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格鲁吉亚葡萄酒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本文主要从中国与格鲁吉亚葡萄酒贸易概况、格鲁吉亚葡萄酒出口中国的优势、中国葡萄酒消费现状、格鲁吉亚葡萄酒出口对中国的影响几个方面具体探讨中格葡萄酒自由贸易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格鲁吉亚葡萄酒自由贸易会带来双赢的效果,双方葡萄酒自由贸易可行。  相似文献   

2.
从规模分布、规模紧凑度、规模效率三个层面构建城市群规模结构合理性三维诊断模型,将中国19个城市群看作19个大型城镇密集区,探索中国19个大中小城市群规模结构的合理性及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中国19个城市群等级规模分布具有较为明显的分形特征,1995—2010年为中国城市群规模结构低合理发展阶段,2011—2015年为规模结构中等合理发展阶段;城市群城镇规模分布指数及规模效率指数相对较高,而规模紧凑度指数较低。(2)规模结构合理性较高的城市群,基本位于中国东部地区;规模结构中等合理城市群在中国东、中、西及东北地区均有分布;规模结构低合理城市群基本位于中国西部地区。(3)19个城市群中有14个属于规模集中型城市群,5个属于规模分散型城市群;特大城市群规模紧凑度高于中小城市群;东部城市群规模效率普遍高于中西部城市群。(4)城市群规模结构演变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包括规模结构趋优型、规模结构波动型、规模结构趋劣型;规模结构趋优型城市群一般为双中心或多中心结构,而规模结构波动型及规模结构趋劣型城市群一般为单中心结构。(5)城市群城镇规模结构合理性演变轨迹可归纳为由多个"S"形曲线构成的大"S"形演变曲线,具体可划分为不合理阶段、低合理阶段、中等合理阶段以及高合理4个阶段。(6)未来应在巩固国家级城市群地位的同时,加快提升区域中等城市群的发育水平,充分发挥城市群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作用,推动城市群朝着双中心或多中心方向发展,构建大、中、小规模等级合理的紧凑型城市群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21世纪议程》高级国际圆桌会议不仅在宣传中国政府履行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的承诺、编制和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而且在寻求国际合作、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等方面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20多个国际组织、外国政府或驻华使节、非政府组织对40多个优先项目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中国政府和联合国规划署(UNDP)驻华代表处在会前为此做了大量细致的有成效的工作,5月份以来,四个代表团前往北美、亚太和欧洲,介绍《中国21世纪议程》及其优先项目计划,使有关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及  相似文献   

4.
环境规制相对力度变化对FDI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95-2007年间41个投资来源国和地区的数据,把41个投资来源国和地区分为25个发达国家与16个发展中国家(地区)两类,重点研究中国环境规制相对力度的变化对FDI的影响,并考察了借贷成本、双边贸易关系、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似性等影响因素,运用面板数据进行中国环境规制相对力度的变化对FDI的影响的实证检验,为中国选择FDI的类型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中国——相对于投资来源国——环境规制相对力度越严格,来自发展中国家(地区)的FDI将减少;而来自发达国家的FDI并不受影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不同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企业环保技术水平的差异导致其对环境规制的敏感程度不同.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论文对中国选择FDI的类型从外资的来源结构、产业结构、环境技术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作为2009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的重要内容,“2009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高层论坛”于2009年3月19日在北京隆重开幕,论坛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保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能源局、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等13个部门主办,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和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承办。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和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背景下,开放经济的环境效应备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随着"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规模日益扩大,迅速增长的OFDI究竟会对母国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倡导绿色发展双重语境下,中国应如何提高对外直接投资质量和水平以推动国内绿色发展?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现有文献多侧重利用线性模型实证解读OFDI的母国环境效应,较少涉及非线性模型,研究母国金融发展在OFDI影响母国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及门槛效应的文献则更为少见。为此,作者基于机理论证和命题推演,运用2003—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甄选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尘排放量及工业固废产生量指标,借助改进熵值法拟合中国30个省域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构造以金融发展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中国OFDI影响母国环境的金融发展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考察期内,中国OFDI对母国环境影响显著存在基于母国金融发展水平的双门槛效应。当中国金融发展水平低于第一个门槛值时,中国OFDI对母国环境污染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当中国金融发展水平跨越第一个门槛值且未超过第二个门槛值时,中国OFDI对母国环境污染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当中国金融发展水平高于第二个门槛值时,中国OFDI对母国环境污染的抑制作用则进一步增强。(2)样本期内,中国多数省份的金融发展水平不高,只有极少数高金融发展水平省份的OFDI对母国环境污染产生了较强的抑制作用,且OFDI与金融发展耦合协调度较高的省份倾向具有较低的环境污染水平。据此,建议优化OFDI的金融服务环境,提高OFDI的绿色技术含量,强化绿色技术原始创新和再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特征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江三角洲和江三角洲同处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21世纪中国经济全面走向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历史过程看,这两个地区都是秦岭淮河以南开发历史较早地区,鸦片战争后长江三角洲逐渐崛起,而珠江三角洲一度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两个三角洲地区发展不快。