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宋代关中平原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来了解此时关中平原干旱灾害的年度变化、等级差异、发生季节、地区间的频次分布情况。据统计,宋代关中平原从公元960年至1279年,共319年,发生旱灾95次,平均每3.3年发生一次;旱灾频次在宋代早、中、晚期变化不均,早期发生频次最多,中期最少,晚期较少,但变幅较大。旱灾主要集中于春、夏两季;空间上关中自东向西灾害频次逐渐增多。在旱灾等级分布上,可划分为小、中、大、特大四级灾害,各占40%、35%、17%、8%。旱灾频发的原因主要有降水和气候异常波动、地形位置、人口增加、政治战争等。  相似文献   

2.
气象灾害对天水苹果生产影响的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得出影响天水苹果正常生长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是前秋9月大气干旱、冬季12-2月暖冬高温、苹果花期4月下旬高温干旱和春季4月下旬低温危害。各灾害发生频率在53﹪~70﹪之间,以前秋9月干旱最多,春季4月下旬低温危害最少;前秋9月大气干旱以中-大灾为主;其他灾害均以轻、中灾最多,大灾居次;各种灾害因子重灾年份最少,仅在6﹪~15﹪之间。农业气象灾害综合评估除轻灾评估准确率略低为89﹪外,中-重灾评估准确率均达100﹪,灾害评估效果比较理想,对农业防灾减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自助法与云模型的区域旱灾风险评估及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旱灾风险评估与区划是科学揭示旱灾风险系统要素相互作用与演变机制的基础性工作,可为制定区域旱灾风险防控措施、实现旱灾风险管理提供合理有效的决策依据。为系统描述区域旱灾风险系统包含的随机性、模糊性及未确知性等复杂不确定性信息,论文基于随机抽样Bootstrap方法在合理构建区域旱灾风险系统样本方案集的基础上,将传统的确定性旱灾等级标准进行云化处理,采用正向正态云算法对区域因旱受灾风险系统Bootstrap样本集进行风险估计,并借助ArcGIS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对区域旱灾风险分布状况进行区划研究,最终建立了基于自助法与云模型的区域旱灾风险评估及区划模型。该模型在安徽省的应用结果表明:1)云模型方法能较好地描述旱灾风险系统的不确定性,计算所得的旱灾风险率区间估计结果能进一步反映风险内涵;2)淮北平原(阜阳市、宿州市、亳州市、滁州市)、江淮丘陵地区(六安市)及皖东南山区(黄山市、池州市)未来发生旱灾风险事件的总体概率较大,是安徽省旱灾风险管理的重点区域。可见,采用云模型方法进行旱灾风险评估能进一步降低旱灾风险系统不确定性对评估结果的误差影响,对区域旱灾风险评估及区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63,自引:2,他引:61  
基于灾害风险分析的原理,论文提出了我国几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方法。包括一年生农作物、多年生果树减产率序列的构建技术,不同致灾因子、致灾指标序列的构建技术,灾害风险估算模型的构建技术;致灾损失(减产率)的风险评估技术,致灾指标的风险评估技术,减灾措施降低灾害风险的评估技术。通过对1961~2000年逐日气象资料与产量、灾情资料的相关分析研究,筛选出适用于北方地区冬小麦干旱、东北地区玉米和水稻冷害、江淮地区冬小麦和油菜涝渍、华南地区香蕉和荔枝寒害风险评估的主要致灾因子、致灾等级、致灾指标及其对应的减产率。以北方地区冬小麦干旱、华南地区香蕉和荔枝寒害风险评估为例,给出了针对一年生农作物、多年生果树不同承灾体类型的风险概率估算方法及其风险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北方地区冬小麦干旱、华南地区香蕉和荔枝寒害风险概率分布有着很好的连片性和区域性。北方地区冬小麦全生育期内,自然水分亏缺的风险概率很高,随着灌溉次数的增加,缺水率的风险概率逐渐降低。一般在轻旱年灌水1~2次、中旱年灌水2~3次、重旱年灌水3次之后,大部分地区都能基本满足冬小麦的需水要求,缺水率出现的概率已经很小。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上受海冰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严重海冰灾害,造成重大损失。根据我国结冰海区海冰灾害风险的自然过程、社会经济状况和成灾机制,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分类、分布及脆弱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等因素,对海冰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不确定性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开展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的理论依据,同时给出了利用致灾因子指标体系对海冰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和区划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6.
关飞 《沿海环境》2001,(10):8-10
旱不像洪水和地震,一发生便惊天动地、 势不可挡。最痛苦的一个词语最适宜于干旱,那就是“煎熬”。只有身在其中才真正体会到煎熬的滋味。因此,虽然灾区的人民群众在干渴中顽强地生存着,各级地方政府也采取了各种措施积极抗灾、但是2000年肆虐全国的旱灾却未必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或者说忽略了旱灾发生的更深层原因。官方就2000年旱灾发布的消息中别有深意地说:“专家特别指出,全社会对我国严重缺水的基本国情认识不足。”旧病未愈,又添新伤,2001年又一场严重的旱灾在全国范围内发生,在某些地区旱灾的严重性已经超过了2000年,严重的旱灾甚至使地处长江边上的武汉市区一次又一次地亮起了用水红灯。 经过一些专家学者、新闻记者对近几年来尤其是2000和20()年综合全国各地的旱灾情况发现,多年累积下来的弊病在这场灾害面前暴露元遗。  相似文献   

