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盘古山矿区系山岭地形,635中段以上采用平窿,辅助竖井开拓,七大工艺系统的主要井巷均设在脉内。635以上各中段采用中央压入式通风。因近地表,收到了一定的通风效果。在635中段以下的二期工程开拓方案中,采用中央压入式整体通风。即:主扇将新鲜风流压入中央新风井,送到各中段新风道、穿脉巷道,引至工作面;污风由风筒送至东西回风井,排出地表。1965年5月该系统投产后,对改善井下劳动条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生产发展,现已进入矿床  相似文献   

2.
一、通风系统现状狮子山铜矿为竖井开拓,分为三个分区:东山、西山、老鸦岭.该矿采用多井口、多风机联合作业的多翼对角式抽出式通风,根据开拓系统的实际情况,通风系统分为东山,西山和老鸦岭等三个分区。通风系统安设了三台主扇,总装机容量670kW,实测主扇总功率为439.70kW,年耗电量约290多万kWh。这个通风系统存在以下问题: (1)东西回风井断面小,回风阻力大: (2)采空区较大,且部分地表已塌陷,  相似文献   

3.
本刊1976年1期登载的“主扇工作的第四种方式”一文,从风压状态和风压分布的角度分析了主扇的三种性质不同的通风方式,对矿井以风流洁净和污浊来划分通风方式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尤其是从通风系统的需要肯定了主扇在某些条件适宜的井下安装的重要价值,它可以显著地改善矿井通风防尘条件,提高矿井通风效  相似文献   

4.
矿井主扇扩散塔是从主扇向大气中排风的装置。由于全矿总风量均通过扩散塔排出,其通过的风量大、风速高,因此,扩散塔选型及通风阻力状况的好坏对主扇能量的有效利用有较大影响。一、主扇扩散塔的通风阻力主扇扩散塔的一般型式如图7所示。风流通过扩散塔时,其通风阻力由三部分组成:转弯的局部阻力,涡流阻力及出风口的动能损失。列出图7中I、Ⅱ两断面的能量方程为Q_1(P_1+(V_1~2/2g)r)=Q_2(P_2+(V_2~2/2g)r)  相似文献   

5.
盘古山钨矿是一个以钨为主的多种有色金属矿山,采用平窿肓竖井开拓,采矿方法为浅孔留矿法。根据我矿实际情况,矿井通风用电量约占采掘生产总耗电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从降低生产成本和节省能源来考虑,降低通风电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矿在降低矿井通风电耗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矿565米中段的涌水从0963~#回风井引下至450米中段,再由水沟排出地表。565米中段的涌水量为0.16~0.35m~3/s。流量大,落差高,造成该回风天井的风流反向,烟尘下行,严重扰乱了通风系统。为了克服反向风压,我们构想了利用水流压头进行循环通风并和主扇有机结合的方案。一、涌水水流对通风系统的影响我矿通风方式为中央进风、两翼抽出式分区通风(如图1)。两台主扇工作方式均为抽出式。单翼最大需风量为35m~3/s,满足排尘风量19m~3/s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大主扇通风系统中多采用低压大流量风机,在风机出风段多安装扩散器,主要作用是降低出口动压提高风机静压而达到回收出风口断面动能的效果。重点分析风流在流经不同结构扩散器时的流场以及出口的动能损失,叙述了紊流过程中产生阻力的原因,实验测定风流在扩散器后的静压和出口断面的速度。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证明:流线型扩散器局部阻力较小,且具有较高的动能回收率和扩散器效率。结果表明此内容研究对研究扩散器的最优设计参数和通风节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矿井通风系统的好坏,在煤矿安全规程中有明确要求,具体体现安全可靠性和技术经济合理性。安全可靠性就是要有良好的气候条件,作业地点合乎工业卫生标准,提高风流的稳定性,增强抗灾能力等等。技术经济合理性就是消耗最少的动力以获得最多的风量。因此,主扇及其附属裝置的效率更高,网路中的通风设施应尽可能少并提高其  相似文献   

9.
矿井自动风门是配合主扇形成主风流而采用的一种通风构筑物。它自动开门、关门动作效果好坏,直接影响主扇工作效率和各采掘工作面有效风量。目前部分矿山采用的自动风门,由于电气控制不够精密,机车进入自动风门控制区域后,虽然风门能够打开,但有时出现机车还没有完全通过,风门就自动关闭的情况(如用时间继电器控制开门时间和利用平衡锤将风门关闭的自动风门会出现这种情况);还有的风门在打开之后,不能自动关闭。前者会破坏风门,造成人身和设备事故,后者影响整个通风系统的风量  相似文献   