改革开放以来,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异军突起,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特别是上海浦东开发区建设和港澳回归对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从未来趋势看,面临着中国加入WTO和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这两大三角洲地区优势互补,将共同成为21世纪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发动机。通过从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现状特点和未来趋势三方面对这两大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影响其经济成长的主要因素,对比两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提出未来经济发展中既竞争又合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同处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对 2 1世纪中国经济全面走向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历史过程看 ,这两个地区都是秦岭淮河以南开发历史较早地区 ,鸦片战争后长江三角洲逐渐崛起 ,而珠江三角洲一度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由于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这两个三角洲地区发展不快。改革开放以来 ,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异军突起 ,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特别是上海浦东开发区和港澳回归对这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从未来趋势看 ,面临着中国加入WTO和知济经济的严峻挑战 ,这两大三角洲地区优势互补 ,将共同成为 2 1世纪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发动机。通过从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现状特点和未来趋势三方面对这两大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探讨影响其经济成长的主要因素 ,对比两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 ,提出未来经济发展中既竞争又合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金融节能与金融发展同时引入传统LMDI分解模型,并融合脱钩弹性指数,分析了两者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检验了1997—2015年中国29个省区金融节能与金融发展的碳排放效应。研究发现:首先,尽管1997—2015年中国碳排放规模的扩张趋势较为明显,短期来看,这一演变仍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碳排放增量持续扩张期、碳排放增量波动下降期以及碳排放增量平稳期。其次,不仅金融节能、金融发展以及经济增长是在短期和长期诱发中国碳排放变化的三个最主要因素,而且前两者对中国碳排放变化的影响还大于后者。再次,金融节能对中国碳排放变化的短期和长期作用方向始终与金融发展对中国碳排放变化的短期和长期作用方向相反。最后,金融节能和金融发展与中国碳排放变化之间在短期内基本维持弱脱钩或强负脱钩两种状态,而在长期呈现强负脱钩状态,通过分解这些脱钩弹性状态的诱因,不仅直接影响和交互影响的作用方向始终相反,而且两者还分别在金融节能与中国碳排放脱钩弹性变动以及金融发展与中国碳排放脱钩弹性变动中发挥截然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首先参照投入—产出比,利用环保财政投入占GDP比重与环境污染综合指数之比对各区域环境财政政策治污效应系数进行测算,按系数值域把中国30个省(市)分成两个区域,区域1包括北京、甘肃、贵州等19个省市,区域2包括上海、浙江、福建等11个省市。其次分析环境财政政策、环境税收政策和中国式环境分权的治污效应并分区检验,最后对中国式环境分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环境财政政策治污效应显著,区域1财政政策取得了更好的治污效果,中国目前车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资源税及排污费等"近似"环境税种总体治污效应不显著,中国式环境分权与污染物排放显著正相关,中国式环境分权和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政策的治污效应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当中国式环境分权度低于-0.164、经济发展水平低于4.174时,环境财政政策具有更好的治污效果。样本期内以中国式环境分权为门槛变量时,有安徽、广西等15%的观测值位于低门槛区域,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时,有贵州、云南等10%的观测值位于低门槛区域。中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和工业结构是加剧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城镇化和对外开放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高污染和高排放。鉴于此应加大环境保护财政支出,提升环保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单独开征环境保护税种,中央政府适度地环境集权,全面提升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成正比”假设的基础上,对中国30个省区2011~2020年碳排放进行了预测。首先对中国30个省区1987~2010年的历史累计排放量和人均累计排放量进行计算,依据历史累计排放量和人均累计排放量两个指标,运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将中国各省区碳排放分成了5类。分别绘出5类区域中各省的历年碳排放量曲线,并进行数据分析,发现:以2002年为界线,2002年前后两个时段中国各省区碳排放变化差异很大。这一现象说明2002年以前的各省碳排放趋势并不能表征未来年份各省的碳排放。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碳排放量增长的Logistic预测模型,并以2002~2010年碳排放数据为样本数据,对2011~2020年中国各省区碳排放进行了预测。为了验证预测模型的精确性,利用Logistic预测模型对中国30个省区2002~2010年的碳排放进行了预测,并将预测值与实际排放值进行比较发现,除了宁夏自治区的误差达1458%外,其他地区的误差均在7%以下。除宁夏外的中国各省区预测误差的平均值为622%,由此验证了Logistic预测模型的精确性。同时,也说明对中国30个省区2011~2020年碳排放的预测值具有较高的可信性。本研究为中国各省未来碳排放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方法与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1995年11月20日至24日,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主办,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和北京大学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协办的“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亚洲培训研讨班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印度、尼泊尔、印尼、越南及中国五个国家的政府计划、工业政策及污染控制等部门的代表参加了这次研讨班。会上,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资源保护部主任杰里米·卡罗里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教授在“中国环境经济与管理高级研讨会”上提出了中国环境经济与管理领域重大而又紧迫的十个问题。这十个问题分别是 :中国环境损失的估算问题 ;环保与贫困的缓解问题 ;可持续农业发展和成本效益的估算问题 ;水资源问题 ;中国工业、环境税改革问题 ;煤炭、林业等资源价格的合理性问题 ;城市交通模式问题 ;生物多样性问题 ;环境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问题 ;环境教育和文明问题 ,及将其纳入工商管理的问题。本次高级研讨会由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环境经济工作组主办。会议就环境…  相似文献   

14.
