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与聚落生态建设—以西南山区为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我国西部生态环境退化与广泛分布的农村聚落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在西部大开发中,搞好生态环境必须与聚落建设统一规划,同步实施,重点应解决好环境恶劣的聚落、地方病矣落、自然保护区聚草场聚落、工程移民聚落根据不同生态状况,可采取新建聚落、重建聚落与迁建聚落等聚落建设方略。 相似文献
2.
邓辉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2):230-231
西部地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能矿资源,是我国未来能矿资源的主要供给地,关系到21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饱读诗书的大学生来说,西部大开发为他们提供了发挥才能的舞台,同时,也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跨世纪的重大决策,党中央和国家已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对我国当前的环境保护政策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于立法机制不健全、可行性差、与市场机制不相适应等。西部地区应认识和吸取有益经验,制定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环境政策,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5.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新区开发成为人口与产业向外扩张的主要方式,大量建设用地挤占原本的自然生态空间引发自然资源减少、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因此,通过生态规划与提升策略平衡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标,是城市新区开发中需要关注的重要生态议题。以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评估生态环境质量,将生态敏感性、开发适宜性和自然资源承载力的分析结果与现有控规相结合,提出系统优化提升策略,包括建立“一核两区十三廊多节点”的生态安全格局、划定四大生态功能区、优化绿地系统布局。研究结果显示,在该系列策略指引下,建成区绿地率将提升2.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11.1%,500 m范围的绿地可达性增长5.3%,景观连接度提升4.4%,形成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地域边界划分与垂直分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区聚落生态位是当地居民长期适应山地自然环境的结果,涵盖了人类居所在山地生态系统中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居民生计所能利用的资源空间.基于SPOT-5遥感数据和GIS技术,对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边界进行甄别,提出了山区聚落生态位地域边界的划分方法,并对其分异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河流、山脚、山沟、图像纹理和色差等因素对边界划分具有指示意义,是界定山区聚落生态位地域范围的关键因子;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地域面积介于2.27~528.67 hm2之间,且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大;在<1 600m海拔段,聚落生态位的增速较小,当海拔高度超过1 600m时,聚落生态位的增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和计算方法、生态承载力分析方法分析了辽宁省1998--2007年十年期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辽宁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998年的2.9187上升到2007年的4.3578,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98年的0.6676下降到2007年的0.6520,生态赤字逐年增加,生态系统处于人类过度开发利用状态之中;万元GDP生态足迹始终处于下降的趋势,表明辽宁省对区域生物生产面积利用效率逐年提高,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提高的空间;从供需结构分析,辽宁省土地供给以耕地为主,但是从消费结构来看以化石燃料土地为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马山镇为研究对象,探索拥有风景旅游资源的乡镇在待开发与开发中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可能性与对策。作者从现状调查着手,研究并分析了马山镇资源优势以及合理利用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环境目标规划原则、生态经济规划指标以及经济发展中工业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对策。 相似文献
9.
城市空间扩展的生态环境对策--以苏州西部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市"一体两翼,东园西区、古城居中"的总体格局以及周边地区"四角山水"的生态屏障,是苏州城市发展空间生态优化、整合的重要特色。针对苏州市新一轮发展将城市空间西扩至沿太湖地区,建设现代化的湖滨新城导致景观破碎,生态"绿肺"功能受损及太湖水源保护的胁迫,提出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维护"四角山水"整体性、引导空间有序扩展、产业生态化及法规约束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全面分析了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开发潜力和制约其发展的 6个因素 ,提出了开发西南喀斯特地区的 5大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城市景观生态建设──以沈阳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团胜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6,(3)
本文对城市进行了景观生态学分析,认为城市景观嵌块体小,数量多,景观高度破碎,道路廊道多,而缺少绿色廊道及绿色嵌块体,结合沈阳市,分析了景观质量及绿地现状,从而提出在城市景观生态建设中应增加绿色嵌块体及绿色廊道的数量。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是以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探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实践,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市场化的有效路径。基于湖南省EOD试点项目,结合实践案例分析了“水生态环境保护+片区综合开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乡村振兴”“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开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生态农业开发”4个典型模式及主要特征,总结了政府主导、一体开发、市场运作、多方投入、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主要试点经验,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产业园生态效率评价——以九发生态产业园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产业园区的发展和评价已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领域。生态效率指标强调以较少资源投入和较低污染排放生产更多较高质量的产品,能同时评价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现已是指导和评价生态工业园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有效工具。本文应用生态效率理论和方法,对2004年九发生态产业园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效率评价和生态功能探讨,并与同年全国平均生态效率指标进行了对比,发现九发生态产业园虽然产业链网较完善,但系统实际运行的生态效率高低不一。其中,单位原材料产出率和单位废水排放产出率指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系统的生态功能发挥不足。因此,需进一步提高九发生态产业园的资源利用效率和能源使用效率,从而增加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部小城市旅游规划和城市规划协调关系——以陕西旬阳太极城旅游区规划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旅游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主要研究内容,并就目前出现的城市旅游和旅游规划协调问题进行了探讨。以陕西省旬阳县为实证,就小城市的旅游规划和城市规划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旅游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协调的方案,指出旅游规划的实施对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常州市为例,探讨了基于生态市建设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提出“生态保育区-生态提升区-生态新建区”的生态建设分区模式和市域生态防护网架是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基本框架和促进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16.
