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概述 ISO14020系列标准的所有标准都拥有同样的标题:“环境标志和声明”。在这个标题中,“标志”是被贴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上的标志,而“声明”是在任何媒体,无论是广告还是信息说明中,关于一个产品的任意的声明或者要求。这表明这些标准意在覆盖关于一个产品的环境特征的全部类型的声明,无论是在标志方面还是在文件方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ISO14000认证》2007,(B06):43-54
1.自愿环境声明的实际案例 许多关于ISO14021系列标准的自愿环境声明都是由世界范围内的市场开展营销策略所产生的各种产品环境宣传手段,这种趋势将随ISO14021的出版继续下去甚至有所上升。然而,很难判断它们是否与ISO14020系列标准一致.组织几乎很少确定他们的声明是否与标准一致,而且不存在独立的第三方一致性评估机构。  相似文献   

3.
1ISO14000简介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同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同ISO的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作为国际标准公布。1993年1月,为规范企业和社会团体所有组织的环境行为,以达到减少环境污染。节省资源的目标,ISO建立了IC207委员会,负责制定环境管理领域中的系列标准,即ISO14op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ISO14000包括:环境管理体系IMil-NO()环境审核14010-14019环境标志14020-14029环境行为评价14030-14039生命周期评估14op-1404…  相似文献   

4.
ISO14000系列标准可分为两个大类.一类用于指导组织建立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另一类用于指导环境标志的运作.实施产品认证。用于环境标志认证的ISO14020系列标准的主要意图是使组织通过实施环境管理标准,生产销售对环境负面影响小的产品或服务项目而从中获益,符合要求的企业被授予环境标志,标志贴在产品或其包装上,表明该产品不仅  相似文献   

5.
《中国ISO14000认证》2007,(1):F0002-F0002
ISO/TC207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技术委员会,目前已拥有93个国家成员和69个通讯成员。其制定的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覆盖了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和调查、环境标志和声明、环境绩效评价、生命周期评价。  相似文献   

6.
对环境保护、能源保持和可持续性社会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国际标准化组织出版了两种ISO14000标准:管理导向标准和产品导向标准。ISO14000产品导向标准包括环境标志和声明,生命周期评估和环境化设计。这些标准主要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绩效评估中使用,并为促进其环境绩效提供指导。而这些标准可能在国际贸易中作为规范成为产品和服务在环境方面需要考虑的事项。  相似文献   

7.
环境ISO──交通环保工作者的新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国际标准集近年来世界环境管理领域的最新经验与实践于一体,包含环境管理体系(EMS),环境审计(EA),生命周期评估(LCA)和环境标志等方面的系列国际标准。这一标准的使用方法与其他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完全不同。首先它是自愿的标准;其次它是管理标准,为各类组织提供了一整套标准化的环境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国际标准中的“ISO14(hi——1996环境管理体系一规范及使用指南”是系列标准的核心,企业实施14001标准即意味着要在其内部建立一套标准化的环境管理体系,并由第三方认…  相似文献   

8.
《中国ISO14000认证》2007,(B06):13-15
ISO14021的导言中有这样一段: “自我环境声明由制造方、进口方、运输方、零售方或其他从声明中获取利益的一方提出。关于产品的环境声明可能提出的假借声明、符号或者图形的形式体现在产品或者包装的标志上、或者在产品说明、技术报告、广告、公众场合、电话销售中.也可能是数码或电子媒体,例如互联网”。(ISO14021,1999)  相似文献   

9.
万劲波 《沿海环境》2001,(12):27-28
标准化是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国际贸易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它不仅与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也与国际贸易和科技合作的开展密切相关。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环境标志”定义为:印在或贴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宣传环境品质或特性的用语和(或)象征符号。环境标志又称生态标签、绿色标志、环境选择等,它不同于一般的产品商标,它标明产品从生产、使用、消费到回收处置整个过程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或损害极小,有利于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使广大消费者通过选择、购买商品而直接参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0.
企业热线     
问:企业通过检测、产品达到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是否就一定可以获得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答:不一定,因为企业的某一产品要获得环境标志产品认证,除产品本身要符合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外,企业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也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最重要的是企业必须建有完善并运行有效的环境标志产品保障体系,因为这一体系是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所有环境标志产品均能符合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的保障。问:获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是否生产的产品全是绿色产品?答:不一定,因为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是在企业中建立的一套环境…  相似文献   

11.
《环境科学动态》2012,(3):F0004-F0004
环境保护部环境认证中心(简称认证中心)隶属于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主要负责环境标志相关的管理和研究工作。认证中心内设标准与政策研究室、绿色采购推进室、环境标志使用审核登记室和综合室四个部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第二批环境标志产品名录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1996年4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中国第二批环境标志产品的名录。此次通过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有10家企业的17种产品。这些产品都是按照认证程序,由企业所在地的省(市、自治区)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产品保障体系进行比较,得出两者的共同点和各自的特点,从而发现两者的联系,为生产型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认证中心,简称CEC)作为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环保总局系统唯一认证机构,在环境标志产品、有机食品、环境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HACCP等领域,实施产品与管理体系一体化认证等一系列的工作。同时,CEC还是经国家环保总局授权的唯一授予中国环境标志的机构。  相似文献   

15.
高捷达 《城市环境》2002,16(1):19-19
概述了加入WTO后环境标志制度和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对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国内信息     
上海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心 对企业开展培训 为加快推动环境管理体系的贯标工作,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上海市政府推进ISO14001贯标工作的技术支持单位,自1996年始举办了各种类型的ISO14000标准培训班近30期。根据已获证企业和正在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企业不同的培训需求,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心将于1999年7月~9月开设下列课程: (1)ISO14000标准宣贯班内容:a.ISO14000标准产生的背景、发展趋势及实施的意义(绿色贸易壁垒有关信息),ISO14000标准的构成及特点;b.ISO 14001标准概述;c.企业贯标实施步骤,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过程,环境标志认证有关信息。  相似文献   

17.
近日,由中环联合认证中心(CEC),韩国生态产品研究院(KOEC0)和日本环境协会(JEA)分别代表各自国家共同制定的绿色产品评定标准《计算机环境标志产品技术标准》正式发布。这一共同标准的发布标志着三国在环境标志互认领域取得了实质性和重大的进展。三国在计算机环境标志标准上率先实现了一致性的共同标准。  相似文献   

18.
2002年10月,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技术委员会ISO/TC176(质量管理)和ISO/TC207(环境管理)的合作与努力下,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发布了ISO19011标准——《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该标准替代了ISO的《质量体系审核》、《质量体系审核员评定准则》、《环境审核通用指南》等6个标准。ISO19011标准是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相结合的审核指导性标准,它不仅是对ISO9000、ISO9001和ISO9004等ISO9000族核心标准的补充,同时也是ISO14000系列标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财政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发布了《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以及片批《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标志着我国政府绿色采购进入实质推行阶段。[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晓杨 《环境》2001,(3):8-8
这些图案你认识吗?它们是一些国家的环境标志。环境标志通过国家权威机构认证,获得环境标志的产品被称为绿色产品。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环境标志制度的国家,早在1978年,当时的联邦德国就开始了被称为“蓝色天使”的环境标志认证工作,目前德国已经对国内市场上的75类4500种以上的产品颁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