118座资源枯竭、人居环境恶劣的资源型城市,应有所裨益。为此,本刊记者于11月中旬奔赴川西南,全面考察了攀枝花市以强化环保开启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攀枝花市资源开发与经济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枝花市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和资源开发型城市,矿产、水能和农业自然资源是其最具开发优势的资源。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大规模的资源开发促进了现代钢铁工业基地和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针对攀枝花市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资源开发结构单一、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等问题,作者提出了实现资源合理开发与经济持续发展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4.
攀枝花市位于川西南、滇西北结合部,金沙江、雅砻江交汇处,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以“大三线”建设矿产资源开发而崛起的以钢铁、能源、钒钛资源开发为主的西部新兴工业城市。  相似文献   

5.
资源型城市的“无废城市”建设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资源型城市在我国经济发展大局中地位重要而特殊、历史贡献突出,城市发展的生命周期特征和物质代谢的"大进大出"特征明显,固体废物(以下简称固废)治理问题积弊已久、复杂多变。如何建设"无废城市"模式的资源型城市,是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无废城市"实践亟待破解的难题。本文研究分析了2017年我国资源型城市固废产生、贮存、综合利用、处置环节及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并从制度设计、产业转型、分类利用、标准建立四个方面提出了"无废"资源型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根据资源型城市所处生命周期发展阶段的不同,提出了基于固废"产、存、用、置、销"的存量、流量挂钩约束的发展模式。同时提出以下建议:快速成长期城市应从产业体系构建、空间布局及准入条件着手控制固废增量;平稳成熟期城市应发展完善高值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体系和制度体系;枯竭衰退期城市应注重挖掘和开发存量固废的资源价值;再生发展期城市应加强多源废物协同处置利用产业体系建设。本研究可为资源型城市的"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模式参考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政策的依据和原则,以大庆开发建设多年来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例,阐释了资源型城市充分利用资源、资金、文化、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对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充分保护的紧迫性。进而说明:充分利用好城市的各种资源,充分保护好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及早发展替代产业完成城市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么资源枯竭后,城市又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8.
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有118座资源型城市,资源型产业曾为地区能源供给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但多年的开采和使用使资源濒临枯竭,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加上资源型产业高投入、高消耗、占地广的特点,使现阶段的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遇到瓶颈,亟需进行产业转型。以中国的资源型城市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现阶段资源型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资源型产业转型的发展模式,探索适合中国的转型模式。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也是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凸现出来的一项新课题.在生态环境危机和区域矛盾日益加剧的社会背景下,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已成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有利于缩小区际间的差距,促进环境建设,同时也符合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从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转型动力不足、社会问题突出、地方财政困难等方面阐述了构建资源型城市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着重从法律保障、补偿标准、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体制机制等方面分析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补偿面临的障碍因素,并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补偿运行机制做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资源型城市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资源的过度开发,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以大庆市为例,通过对大庆问题的分析,得出影响大庆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刚性产业结构,阐述了其带来的诸如经济发展缓慢、失业、政府能力低下等严重影响.在大庆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围绕解决刚性结构提出了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资源型国有企业为基础,政府推动为主导是我国大批资源型城市诞生的方式,也是引发后来资源型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社会稳定的主要原因。在新形势下,选择有利于地区经济长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矿业开发模式,是我国资源开采工作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归纳出可移动城镇模式、长距离通勤模式和兴建新城3种矿业开发模式,比较了它们对周边经济发展、劳动用工、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不同影响和各自的适用情形,希望能为今后的矿业开发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资源型城市发展状况涉及国家资源安全、经济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安全.目前,我国共有资源型城市118座,现在有50座出现资源衰竭.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焦作市曾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现已成功转型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其发展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借助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认为焦作旅游目前处于发展阶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战略思考,以有利于焦作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资源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以西北地区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结合资源型城市所处的阶段和经济发展态势,分析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产业转型所面临的问题和瓶颈,提出了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相应产业转型模式,为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借鉴。  相似文献   

14.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竞争力的培育--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倒“U”型发展现象进行解析,接着分析了我国资源型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构建进行了概述,然后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在同等规模城市中的可持续竞争能力。最后根据资源型城市的类型分别提出了培育其城市可持续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西部省(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共有建制市1000个,其中资源型城市约占1/5,而西部省区的资源型城市占全国资源型城市的1/4强。西部省(区)国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在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时代,一批由于某种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从而形成了资源型城市,这些资源型城市在那个时代蓬勃兴起,无论是100年煤城(如六盘水),还是新兴油田(库尔勒)或是雄伟的钢铁城(攀枝花)和辉煌的金矿(小秦岭地区)都组成了工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生力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高度依赖不可再生又必然枯竭的矿产资源的致命缺陷,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显露…  相似文献   

16.
吕慧华  柏益尧  左玉辉 《四川环境》2007,26(4):56-59,64
城市环境调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与城市的性质、定位、发展阶段、环境特点等有密切关系。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决定了其城市环境调控的重点在于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的提升以及宜居环境的建设。本文以徐州市为例,探寻其城市环境调控对策,从而为中国其他资源型城市进行环境调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陈艾 《环境教育》2008,(1):42-43
生态是最宝贵的财富,环境是最重要的资源。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仪征,依江而建,拥有26.7公里的长江岸线,80年代就建有全国最大的化纤企业一仪征化纤,是宁扬化工产业带的重要一翼。近年来,我们在推进沿江开发、做大产业的同时,严格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认真落实环保优先、  相似文献   

18.
经济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过程,而经济转型时机对城市转型路径与转型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以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曲线为工具,尝试从资源开发时序、产业结构演进、空间结构演化和生态环境变化四个维度构建经济转型时机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以大庆市为实证,探究大庆市所处的经济转型时机,以期为大庆市制定经济转型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并对国内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时机的判断提供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资源型城市转型评价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加速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成熟,计划经济时代成长起来的资源型城市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面临着重重困境。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建立资源型城市转型评价体系的过程,提出了评价方法。通过对发展度、持续度、协调度以及趋势度的测算,该指标体系能较好地反映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水平、可持续性、协调性和发展趋势,有利于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20.
莱芜市地处鲁中,是一个以钢铁、能源为主导的新兴工业城市。近年来,围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我们把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作为重要平台,积极引导全市上下牢固树立“环境就是资源、生态就是资本”、“推动发展战略转型是提高环保水平根本之策”、“用创新的思路、市场的办法抓环保”等意识,把发展的重点转到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节能降耗水平、优化生态环境上来,促进发展战略转型,努力实现高效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可持续发展。去年全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5%,出境断面水质COD平均值同比下降10.2个百分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