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阳宗海表层沉积物和周边农田土壤微塑料的赋存差异和主要来源,作者于2022年6月在24个表层沉积物采样点和11个农田土壤采样点采集样品,采用密度浮选法分离样品中的微塑料,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拉曼光谱仪分别对微塑料进行镜检和成分鉴定。结果表明,阳宗海表层沉积物和农田土壤微塑料丰度分别为(323.7±115.6)、(93.0±50.1)个/kg,微塑料在空间上均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区域。纤维状是微塑料的常见形状,分别占表层沉积物和农田土壤微塑料总数的76.28%、69.79%,碎片状在农田土壤中的数量占比较表层沉积物高11.73个百分点,颗粒状在农田土壤中的数量占比较表层沉积物低5.57个百分点。蓝色和透明是微塑料的常见颜色,两者在表层沉积物和农田土壤中合计数量占比分别为92.36%、86.41%。小粒径(<1 mm)微塑料占据主导地位,表层沉积物中小粒径微塑料的数量占比较农田土壤高14.21个百分点。拉曼光谱检测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涤纶等成分的微塑料数量占比分别较农田土壤高11.84%、7.84%,聚丙烯成分的微塑料数量占比较农田土壤低16.57个百分点。结...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农田土壤中微塑料(Microplastics, MPs)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体式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定性定量地分析了哈尔滨农田土壤中MPs的丰度、外观特征以及类型,并以有无农用膜为分类对比分析了MPs在农田土壤中的赋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中MPs丰度范围在198.32~1002.61n/kg,平均值约为485.80n/kg,有农用膜覆盖的土壤中MPs丰度是无农用膜覆盖的1.69倍.垂直空间分布上,随着深度增加,MPs丰度降低.耕层土壤平均丰度约为(567.70±210.53) n/kg,犁底层MPs丰度降为(403.80±141.66) n/kg,降幅达到40.59%.在有农用膜覆盖的土壤中,占比最高的MPs类型为PE(46.61%),在无农用膜覆盖的土壤中,占比最高的MPs类型为PP(38.76%).土壤的颗粒组成对土壤中MPs的分布有着极大的影响,其中黏粒是影响MPs丰度的主要因素(r=-0.6,P<0.05).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农田土壤MPs污染评估的规范化提供参考数据,并为MPs在土壤中的迁移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固原市农田土壤中微塑料分布特征,通过现场采集调查、显微镜观察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方法分析了固原市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丰度、类型、颜色、大小和外形等特征,用污染负荷指数法(PLI)评估了微塑料污染风险.结果表明,固原市农田土壤(耕作层)微塑料丰度为186.32~1286.24 n ·kg-1,设施农业土壤微塑料丰度分别较非设施农业有膜和无膜种植土壤显著增加35.56%和228.91%,耕作层微塑料丰度是犁底层的0.31倍.PE (26.42%~62.83%)和PP (27.64%~42.62%)为主要的微塑料类型,设施农业土壤微塑料种类数显著大于非设施农业.<100 μm微塑料占32.21%~42.52%,而>1000 μm只占0.28%~12.31%,耕作层微塑料粒径比犁底层高47.39%,设施农业土壤微塑料粒径最大,非设施无膜种植最小.微塑料形状主要为薄膜、纤维、碎片和微珠,其中纤维状丰度最大,薄膜状次之.共检测出7种颜色的微塑料,以白色和黑色为主.研究区污染风险总体为低风险,设施农业土壤微塑料污染风险最高.研究结果将为我国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评估及微塑料土壤环境行为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峰  公玮  刘哲  朱重宁  张润琴  李志国  刘毅 《环境科学》2023,44(11):6279-6286
为探究丹江口库区土壤中微塑料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对果园、旱地、水田和湿地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利用密度分选、显微镜观察和拉曼光谱仪测定等方法对土壤中微塑料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研究区采集的64个样本均有微塑料检出,丰度范围为645~15161 n·kg-1.空间分布上,库尾高于库中和库首,且表层土壤(0~20 cm)中微塑料的丰度明显低于下层土壤(20~40 cm).微塑料主要类型为聚丙烯(26.4%)和聚酰胺(20.2%),粒径主要集中在50~500 μm之间(75%),常见形状为碎片状(66.2%).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微塑料丰度与土地利用、距水面和住宅的距离、人口密度和土壤性状密切相关.从微塑料污染风险来看,72.1%区域微塑料聚合物污染指数处于Ⅲ级和Ⅳ级,丹江口库区存在一定的微塑料污染风险.研究结果可为微塑料风险评估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北京城市河流河水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胡嘉敏  左剑恶  李頔  谢珍雯  陈磊 《环境科学》2021,42(11):5275-5283
