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电子废弃物资源循环是一系统问题,除电子废弃物收集计划与物流、政策措施外,电子废弃物资源流程结构的建立和资源回收技术是保证。全面分析了电子垃圾中的资源结构,论述了从电子废物中回收材料的各种可行方法,尤其是从电子废物中回收玻璃、塑料和金属的各种再循环技术。如玻璃,讨论了从玻璃—玻璃和从玻璃—铅的再循环技术;如塑料,分析了化学再循环、机械再循环和热量再循环方法;如金属,讨论了铜、铅,以及贵重金属如银、金、铂和钯的回收过程与程序,最后对生物技术在电子垃圾金属回收中的应用这一环境友好的新技术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资源是工业的命脉,随着金属资源的减少,再生、循环利用电子废弃物已成为有色金属行业的重要课题。电子废弃物具有资源性,有变废为宝的巨大潜力,但环保的绿色回收和科学的完全利用回收是电子废弃物回收的难点,尤其是电子废线路板的金属与非金属基体的分离、多金属的分离回收和非金属材料的高值利用,已成为制约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的关键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3.
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良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虽然要求所有生产厂商回收利用所有的电子废弃物的时机尚不成熟,但还是需要寻求各类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方法。正是在这个目标下,夫琅和费(Fraunhofer)化工高分子学院与戴姆勒一奔驰(Daimler-Ben)研究中心合作发明了一种安全回收电子废弃物的组成材料的方法。电子废弃物由不同成分构成。当废弃电子部件只需简单拆分而无须处理就可重新使用的部件越多,生产厂商就可以节省越多的开支。困难来自这些部件由不同成分组成。比如为了回收印刷电路板的贵重金属,电路板要经过多次分解并且金属的分离还要经过复杂的处理过程,处理后的残…  相似文献   

4.
电子废弃物资源化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电子废弃物资源化的意义,重点研究了电子废弃物中金属、塑料、玻璃的回收技术,以及国内外电子废弃物的资源再利用现状。建立有效的回收体系,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资源,使我国的电子和电器制造业及电子废弃物处理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电子废弃物现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志华  周恭明 《环境科技》2006,19(Z2):104-107
依据我国家电生产消费数据,对我国电子垃圾产生量进行了预测,认为中国目前正处于电子垃圾高速增长期。通过对电子废弃物处理技术现状的介绍和对我国电子废弃物处理现状的分析,认为我国电子废弃物处理仍处于很低的水平,目前我国符合环保和市场要求的电子废弃物处理企业不能满足我国目前电子废弃物快速增长的需要,迫切需要开发符合我国国情、有市场竞争力的电子废弃物处理工艺。贵稀金属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随着资源的开采,矿床的贫乏,开采成本的提高,从电子废弃物中回收贵稀金属将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技术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主要介绍了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问题,综述了目前几种重要的常规废电子废弃物处理回收技术,即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及生物处理技术,并对这些技术方法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从电子废弃物中提取贵金属的方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国内外电子废弃物的处理与回收技术进行了综合论述,并介绍了氨-硫代硫酸盐浸出法、生物法、液膜萃取法等现今较具前景的提取金属的新方法.提出了电子废弃物提取金属技术在今后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8.
日本横滨金属公司把报废手机视为“宝贵的矿物资源” ,积极从中获取多种贵重金属。日本目前已有 60 0 0多万手机用户 ,1 999年一年间报废的手机多达 40 0 0万部。除 40 %被回收外 ,报废手机在日本大多被作为一般垃圾扔掉。因此 ,怎样处理这些废弃物 ,已成为一个不小的环保问题。横滨金属公司是一家重金属冶炼企业。在对报废手机成分进行分析后 ,该公司发现 ,手机中的贵重金属含量相当丰富。于是 ,它应用自己拥有的熔炼、电解及化学提取等金属冶炼技术 ,7年来处理了大约 90 0吨报废手机 ,从中回收了金、银、铜、钯等多种贵重金属 ,获得相当可…  相似文献   

9.
电子废弃物的污染及其回收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废弃物"(E-waste或Waste from Electronics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又称为"电子垃圾",电子电器产品在达到使用寿命后就报废成为了电子废弃物.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和电子电器设备的广泛运用,电子废弃物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垃圾.发达国家经济水平高,电子电器产业起步早,更早的面对了电子废弃物所带来的环境资源问题,为了使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在国策、法律、制度、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开发电子垃圾处理的新领域.结合国外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处理政策及技术对中国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处理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立法、回收利用体系及处理处置技术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外电子废弃物的管理与处置技术的发展现状。对我国建立和完善电子废弃物管理体系,发展研究电子废弃物无害化处置技术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如何消除工业废水中重金属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并且能够有效地回收废水中的贵重金属离子是环境保护工作者需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详细她介绍了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技术方法,包括传统方法中的化学沉淀法、电化学法、吸附法和膜分离法,新出现的技术方法如分子印迹法和光催化法,并对以上各种技术方法的机理、研究进展、优点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综合评述,同时阐述了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技术和方法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作为生产原料之一的贵金属的消耗量越来越大。科学、合理、高效的回收利用电子废弃物中的贵金属,既可以节约资源能源,又能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在此,阐述了电子废弃物中贵金属的回收处理技术,介绍了各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已经应用于工业生产的贵金属回收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数量的急剧增加及其使用周期的不断缩短,全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电子废物产生浪潮。一种数量巨大的典型电子废弃物-废旧印刷线路板如何实现绿色、低能耗的处理已成为当前电子废弃物处理中关键问题之一。利用微生物湿法冶金技术将废旧印刷线路板中金属浸出,制备高纯金属,已成为21世纪电子废物处理的前沿技术,同时电子废物的微生物湿法冶金机制探讨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重点分析微生物湿法冶金处理废旧印刷线路板浸提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类、影响浸提因素、微生物的浸出机制以及今后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处理重金属废水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如何消除工业废水中重金属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并且能够有效地回收废水中的贵重金属离子是环境保护工作者需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详细地介绍了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技术方法,包括传统方法中的化学沉淀法、电化学法、吸附法和膜分离法,新出现的技术方法如分子印迹法和光催化法,并对以上各种技术方法的机理、研究进展、优点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综合评述,同时阐述了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技术和方法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电子废弃物中元器件的拆解与再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废弃物产生数量和种类的迅速增加,使之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不当的处理方式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因此,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技术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文章简要概括了国外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工艺流程,重点介绍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材料再生与元器件再利用相结合的电子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并且进行了经济性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电子废弃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途径及实现条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电子产品,这些产品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形成了电子废弃物(WEEE)对环境的污染;从可持续发展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出发,阐述了电子废弃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的基本途径和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17.
张学义  陈雷 《环境工程》2010,28(6):67-70
介绍计算机废弃物的来源、组成、污染,重点阐述了计算机废弃物的拆卸技术和塑料、线路板、贵金属的回收利用方法。对计算机废弃物处理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贵金属多元素分析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贵金属多元素精确分析在科研与工业界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就国内外贵金属分析常用的试样分解方法、分离富集方法与现代仪器分析技术进行总结和评述,并对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第三方逆向物流在WEEE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中国废弃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产生现状,分析了其环境危害性,指出了目前无序回收处理存在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等问题。参照发达国家对废弃电子电器设备的管理,针对中国实际情况,分析第三方逆向物流回收模式在废弃电子设备中的应用。鉴于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点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结合第三方逆向物流回收模式的优劣比较,得出最适合中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模式。同时国家也积极展开了回收试点工作,并鼓励其他公司为中国的环境管理事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