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质安全预警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质安全预警是城镇集中供水的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质安全预警功能,提出了包括基于水质长序列监测预警、基于污染动态模拟预警及基于区域污染风险评价预警的技术体系.其中,基于水质长序列监测的预警是通过因子分析筛选水源地特征污染物,分析水质数据变幅以确定水源地水质的预警级别,可实现针对水源井的开关控制作用;基于污染动态模拟的预警是在水源地外围污染源特征基础上,模拟其动态迁移过程,进而确定其影响水源地水质的预警级别,可实现对水源地水质变化趋势的预判;基于区域污染风险评价的预警着重于水源地受区域污染风险控制与水源地保护区的耦合效应,同时结合其他预警影响因子作用以确定预警级别,可实现对水源地所在区域的宏观管控.该技术在哈尔滨市利民水源地进行了综合应用,结果显示,基于水质长序列监测预警中,CODMn及NH4+的最大变幅指数均在1~2之间,预警级别确定为一级;根据污染动态模拟的结果得知,位于水源地开采井流场上游较高ρ(NH4+)的范围在迁移20 a后,污染晕前段尚未到达水源地,确定预警级别为零级;基于区域污染风险评价的预警确定水源地所在区域为零级预警区,综合分析可以确定利民水源地地下水水质存在污染风险,应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过程管理监测预警为目标,设计了集数据监测系统、数据传输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预警系统于一体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预警系统,为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全过程分层次的决策方案。论述了系统的目标、框架、总体功能、以及涉及的关键技术,积极探索了将水质遥感、GIS技术、无人机技术、生物预警技术应用于饮用水监测预警管理的过程与方法,并指出该系统还需从水文过程-水环境效应的耦合模拟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文章概述典型藻类生长与环境影响因素的关系,分析了草沙水源地特殊的地域水质特征,筛选并优化水库藻类监测因子,包括理化因子、生物因子和气象因子,形成三大综合临测指标:藻类生长环境指标、藻类增殖状况指标和饮用水安全指标,结合监测技术及监测方案设计等要素,初步构建青草沙水源地水库藻类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4.
依据2004年水库水质的实际监测资料,对水库的水环境进行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和水库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大伙房水库水质基本满足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入库口断面和库末端水质类别为Ⅲ类属于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库中心、坝前和出库口水质类别为Ⅱ类属于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库富营养程度为中营养。  相似文献   

5.
结合饮用水水源地管理需求,设计开发包含在线监测、模拟分析、水质预警和风险应急等模块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预警管理信息系统.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设计.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太湖流域管理局太阳能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特点、组成和软件框架,表明了太阳能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由于体积小、功能强、投入少、维护量小,对于不同水体均可实现在线自动监测,实现真正的无人值守,适合在全国推广使用.同时,太阳能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建立可以实时掌握太湖水环境现状;并通过模型的建立和演算,及时预测预报太湖水质变化趋势;掌握水环境容量,科学合理提供水体调水的频次和水量,从而为保护太湖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能够准确的对辽河流域水环境的污染状况和重大污染事件进行实时监测。文章利用水生态监测手段构建了一套辽河流域水生态监测网络系统。该系统通过对水质、营养盐、藻类、大型底栖动物等监测数据进行标准化和计算最后总分,实时动态显示辽河流域水生态状况。该系统的应用,直观准确的描绘出辽河流域水环境状况,为水环境治理和预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究了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策略。首先介绍了水质自动监测技术的定义和原理,以及目前常见的水质自动监测技术。接着阐述了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对于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然后分别从排污口水质监测、地表水监测和水库监测3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应用策略。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能够实现对水体污染和变化的实时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促进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哈尼河是通化市50万人口的重要供水水源地,针对哈尼河水源的水质及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水环境整治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生态建设工程、水污染事件防范工程、水库水体监测能力建设等工程措施,结合水源地保护的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0.
地表饮用水源地安全指数及快速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饮用水水源保护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水源地安全监测与评价是进行水源地保护的基础,通常采用的‘自下而上’的调查监测方式,时效性不强并且工作量大。结合遥感数据的时空分辨率高、覆盖面积大、获取数据便捷的特点,文章提出的地表水源地的安全指数,从利用地表水体监测数据与遥感数据各自优势的角度出发,实现对水源地进行快速动态监测。通过对地表水源地的水质、水量、水环境、环境安全监管等四个方面进行监测,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方法,基于水源地安全评价指数对水源地安全进行全面评价,实现对水源地全面及时的监测,为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并且,本方案在了解水源地整体安全性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掌握水源地的安全隐患,从而制定合理措施对水源地进行有效保护。最后以密云水库水源地流域为例进行了方法验证。  相似文献   