7.
基于公众旱灾风险认知的灾害风险沟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风险防范中,风险沟通被作为一种工具以提高政府与公众风险消息交流成功的概率。公众的风险认知情况是影响灾害风险沟通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洞察到公众对风险的感知与理解,有效的风险沟通几乎是不可能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和评价了公众的旱灾风险认知水平,针对性别、受灾经历和风险消息传播媒介等对公众风险认知...  相似文献   

8.
地面塌陷是滦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地面塌陷灾害孕灾环境复杂,致灾因子多样,承灾体脆弱,灾害后果严重。人为因素是地面塌陷的主要诱发因素。本文通过对滦县地区由开采铁矿和岩溶作用引起的塌陷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面塌陷的稳定性区划,为滦县地区地面塌陷灾害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下游地区气象干旱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旱灾将直接影响该区域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国家粮食安全。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采用1961-2015年的中国地面降水月值0.5°×0.5°格点数据集,通过游程理论定义气象干旱事件,并获取了描述干旱事件特征的三个变量:干旱历时、干旱烈度和烈度峰值。指数函数和伽马函数分别用来拟合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的边缘分布,Clayton Copula函数用来构建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的联合分布。在此基础上,分别用常规单变量和基于Copula双变量的频率分析方法探讨55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事件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时间尺度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干旱特征空间格局存在一定的差异,最严重的干旱主要发生在长江下游地区; (2)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均呈正相关,即较严重的干旱事件通常持续更长的时间;(3)鄱阳湖流域和长江干流下游的北部干旱风险较高,而陕西南部、河南南部、湖北大部和湖南的中北部干旱风险较低。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干旱灾害的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洪水灾害形成机理,本文构建了一种快速评估区域洪水灾害风险的方法,即用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且辅以地形因子来反映区域洪水灾害风险,并以上海市为例,对该区域洪水灾害风险进行了快速评估:首先根据降雨数据对致灾因子进行分析;然后综合灾情损失与致灾因子获得承灾体脆弱性程度;再根据水位信息对地形因子(DEM)进行危险性划分;最后应用GIS图层叠加技术,实现了上海市洪水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上海市闵行区、市辖区洪水灾害风险最高;宝山区、浦东新区和崇明县等沿海地区洪水灾害风险较高;奉贤区和金山区洪水灾害风险较低;松江区、青浦区、嘉定区等内陆地区洪水灾害风险低,其中松江区洪水灾害风险最低。  相似文献   

11.
基于熵信息扩散理论的中国农业水旱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水旱灾害是制约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针对信息扩散理论模型存在的不足,论文构建了评估中国农业水旱灾害风险的熵信息扩散理论模型,依据1985-2013年数据资料,运用熵信息扩散理论模型对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重庆包含在四川中计算)的农业水旱灾害进行了风险评估,根据农业水旱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对中国农业水旱灾害风险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面临着较大的农业水旱灾害风险压力;中国农业旱灾风险明显大于农业水灾风险;农业水旱灾害空间风险特征明显;农业水灾高中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农业旱灾高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国北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总体上看,中国农业水旱灾害的空间分布格局是南方地区易出现水灾,而北部地区易出现旱灾,东北地区面临水旱灾害重叠的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12.
太湖蓝藻水华灾害风险分区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太湖蓝藻水华灾害风险分析,构建太湖蓝藻水华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结合风险评估概念,建立太湖蓝藻水华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以2008年为基准年,结合太湖9个分区,评估各湖区蓝藻水华灾害危险性、易损性、脆弱性和综合风险.结果表明,综合风险最大的区域集中在太湖的北部,尤其作为水源地的贡湖风险最大,为重度风险;竺山湖、梅梁湾和西部沿岸由于其危险性较大,而总体风险较大,为中度风险;其他湖区风险较小,胥湖、南部沿岸和大太湖为轻度风险;太湖的东南部湖区箭湖东茭咀和东太湖由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低,植物覆盖率较高,蓝藻水华发生危险性较小,综合风险指数较小,为轻微风险.  相似文献   

