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认为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且增长缓慢是导致需求不足的关键因素。此外商品有效供给不足、农村的消费观念、消费环境和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水平与6.3亿数量的农村人口相比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消费潜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未来促消费、扩内需的发展空间还很大。通过建立VAR模型,协整检验、脉冲相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对我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对消费的长期和动态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和消费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旅游消费对消费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对消费虽然有正面影响,但上升趋势不明显,对消费未来的贡献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居民食品消费碳排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全国和地区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量调查数据及其人均食品消费碳排放的测算,运用ArcGIS空间统计分析、地理探测器因子探测等方法,分析2000—2019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食品人均碳排放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碳排放结构中升降因素叠加,人均碳排放量增速不明显。②人均碳排放量存在空间集聚效应,但集聚程度呈下降趋势。③人均碳排放量、直接与间接排放量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不同。其中,人均碳排放量主要受到猪牛羊肉消费量、食品消费支出的影响。建议从优化农村居民的饮食结构,适度减少猪牛羊肉的消费量、增加综合碳折算系数较低的禽肉、蛋类、牛奶和鱼类等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量,以及加强人均碳排放量较高地区饮食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指导等方面,减少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的人均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消费者生活方式法,估算出1999—2014年我国农村居民间接能源消费和间接碳排放。使用STIRPAT模型、偏最小二乘法—变量投影重要指标(PLS-VIP)研究环境规制情景下,间接能源消费等因素对农村居民间接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村居民间接能源消费和间接碳排放呈上升趋势;农村居民间接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呈现出富有弹性的特征;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会引起农村居民人均间接碳排放降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降低间接碳排放;第三产业比重的弹性系数为负值,说明农村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会减少间接碳排放。最后,提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优化农村居民用能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全球变暖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居民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不断增长。以河南省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测算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提出更具针对性的节能减排政策。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都市圈休闲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旅游需求的增长,休闲旅游消费日益成为我国居民的重要消费构成。京津冀都市圈休闲旅游的发展将有助于提升生活质量,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吸引内部休闲客源,提升都市圈及内部城市旅游竞争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分析了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和旅游发展状况、休闲旅游发展条件、休闲旅游需求变化及开发潜力。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休闲地开发布局及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新疆环境保护》1993,15(4):56-59
1 区内动物性食品的需求预测动物性食品在这里主要指肉、蛋、奶类畜产品,其中鲜蛋和鲜奶主要是供本地区居民生活需求,一般不考虑区外需求。伊犁地区1989年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肉类16.08kg,鲜蛋3.48kg,鲜奶25.56kg,农村居民年人均消费肉类14.06kg,鲜蛋2.86kg,鲜奶68.49kg。1989年伊犁地区产牛羊奶11.4×10~4t(含农四师),人均占有65.2kg,伊犁地区现消费鲜奶水平已超过2000年的消费标准(中国农科院的标准为30kg,农牧渔业部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2005—2017年我国31个省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空间差异的基础上,运用扩展的AIDS模型,从外部性视角分析了网络示范效应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的作用。结果表明:①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东部地区区域内差异大于中西部地区。②整体上,网络示范效应明显降低了城镇居民对食品、衣着、居住和交通通信消费支出比重,显著提升了文教娱乐消费支出的比重,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③网络示范效应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更大。④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受内部习惯的影响较大,是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缓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以福建省4县(市、区)为研究样本,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其农村居民出游特征与障碍性因素。研究发现,福建农村居民旅游活动层次偏低,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对旅行社认同度低等。旅游认同度较高,但存在众多障碍性因素制约了出游出行,受心理因素制约最大,其次是时间和经济因素,但不同障碍性因素对不同社会经济属性的农村居民制约程度各异,从供应与需求方面提出破解障碍与拓展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省作为研究区,采用2015—2020年网络零售额统计数据,运用冷热点分析、莫兰指数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该省网络零售业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对居民收入的影响进行了探究与分析。结果表明:(1)浙江省网络零售业空间分布格局变化显著,网络零售业发展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冷热点分析显示,相比于南部,北部的优势愈发明显。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收入分配格局明显改善。(2)浙江省网络零售业与城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均主要处于低、中协调耦合阶段,少数县区处于高协调耦合阶段,但未达到极协调耦合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通过空间自相关检验,且与网络零售经济共同通过双变量自相关检验。(3)空间计量模型发现,网络零售业发展至一定规模后对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有正向影响,同一时期移动电话拥有量的影响系数在农村地区大于城镇,人均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均在一定时期内对城镇或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杨慧宇 《绿叶》2012,(1):70-75
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带来了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我国已经进入"大量消费国家",消费给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日趋严峻,尤以汽车消费为甚,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共识。遵循外部成本内部化原则、效果原则和公平原则对我国现有的汽车税费进行调整,是政府引导汽车消费环保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薛宝琪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1):1047-1049
近年来中国出境旅游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出境旅游消费已成为中国公民的一个消费新热点。采用总旅游倾向、国家潜在旅行生成指数和人均旅游消费支出3个指标,比较分析了中国与其他14个出境旅游消费大国在出境旅游发展上的差异和差距。结论认为,出境旅游对中国总人口的渗透程度还很低,仍属于出境旅游低产客能力国家;中国出境旅游消费正处于转型期,旅游高消费仍是出境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我国的入境旅游特别是周边国家的旅华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韩国作为我国最大的客源国,研究其旅华客源市场状况,对于将我国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出境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韩国旅华客源市场发展历程入手,从市场规模、旅游消费支出、旅游目的及活动、游客构成情况、访问目的地、游客访问季节分布等多个方面分析了韩国旅华客源市场的发展现状.在对我国旅华游客旅游评价的基础上,针对韩国旅华市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4P市场营销组合、基于旅游6要素发展措施的市场开发战略策划,以期为韩国及其他客源国(地区)旅游市场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采用2004—2016年京津冀地区的相关统计数据对区域产能利用率及产能过剩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构建消费主导比重指数,探讨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产能利用率的关系,并采用格兰杰检验对最终消费支出和产能利用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地区高能耗产业产能利用率的平均值为63. 14%,表明该地区存在明显的产能过剩现象,其中河北省尤为严重。②经济发展阶段和增长模式与产能利用率的高低有一定相关性。③最终消费支出与产能利用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只是单向的因果关系。④未来应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因地制宜地采取对外发展策略,加大出口投资力度,并以此来化解京津冀地区的过剩产能。  相似文献   