办好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办好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邓楠一、当前的发展形势正确地认识当前发展形势,对于正确把握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的工作方向是十分重要的。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大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们...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中国沿海省份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0年全国1:400万的地形矢量数据,2000年中国沿海11个省(区)、直辖市的分县统计数据,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的资源、人口数据等,以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人口压力、资源储备、环境保护为主要依据,选取其中代表性参数为主要指标,建立中国沿海省份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以1km×1km的栅格(GRID)为基础,采用GIS分析手段获得沿海省份的可持续发展指数,结合本课题组所做的中国海岸带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探讨中国沿海省份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5):F0003-F0003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9月10日在上海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主办,同济大学承办。大会设“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绿色GDP与科学发展观”、“人文科学、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环保技术、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及“大学生论坛”五个分会场。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党组书记邓楠,  相似文献   

17.
使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在考虑中间产品产生污染的情况下,通过计算中美双边贸易的内含污染,考察对外贸易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环境的影响,检验污染避难所假说是否成立.本文首先构造中美两国28个制造业的总污染强度,在此基础上计算1987-2004年中美制造业贸易的贸易内含污染条件指标,并分析中美制造业贸易的进出口内含污染的部门来源.研究发现,1992年之后,所有污染物的贸易内含污染条件值都大于1,这意味着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污染强度要高于中国从美国的进口污染强度,中美双边贸易中,中国环境受损、美国环境获利,污染避难所假说成立.从部门结构上看,中国出口内含污染主要来源于塑料制品、机械设备和工业化学这三个部门,进口内含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化学、机械设备和交通设备这三个部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省际间绿色发展福利测量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绿色发展理念下,对绿色发展福利进行测量和评价比传统的GDP评价更能体现发展的质量。本文基于生态绩效理论,将绿色发展福利增长速度推导为脱钩指数与GDP增长速度的乘积。首先以人类发展指数作为绿色发展福利的判别标准,根据脱钩指数理论,以数值0和0.1为界线,将2002—2014年中国31个省份的绿色发展福利水平划分为"负福利增长"、"绝对低福利增长"、"相对低福利增长"三类。其次,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及Malmquist指数测度兼顾期望产出(GDP)与非期望产出(生态足迹)的绿色经济增长,并对中国省际绿色经济增长效率进行分解,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为技术效率变动、技术变动、纯技术效率变动和规模效率变动,以探讨影响中国绿色发展"C"模式的关键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脱钩指数均小于0.6(两个省份的脱钩指数小于0),处于低福利增长状态,但是整体上省际间脱钩指数与GDP增长速度呈现正相关关系,省际间人类发展指数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公平的教育机会与收入分配差距两个方面。对中国大陆31个省份绿色经济增长速度的分解表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技术效率变动、纯技术效率变动、规模效率变动指数的提高,且每个时期三者的贡献率均在1左右波动。检验期间,北京、上海、广东、天津四个省份作为"创新者"共同推动产出朝着最优生产前沿面外移。最后,为了构筑中国绿色发展"C"模式,认为应该以绿色发展福利水平的提升为导向,在依据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同时,应注重教育公平与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减。同时,应积极发挥创新者省份绿色发展的示范效应,带动非创新者省份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绿色食品标志认证、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认证和推进清洁生产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企业参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状,指出了与国外工商企业的差距,并就进一步引导中国企业界的广泛参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促进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是《中国21世纪议程》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类住区发展的目标是通过政府部门和立法机构制定并实施促进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发展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动员所有的社会团体和全体民众参与,规划建设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有利工作、方便生活、住区环境优美、居住条仲舒适的人类住区。 为实现人类住区发展的目标,《中国21世纪议程》规划了6个重点方案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