微塑料已经被证实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对生物和人类造成潜在危害,进行微塑料的赋存调研有助于了解城市河流河水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以北京市北运河和怀河作为研究区域,共布设了8个水样点位和3个沉积物点位,研究并对比了北运河河水和沉积物以及怀河河水中微塑料丰度、粒径、颜色、形状和种类的组成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运河河水中的微塑料丰度为(1 941±201)~(8 155±1 781) n·m-3(n表示微塑料个数),平均丰度为4 160 n·m-3;北运河沉积物中的微塑料丰度为(120±11)~(268±31) n·kg-1.怀河河水中的微塑料污染程度低于北运河河水,微塑料的平均丰度为2 357n·m-3.北运河上游河水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高于下游,具有较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怀河河水中的微塑料分布总体上无明显差异,但相距较远的两点位中微塑料的丰度之间具有显著差异.粒径、颜色和形状的分类统计结果显示,所有点位中微塑料的主要粒径区间为<300μm;白色/透明微塑料(50.75%~83.91%)...  相似文献   

6.
许万璐  范一凡  钱新 《环境科学》2024,45(4):2142-2149
微塑料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一类新污染物.淡水系统沉积物作为微塑料重要的汇,能反映出当地微塑料的长期污染水平.为探究典型城市河网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时空分布特征,于2018年12月和2019年6月在望虞河西岸河网区分别采集了17个采样点的沉积物样品,使用体视显微镜和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微塑料进行形态观察以及成分鉴定.结果表明,微塑料的平均丰度(以dw计)为323.37 n·kg-1,形状主要为碎片和纤维,颜色以黑色和蓝色为主,粒径主要分布在50~500μm之间,成分以PET、PE、PVE、PS和PP为主.夏季微塑料的丰度低于冬季,河网区上游地区微塑料的丰度高于中游和下游地区,最高丰度出现在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口采样点,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与表层水中微塑料的丰度无显著相关性.应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解析微塑料的来源,发现微塑料的主要来源有农用塑料薄膜、生活废水、塑料垃圾以及工业生产.研究可为典型城市河网微塑料污染防控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河套灌区排水干沟微塑料赋存特征及质量估算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陆地径流中微塑料污染因其与人类联系更紧密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分析内蒙古河套灌区排水干沟和总排水干沟微塑料的赋存特征并对其质量进行估算,通过现场采样、密度悬浮法分离、显微镜观察、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和比例流量法等,鉴定了河套灌区排水干沟和总排水干沟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分布、形状、颜色、粒径和化学成分,并估算了总排水干沟日输送微塑料的质量.结果表明,河套灌区排水干沟和总排水干沟水体中微塑料丰度值范围为2 880~11 200 n·m-3,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值范围为100~292 n·kg-1;纤维状为最常见的微塑料形态,分别占据水体和沉积物的34.98%~70.39%和42.24%~58.56%;微塑料颜色以透明为主,分别占据水体和沉积物的46.43%~61.51%和40.41%~57.44%;微塑料粒径以<0.5 mm粒径最多,分别占据水体和沉积物微塑料的46.43%~61.51%和43.27%~54.79%;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得出聚乙烯是最常见的类型(43%),其次是聚苯乙烯(34%)和聚丙烯(16%);通过估算得出河套灌...  相似文献   

8.
