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环境地学     
X144 9500056中国主要类型土壤若干重金属临界含量和环境容量区域分异的影响/夏增禄〔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声土壤学报/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一1994,31(2)一161~168环信S一4 通过八年研究结果,分析了土壤区域、地带性土壤类型分布、土壤pH、碳酸盐、有机质等因素对Cd、Cu、Pb、A、四种元素土壤临界含量和环境容量区域分异的影响,其中以土壤pH值和土壤类型分布是主要影响因素。Cd和Cu的土壤临界含量、环境容量和土壤pH呈负相关性,并随土壤类型由北到南的分布而减小。土壤As的临界含量和环境容量随土壤pH增大和土壤类型由南到北的分布而增…  相似文献   

2.
对唐山市曹妃甸某农场农用地土壤开展详细调查,采集了研究区内325个表层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评估了重金属的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为该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治理提供重要信息.该研究区土壤中各元素普遍低于河北省土壤背景值,而Cd元素含量较高,超过土壤背景值和风险筛选值.通过8种重金属元素的地质学统计、元素间相关性分析、PMF模型分析和污染源调查,结果表明Cr、Ni、Cu、Zn和As元素在研究区内呈正态分布,受人类影响较小,主要来自成土母质.Cd元素呈偏态分布,土壤含量表现为北低南高的空间特征,主要由农业活动采用污水灌溉所导致.Pb元素存在部分区域含量较高现象,主要来自于大气沉降,而Hg元素则主要与农业产品投入使用相关.  相似文献   

3.
辽河平原土壤背景值区域特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辽河平原各土类、亚类、土属、区域土壤背景值含量范围和区域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列出该区土壤元素间相互关系回归方程和相关矩阵,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多数土壤元素含量处于世界土壤元素含量的下限;(2)土壤变异系数多为30—50%;(3)各剖面中元素迁移系数为0.9—1.0;(4)土壤元素背景值分布规律为东南部大于西、北部。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广东省江门市三个不同优质稻产地土壤中相同元素对水稻品质造成不同影响的特点,如都斛土壤中的N与水稻胶稠度呈正相关关系,而在牛江则呈较强负相关关系;都斛土壤中的Mo与水稻的不完善粒呈较强负相关关系,而在牛江则呈正相关关系。根据吸收系数与土壤营养元素关系,得出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限。当土壤能给作物提供足够的营养元素时,作物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吸收存在一个极限,土壤元素含量接近这个极限时,作物对元素的吸收达到饱和,对元素的吸收系数则低;当土壤营养元素供给能力不足时,作物对营养元素吸收能力较强,对元素吸收系数较高。通过对比各元素及指标与稻谷感官品质相关关系并评分,得出土壤营养元素含量越偏离水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限,则对水稻品质的影响越大的结论,由此解释了不同省份农业地质调查中农作物元素与土壤元素相关关系混乱甚至矛盾的问题,为水稻的施肥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分形方法确定合肥大兴地区土壤中Cd元素的异常下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土壤元素异常下限值的确定对环境地球化学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异常下限值计算方法仅适用于元素含量数据呈正态分布的情况,而事实上土壤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极其复杂,很可能具有多重分形分布特征,元素背景和异常有各自独立的幂指数关系。本文探讨利用分形方法确定典型工业区土壤中Cd元素的异常下限值。基于分形的含量一面积方法确定了合肥大兴地区(典型工业区)土壤中污染元素Cd的异常下限值为0.445mg/kg,并根据该异常下限值圈定了异常范围。同时与传统方法(平均值加两倍标准离差)确定的土壤中Cd元素异常下限值及异常范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分形方法圈定的异常区域是有效的、合理的,控制了区内主要的导致土壤Cd元素污染的企业。  相似文献   

6.
土壤元素背景值是统计性的范围值,是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和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重要参考依据,其因土壤母质、成因以及各种地球化学作用的影响而不同.通过分析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美土壤元素背景值调查研究中数理统计方法的运用,发现当时受国内外学者对土壤元素含量及统计分析方法认识的局限,中美在土壤元素背景值研究中存在一些偏态分布被当作正态分布、对称剔除偏态分布的异常值和用平均值计算偏态分布背景值等问题,可能导致所得土壤元素背景值不能很好地代表区域背景情况.2007-2013年美国再次开展全国土壤调查和土壤元素背景值研究,对数理统计方法做出了改进和优化,主要包括:①用箱式图法分析距离中间50%数值较远的异常值;②针对对数分布形态也进行了分析;③用中位数和绝对中位偏差计算偏态分布的土壤元素背景值.在研究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的今天,建议中国优化土壤元素背景值数理统计研究方法,再次开展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含量调查工作,并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改进:①采用箱式图剔除异常值;②针对不同的频数分布形态计算相应的统计量作为土壤元素背景值.   相似文献   