13.
河南水旱灾害危险性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河南省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水旱灾害频发。综合利用灾害数据资料及信息扩散模型,从致灾和承灾两个层面对河南省水旱灾害进行风险评估与时空特征研究,为加强水旱灾害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1988-2007年间发生水灾的年份主要是2003、2000、1998、1996、 2005,旱灾年份是1997、2001、1999、1992、1988;②当降水距平百分率为20%、30%、40%时,发生水灾的概率分别为0.10、0.06、0.04,当降水距平百分率为-20%、-30%、-40%时,发生旱灾的概率分别为0.13、0.07、0.03;③水灾在5%、10%和15%受灾率时的风险概率分别为0.81、0.54、0.35,即1~3 a一遇之间,当受灾率大于20%时,风险概率为0.22,大约4.5 a一遇;而旱灾在5%、10%、15%、20%、25%受灾率时的风险概率分别为0.87、0.72、0.58、0.47和0.38,即1.2 a、1.4 a、1.7 a、2.1 a和2.6 a一遇;④旱灾发生频率大于水灾,空间上具有较大的区域差异,水旱灾害高风险区主要是驻马店、南阳、平顶山一带,旱灾大于水灾的区域主要是三门峡、洛阳、郑州、焦作、安阳、许昌,水灾大于旱灾的区域主要是信阳、漯河、开封、商丘、周口、濮阳,水旱灾害均较小的是济源和鹤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贫困地区,因灾致贫形成了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并威胁人口安全。为了给相关部门在制定灾害应急响应和恢复重建工作时提供准确、快速的灾情统计数据,选取武陵山区的湖北省咸丰县为研究区,以旱灾灾害为研究对象,以多源数据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基础地理信息和社会经济数据,利用RS和GIS技术,发展受灾目标的快速识别技术以及灾情快速统计技术。研究结果:得出了咸丰县各乡镇旱灾受灾人口和受灾农作物面积,实现了该区旱灾灾情的快速统计,进而为贫困地区旱灾以及各种灾害灾情统计提供快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管理与适应国家评估报告》于3月15日正式发布.《报告》指出,21世纪中国的高温和强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预计到21世纪末,中国高温、洪涝和干旱灾害风险加大,城市化、老龄化和财富积聚对气候灾害风险有叠加和放大效应.《报告》认为,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种类多,频次高,阶段性和季节性明显,区域差异大,影响范围广.近60年中  相似文献   

16.
GCM预测情景下中国21世纪干旱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干旱事件发生的趋势具有诸多不确定性。基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中6个GCM模式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数据,采用帕尔默干旱指数(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PDSI),评估了21世纪RCP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 4.5和RCP 8.5情景下我国干旱事件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1世纪中后期,由于气候显著变暖而降水变化不稳定,我国将面临广泛的干旱化趋势,其中干旱频次、持续时间和强度都呈显著上升趋势。相对于基准期,干旱事件的空间格局也将发生变化,其中北方地区干旱事件历时和频次明显增加,而南方严重干旱事件的强度加剧。尽管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降水小幅增加,但仍不能扭转因增温所导致的区域干旱化趋势。因此,在制订和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旱灾预防、减缓及适应性方案和措施时,需要考虑气温和降水变化时空不匹配等因素的影响,从水热两方面调控干旱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祥  淮建军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6):1460-1471
农业气象灾害多风险评估对于防灾减灾、制定风险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1980—2015年陕西省农业气象灾害年度统计资料和2015—2018年农户调研数据,运用贝叶斯网络、贝叶斯分层模型(BHM)等多风险评估方法,分析陕西省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灾害间相互作用以及生计资本对于不同作物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0—2015年陕西省洪涝的灾害率和灾害强度显著下降,斜率分别为0.17%、0.7%,冷冻的灾害率显著上升,斜率为0.25%,干旱和风雹灾害无明显变化;(2)干旱和洪涝显著影响其他灾害,各种灾害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3)增加有效灌溉面积率、农作物种植面积、农村用电量和农用磷肥施用折纯量等生计资本指标,可以显著降低脆弱性。本文有助于提高农户对农业气象灾害的适应能力,为预防和治理农业气象灾害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气象灾害系统组成及评估理论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情况,对气象灾害、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等重要概念下了较明确的定义,介绍了孕灾环境危险度这一度量孕灾环境灾害风险的概念,并对承灾体脆弱性、致灾因子强度等用以评估气象灾害的重要参数进行了初步研究,指出灾情是成灾后气象灾害系统的综合状态.最后建立了较完整的气象灾害评估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ENN精粹     
正全球温度升高2度,将导致干旱加剧Enn新闻精粹2018年1月2日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如果气温升高2oC,全球将变得愈加干旱。这个变化将大大增加旱灾和山火威胁。但是如果把全球变暖控制在1.5oC内,发生干旱地区的范围则将大大缩小。此项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期刊上的研究由中国南方科技大学和英国东英吉利大学(UEA)研究人员共同完成。该研究小组综合评估了27个全球气候模式的预  相似文献   

20.
运用楚雄市1961~2009年的降水量资料,通过统计检验、五点三次滤波法并计算了楚雄降水距平百分率,分析了楚雄市旬、侯、月﹑季、年际降水量变化特征及旱涝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得出楚雄市49年平均降雨量为867.77 mm,2000~2009年来年平均降雨量为935.57 mm,比49年均值偏高67.8 mm,呈上升趋势。降水主要集中在5~10月,干湿明显,楚雄市冬春干旱年年都有发生,只是程度不同,初夏干旱如遇大气环流异常发生的机率较大,干旱发生连续性较强,洪涝灾害偶有发生。并对旱涝灾害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旱涝灾害防治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