微塑料污染对我国淡水河流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威胁,大量闸坝的建设使该污染复杂化.以沙颍河流域10个闸坝为对象,调查水库及上游河道的地表水和沉积物中的微塑料丰度和组成,并利用物种敏感性分布和污染负荷指数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沙颍河面临自上游而下较为严重的微塑料污染.闸坝建设对河流中的微塑料分布影响不显著,微塑料的分布可能受到多种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河流沉积物是地表水中微塑料的汇,但水体中微塑料带来的生态风险更大.两种评估方式的对比表明,物种敏感性分布评估相较污染负荷指数更能体现生物对污染物的积累和摄食行为.  相似文献   

9.
微塑料污染对水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危害大,为探究微塑料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赋存特征,选择长江一级支流玛瑙河为研究区域,通过现场采样、显微镜观察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等,对玛瑙河表层水体、沉积物、河岸带土壤和底栖动物铜锈环棱螺中微塑料的丰度、粒径、形状、颜色和组成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玛瑙河表层水体的微塑料平均丰度为(5.9±0.26)n·L-1;上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以干重计)为(1.35±0.1)n·g-1,下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以干重计)为(0.93±0.12)n·g-1;近河岸带土壤中微塑料丰度(以干重计)为(0.68±0.16)n·g-1,远河岸带土壤中微塑料丰度(以干重计)为(0.69±0.14)n·g-1;铜锈环棱螺体内微塑料丰度为(2.06±0.25)n·g-1.分析发现,上层沉积物和下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呈正相关;铜锈环棱螺体内微塑料丰度分别与上、下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呈正相关;近、远河岸带土壤中微塑料丰度具有相关性.各环境介质和铜锈环棱螺体内微塑料粒径大多<0.1mm,主要形态为纤维状和碎片状,颜色以蓝色和黑色为主,成分主要是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研究发现,河岸带土壤中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农用塑料薄膜的破碎和分解.通过多环境介质调查和铜锈环棱螺体内微塑料的分析,探明了大型底栖动物体内微塑料的累积效应,可为全面了解微塑料潜在生态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城市是微塑料污染的热点区域。文章以东江下游惠州段为例,采集不同城市化梯度上水体沉积物样品,通过密度分离、目视镜检和地理信息技术等方法,分析微塑料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城市化对水体微塑料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东江惠州段水体沉积物微塑料丰度中等偏低,丰度范围为40~1 200个/kg,以纤维状形态为主。分布格局上,微塑料丰度在支流中最高、公园湖泊和干流丰度接近。值得注意的是,各支流中,上游样点微塑料丰度显著高于其下游样点。微塑料丰度与土地利用类型在样点缓冲区和子流域尺度上,均未发现显著相关的关系,这可能与城乡间水环境管理措施、塑料废弃物处理方式和点源排放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汾河沿岸农田土壤微塑料分布特征及成因解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考察了汾河沿岸农田土壤中小于1 mm的微塑料分布特征及赋存因素.采用传统密度离心法对农田土壤中微塑料进行分离提取,使用体式显微镜观察了微塑料数量和类别等特征,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表征微塑料的微观形貌,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微塑料进行成分鉴定.结果表明汾河沿岸农田土壤中微塑料平均丰度为290.5 n·kg-1,微塑料包括纤维类、薄膜类、碎片类和发泡类.其中,纤维类微塑料丰度最高,占总量的52.67%,主要成分为聚乙烯.薄膜类和碎片类主要成分为聚丙烯.发泡类成分为聚苯乙烯.汾河沿岸土壤中微塑料丰度整体呈现出下游>中游>上游的趋势.汾河下游段沿岸土壤微塑料丰度高达500.0 n·kg-1,约是其上游段和中游段微塑料丰度的两倍.随机森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汾河沿岸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与农膜使用量、人口数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工业生产等密切相关.