7.
实验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4种土壤标物,考察了微波-电热板消解法处理土壤时高氯酸的存在对铅元素测定结果的影响。ICP-MS的测试结果表明,无论是否使用高氯酸对土壤进行前处理,不同土壤称样量下的铅元素测定均能取得满意的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PS分析证明,土壤消解后产生的残渣不含铅元素,也不具备颗粒活性炭的多孔结构,其不会对铅元素测定的准确度产生影响。实验证明,使用微波-电热板法消解土壤测定铅元素的过程中,高氯酸的使用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8.
以昆山市为典型区,采集了126个表层土壤样品,通过多元统计学、地统计学与GIS技术相结合,采用基于协同区域化理论的因子克立格法探讨了长三角多个土壤重金属有效态的区域分异,并在剖析不同空间尺度有效态重金属的空间结构特征基础上,应用空间相关分析和空间主成分分析来揭示引起这种分布格局的成因和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昆山土壤有效态重金属服从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变异系数较大,有效态Cd污染最重.重金属有效态在空间上可划分为块金尺度、小空间尺度(15 km左右)和大空间尺度(40 km左右),它可用3个尺度的实验(交叉)变异函数的协同区域化模型线性拟合.空间相关分析中,Cd和Zn在3个尺度中的相关性均极显著,且元素在小尺度和大尺度的相关性比块金尺度更强,大尺度的负相关特征较其它尺度明显.空间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尺度的空间污染来源不同.重金属有效态第一、二主成分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与工业活动、污水灌溉和土壤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浅谈土壤消解方法对重金属元素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4种消解方法来分析土壤中的铜、铅元素,得出结论:采用的消解方法不同,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的分离效果不同,重金属对土壤的消解方法具有一定的选择性。面临测试土壤中的铅元素时采用的消解方法最好有氢氟酸的参与,并且须带土壤标准,以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态环境中的锰元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曾昭华 《环境科技》2000,13(2):33-35
论述了锰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分布,农作物与锰元素的关系以及锰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制约因素:土壤的含量、土壤的酸碱度、土壤的氧化还原环境、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1.
作者建立了适合绘制背景图的计算机程序包PPTI,并用之绘制了北京平原地区土壤铜元素背景值的趋势面图和等含量线图.用划分方块作x~2检验的方法检查采样点分布的均匀性,对样点进行了增删.绘出的背景图较好地反映了该元素区域分布的规律,从图中还可以得到元素分布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2.
黔西北土法炼锌区典型植物体内重金属的积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黔西北土法炼锌导致的重金属严重污染地区生长茂盛的自然植被及其根部土壤进行了重金属分析测试。土壤重金属形态用连续提取法区分为有效态和强结合态,结果发现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有效态的重金属含量成正比。所分析的4种植物体内的Pb、Zn、Cd含量表现为Zn>Pb>Cd。接骨草(SambucusChinensis)和柳叶苦荬菜(Ixerisgracilis)在体内富集、运输重金属元素的能力很强,是对污染区生态重建非常有前景的植物。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NH_4~+迁移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地受到NH4+污染。对天津市有代表性的7类含水介质土样进行了NH4+的吸附 研究,确定了土样的阳离子交换容量,研究发现实验土样对NH4+的吸附模式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式。利 用土柱实验结果识别了NH4+在实验土样中的迁移滞后系数并建立了NH4的一维迁移模型。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从生态学观点出发,根据土壤缺乏微量元素的临界值指标,探究了四川盆地土壤微量元素的生态类型,按其土壤供给有效态微量元素的丰缺程度,将本区土壤微量元素分为五种生态类型:严重缺乏、缺乏、适中、丰富和很丰富。统计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各类土壤的微量元素生态类型特点为:有效硼含量很低,普遍严重缺硼;有效锌含量亦低,近半数土壤缺锌;多数土壤有效锰含量丰富,仅少部分土壤供锰不足;有效铜和铁的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土壤中钼的含量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土壤的全钼含量为0.1—6ppm,平均为1.7ppm.钼含量因土壤类型而异,且受成土母质的影响.中国许多土壤具有缺钼和低钼特征.绘制了中国土壤中有效态钼分布图.根据土壤和农作物的钼供给情况,对缺钼土壤和地区进行区划,绘制了缺钼土壤分区图.  相似文献   

16.
酞酸酯类有机毒物在土壤中降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研究了酞酸酯DEHP和DBF二种增塑剂在土壤中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中DEHP和DBP的降解速率可以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不同类型土壤对酞酸酯的降解能力是有所差别的,DBP在土壤中比DEHP容易降解,土壤灭菌后,降解能力明显降低,按种接解微生物后,土壤中DEHP降解速率明显加快,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影响DEHP和DBP的降解速率;本试验从土壤中分离出降解DEHP的细菌9株和真菌11株。  相似文献   

17.
冀东沿海地区镉的富集程度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河北省地质调查院在冀东沿海地区的浅层土壤中发现了450 km2的镉富集带,富集区内Cd含量平均值0.76 mg/kg,最大值7.65 mg/kg,镉富集区域与当地的水稻田范围极为吻合。本文根据深、浅层土壤地球化学调查结果,运用富集因子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论述了镉的空间富集程度及富集的成因。结果表明,镉在研究区浅层土壤中高度富集,富集因子平均值3.27,最大值23.3。镉含量地球化学图、富集因子等值线图、污染因子得分图的空间分布特征几乎一致,异常区域内存在污染元素镉的单因子,镉富集源于人为活动。  相似文献   

18.
本工作为农业土壤、作物中有毒物质背景值协作研究的一部分。作者测定了北京地区129个采样点及32个剖面的农业土壤样品中的镍含量。在对分析数据进行数理统计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土类土样中镍含量的分布类型,检验了剖面表层土(耕作层)同底层土的镍含量之间的差异。最后提出了北京地区农业土壤中镍的背景值。  相似文献   

19.
土壤中镉的赋存行为及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镉在环境中的分布、污染来源及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着重讨论了镉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生物有效性以及提取方法的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20.
浙江平湖农田土壤安全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Al元素作为标准化元素求得平湖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基线值,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土壤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表层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轻微重金属污染,6%土壤为中度Hg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显示土壤作物已经受到了污染,但程度不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