15.
《环境教育》2009,(6):27-27
我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人均能源资源相对匮乏,长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又使得能源浪费十分惊人,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并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逐步突破这一瓶颈,2008年4月1日,国家颁布实施新的《节约能源法》,它的一个标志性意义是:节约资源从此被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节约能源法》指出,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不是要抑制和减少人类的生产、生活需求,其关键是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政策框架的雏形已初步显现。随着各级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对政策系统梳理,以及对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层次梳理法,从中央政策、国务院政策和部门政策三个“战略层面”,以及部门政策中具备“经济类”和“信息化工具类”属性的两个“目标层面”,结合政策的功能作用和市场认可程度将部门政策细分到“实施层面”,梳理得出我国绿色消费政策框架。通过分析我国绿色消费政策的分布情况和特点,对绿色消费政策与国家统计局的居民消费支出分类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本文对我国已经实施的各类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分析目前我国绿色消费政策和实践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国民经济核算框架出发,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提高消费率对我国经济增长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提高最终消费率、降低资本形成率和净出口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提高最终消费率对GDP增长率的影响取决于考察时期最终消费平均增长率与资本形成总额平均增长率之间的关系,且对GDP增长率的影响幅度较小,但对经济增长稳定性的提高效应较显著。因此,“十三五”时期,要使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保持中高速增长,需要特别关注需求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最终消费率。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我国城市环保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形势仍十分严峻。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环境保护水平较低,环境保护工作较粗放,农村居民环保意识也相对较差。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指出,我国的环境污染正在进行一场"上山下乡",即工业污染正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城市向农村转移,全国农村遭受环境污染的比例不断上升。随着农村生活、消费方式与城市的趋同,农村生  相似文献   

19.
肖劲松  杨聪 《绿叶》2012,(6):111-118
自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各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处于持续扩张状态,成为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行业,因而也是一个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最快的行业。交通行业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绝大部分来自于满足动力需求时的能源消耗,行业总体排放量大致等于燃料致污物质含量、机器效率和人类需求三部分的乘积。因  相似文献   

20.
“十四五”推动绿色消费和生活方式的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中国消费规模持续快速扩张,居民消费已从温饱向小康转型升级,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快速提升,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前期研究表明,消费领域的绿色转型有助于引导和倒逼生产的绿色化,促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带动公众积极践行绿色理念,改善社会绿色转型的治理体系,将对中国整体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发挥决定性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提出了中国“十四五”时期推动绿色消费的总体目标、指标体系和重点领域,认为中国政府应将绿色消费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通过“十四五”规划全面推动相关实践,按照供给侧与需求侧共同发力、激励约束并举、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则,构建绿色消费政策体系,并针对建筑、汽车、电力、物流等重点行业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