其中,农用薄膜使用是造成沿河农田土壤中微塑料赋存的最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微塑料(直径<5 mm的塑料颗粒)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对土壤及水生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本研究基于黄河中游大理河流域采集的21个沉积泥沙和12个农田土壤样品,分析了大理河流域不同介质中微塑料赋存特征和组成差异,揭示了不同介质中微塑料来源及 沉积泥沙中微塑料丰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理河流域沉积泥沙和农田土壤中都受到微塑料的严重污染,其丰度分别为440~1190个·kg-1和1180~2930个·kg-1,其中,小粒径微塑料(粒径<500 μm)为主要组成,分别占泥沙和土壤中微塑料颗粒总数的50.12%和72.5%.纤维是泥沙和土壤中微塑料最常见的形状,分别为66.95%和48.3%;薄膜和小球微塑料在农田土壤中较多,比沉积泥沙中高6.51%和13.83%.通过拉曼 光谱仪测试,沉积泥沙中微塑料聚合物组成主要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丙烯(PP),农田土壤中主要微塑料聚合物组成为聚乙烯(PE).农用地膜是农田土壤中主要微塑料来源,生活污水和固体废物是泥沙中微塑料的主要来源.此外,沉积泥沙中微塑料丰度的主要影响 因素为速效磷含量和径流流速.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了解黄河中游流域微塑料污染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园水体环境容量小,自净能力差,更容易受微塑料影响而造成水体微生态系统的失衡.以公园的功能特点(综合型、社区型和生态型)为基础,通过现场采样、显微观察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方法,调查了桂林市公园水体微塑料的分布特征,并采用微塑料风险指数(H)和负荷指数(PLI)评估了微塑料的污染风险.结果表明,公园表层水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范围分别为104.67~674.44 n·m-3和95.57~877.78 n·kg-1.微塑料形状主要包含碎片、纤维、薄膜和颗粒,且以小于1 mm的碎片和纤维为主.微塑料聚合物有聚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不同功能公园水体的微塑料丰度差异性显著,其中综合型公园的微塑料丰度最高.公园水体微塑料丰度与公园功能和入园人数密切相关.公园表层水的污染风险较低,而沉积物的污染风险相对较高.研究表明,旅游是桂林城市公园水体微塑料污染的重要来源,桂林市公园水体中微塑料污染风险总体属于轻度污染,但仍需关注其在城市小型淡水水域中的累积风险.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污染物类型之一,微塑料在海岸和海洋环境中的出现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江苏盐城海岸带芦苇、盐地碱蓬、互花米草和淤泥质光滩等不同滨海湿地生境中采集的15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盐城滨海湿地不同生境中微塑料的丰度、分布和组成特征,揭示了微塑料的来源,并对其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微塑料丰度在江苏盐城滨海湿地表层沉积物的分布变化较大,分布范围为39.19~745.26个/kg,平均值为154.53个/kg。纤维状、≤1.0 mm及透明的微塑料占比较高,聚酯纤维(47.33%)、人造丝(16.79%)和聚丙烯(11.45%)为主要的聚合物类型,主要来自洗涤等生活废水的排放和渔具的废弃。与国内其他地区同类研究相比,盐城滨海湿地表层沉积物微塑料丰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但聚合物风险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评估结果均指示了该区域存在一定程度的微塑料污染风险。本研究成果可为科学认识盐城滨海湿地微塑料污染状况,制定塑料管控措施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近年来已成为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为探究青藏高原无人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特拉什湖作为研究区域,分析了湖滨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分布、物理形貌和成分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微塑料的潜在来源,并利用污染负荷指数(PLI)模型和风险指数(H)模型评估了微塑料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特拉什湖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范围为39.58~247.92 n·m-2,平均丰度为(107.08±101.34) n·m-2.这一结果可作为现阶段微塑料污染研究的自然背景参考值.纤维占微塑料总数的79.49%,透明和小粒径(<1 mm)的微塑料占很大比例,确定的主要聚合物是聚酯(51.28%).纺织品是特拉什湖微塑料的主要来源,可能来自特拉什湖以西,通过大气环流长距离运输至该区域.生态风险评估模型显示,特拉什湖的微塑料污染负荷较轻;尽管少数点位的生态风险指数较高,但总体上该区域的微塑料污染仍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6.