吉林西部不同开发年份盐碱水田土壤有机碳和碳酸盐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土是中国主要的耕作土壤,在陆地土壤碳循环研究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针对吉林西部水田土壤的特征,将无机碳库纳入土壤碳库研究,以典型灌区前郭县为例,野外采集盐碱地和已开发5、15、25、35、55年的5种不同水田表层土壤,建立实验样地,在水稻生长的幼苗期、分蘖期、长穗期和结实期采集土壤样品,用TOC仪分别测试表层土壤有机碳和碳酸盐含量,分析其季节动态规律和开发年份特征。结果表明:吉林西部盐碱水田土壤有机碳呈现“减-增-减”的季节变化规律,水稻生长的幼苗期和分蘖期有机碳含量下降,长穗期含量上升,结实期含量下降,碳酸盐季节变化规律与其相反,二者季节变化呈显著负相关;经历一个生长季后,开发5、15、25、35、55年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2.98%、3.53%、3.66%、2.72%、2.30%,碳酸盐含量分别增加了4.07%、2.15%、1.08%、1.61%、11.36%,说明研究区水田生长期具有碳汇作用;与未开发盐碱地相比,开发的5、15、25、35、55年生长季土壤平均总碳量分别增加了89.81%、121.03%、137.22%、188.28%,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284.28%、392.00%、456.37%、559.08%、666.06%,碳酸盐含量分别降低了13.49%、22.84%、32.23%、43.53%、62.40%;开发年份越长,水田土壤总碳和有机碳含量越高,碳酸盐含量越低;总碳的增加来自有机碳的增加;盐碱地开发有利于土壤碳汇。水稻生长期温度和降雨量影响土壤有机碳和碳酸盐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7.
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融为一体,从城市经济、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社会保障5个方面,构建生态宜居城市指标体系,并整合层次分析法(AHP)和风玫瑰图法,进行生态宜居化程度综合评价与分析。以天津市为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本文所建立的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地反映城市的生态宜居建设情况,并能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出城市的发展潜力与存在... 相似文献
18.
城市景观生态分类——以深圳市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韩荡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16(2):50-52
从我国传统城市景观分类出发,在分析城市景观生态特征的基础上,指出理想的城市景观生态分类应当从人地关系出发,充分反映景观中的人类活动方式、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干扰”程度以及景观的抗“干扰”能力,并以此为依据,在理论和实践(以深圳为例)上提出了新的分类办法。 相似文献
19.
县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四川省丹棱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基于自然-经济-社会子系统的县域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体系,评价2001-2010年四川省丹棱县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并分析土地生态系统协调度的动态变化,探讨丹棱县在眉山市所处的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结果表明,2001-2010年丹棱县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总体呈好转趋势,但至2010年仍处于敏感级和预警状态,综合生态安全值由0.630 6增长至0.697 2,其中土地经济生态安全值由0.236 6增加至0.327 9,但自然和社会生态安全值分别由0.262 3和0.131 7下降至0.253 9和0.115 3.2001-2010年土地生态系统协调度由0.670 9下降至0.535 6,从2007年起系统处于不协调状态.从2008年起丹棱县土地生态安全水平高于眉山市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20.
对美国广泛应用的生境评价程序(HEP)在程序和方法上进行了改进和简化,在分析现有各生境单元指示物种密度的基础上,根据项目拟占用生境情况,预测拟议项目对指示物种的影响.以丹东港大东港区规划为例,应用改进的HEP,定量分析了大东港区规划对指示物种(涉禽和水鸟)觅食生境的影响,并制定了生境弥补计划和生态减缓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