11.
结合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从评价标准体系、仪器性能指标和其它等3方面对中国污染源水质在线监测比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建议质控样考核以标准品自身的不确定度为依据评判;考虑到实际水质的复杂性,实际水样比对相对误差统一设定为20%,同时取消低浓度质控样代替实际水样进行试验,引进新的实际水样考核指标,如标样加入试验、精密度试验等,让所有的实际水样考核数据都参与到最终的结果评估中.  相似文献   

12.
遥感技术在湖泊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具有监测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且便于进行长期的动态监测等优点,是实现宏观、快速、连续、动态地监测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已成为湖泊环境动态变化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湖泊水质遥感监测是基于经验、统计分析或水质参数的光谱特征,选择遥感波段数据与地面实测水质参数数据进行数学分析,建立水质参数反演模型实现的.在运用遥感技术对湖泊进行水质监测的方法中有传统方法和神经网络模型.与传统方法相比,神经网络模型有较强的水质识别的容错性,水质状况识别的可信度.今后,神经网络模型、高光谱遥感技术以及RS与GIS、GPS的结合运用等将是遥感技术在此领域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镇江市征润州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网络的建设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2月3日,韩籍货轮苯酚泄漏造成镇江市自来水异味,造成市民的恐慌,严重影响着镇江市市民的正常生活,也引起镇江市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进一步实时动态监控水质变化状况,镇江市在征润州取水口上游新建两个水质自动站并结合原有的征润州水源水水质自动站,形成三点一线的长江沿岸的水质预警监测网络机制。在此着重介绍水源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发展和应用,重视自动监测信息建设与数据共享问题,加强监控管理,质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水质自动监测以其高效、精确、连续监测等诸多优点,正逐步成为当今水环境监测的主流.然而中国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起步较晚,且涉及的领域较多,很多关于水质自动站数据质控的相关标准不能及时出台,而且各个地方的河流分布、水文情况及水质自动站建设情况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对原有的手工监测标准进行比较和分析,同时结合对水质自动站运维管理的经验,找出适合目前水质自动站运行管理的质控手段.  相似文献   

15.
许杨  邱晓国  李浩  莫红  万黎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11):152-155,161
文章对水质自动监测站远程监控和反控、监测数据的自动审核、现场维护行为的评判及水质自动监测网的统一管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水质自动监测站现场工控机PLC的升级改造、对各单元和部分监测仪器加装传感器,实现了对系统和仪器设备关键节点运行状态参数的全方位实时调取。根据实际需求研发了系统管理软件,实现了区域环境水质自动监测网统一的信息全方位采集与多级传输,运行状态参数的远程监控与反控,监测数据有效性的自动判别与自动审核,监测信息的在线查询发布与管理,运行维护绩效的自动评估和系统一站式管理。目前该系统在山东省得到了全面应用,保证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比性与时效性,为实现水质安全预警提供了技术保障,为各级政府制定环境水质改善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收到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
广州亚运会对水环境质量保障提出较高的要求,水环境监测是水环境质量保障的重要一环,本文在全面分析了广州亚运会所面临的水环境质量压力和水环境监测所遇到难度,从监测环节和保障环节介绍了广州亚运水环境质量保障监测系统的建立思路、组成和特点,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湖北四湖流域水环境现状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湖流域是中国典型的湿地农业区域,其水环境恶化已影响到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在四湖流域水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对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大湖泊长湖和洪湖因围网养鱼和投入大量的饲料和农药已受到污染,水质Ⅲ到Ⅳ类,甚至Ⅴ类;内河水系普遍为Ⅳ、Ⅴ类水;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控与防治是四湖流域水环境保护的重点。根据区域水环境现状分析,显见加强四湖流域水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十分重要,整合区域内环境监测力量,从属地监测向流域监测、区域监测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水库水质监测及分析系统集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仪表分析技术为一体,可视化展示水库水质动态,并依据水质质量评价规范,分析和评价各监测项目,进行有效的监控预警。系统可根据数学模型对水质进行模拟计算,为水库的管理监督、决策规划、污染防治等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同时增强管理部门应对突发性污染事故快速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对“十二五”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调整工作要求,吉林省在辖区内所有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及采样点基础上,完成了松花江流域和辽河流域国控监测断面的优化调整工作。在此过程中,如何从国家尺度上,既能充分反映吉林省水环境质量状况,又能满足国家对地表水环境管理需求进行了深入思考。本文以吉林省为例,在确定国控监测断面及采样点的布设中.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