程昕煜  杨丽虎  宋献方 《环境科学》2023,44(8):4344-4352
为探究我国白洋淀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于2021年10月通过野外采样、实验室预处理、显微镜观察和激光红外光谱测定等方法鉴定了淀区10份上覆水及10份沉积物样品中微塑料的丰度分布、形状、粒径和聚合物类型,并通过Stokes沉降公式研究了微塑料在上覆水-沉积物界面的沉降规律,对其污染特征及潜在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淀区上覆水及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范围分别为474~19 382 n·m-3和95.3~29 542.5 n·kg-1,平均值为6 255.4 n·m-3和11 088 n·kg-1.上覆水中的微塑料主要聚合物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17.20±0.26)%],沉积物中微塑料以氯化聚乙烯[CPE,(46.11±1.30)%]为主.淀区内微塑料的沉降速度从0.079 3~111.754 7 mm·s-1不等,粒径大的颗粒沉降速度较高,易沉降并保留在沉积物中.研究区微塑料污染主要来源为洗涤废水产生的纺织纤维排放,船舶漆、船舶橡胶和建筑材料磨损等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地膜和有机肥料的大量投入已导致我国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日趋严重.为研究调查山东德州花生农田微塑料污染状况,分析了该区域不同覆膜年限(0、3、5和8 a)和有机肥施用对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丰度、粒径、颜色和形状等赋存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0、3、5和8 a后花生耕层土壤微塑料丰度的平均值分别为65.33、316.00、1 098.67和1 346.34 n·kg-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微塑料丰度降低,0~10、10~20和20~30 cm耕层中的土壤微塑料丰度分别为1 076.00、603.50和440.25 n·kg-1,并且增加覆膜年限和施加有机肥都显著增加了微塑料的丰度(P<0.05).粒径<1 mm微塑料占总量的77.30%,且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小粒径(<1 mm)微塑料占比显著升高(P<0.05),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其占比亦逐渐增加,施加有机肥对微塑料粒径没有显著影响.微塑料颜色组成以透明(49.77%)为主,其次是黑色(16.35%)和白色(16.27%),覆膜年限和有机肥施加对土壤中微塑料的颜色影响不显著(P>0.05),但覆膜年限显著增加了透明微塑料的占比.微塑料类型主要包括纤维类、薄膜类、碎片类、泡沫类和颗粒类,其占比分别为: 49.77%、25.41%、19.15%、3.26%和2.41%.耕层土壤微塑料的主要聚合物类型包含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聚苯乙烯(PS),分别占总量的21.37%、18.57%和19.77%.由此,山东德州花生田耕层土壤中普遍存在微塑料,且地膜和有机肥施用是其主要来源,这可为花生田耕层土壤微塑料污染物防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城市不同水体中微塑料污染的差异性,以南京市典型水体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微塑料的赋存水平、尺寸、颜色、形状和聚合物类型。结果表明:所有水样中均发现微塑料,其丰度范围是3 475±25~21 975±1 075 items/m3;较高的微塑料污染可能来源于污水处理厂尾水,三个饮用水源地微塑料污染相对较轻;绝大多数微塑料是纤维类;蓝色和透明是水体微塑料最为常见的颜色;粒径100~500μm和小于100μm的微塑料占比最高,分别达到64.71%和52.65%; PE和PP是最主要的微塑料聚合物。  相似文献   

19.
微塑料(粒径<5 mm)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近年来日益被关注.调查了天津市北部重要排污河——北塘排污河6个采样点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和分布,并通过构建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微塑料污染模糊评价模型对微塑料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北塘排污河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为(183.50±11.33)~(238.00±12.93)个∕kg(...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有关海洋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的研究不断增多,但对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海湾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研究仍少见报道。为了研究人类养殖活动和水动力对海湾微塑料污染特征和空间分布的影响,本文于2017年12月调查了规模化养殖活动结束后桑沟湾水体及沉积物中的微塑料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桑沟湾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类型主要为纤维类、碎片类、薄膜类、发泡类和颗粒类;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范围分别为1.8~31.2 N/L和31.2~1246.8 N/kg;微塑料的平均颗粒大小分别为0.51±0.2 mm和1.54±1.02 mm。从桑沟湾微塑料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其丰度高值区主要出现在近岸海域,并且微塑料的丰度由湾内向外海递减的趋势。桑沟湾微塑料丰度和空间分布的异质性主要受海水养殖、生活和航运等人类活动排放和水动力的影响。未来需要进行更加精细化的取样分析,以充分认识海湾生态系统中微塑料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