10.
推导了风流方向判别式,探讨了自然风压造成某些平峒反风的原因;对自然风压对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按需分风区风量分配以及灾时反风灭火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对如何实现机械风压与自然风压最优匹配以节省主扇电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推导了风流方向判别式,探讨了自然风压造成某些平峒反风的原因;对自然风压对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按需分风区风量分配以及灾时反风灭火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对如何实现机械风压与自然风压最优匹配以节省主扇电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面临着能源紧缺的严峻局面,并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也不可能缓解。但是,有些矿山不在通风技术上挖掘节能潜力,单纯将节电与奖金挂钩,工区为完成节电定额,采取生产时不通风的错误做法。其实,矿井通风节能的潜力是很大的,这些年来出现的矿井通风新技术、新设备,诸如高效节能中低压扇风机、多级机站通风和风道优化等都具有显著的节能效益。因此,通风系统评价应该有节电率指标。现仅就辅扇的节能作用进行概略的分析。矿井在主扇作用下,若没有风窗、风门和密闭等通风构筑物,风流就完全按自然分配状态在井巷内流动,则全矿总阻力最小,通风所需的能量也最少。但是,井下的炸药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国冶全矿山普遍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了改造,减少漏风,降低井巷风阻,用小风机多级并串联代替大主扇,或对旧主扇进行技术改造,更新主扇设备及采用新型高效节能风机等,取得了较明显的经济效益。但矿井通风动力消耗却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一些重点铁矿山的主扇功率竞高达一二千千瓦,年通风电费达百万元以上。有的矿山,近10年来通风动力消耗增加近一倍,而风量却增加无几,井下作业地点的风量仍显不足,尘毒危害仍很严重,炮烟中毒事故还时有发生。因此,如何提高矿井通风管理水平,正确评价矿井通风效果,确定合理的评价指标与考核标准,以及如何进行检查评定,仍是当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孙莉莉  郝敏  汪鹏 《安全》2007,28(11):13-15
在矿井通风中,主扇以固定的最大的容量运行时,将会导致能量的巨大浪费,本文针对采矿工作面有毒有害气体在一天内浓度大小变化不同,提出用变频电机来减少主通风机(主扇)的能量消耗,使主通风机高效运行,提高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经济性.  相似文献   

15.
矿井主扇是矿山机械通风的主要设备。主扇噪声是矿山噪声主要声源之一。主扇噪声包括排风口(抽出式通风)或进风口(压入式通风)的空气动力噪声,A声级一般在105dB以上;其次是机壳的机械振动噪声和  相似文献   

16.
在井下通风系统中安装的辅扇和局扇,一般应连续运转。但由于噪音大,过往人员常将扇风机关掉,导致工作面无新鲜风流,严重影响工作面通风。为此,在扇风机的启动器上加装了一个空气阻尼时间继电器,接线方法见附图,使非正常停转的扇风机能自动启动,恢复运转,保证了正常通风。当扇风机处于运转状态(刀闸已合上)时,若有人无故关机,则磁力启动器的常闭  相似文献   

17.
71团焦化厂煤矿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七大重点煤矿之一,建矿41年来这里从未发生过一起瓦斯爆炸事故。这个矿是一个地质条件复杂的高瓦斯矿井,经常面临瓦斯爆炸的潜在威胁,安全管理难度较大。为了职工的生命安全,近3年来,该矿累计投入180余万元,更新了主扇、局扇等通风设备,整修风门、风桥65座,添置了K14瓦斯安全报警系统,使通风硬件和瓦斯监测设施得到加强。与此同时,该矿制定排除瓦斯、控制风流的规章制度,防止瓦斯积聚。他们坚持每星期定期检查通风系统,坚持每班4次瓦斯监测报表,并在上班前公布瓦斯检测结果。对…  相似文献   

18.
厦门疏港通道2号隧道上跨芦澳路隧道,2座隧道之间设4条匝道隧道相连,形成半互通立交关系。半互通立交隧道的运营通风受匝道连通的影响,洞内风流有多处分流、多处汇流,形成复杂的网络通风状态,存在主线与匝道之间、匝道与匝道之间的风流分配不准确等问题;同时匝道两端均连着主线隧道,无通向大气的出口,匝道要从主线隧道内引入经过污染的风流,其供风量将大大增加。经过不同通风方案的比选,确定了“匝道半横向式通风+主洞纵向式通风”的方案,从而达到了简化通风系统、降低通风设备功率、提高通风效果、节约投资及有利于防灾救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1 射流通风方案的提出 独头作业面是指巷道掘进作业面和采场进路作业面等无贯穿风流的作业地点。这类作业面通常采用局扇和风筒进行局部通风。但是由于爆破作业时,产生的飞石和冲击波对风筒的破坏性较大,常常不能达到排烟排尘的技术要求。另外,高风压局扇的噪声较大,在生产中也难于维持正常运转。独头作  相似文献   

20.
梅山铁矿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在每个回采分层需要建筑密闭和调节风窗等通风构筑物,在回采进路内要安装局扇和风筒等通风设施。由于采场回采中深孔爆破和工作面破碎大块的二次爆破产生强烈的冲击波,使密闭和局部通风设施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分层内风流紊乱,回采工作无新鲜风流,作业卫生条件很差。为此,我们对采场爆破冲击波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影响冲击波大小的主要因素,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